高尔夫球杆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558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高尔夫球杆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高尔夫球杆头。



背景技术:

已知有杆头主体上安装面板的铁头型的高尔夫球杆头。日本专利第2691496号公开了一种通过该杆头主体的一部分的塑性变形,形成与表面体的凹部嵌合、将表面体固定于杆头主体的凸部的杆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91496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发现在安装有面板的杆头中,可以存在以往没有的新的结构。该新的结构能够起到与以往性质不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杆头主体安装有面板的结构的杆头中,附加新的效果的高尔夫球杆头。

【解决问题的手段】

优选高尔夫球杆头具备杆头主体与被固定于该杆头主体的面板。上述面板具有包括击球面的板前表面、作为该板前表面的反面的板后表面和板侧表面。上述板后表面具有形心。上述杆头主体具有从后方支持上述板后表面的支撑面。上述板后表面的外周边缘部具有与上述支撑面对接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的趾侧区域、顶侧区域和底侧区域为第1分区,上述突出部的后跟侧区域为第2分区时,上述第1分区中,上述突出部的宽度是变化的。

优选上述底侧区域中,上述突出部的宽度是变化的。

优选上述突出部具有包含与上述形心相同的趾-后跟方向位置的中央配置部、相对于上述形心位于后跟侧的后跟配置部和相对于形心位于趾侧的趾配置部。优选上述中央配置部的宽度大于上述后跟配置部的宽度。优选上述中央配置部的宽度大于上述趾配置部的宽度。

优选上述底侧区域中的上述突出部的平均宽度与上述顶侧区域中的上述突出部的平均宽度不同。

优选上述底侧区域中的上述突出部的平均宽度小于上述顶侧区域中的上述突出部的平均宽度。

优选上述后跟侧区域中的上述突出部的平均宽度小于上述趾侧区域中的上述突出部的平均宽度。

优选上述杆头满足以下(a)和/或(b)。

(a)上述后跟侧区域中的上述突出部的宽度是变化的,该宽度最小的部分相对于上述形心位于下侧。

(b)上述趾侧区域中的上述突出部的宽度是变化的,该宽度最小的部分相对于上述形心位于下侧。

【发明的效果】

能够附加利用杆头主体上安装有面板的结构的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头的斜视图。

【图2】图2是表示图1的杆头的背面的斜视图。

【图3】图3是图1的杆头的正面图。

【图4】图4是图1的杆头的背面图。

【图5】图5是图1的杆头涉及的面板的俯视图。

【图6】图6是图5的面板的背面图。

【图7】图7是图1的杆头涉及的杆头主体的正面图。

【图8】图8是与图6相同的背面图。图8中,突出部用阴影表示。

【图9】图9是沿着图3的f9-f9线的截面图。

【图10】图10是沿着图3的f10-f10线的截面图。

【图11】图11是沿着图3的f11-f11线的截面图。

【图12】图12是形成塑性变形部的工序(填缝工序)的说明图。

【图13】图13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面板的背面图。

【图14】图14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面板的背面图。

【图15】图15是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面板的背面图。

【图16】图16是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面板的背面图。

【图17】图17是第6实施方式涉及的面板的背面图。

【图18】图18是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面板的背面图。

符号说明

2···杆头

4···表面(击球面)

6···杆颈

8···底侧

10···杆颈孔

14···开口部

16···外周边缘部

18···内侧部

20···板后表面的轮廓线

h1···杆头主体

h1p···杆头主体(变形前主体)

v1···主体侧表面

p1···面板

f1···板前表面

b1···板后表面

s1···板侧表面

d1···塑性变形部

t1···台阶面

pr1···突出部

cf···形心

wp···突出部的宽度

sg1···第1分区

sg2···第2分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的附图的同时,基于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本申请中,定义了以下用语。

[基准状态]

所谓基准状态,是以特定的杆头倾角以及杆面倾角将杆头放置于水平面h上的状态。该基准状态中,杆头的柄孔的中心轴线(柄轴线)被配置于垂直面vp1内。垂直面vp1是垂直于水平面h的平面。该基准状态中,表面(击球面)相对于上述垂直面vp1以杆面倾角倾斜。特定的杆头倾角以及杆面倾角记载于例如产品的商品目录等。

