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活动复健支撑器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559856发布日期:2023-03-22 13:4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骨科术后活动复健支撑器及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学康复领域,具体是涉及骨科术后活动复健支撑器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骨关节是由相邻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人体之所以能够活动自如,就是因为有骨关节的结构,大部分的骨关节,不但是提供人体活动之需,并经由软骨保护骨头避免磨损,而骨关节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对骨关节进行活动训练,以达到康复效果,因此需要使用到骨关节科护理用的术后康复训练装置来满足使用需求。
3.但现有的术后康复训练装置主要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为佩戴式,即患者在康复训练期间需要将其套装在腿部,其外形与护膝相似,患者可利用其辅助恢复,其优点为使用方便,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不同体型的患者,他们的胯宽、大腿长度和维度以及小腿的长度和维度均不同),但缺点是不能适用于同一患者的不同恢复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另一种为器材式,即患者在康复训练期间需要坐在上端使用,其外形与长凳相似,其优点为适用性强,可适用于同一患者的不同恢复期,但不能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适用性强,不仅适用于同一患者的不同恢复期,还能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康复的一种骨科术后活动复建支撑器。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骨科术后活动复健支撑器及其方法。
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骨科术后活动复健支撑器及其方法,包括:两个承载平板,呈水平状态设置;两个抬高支架,分别设置在两个承载平板的两侧;座垫,设置在两个抬高支架的上端;两个调节机构,设置在两个承载平板的下端;承托组件,包括两个负重机构和两个限位机构,两个负重机构均设置在座垫远离两个调节机构的一侧,两个负重机构分别与两个承载平板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机构设置在座垫10靠近两个调节机构的一侧,两个限位机构分别与两个承载平板固定连接;两个恢复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承载平板的上端,每个恢复机构均包括四个调节器,四个调节器两两一组,其中一组调节器用于适应不同患者的大腿数据参数,另一组调节器用于适应不同患者的小腿数据参数。
6.进一步的,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滑轨、两个移动滑块、两个定位板和两个定位插销,其中,支撑滑轨的长边与承载平板的长边呈垂直状态设置,两个移动滑块分别与两个承载平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滑块与支撑滑轨滑动连接,支撑滑轨沿长边方向等间隔成型有若干定位孔,两个定位板设置在两个移动滑块远离承载平板的一侧,两个定位板与两个移动滑块固定连接,两个定位板与支撑滑轨滑动连接,两个定位插销呈竖直状态穿过两
个定位板后插设在支撑滑轨的定位孔中。
7.进一步的,负重机构包括容纳箱、固定插销、固定轴、定位盖板、两个限位轴和若干负重块,容纳箱与承载平板固定连接,若干负重块依次叠放在容纳箱的内部,两个限位轴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容纳箱的内部,两个限位轴的上下两端与容纳箱固定连接,若干负重块与两个限位轴滑动连接,固定轴设置在两个限位轴的中间,固定轴与若干负重块滑动连接,定位盖板设置在固定轴的上端,固定轴与定位盖板固定连接,定位盖板的两端与两个限位轴滑动连接,固定插销呈水平状态穿过负重块后与固定轴插接。
8.进一步的,负重机构还包括牵引钢绳、固定绳座、牵引滚轮、转接绳座和转接滚轮,其中,固定绳座设置在定位盖板的上端,固定绳座与容纳箱内壁的上部固定连接,牵引滚轮与固定绳座转动连接,转接绳座设置在定位盖板的下方,转接绳座与容纳箱内壁的下部固定连接,转接滚轮与转接绳座转动连接,牵引钢绳,其一端与定位盖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牵引滚轮和转接滚轮后向外伸出容纳箱。
9.进一步的,限位机构包括定位滑轨、两个移动卡环、两个定位短销和两个限位支架,两个限位支架分别设置在两个调节器的下端,两个限位支架能限制患者大腿和小腿的最大位移路径,定位滑轨固定设置在承载平板的上端,定位滑轨与牵引钢绳伸出容纳箱的一端相平行,定位滑轨上沿长边方向等间隔成型有若干定位销孔,两个移动卡环分别套设在定位滑轨的两端,两个定位短销呈竖直状态向下穿过两个移动卡环后插设在对应的定位销孔内。
10.进一步的,恢复机构还包括两个支撑架、两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调节器包括调节螺杆、调节螺套、四个定位轴承和连接螺帽,其中,两个支撑架关于定位滑轨呈对称状态设置,两个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两个支撑架的上端转动连接,两个调节螺杆的一端与两个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两个调节螺套套设在两个调节螺杆的外部,两个调节螺套分别与两个调节螺杆螺纹连接,两个连接螺帽设置在两个调节螺套远离两个调节螺杆的一端,四个定位轴承两两一组,两组定位轴承分别同轴套设在两个连接螺帽的外部,每组定位轴承的内圈与两个连接螺帽相抵,外圈与两个调节螺套相抵,两个第二连杆的一端与两个连接螺帽远离两个调节螺套的一端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恢复机构还包括移动卡板、移动支板、定位绳扣、踏板、两个第三连杆、两个移动支架、两个连接斜板和两个捆扎器,移动卡板与定位滑轨滑动连接,移动支板固定设置在移动卡板的上端,定位绳扣固定插设在移动支板的上端,牵引钢绳伸出容纳箱的一端与定位绳扣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支架固定设置在移动支板的两端,两个连接斜板分别与两个移动支架的上端相过盈铰接,踏板固定设置在两个连接斜板之间,两个连接斜板还与此处设置的两个调节螺杆固定连接,两个第三连杆,其一端与两个第二连杆铰接,另一端与作用于患者小腿处的两个连接螺帽固定连接,两个捆扎器,其中一个设置在两个第二连杆的外部,另一个设置在两个第三连杆的外部。
