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炼上肢下肢用体育康复设备

文档序号:30005458发布日期:2022-05-11 15:1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锻炼上肢下肢用体育康复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锻炼上肢下肢用体育康复设备。


背景技术:

2.体育康复学是一门将康复运用于体育的学科,既能采用一系列的运动训练手段、措施和方法等,对医院患者或老弱病残者进行训练恢复的一种科学研究。
3.现在的患者在病床上需要进行上肢和下肢的康复训练时,大多通过人工的按摩,或者通过在康复床的床尾和床头分别安装有不同的康复组件,这些康复组件不但占用较多的康复床空间,而且还不能拆卸。
4.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锻炼上肢下肢用体育康复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炼上肢下肢用体育康复设备,在患者需要下肢进行康复锻炼时,此时安装组件可插接于安装槽内腔,进而起到限位固定,随后患者的下肢可弯曲推动推板,通过第一复位弹簧弹力反推的效果,进而对患者下肢起到康复锻炼,且患者上肢需要进行康复锻炼时,此时,第一底板可通过插接孔插接,随后可横向移动调节,进而方便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康复锻炼,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锻炼上肢下肢用体育康复设备,包括康复床,所述康复床上端一侧设置有背板,背板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康复床上端两侧开设有插接孔,插接孔一侧设置有移动槽,移动槽内腔壁向外延伸至与插接孔同宽的限位槽,限位槽内腔壁相对开设有定位孔;
7.所述背板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康复组件,康复组件内腔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康复组件内腔一侧设置有推杆,推杆一端设置有推板。
8.优选的,所述康复组件下端设置有第一矩形杆,第一矩形杆下端设置有第一底板,第一底板外表面两侧设置有限位块。
9.优选的,所述康复组件底面设置有旋转柱,旋转柱下端设置有第二底板,旋转柱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旋转柱内腔开设有升降槽。
10.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杆内腔开设有旋转槽,旋转槽内腔底面设置有矩形槽。
11.优选的,所述升降槽内腔设置有第二矩形杆,第二矩形杆下端设置有齿轮。
12.优选的,所述齿轮外表面两侧啮合连接有齿条,齿条末端与限位块连接,齿条外表面套接有第三复位弹簧。
13.优选的,所述康复组件背面设置有安装组件。
14.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高度与第一底板高度相适配。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锻炼上肢下肢用体育康复设备,在患者需要下肢进行康复锻炼时,此时安装组件可插接于安装槽内腔,进而起到限位固定,随后患者的下肢可弯曲
推动推板,通过第一复位弹簧弹力反推的效果,进而对患者下肢起到康复锻炼,且患者上肢需要进行康复锻炼时,此时,第一底板可通过插接孔插接,随后可横向移动调节,进而方便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康复锻炼;
17.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锻炼上肢下肢用体育康复设备,在康复组件需要进行横向移动调节时,此时可向上提拉康复组件,从而使康复组件带动下端设置的旋转柱,旋转柱下端设置的第二底板即可从矩形槽移出,随后可转动康复组件,康复组件旋转后即可通过升降槽带动第二矩形杆进行旋转,第二矩形杆旋转后即可使齿轮进行旋转,齿轮旋转后即可带动两侧啮合连接的齿条,齿条相对收缩移动后,从而使限位块回缩,随后可横向移动调节康复组件,方便适应不同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康复床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康复床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康复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康复组件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底板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康复床;11、背板;12、安装槽;13、插接孔;14、移动槽;141、限位槽;142、定位孔;2、康复组件;21、推杆;22、推板;23、安装组件;24、第一矩形杆;241、旋转槽;242、矩形槽;25、第一底板;251、齿轮;252、第二矩形杆;253、齿条;254、第三复位弹簧;255、限位块;26、旋转柱;261、第二复位弹簧;262、第二底板;263、升降槽;27、第一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为了解决上肢下肢康复锻炼的技术问题,如图1-4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27.一种锻炼上肢下肢用体育康复设备,包括康复床1,康复床1上端一侧设置有背板11,背板11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2,康复床1上端两侧开设有插接孔13,插接孔13一侧设置有移动槽14,移动槽14内腔壁向外延伸至与插接孔13同宽的限位槽141,限位槽141内腔壁相对开设有定位孔142,背板11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康复组件2,康复组件2内腔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27,康复组件2内腔一侧设置有推杆21,推杆21一端设置有推板22,康复组件2下端设置有第一矩形杆24,第一矩形杆24下端设置有第一底板25,第一底板25外表面两侧设置有限位块255,康复组件2背面设置有安装组件23。
28.具体的,在患者需要下肢进行康复锻炼时,此时安装组件23可插接于安装槽12内腔,进而起到限位固定,随后患者的下肢可弯曲推动推板22,通过第一复位弹簧27弹力反推的效果,进而对患者下肢起到康复锻炼,且患者上肢需要进行康复锻炼时,此时,第一底板25可通过插接孔13插接,随后可横向移动调节,进而方便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康复锻炼。
29.为了解决康复组件移动调节的技术问题,如图5-6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30.康复组件2底面设置有旋转柱26,旋转柱26下端设置有第二底板262,旋转柱26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261,旋转柱26内腔开设有升降槽263,第一矩形杆24内腔开设有旋转槽241,旋转槽241内腔底面设置有矩形槽242,升降槽263内腔设置有第二矩形杆252,第二矩形杆252下端设置有齿轮251,齿轮251外表面两侧啮合连接有齿条253,齿条253末端与限位块255连接,齿条253外表面套接有第三复位弹簧254,限位槽141的高度与第一底板25高度相适配。
31.具体的,在康复组件2需要进行横向移动调节时,此时可向上提拉康复组件2,从而使康复组件2带动下端设置的旋转柱26,旋转柱26下端设置的第二底板262即可从矩形槽242移出,随后可转动康复组件2,康复组件2旋转后即可通过升降槽263带动第二矩形杆252进行旋转,第二矩形杆252旋转后即可使齿轮251进行旋转,齿轮251旋转后即可带动两侧啮合连接的齿条253,齿条253相对收缩移动后,从而使限位块255回缩,随后可横向移动调节康复组件2,方便适应不同患者使用。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