[趾-后跟方向]

上述基准状态的杆头中,上述垂直面vp1与上述水平面h相交的线的方向是趾-后跟方向。本申请中,称为趾侧以及后跟侧时,是以该趾-后跟方向为基准的。

[表面-背面方向]

垂直于上述趾-后跟方向,并且与上述水平面h平行的方向为表面-背面方向。本申请中,称为表面侧以及背面侧时,是以该表面-背面方向为基准的。

[前后方向]

与击球面垂直的方向被定义为前后方向。换言之,击球面的法线方向被定义为前后方向。本申请中,称为前方以及后方时,是以该前后方向为基准的。

[上下方向]

垂直于上述趾-后跟方向,并且与击球面平行的方向为上下方向。本申请中,称为上方以及下方时,是以该上下方向为基准的。

[铅垂上下方向]

垂直于上述水平面h的直线的方向为铅垂上下方向。本申请中,称为铅垂上方以及铅垂下方时,是以该铅垂上下方向为基准的。

图1是从斜前方所见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2的斜视图。图2是从斜后方所见的杆头2的斜视图。图3是杆头2的正面图。图3是从击球面的正面所见的图。图4是杆头2的背面图。

杆头2具有表面4、杆颈6以及底部8。杆颈6具有杆颈孔10。表面4是击球面。在表面4的表面设有表面槽,但该表面槽的记载被省略。底部8中配置有配重件wt。杆头2是铁头型高尔夫球杆头。

表面4的相反侧设有后腔12。杆头2是凹背铁头。

杆头2具有杆头主体h1和被固定于该杆头主体h1的面板p1。杆头主体h1的材质是金属。本实施方式中,杆头主体h1的材质是不锈钢。面板p1的材质是金属。本实施方式中,面板p1的材质是钛系金属。所谓钛系金属是指纯钛或钛合金。杆头主体h1以及面板p1的材质没有限定。

钛合金是钛的比例为50重量%以上的合金。作为钛合金,可列举α钛、αβ钛以及β钛。作为α钛,例如可列举ti-5al-2.5sn、ti-8al-1v-1mo。作为αβ钛,例如可列举ti-6al-4v、ti-6al-2sn-4zr-6mo、ti-6al-6v-2sn以及ti-4.5al-3v-2fe-2mo。作为β钛,例如可列举ti-15v-3cr-3sn-3al、ti-20v-4al-1sn、ti-22v-4al、ti-15mo-2.7nb-3al-0.2si以及ti-16v-4sn-3al-3nb。作为纯钛,可例举工业用纯钛。作为该工业用纯钛,可例举日本工业规格中规定的1种纯钛、2种纯钛、3种纯钛以及4种纯钛。

优选面板p1的比重小于杆头主体h1的比重。比重小的面板p1有益于将杆头2中的重量分配至周边。

图5是面板p1的俯视图。图6是面板p1的背面图。面板p1具有板前表面f1、板后表面b1和板侧表面s1。板前表面f1包括击球面。该击球面除表面槽以外是平面。板后表面b1是与板前表面f1相反侧的表面。板侧表面s1在板前表面f1与板后表面b1之间延伸。

板后表面b1具有环状的外周边缘部16和作为该外周边缘部16的内侧的内侧部18。内侧部18被外周边缘部16包围。外周边缘部16具有与支撑面u1(后述)对接的突出部pr1。

外周边缘部16包括板后表面b1的轮廓线20。即,外周边缘部16的外轮廓线是轮廓线20。

图7是杆头主体h1的正面图。杆头主体h1具有开口部14。该开口部14的轮廓与面板p1的轮廓大致相等。

杆头主体h1具有支持面板p1的板后表面b1的支撑面u1和与板侧表面s1相对的主体侧表面v1。支撑面u1的整体由单一的平面构成。支撑面u1被设置为环绕开口部14的周围的整个圆周。主体侧表面v1被设置为环绕面板p1的周围的整个圆周。板后表面b1的一部分与支撑面u1接触。另外,图7中,塑性变形部d1(后述)的记载被省略。

