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育课教学用仰卧起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3039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体育课教学用仰卧起坐器。



背景技术:

仰卧起坐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其健身效果很好,尤其是对于腹部锻炼而言更有效果,是目前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体能测试项目,但是仰卧起坐运动对于运动者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运动者做仰卧起坐的时候腿不能抬起,因此可能需要多人配合或者需要将运动者腿部固定;现有技术的仰卧起坐器不能满足在体育教学测试中多人同时测试,并且仰卧起坐器占地面积大,需要专用场地,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育课教学用仰卧起坐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仰卧起坐器不能满足在体育教学测试中多人同时测试,并且仰卧起坐器占地面积大,需要专用场地的问题。

具体的,体育课教学用仰卧起坐器,包括:

顶端开口的立柱和四个仰卧起坐板,立柱的横截面为矩形,四个仰卧起坐板分别对应活动连接在立柱的四个侧表面上;

仰卧起坐板包括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第一弧形板的上表面与立柱的侧表面通过第一合页连接,且第一弧形板相对立柱可折叠,第一弧形板的底表面与第二弧形板的底表面相接处通过第二合页连接,且第二弧形板相对于第一弧形板可折叠,第二合页一侧的第一弧形板上设有两个第一支腿,第二合页另一侧的第二弧形板上设有两个第二支腿,第一支腿相对于第一弧形板可折叠,第二支腿相对于第二弧形板可折叠;

第一弧形板上方的立柱的侧表面上还设有多个固定环,立柱的底面四个侧边上还分别固定有弹性绳,弹性绳的端部连接有挂钩。

优选的,第一弧形板的圆心和第二弧形板的圆心为同一圆心。

优选的,第二弧形板远离第一弧形板的一端、第一支腿的底端和第二支腿的底端位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均为“几”字形。

优选的,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均通过固定装置对应连接在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底面上,固定装置中部设有拱形凸起,拱形凸起由中间向两端分别延伸有卡槽,第一支腿或第二支腿的两个支脚均插设于拱形凸起中。

优选的,立柱的底部还设有万向轮,万向轮带有自锁装置。

优选的,固定环由弹性带制成。

优选的,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上表面均设有魔术粘贴,并通过魔术粘贴固定有海绵层。

优选的,第二弧形板远离第一弧形板的一端上固定有防滑层,防滑层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体育课教学用仰卧起坐器,整体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同时让多名学生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或测试,并且在使用结束后将仰卧起坐板折叠并利用弹性绳和挂钩固定于立柱上,节省了空间,无需专用场地,可让学生自行练习,无需多人配合,提高了训练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育课教学用仰卧起坐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育课教学用仰卧起坐器中仰卧起坐板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育课教学用仰卧起坐器中固定装置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立柱,2-第一弧形板,3-第二弧形板,4-第一合页,5-第二合页,6-第一支腿,7-第二支腿,8-固定环,9-弹性绳,10-挂钩,11-固定装置,12-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体育课教学用仰卧起坐器包括顶端开口的立柱1和四个仰卧起坐板,立柱1的横截面为矩形,四个仰卧起坐板分别对应活动连接在立柱1的四个侧表面上。

仰卧起坐板包括第一弧形板2和第二弧形板3,第一弧形板2的上表面与立柱1的侧表面通过第一合页4连接,且第一弧形板2相对立柱1可折叠,第一弧形板2的底表面与第二弧形板3的底表面相接处通过第二合页5连接,且第二弧形板3相对于第一弧形板2可折叠,第二合页5一侧的第一弧形板2上设有两个第一支腿6,第二合页5另一侧的第二弧形板3上设有两个第二支腿7,第一支腿6相对于第一弧形板2可折叠,第二支腿7相对于第二弧形板3可折叠,具体的,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均为弹性金属杆制成,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均为“几”字形,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均通过固定装置11对应连接在第一弧形板2和第二弧形板3的底面上,固定装置11中部设有拱形凸起,拱形凸起由中间向两端分别延伸有卡槽,第一支腿6或第二支腿7的两个支脚均插设于所述拱形凸起中;使用时,将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打开使得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与相应的固定装置11垂直,并且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弹性撑开,卡合入固定装置11的卡槽中,使得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能够对相应的第一弧形板2和第二弧形板3进行支撑;在不使用时,利用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的弹性特性,将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各自闭合,将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分别从对应的卡槽中取出,向对应的第一弧形板2和第二弧形板3进行折叠。

第一弧形板2上方的立柱1的侧表面上还设有多个固定环8,立柱1的底面四个侧边上还分别固定有弹性绳9,弹性绳9的端部连接有挂钩10。

其中,第一弧形板2的圆心和第二弧形板3的圆心为同一圆心,保证了第一弧形板2和第二弧形板3的弧面连续;第二弧形板3远离第一弧形板2的一端、第一支腿6的底端和第二支腿7的底端位于同一平面上,保证仰卧起坐板在使用中的平稳性。

进一步的,立柱1的底部还设有万向轮12,万向轮12带有自锁装置,能够方便仰卧起坐器的移动。

进一步的,固定环8由弹性带制成,便于使用者进行脚部的固定,固定环8设有8个,设置于立柱1侧面4个高度不同的位置,便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进行使用。

进一步的,第一弧形板2和第二弧形板3的上表面均设有魔术粘贴,并通过魔术粘贴固定有海绵层,海绵层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并且海绵层与弧形板利用魔术粘贴连接,便于拆卸,拆卸后置于立柱1中即可,使用时,直接粘合于弧形板上。

进一步的,第二弧形板3远离第一弧形板2的一端上固定有防滑层,防滑层为橡胶材质,防滑层能够防止在进行仰卧起坐运动时,仰卧起坐器进行滑动,使得训练者受伤。

使用时,训练者面对立柱坐于仰卧起坐板上,将双腿抬起,将脚部套设于固定环8中,向后躺下,双手叠置于颈部,利用腹部力量向上弯曲上半身体,达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可同时满足4人进行训练或测试。

使用后,利用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的弹性特性,将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各自闭合,将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分别从对应的卡槽中取出,向对应的第一弧形板2和第二弧形板3进行折叠,然后将第二弧形板3向第一弧形板2的方向进行折叠,再将第一弧形板2和第二弧形板3同时向立柱1的侧面方向进行折叠,将折叠后的弧形板利用立柱1底面固定的弹性绳和挂钩捆绑并固定在立柱1侧面的固定环8上,极大的节省了空间,且无需专用场地,可移动并随时进行训练或测试。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