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式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485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牵引式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式复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大幅增加手臂拉伸之牵引行程,进而有效伸展筋骨的牵引式复健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罹患脑部、脊髓损伤、中风、肌肉萎缩、生理机能退化或瘫痪等症状的病人来说,除了日常生活需依赖医疗辅具移动及定位身躯以外,复健治疗也必须藉由相关辅助器材的协助才能进行。

复健治疗包括有手部的牵引拉伸运动,以及脚部的脚踏车式踩踏运动,习知手部牵引和脚部踩踏复健技术,如中国台湾第96221793号“牵引运动床”专利所揭露,主要是在床的两端分别设一竖杆及一脚踏用牵引机,该牵引机两侧枢设有二曲柄,各曲柄设一拉绳,各拉绳分别延伸至床前端而绕设在该竖杆上,且各拉绳分别连接一握把。使用时病人双脚可踩踏各曲柄之踏板座,双手则可握持该握把,令双脚随着各曲柄产生往复踩踏运动,同时带动病人双手随着各握把产生上下往复牵引拉伸运动。

前述习用技术缺点在于,由于该拉绳是由曲柄带动,而拉绳之握把用以上下移动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离,等于曲柄摆动一圈的直径距离,但是曲柄摆动一圈的直径距离,需要适应一般人双脚往复踩踏的幅部,因此拉绳之握把上下移动的行程距离相当有限,导致用以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离难以进一步增加的问题,因此,习用构造仅能小幅度牵引病人的手腕上下摆动,根本无法将病人的手臂连带脊椎一同上提伸展,故而造成病人之拉伸手臂的复健治疗效果不彰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增加手臂拉伸之牵引行程而有效松展筋骨的牵引式复健装置,以克服上述先前技术中,传统利用曲柄带动拉绳和握把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受限于脚踏曲柄的摆动幅度,导致用以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离难以进一步增加,造成病人之拉伸手臂的复健治疗效果欠佳的缺失。

为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之牵引式复健装置,包括:

一吊架,绕设有一第一绳索;

一往复驱动模块,包含有一往复驱动单元、一马达、一引动件及一控制器,该控制器储存有一马达正反转时序数据,该控制器依据该马达正反转时序数据控制该马达之转轴交替进行正转及反转运作,该往复驱动单元接受该马达之正转及反转交替驱动,以驱动该引动件往复移动;以及一第一握持件,连接该第一绳索一端且悬挂在该吊架上,该第一绳索另一端连接该引动件,令该第一握持件经由该第一绳索牵引随着该引动件上下往复移动。

藉由上述结构,使用时病人的手可握持该第一握持件,藉由该马达之双向交替传动的驱动方式,可驱使该往复驱动单元带动该引动件进行双向往复移动,令引动件带动该第一绳索和第一握持件上下往复移动,令病人的手臂接受该第一握持件的牵引而上下往复拉伸运动,藉以自动牵引病人的手臂连带脊椎筋骨肌肉进行上下往复拉伸活动,以达到手臂和脊椎筋骨肌肉伸直复健之治疗功效。尤需加以说明的是,由于该第一绳索和第一握持件受到引动件往复带动,因此增加该引动件的往复移动的行程距离,即可简便且轻易地增加该第一绳索和第一握持件上下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离,俾得以有效达成调整伸展病人筋骨之拉伸长度,进而提升复健装置得以灵活调整使用之便利性,以及复健治疗功效上之实用性。此外,使用前亦可依据病人手臂的长短,透过该控制器之使用接口(例如:旋钮、键盘或触控面板)调整及输入该马达正反转时序数据,即可自由控制该马达转轴之正转及反转圈数,藉此调整手臂接受上下牵引拉伸之行程距离的长短。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引动件朝一第一方向(例如:上方)及一第二方向(例如:下方)往复移动,该吊架绕设有一第二绳索,该第二绳索一端连接一悬挂在该吊架上的第二握持件,该第一绳索另一端自该引动件往该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二绳索另一端连接该引动件,且第二绳索另一端自该引动件往该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握持件经由该第二绳索牵引而随着该引动件上下往复移动。使用时,病人的双手可分别握持该第一握持件及第二握持件,令第一握持件和第二握持件随着引动件移动,而上下交替往复移动,藉此提供用户双手向上做大幅度的往复拉伸运动。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吊架顶部设有一第一上滑轮及一第二上滑轮,且吊架底部设有一第一下滑轮,该第一绳索一端绕设于该第一上滑轮以后悬挂于该吊架下方,该第二绳索一端绕设于该第一下滑轮以后接着绕设于该第二上滑轮且悬挂在该吊架下方。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往复驱动单元包含:

一第一齿轮和一第二齿轮;

一线性导引器,沿着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轴向设置,该引动件受到该导引器的引导而于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往复移动;以及一链条,绕设于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上,该引动件连结于该链条上,该马达之转轴经由该第一齿轮双向驱动该链条及引动件。

该往复驱动单元包含有二分置于该导引器两端的可拆卸式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分别电连接该控制器,该传感器于侦测到该引动件时产生一感测信号,且控制器于接收到该感测信号时控制该马达停止运作。该传感器可设为光传感器或触动开关。如此,可依据病人手臂的长短,自由调整各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利用各传感器限制该引动件往复移动的范围,若该马达之正、逆转功能失效而驱使该引动件通过或碰触该传感器时,可立即触发该控制器去关闭马达,令马达停止运作,当排除故障后,即可重新启动马达回复运作,藉以防止该第一、第二绳索对病人手臂作出过度的拉伸,而产生安全保护之效果。

该往复驱动单元包含有二分置于该导引器两端的弹簧缓冲调整钮,该引动件设有一延伸至各弹簧缓冲调整钮之间的制动件,该弹簧缓冲调整钮设有一朝向该制动件的止挡件,以及使该止挡件负载缓冲弹性的一弹性器。如此,该制动件亦可作为安全保护装置,若该马达之正、逆转功能失效而驱使该制动件触碰该导引器上端或下端之弹簧缓冲调整钮时,可利用该弹簧缓冲调整钮之止挡件产生弹性止挡该制动件的作用,进而制动该引动件位移,以限制该引动件往复移动的范围,并可对采用触动开关的传感器产生防冲撞破坏的保护作用。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吊架与往复驱动模块是模块成一体,该吊架设在一滑座上,该滑座下方铺路有滑轨,该滑座的底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设在滑轨上。如此,可徒手对该吊架施力,驱使该吊架利用该滑块接受该滑轨的引导,而前进或后退移位至适当位置,便于调整该吊架与使用者肩部平行,藉此可依需求以人力自由推动滑座来移位调整吊架的位置,以方便病人操作使用,同时有利于该第一上滑轮、第二上滑轮和第一下滑轮平顺运作。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滑轨旁侧设有被扣接部,该吊架上设有扣接部,能够扣接该被扣接部,即可将该吊架稳固定位在该滑轨上任意位置。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吊架下方设有一可调整位置的座椅,该座椅包含有一可调整后仰角度的椅背。如此,该座椅可进行45度角或90度角的转向和定位,以方便行动不便者入离座,再反方向转回复原定位,并于使用完毕以后转向离位。此外,该座椅可随个人腿部长短进行前、后移动,以调整舒适且最佳的位置。再者,该座椅之椅背可调整后仰至接近平躺,如此亦可将病人的腿固定在第一握持件和第二握持件上,藉此进行抬脚复健治疗。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座椅前方设有一脚踏曲柄模块,该脚踏曲柄模块两侧分别设有一脚踏曲柄,以及一枢置在该脚踏曲柄上的脚踏板。该脚踏曲柄模块包含有一可驱动所述脚踏曲柄的曲柄马达。当病人实施手臂上下往复拉伸复健治疗时,亦可将病人双脚踩踏于各脚踏曲柄之脚踏板上,令病人双脚随着各脚踏曲柄进行往复踩踏复健治疗。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吊架、座椅及脚踏曲柄模块设于一底座上,该底座底部设有多数可制动固定的滚轮,可随意选择摆放位置。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引动件上设有同轴之一第一转轮及一第二转轮,该第一绳索另一端绕设于该第一转轮上,且第二绳索另一端绕设于该第二转轮上。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第一握持件及第二握持件分别设有配重块,当病人以单手使用该第一握持件或第二握持件,或者该第一握持件及第二握持件空载时,由于该第一握持件和第二握持件都具有足以下坠的重量,藉此得以避免前述单手使用或空载情况下造成马达绞绳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一局部放大前视图。

图5为图2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6为图1的另一局部放大前视图。

图7为图1的一使用状态前视图。

图8为图1的另一使用状态前视图。

图9为图8的次一使用状态前视图。

符号说明:

1---吊架 100---滑座 101---立柱 102---横杆

103---滑杆 11---第一上滑轮 12---第二上滑轮

13---第一下滑轮 14---第三上滑轮 15---第四上滑轮

16---上承板 17---下承板 18---滑轨 19---滑块

2---第一绳索 21---第一握持件 22、32---配重块

3---第二绳索 31---第二握持件 4---往复驱动模块

40---往复驱动单元 41---第一齿轮 42---第二齿轮

43---导引器 44---链条 45---马达 46---引动件

461---通孔 462---第一转轮 463---第二转轮

47---连接件 471---制动件 48---控制器

481---马达正反转时序数据 49---传感器 5---座椅

50---椅背 51---转轴 52---滑轨 53---安全带

6---脚踏曲柄模块 61、62---脚踏曲柄 63、64---脚踏板

65---曲柄马达 7---底座 71---滚轮 81---被扣接部

82---扣接部 83---扳动件 9---弹簧缓冲调整钮

91---止挡件 92---弹性器 A1---第一方向

A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牵引式复健装置之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吊架1、一第一绳索2、一第一握持件21、一第二绳索3、一第二握持件31、一往复驱动模块4、一座椅5及一脚踏曲柄模块6。该吊架1包含有一立柱101,以及一设在该立柱101顶端的横杆102。

配合图4及图5所示,该往复驱动模块4包含有一往复驱动单元40、一马达45、一引动件46及一控制器48。该往复驱动单元40包含有一第一齿轮41、一第二齿轮42、一线性导引器43及一链条44;该第一齿轮41枢置于立柱101底端,且第二齿轮42枢置于立柱101顶端,该链条44则绕设于该第一齿轮41及第二齿轮42之间。

该立柱101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一上承板16及一下承板17,令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导引器43、链条44及引动件46位于上承板16与下承板17之间;该线性导引器43可设成导杆或轨道型态,该导引器43于本实施例是以导杆为例,说明该导杆是沿着第一齿轮41与第二齿轮42之间的垂直轴向设置于上承板16与下承板17之间,且导杆是以平形相对位置设于链条44旁侧。

该引动件46可设成滑块型态,且引动件46上设有一通孔461,该引动件46藉由通孔461穿设于导引器43上,令引动件46受到导引器43的引导而于第一齿轮41与第二齿轮42之间朝一第一方向A1及一第二方向A2往复移动,该第一方向A1可设为上方,该第二方向A2可设为下方。该引动件46可经由一连接件47连结于该链条44上。就本实施例所揭露的构造而言,该连接件47可设成一板件,该板件由引动件46沿着弯折路径延伸至链条44处,且板件两端分别固定在引动件46与链条44上。

如图1及图2所示,该横杆102邻接立柱101顶部的位置设有一第一上滑轮11及一第二上滑轮12,且立柱101底部设有一第一下滑轮13,并于横杆102两端分别设一第三上滑轮14及一第四上滑轮15。该引动件46上设有同轴之一第一转轮462及一第二转轮463。

该第一绳索2一端绕设第一上滑轮11及第三上滑轮14以后悬挂在横杆102一端下方,且第一握持件21是连接第一绳索2一端而悬挂在横杆102下方。该第一绳索2另一端绕设于第一转轮462,进而与引动件46连接,且第一绳索2另一端自该引动件46上往该第一方向A1(上方)延伸并绕设于前述第一上滑轮11;藉此使第一绳索2绕设于立柱101与横杆102之间,且第一握持件21能够接受第一绳索2牵引移动。

该第二绳索3一端绕设第一下滑轮13以后接着绕设第二上滑轮12及第四上滑轮15而悬挂在横杆102另一端下方,且第二握持件31是连接第二绳索3一端而悬挂在横杆102下方。该第二绳索3另一端绕设于第二转轮463,进而与引动件46连接,且第二绳索3另一端自引动件46上往该第二方向A2(下方)延伸并绕设于前述第一下滑轮13;藉此使第二绳索3绕设于立柱101与横杆102之间,且第二握持件31能够接受第二绳索3牵引移动。该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均可为握把或拉环。