图8与图6相同,表示板后表面b1。图8中,突出部pr1用阴影表示。突出部pr1包含轮廓线20。即,突出部pr1的外轮廓线是轮廓线20。

突出部pr1中的板厚大于内侧部18中的板厚。如图8所示,突出部pr1被设置为环绕面板p1的整个圆周。该突出部pr1与杆头主体h1对接。除去突出部pr1的板后表面b1不与杆头主体h1对接。

还可以在杆头主体h1上设置相当于突出部pr1的突出部。但是,杆头主体h1的比重大于面板p1的比重时,该突出部的设置与杆头重量的增加相关联。此外,杆头主体h1的形状相比于面板p1较复杂,因此难以进行加工(例如nc加工)。由于面板p1为板状,因此加工容易。

图8中,符号cf表示的是板后表面b1的形心。该形心cf是基于板后表面b1的轮廓线20而决定的。

图8的俯视图中定义了直线x以及直线y。直线x是通过形心cf,与趾-后跟方向平行的直线。直线y是通过形心cf,与上下方向平行的直线。

如图8所示,通过直线x以及直线y,将轮廓线20划分为4段。在这4个分区中,分别决定曲率半径最小的点。趾上侧的分区中,曲率半径最小的点用符号a表示。后跟上侧的分区中,曲率半径最小的点用符号b表示。后跟下侧的分区中,曲率半径最小的点用符号c表示。趾下侧的分区中,曲率半径最小的点用符号d表示。连接点a与形心cf的直线为直线la。连接点b与形心cf的直线为直线lb。连接点c与形心cf的直线为直线lc。连接点d与形心cf的直线为直线ld。

通过将这些直线扩张至三维,可以将杆头2划分为4块。定义为包含上述直线la并且垂直于击球面的平面pa、包含上述直线lb并且垂直于击球面的平面pb、包含上述直线lc并且垂直于击球面的平面pc、包含上述直线ld并且垂直于击球面的平面pd(参考图3)。通过这4个平面pa、pb、pc以及pd,将杆头2划分为趾侧区域、后跟侧区域、顶侧区域以及底侧区域。因此,例如杆头主体h1以及面板p1也分别可以划分为趾侧区域、后跟侧区域、顶侧区域以及底侧区域。像这样定义本申请中的4个区域(趾侧区域、后跟侧区域、顶侧区域以及底侧区域)。这些趾侧区域、后跟侧区域、顶侧区域以及底侧区域统称为4分区区域。

该4分区区域能应用于杆头2的所有部分。例如,突出部pr1可划分为趾侧区域、后跟侧区域、顶侧区域以及底侧区域。例如,板侧表面s1可划分为趾侧区域、后跟侧区域、顶侧区域以及底侧区域。例如,支撑面u1可划分为趾侧区域、后跟侧区域、顶侧区域以及底侧区域。例如,主体侧表面v1可划分为趾侧区域、后跟侧区域、顶侧区域以及底侧区域。

本申请中,突出部pr1被划分为第1分区sg1和第2分区sg2。第1分区sg1是组合有趾侧区域、顶侧区域以及底侧区域的部分。第2分区sg2是后跟侧区域。因此,第1分区sg1与第2分区sg2的边界是图3所示的平面pb以及平面pc。

图9是沿着图3的f9-f9线的截面图。图10是沿着图3的f10-f10线的截面图。图11是沿着图3的f11-f11线的截面图。

如图9、图10以及图11所示,突出部pr1与支撑面u1对接。另一方面,内侧部18不与支撑面u1对接。

如图9、图10以及图11所示,杆头主体h1具有塑性变形部d1。该塑性变形部d1位于面板p1的前方。更详细地,塑性变形部d1位于台阶面t1的前方。

图12(a)以及图12(b)表示形成塑性变形部d1的步骤。

如图5以及图12(a)所示,板前表面f1的边缘部具有位于击球面(表面4)后方的台阶面t1。如图5所示,台阶面t1被设置为环绕面板p1的整个圆周。如图12(b)所示,塑性变形部d1覆盖台阶面t1的前方。塑性变形部d1覆盖环绕板前表面f1的整个圆周而设置的台阶面t1的整体。

从面板p1的固定的观点考虑,优选台阶面t1的宽度wt1(参考图5)为0.2mm以上,更优选0.3mm以上。若考虑塑性变形部d1的形成,优选宽度wt1为2mm以下,更优选1mm以下。

这样的塑性变形部d1的形成方法中,首先,准备具有变形前凸部d2(参考图12(a))的杆头主体h1p。该杆头主体h1p也称为变形前主体。如图12(a)所示,在该变形前主体h1p上设置面板p1。在该阶段中,台阶面t1的前方存在空间。该空间形成以台阶面t1作为底面的槽状部。接着,用具有与击球面平行的平面的夹具压碎变形前凸部d2。变形前凸部d2以及其周边部分被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移动至台阶面t1的前方的空间。其结果是,台阶面t1的前方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被填埋,形成塑性变形部d1。该工序也被称为填缝工序。这样的塑性变形部d1也称为填缝部。

由于这样的加工方法,塑性变形部d1可能残留应力。还存在塑性变形部d1挤压面板p1的情况。也存在塑性变形部d1挤压台阶面t1的情况。

塑性变形部d1位于面板p1的前方,因此物理性地防止面板p1向前方偏离。进一步地,由于塑性变形部d1通过塑性变形而形成,因此挤压面板p1。塑性变形部d1有益于面板p1的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变形前凸部d2被设置为环绕上述开口部14的整个圆周。该变形前凸部d2的整体被实施上述加工。作为结果,塑性变形部d1被设置为环绕面板p1的整个圆周。

图8中,用双箭头wp表示的是突出部pr1的宽度。该宽度wp在板后表面b1的俯视图(图8)中被测定。宽度wp沿着相对于轮廓线20的直角方向被测定。因此,轮廓线20为曲线时,轮廓线20上的点t上的宽度wp沿着垂直于该点t上的切线的方向被测定。

该突出部pr1中,底侧区域中宽度wp是变化的。突出部pr1,在底侧区域中,具备具有第1宽度wp1的第1部分j1、具有第2宽度wp2的第2部分j2和具有第3宽度wp3的第3部分j3。第1宽度wp1大于第2宽度wp2。第1宽度wp1大于第3宽度wp3。第2宽度wp2可以与第3宽度wp3相同,也可以与第3宽度wp3不同。杆头2中,在底侧区域中,突出部pr1的宽度wp是变化的。

第1部分j1包含与形心cf相同的趾-后跟方向位置。该第1部分j1也称为中央配置部。第2部分j2相对于形心cf位于趾侧。该第2部分j2也称为趾配置部。第3部分j3相对于形心cf位于后跟侧。该第3部分j3也称为后跟配置部。

像这样地,杆头2中,突出部pr1具有包含与形心cf相同的趾-后跟方向位置的中央配置部j1、相对于形心cf位于趾侧的趾配置部j2和相对于形心cf位于后跟侧的后跟配置部j3。中央配置部j1的宽度wp1大于趾配置部j2的宽度wp2。中央配置部j1的宽度wp1大于后跟配置部j3的宽度wp3。进一步地,该结构在底侧区域中成立。

底侧区域被包含于上述第1分区sg1中。因此,杆头2中,第1分区sg1中,突出部pr1的宽度wp是变化的。

图8的实施方式中,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与趾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不同。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与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不同。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与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不同。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与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不同。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与趾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不同。

图8的实施方式中,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趾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趾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

另外,平均宽度可以通过整体面积除以轮廓线20的长度算出。例如,将突出部pr1的底侧区域的面积设为s,将底侧区域中的轮廓线20的长度设为l,将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设为wz时,平均宽度wz可以通过下式算出。

wz=s/l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面板p1的背面图。该实施方式中,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宽度wp小。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趾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趾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

图14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面板p1的背面图。该实施方式中,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宽度wp小。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趾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趾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

图15是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面板p1的背面图。该实施方式中,顶侧区域中宽度wp是变化的。

顶侧区域中,突出部pr1具有中央配置部j4、趾配置部j5和后跟配置部j6。中央配置部j4包含与形心cf相同的趾-后跟方向位置。后跟配置部j6相对于形心cf位于后跟侧。趾配置部j5相对于形心cf位于趾侧。中央配置部j4的宽度wp大于后跟配置部j6的宽度wp。中央配置部j4的宽度wp大于趾配置部j5的宽度wp。