该马达45和控制器48可分别固定于立柱101上,该控制器48电连接马达45,该马达45可为伺服马达,且马达45之转轴连结第一齿轮41;该控制器48设有电源指示灯、启动、关毕开关,以及可设定手部牵引之快、中、慢三段选择开关,此外,控制器48之电源、控制配线、下半部连动机构、第一绳索2及第二绳索3皆可覆盖隐藏于吊架1的立柱101内部;该控制器48储存有一马达正反转时序数据481,且控制器能够依据该马达正反转时序数据481控制该马达45之转轴交替进行正转及反转等双向运作,使得马达45经由第一齿轮41双向交替驱动链条44及第二齿轮42,藉此驱动链条44进行上下往复传动,该链条44则透过连接件47进一步带动引动件46沿着导引器43上下往复移动;如此,藉由该马达正反转时序数据481对马达45转轴之正转及反转等双向控制,令往复驱动单元40之第一、第二齿轮41、42、链条44接受该马达45之正转及反转交替驱动,进而驱动引动件46沿着导引器43进行上下往复移动。

该座椅5设在吊架1旁侧,且位在横杆102下方,该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则分别位于座椅5两侧。该脚踏曲柄模块6设在座椅5前方,该脚踏曲柄模块6两侧分别设有一脚踏曲柄61、62,以及一枢置在该脚踏曲柄61、62上的脚踏板63、64。该脚踏曲柄模块6包含一可驱动所述脚踏曲柄61、62的曲柄马达65。

配合图6所示,该吊架1与往复驱动模块4是模块成一体,该立柱101竖立在一滑座100顶部,该滑座100下方铺路有二滑轨18,所述滑轨18往该座椅5之前后方向延伸,该滑座100的底部设有多数滑块19,所述滑块19滑设在滑轨18上;如此,可徒手对该吊架1施力,驱使该吊架1利用该滑块19接受该滑轨18的引导,而沿着座椅5前后方向前进或后退移位至适当位置,便于调整该吊架1之横杆102与使用者肩部平行,且令受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牵引的手臂与肩部垂直于横杆102下方,以方便病人操作使用,并达成良好复健的效果,同时有利于该第一上滑轮11、第二上滑轮12、第三上滑轮14、第四上滑轮15和第一下滑轮13平顺运作。

图6并揭示出,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滑轨18旁侧设有一被扣接部81,该吊架1底部或滑座100上对应该被扣接部81的位置,设有一扣接部82;该被扣接部81可设成一沿着滑轨18延伸的下勾板件,该扣接部82可设成一上勾件,该吊架1底部或滑座100上枢置有一扳动件83,且上勾件枢设在扳动件83上,该扣接部82能够扣接该被扣接部81,再将扳动件83往上方扳动,以利用扳动件83带动扣接部82向上扣紧被扣接部81,即可将该吊架1和滑座100稳固定位在该滑轨18上任意位置。

再请参阅图1、图2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应用形态,其中,该座椅5底部可设置转轴51和滑轨52,使座椅5具有可调整位置的能力,该座椅5包含有一可调整角度后仰的椅背50,且座椅5的椅背50上设有一条安全带53;藉此,该座椅5可进行45度角至90度角的转向和定位,以方便行动不便者入离座,可反方向转回复原定位,并于使用完毕以后转向离位。而且,该座椅5可随个人腿部长短进行前、后移动,以调整舒适且最佳的位置。

请参阅图8及图9,使用时病人可坐在座椅5上,病人的双手可分别握持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藉由该马达45之双向交替传动的驱动方式,可驱使该往复驱动单元40带动该引动件46上下往复移动,令引动件46依序带动第一绳索2之第一握持件21,以及第二绳索3之第二握持件31上下往复移动,藉此驱使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随着引动件46依序上下交替往复移动,令病人两手臂分别接受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的牵引而上下往复拉伸运动,藉以自动牵引病人的两手臂连带脊椎筋骨肌肉逐一进行上下往复拉伸活动,以达到手臂和脊椎筋骨肌肉伸展复健的治疗功效。

当病人实施手臂上下往复拉伸复健运动时,亦可将病人双脚踩踏于脚踏曲柄61、62的脚踏板63、64上,令病人双脚分别随着脚踏曲柄61、62进行往复踩踏复健运动,且脚踏曲柄模块6可进行快、中、慢三段速度的调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第一绳索2、第一握持件21、第二绳索3和第二握持件31是接受引动件46往复带动,因此增加引动件46的往复移动的行程距离,即可简便且轻易地增加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上下牵引拉伸病人两手臂的行程距离;而且,使用前亦可依据病人手臂的长短,透过该控制器48之使用接口(例如:旋钮、键盘或触控面板)调整及输入该马达正反转时序数据481,直接设定马达45转轴之正转圈数及逆转圈数;换言之,该正转圈数及逆转圈数之多寡,可依据病人手臂之长、短,来匹配马达45转轴转动链条44所带动之引动件46行程间距,藉此调整手臂接受上下牵引拉伸之行程距离的长短。据此,得以视病人实际需求予以调整引动件46的往复移动行程距离,进而达成有效松展拉伸病人筋骨肌肉之功效。