该实施方式中,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趾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趾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

图16是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面板p1的背面图。该实施方式中,顶侧区域中宽度wp是变化的。进一步地,底侧区域中的宽度wp小。

顶侧区域中,突出部pr1具有中央配置部j4、趾配置部j5和后跟配置部j6。中央配置部j4包含与形心cf相同的趾-后跟方向位置。后跟配置部j6相对于形心cf位于后跟侧。趾配置部j5相对于形心cf位于趾侧。中央配置部j4的宽度wp大于后跟配置部j6的宽度wp。中央配置部j4的宽度wp大于趾配置部j5的宽度wp。

该实施方式中,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趾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趾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于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

图17是第6实施方式涉及的面板p1的背面图。该实施方式中,顶侧区域中宽度wp是变化的。进一步地,该实施方式中,底侧区域中宽度wp是变化的。

底侧区域中,突出部pr1具有第1中央配置部j1、第1趾配置部j2和第1后跟配置部j3。第1中央配置部j1包含与形心cf相同的趾-后跟方向位置。第1趾配置部j2相对于形心cf位于趾侧。第1后跟配置部j3相对于形心cf位于后跟侧。第1中央配置部j1的宽度wp大于第1趾配置部j2的宽度wp。第1中央配置部j1的宽度wp大于第1后跟配置部j3的宽度wp。

顶侧区域中,突出部pr1具有第2中央配置部j4、第2趾配置部j5和第2后跟配置部j6。第2中央配置部j4包含与形心cf相同的趾-后跟方向位置。第2趾配置部j5相对于形心cf位于趾侧。第2后跟配置部j6相对于形心cf位于后跟侧。第2中央配置部j4的宽度wp大于第2趾配置部j5的宽度wp。第2中央配置部j4的宽度wp大于第2后跟配置部j6的宽度wp。

第1中央配置部j1的趾-后跟方向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与第2中央配置部j4的趾-后跟方向位置重叠。第1趾配置部j2的趾-后跟方向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与第2趾配置部j5的趾-后跟方向位置重叠。第1后跟配置部j3的趾-后跟方向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与第2后跟配置部j6的趾-后跟方向位置重叠。

图18是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面板p1的背面图。该实施方式中,后跟侧区域中宽度wp是变化的。进一步地,该实施方式中,趾侧区域中宽度wp是变化的。

后跟侧区域中,突出部pr1具有上配置部j7、和位于该上配置部j7的下方的下配置部j8。下配置部j8的宽度wp小于上配置部j7的宽度wp。下配置部j8的宽度wp的平均值小于上配置部j7的宽度wp的平均值。

后跟侧区域中,突出部pr1具有上配置部j9、和位于该上配置部j9的下方的下配置部j10。下配置部j10的宽度wp小于上配置部j9的宽度wp。下配置部j10的宽度wp的平均值小于上配置部j9的宽度wp的平均值。

上配置部j7的上下方向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与上配置部j9的上下方向位置重叠。下配置部j8的上下方向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与下配置部j10的上下方向位置重叠。

该实施方式满足以下(a)以及(b)。也可以仅满足(a)或(b)的任一方。

(a)后跟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宽度wp是变化的,该宽度wp最小的部分相对于形心cf位于下侧。

(b)趾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宽度wp是变化的,该宽度wp最小的部分相对于形心cf位于下侧。

如上所述,任一种实施方式中,第1分区sg1中,突出部pr1的宽度wp是变化的。即,第1分区sg1中存在宽度wp较小的部分和宽度wp较大的部分。

宽度wp较小时,面板p1的厚度(板厚)小的区域扩大。进一步地,宽度wp较小时,面板p1的板后表面b1与杆头主体h1的接触面积减少,面板p1的由杆头主体h1引起的限制减少。由于这些原因,促进了击球时的面板p1的变形。较小的宽度wp促进击球时的面板p1的弹性变形。宽度wp减小的部位能提高反弹性能。

另一方面,宽度wp大的部位能抑制反弹性能。此外,通过增大宽度wp,面板p1的厚度大的区域扩大,耐久性提高。

图6(图8)的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中央配置部j1,击球点集中的表面中央部的耐久性提高。此外,通过宽度wp小的趾配置部j2以及后跟配置部j3,击球点偏离趾侧以及后跟侧时的反弹性能提高。该杆头2中,可以使表面的中央部与其趾侧以及后跟侧的反弹性能接近。因此,能抑制击球点的偏差引起的飞行距离的偏差。进一步地,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因此击球点向下侧偏移时的反弹性能提高。特别是击球点向趾下侧或者后跟下侧偏移时的反弹性能提高。

该第1实施方式中,中央配置部j1的宽度wp例如可为1mm以上8mm以下。该第1实施方式中,趾配置部j2以及后跟配置部j3的宽度wp例如可为0.5mm以上5mm以下。

图13的第2实施方式中,顶侧区域的宽度wp小。因此,面板p1的顶侧的重量减少,能使杆头低重心化。此外,击球点向上侧偏移时的反弹性能提高。

该第2实施方式中,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宽度wp例如可为0.5mm以上4mm以下。该第2实施方式中,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宽度wp例如可为1mm以上8mm以下。

图14的第3实施方式中,底侧区域的宽度wp小。因此,击球点向下侧偏移时的反弹性能提高。对于铁头而言,击打不放在球座上而是在草坪上的球的机会较多。铁头中,击球点易在下侧(靠近底侧)。该第3实施方式提高相较而言击球点易集中的下侧的反弹性能。

该第3实施方式中,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宽度wp例如可为1mm以上8mm以下。该第3实施方式中,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宽度wp例如可为0.5mm以上6mm以下。

图15的第4实施方式中,通过中央配置部j4,击球点集中的表面中央部的耐久性提高。此外,通过宽度wp小的趾配置部j5以及后跟配置部j6,击球点向趾侧以及后跟侧偏移时的反弹性能提高。因此,可以使表面的中央部与其趾侧以及后跟侧的反弹性能接近。作为结果,能抑制击球点的偏差引起的飞行距离的偏差。进一步地,顶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小,因此击球点向上侧偏移时的反弹性能提高。特别是击球点向趾上侧或者后跟上侧偏移时的反弹性能提高。

该第4实施方式中,中央配置部j4的宽度wp例如可为1mm以上8mm以下。该第4实施方式中,趾配置部j5以及后跟配置部j6的宽度wp例如可为0.5mm以上5mm以下。

图16的第5实施方式中,除图15的第4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能得到由底侧区域的宽度wp小而引起的效果。该第5实施方式中,击球点向下侧偏移时的反弹性能提高。如上所述,铁头中,击球点易在下侧(靠近底侧)。该第5实施方式提高相较而言击球点易集中的下侧的反弹性能。

该第5实施方式中,中央配置部j4的宽度wp例如可为1mm以上8mm以下。该第5实施方式中,趾配置部j5以及后跟配置部j6的宽度wp例如可为0.5mm以上5mm以下。该第5实施方式中,底侧区域中的突出部pr1的宽度wp例如可为0.5mm以上5mm以下。

图17的第6实施方式中,通过第1中央配置部j1以及第2中央配置部j4,击球点集中的表面中央部的耐久性提高。此外,通过宽度wp小的第1趾配置部j2以及第2趾配置部j5,和宽度wp小的第1后跟配置部j3以及第2后跟配置部j6,击球点向趾侧以及后跟侧偏移时的反弹性能提高。因此,可以使表面的中央部与其趾侧以及后跟侧的反弹性能接近。作为其结果,能进一步抑制击球点的偏差引起的飞行距离的偏差。

图18的第7实施方式中,通过宽度wp小的下配置部j8,击球点向下侧偏移时的反弹性能提高。如上所述,铁头中,击球点易在下侧(靠近底侧)。下配置部j8提高相较而言击球点易集中的下侧的反弹性能。同样地,通过宽度wp小的下配置部j10,击球点向下侧偏移时的反弹性能提高。下配置部j10提高相较而言击球点易集中的下侧的反弹性能。下配置部j8特别有益于后跟下侧的反弹性能。下配置部j10特别有益于趾下侧的反弹性能。