该座椅5之椅背50可调整后仰至接近平躺,如此亦可将病人的腿固定在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上,藉此进行抬脚复健治疗,在进行抬脚复健治疗期间,病人身体可利用椅背50之安全带53加以固定,使身体定位不滑动,以确保安全。上述实施例亦可省略设置座椅5,只需要将病人平时所乘坐的轮椅推到横杆102、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下方的相关位置,即可完成上述相同之操作。克服上述先前技术,有关传统利用曲柄带动拉绳和握把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受限于脚踏曲柄长度及其摆动幅度,导致用以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离难以进一步增加,进而造成病人因手臂无法完全拉伸,导致复健治疗效果欠佳等缺失。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吊架1、滑轨18、座椅5及脚踏曲柄模块6亦可设于一底座7上,于该底座7底部设有多数可制动固定的滚轮71,以利于随意选择摆放位置。此外,该第一握持件21及第二握持件31分别设有配重块22、32。当病人以单手使用该第一握持件21或第二握持件31,或者该第一握持件21及第二握持件31空载时,由于所述配重块22、32的重量设置,令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均具有足以下坠的重量,藉此避免前述单手使用或空载情况下造成马达绞绳的现象。

再请参阅图1至图5,在又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往复驱动单元40包含有二可拆卸式传感器49,所述传感器49分别以电连方式与控制器48连接,该立柱101旁可设置一滑杆103,该传感器49定位在滑杆103上,使传感器49得以上下调整高度,令所述传感器49分置于导引器43之顶部及底部两端;该引动件46之连接件47往滑杆103方向延伸形成一制动件471,能够随着引动件46上下往复移动,该传感器49设于制动件471的上下动作路径上。

该传感器49可设为光传感器或触动开关。当制动件471随着引动件46上下往复移动期间,该传感器49可于侦测到引动件46或制动件471时产生一感测信号,该控制器48于接收到感测信号时则控制该马达45停止运作。由于传感器49可沿着滑杆103上下移动调整高度,因此可依据病人手臂的长短及所需拉伸的长度,自由调整各传感器49之间的距离,利用各传感器49限制该引动件46上下往复移动的范围,若该马达45之正、逆转功能失效而驱使该引动件46或制动件471通过或碰触该传感器时,可立即触发该控制器48去关闭马达45,令马达45停止运作,当排除故障后,即可重新启动马达45回复运作,藉此防止该第一、第二绳索2、3对病人手臂作出过度的拉伸,而产生安全保护之效果。此外,亦可同时设置该光传感器和触动开关,以预防使用期间一旦光传感器失效,则触动开关可作为第二道安全控制。

在一衍生的实施例中,该往复驱动单元40包含有二可拆卸式弹簧缓冲调整钮9,该弹簧缓冲调整钮9定位在滑杆103上,使弹簧缓冲调整钮9得以上下调整高度,令所述弹簧缓冲调整钮9分置于该导引器43上下两端,该制动件471可延伸至各弹簧缓冲调整钮9之间,该弹簧缓冲调整钮9设有一朝向该制动件471的止挡件91(如第四及五图所示),以及使该止挡件91负载缓冲弹性的一弹性器92,该弹性器92可为弹簧。如此,该制动件471亦可作为安全保护装置,若该马达45之正、逆转功能失效而驱使该制动件471触碰该导引器43上端或下端之弹簧缓冲调整钮9时,可利用该弹簧缓冲调整钮9之止挡件91产生弹性止挡该制动件471的作用,进而制动该引动件46位移,以限制该引动件46往复移动的范围。此外,可调整该传感器48与弹簧缓冲调整钮9之间的相对关系,而使该制动件471于碰触该止挡件91时,令该传感器48侦测到该引动件46,亦可限制该引动件46往复移动的范围,同时对采用触动开关制成的传感器48,产生防冲撞破坏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陈,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凡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之精神下而完成之等效修饰或置换,均应包含于后述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