该第7实施方式中,上配置部j7的宽度wp例如可为1mm以上8mm以下。该第7实施方式中,下配置部j8的宽度wp例如可为0.5mm以上5mm以下。该第7实施方式中,上配置部j9的宽度wp例如可为1mm以上8mm以下。该第7实施方式中,下配置部j10的宽度wp例如可为0.5mm以上5mm以下。

图6等的实施方式中,后跟侧区域的宽度wp小,趾侧区域的宽度wp大。铁头中,有杆颈部分的重量大,杆头重心靠近后跟的倾向。通过减小后跟侧区域的宽度wp,增大趾侧区域的宽度wp,能够抑制杆头重心倾向后跟。因此,击球点向趾侧偏移时的反弹性能提高。

像这样,通过设置宽度wp小的部分,能够得到与该部分的位置相应的效果。作为与突出部pr1整体的平均宽度相比宽度wp小的部分(宽度小的部分)的配置的结构,举例以下(1)到(18)。此外,还举例以下的结构(19)。还可以组合从这些结构中选出的2种以上。

(1)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形心cf的趾侧和形心cf的后跟侧。

(2)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形心cf的上侧和形心cf的下侧。

(3)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顶侧区域和底侧区域。

(4)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趾侧区域和后跟侧区域。

(5)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由顶侧区域、底侧区域、趾侧区域以及后跟侧区域构成的群中选出的1个以上的位置。

(6)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由顶侧区域、底侧区域、趾侧区域以及后跟侧区域构成的群中选出的2个以上的位置。

(7)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由顶侧区域、底侧区域、趾侧区域以及后跟侧区域构成群中选出的3个以上的位置。

(8)宽度小的部分被分别配置于顶侧区域、底侧区域、趾侧区域以及后跟侧区域。

(9)顶侧区域中,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形心cf的趾侧和形心cf的后跟侧。

(10)在底侧区域中,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形心cf的趾侧和形心cf的后跟侧。

(11)趾侧区域中,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形心cf的下侧和形心cf的上侧。

(12)在后跟侧区域中,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形心cf的下侧和形心cf的上侧。

(13)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后跟侧区域并且相对于形心cf偏上侧的第1位置,和趾侧区域并且相对于形心cf偏下侧的第2位置。

(14)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趾侧区域并且相对于形心cf偏上侧的第1位置,和后跟侧区域并且相对于形心cf偏下侧的第2位置。

(15)宽度小的部分配置于顶侧区域并且相对于形心cf偏后跟侧的第1位置,和底侧区域并且相对于形心cf偏趾侧的第2位置。

(16)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底侧区域并且相对于形心cf偏后跟侧的第1位置,和顶侧区域并且相对于形心cf偏趾侧的第2位置。

(17)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顶侧区域并且相对于形心cf偏后跟侧的第1位置,和底侧区域并且相对于形心cf偏后跟侧的第2位置。

(18)宽度小的部分被配置于顶侧区域并且相对于形心cf偏趾侧的第1位置,和底侧区域并且相对于形心cf偏趾侧的第2位置。

(19)第1分区sg1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大于第2分区sg2中的突出部pr1的平均宽度。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明确本发明的效果,但不应该基于该实施例的记载而局限性地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

制作与上述杆头2相同的杆头。准备面板p1以及杆头主体(变形前主体)h1p。通过铸造制作杆头主体h1p。该杆头主体h1p的底部安装配重件wt。配重件wt的材质为钨镍合金。该杆头主体h1p具有变形前凸部d2。该变形前凸部d2形成于开口部14的周围的整体。杆头主体h1p的材质为不锈钢(sus630)。面板p1切自板材(轧制材料)。通过nc加工削去面板p1的板后表面b1,形成所要求的突出部pr1。由于已加工面板p1,突出部pr1容易形成。面板p1的材质是钛合金。作为该钛合金,可以使用新日铁住金公司制造的super-tix(注册商标)。

该面板p1被嵌入于杆头主体h1p的开口部14。接着,进行上述填缝工序,变形前凸部d2变为塑性变形部d1。由此得到实施例的杆头。

像这样,通过对安装于杆头主体h1p前的面板p1进行加工,能够容易地形成突出部pr1。

如上所示,本发明的优越性明显。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木杆型杆头、实用型杆头、混合型杆头、铁头型杆头、推杆头等所有的高尔夫球杆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