12.进一步的,两个捆扎器均包括承托扎带、连接套管和两个捆扎带,其中,两个连接套管固定套设在第二连杆的外部,另外两个连接套管固定套设在第三连杆的外部,两个捆扎带固定设置在连接套管的上端,承托扎带固定设置在连接套管的下端。
13.进一步的,限位机构包括定位滑轨、两个移动卡环、两个定位短销和两个弹性支架,两个弹性支架分别设置在两个调节器的下端,两个弹性支架不仅能限制患者大腿和小
腿的最大位移路径,而且还能对患者下压的腿部进行弹性缓冲,避免辅助患者的腿部进行移动,定位滑轨固定设置在承载平板的上端,定位滑轨与牵引钢绳伸出容纳箱的一端相平行,定位滑轨上沿长边方向等间隔成型有若干定位销孔,两个移动卡环分别套设在定位滑轨的两端,两个定位短销呈竖直状态向下穿过两个移动卡环后插设在对应的定位销孔内。
14.骨科术后活动复建支撑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上文所述结构,还包括其方法:s1: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坐在座垫上,随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胯宽来将两个承载平板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调节,在此过程中,医务人员可通过两个调节机构来拉动两个承载平板之间的相对距离,当患者感觉良好时,医务人员停止操作并通过两个调节机构将两个承载平板的位置进行固定;s2:随后患者将双腿伸入两个恢复机构内,在此过程中,医务人员可再次根据患者大腿的长度和小腿的长度来调节两个恢复机构的具体参数,即医务人员可通过操作调节器来进行具体调节,避免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发力错误或者不能完全发力;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发明可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若不同患者的胯宽不同,则可通过调节机构进行调节,若不同患者的腿长不同,则可通过调节器进行调节;其二:本发明可适用于不同受伤程度的患者或者同一患者的不同恢复期,当需要调节负重时,本装置可通过调节负重块的数量来对患者腿部的负重进行调节,确保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以随时调节自己所需要的重量。
15.其三:本发明,最后患者在康复训练时,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来调节负重机构的重量,使得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能匹配到适合自己的阻抗力,提高训练效果,而两个限位机构能确保患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腿部不会过度折弯而造成二次损害。
16.附图说明
17.图1是具体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正视轴测图;图2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背时轴测图;图4是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中负重机构(省略容纳箱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侧视图;图7是本发明中恢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中调节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中调节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0是具体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正视轴测图。
18.图中标号为:1、承载平板;2、调节机构;3、支撑滑轨;4、定位孔;5、移动滑块;6、定位板;7、定位插销;8、承托组件;9、抬高支架;10、座垫;11、负重机构;12、容纳箱;13、负重块;14、固定插销;15、限位轴;16、固定轴;17、定位盖板;18、牵引钢绳;19、固定绳座;20、牵引滚轮;21、转接绳座;22、转接滚轮;23、限位机构;24、限位支架;25、定位滑轨;26、定位销孔; 28、移动卡
环;29、定位短销;30、恢复机构;31、支撑架;32、第一连杆;33、第二连杆;34、调节器;35、调节螺杆;36、调节螺套;37、定位轴承;38、连接螺帽;39、捆扎器;40、连接套管;41、捆扎带;42、移动卡板;43、承托扎带;44、移动支板;45、定位绳扣;46、踏板;47、第三连杆;48、移动支架;49、连接斜板;50、弹性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0.具体实施例一:参考图1至图9所示的一种骨科术后活动复建支撑器,包括:两个承载平板1,呈水平状态设置;两个抬高支架9,分别设置在两个承载平板1的两侧;座垫10,设置在两个抬高支架9的上端;两个调节机构2,设置在两个承载平板1的下端;承托组件8,包括两个负重机构11和两个限位机构23,两个负重机构11均设置在座垫10远离两个调节机构2的一侧,两个负重机构11分别与两个承载平板1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机构23设置在座垫10靠近两个调节机构2的一侧,两个限位机构23分别与两个承载平板1固定连接;两个恢复机构30,分别设置在两个承载平板1的上端,每个恢复机构30均包括四个调节器34,四个调节器34两两一组,其中一组调节器34用于适应不同患者的大腿数据参数,另一组调节器34用于适应不同患者的小腿数据参数。
21.调节机构2包括支撑滑轨3、两个移动滑块5、两个定位板6和两个定位插销7,其中,支撑滑轨3的长边与承载平板1的长边呈垂直状态设置,两个移动滑块5分别与两个承载平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滑块5与支撑滑轨3滑动连接,支撑滑轨3沿长边方向等间隔成型有若干定位孔4,两个定位板6设置在两个移动滑块5远离承载平板1的一侧,两个定位板6与两个移动滑块5固定连接,两个定位板6与支撑滑轨3滑动连接,两个定位插销7呈竖直状态穿过两个定位板6后插设在支撑滑轨3的定位孔4中。
22.在患者坐在座垫10上之后,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胯宽来对两个承载平板1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调节,即操作人员将两个定位插销7拔出,随后操作人员拖动承载平板1,承载平板1的下端与两个移动滑块5固定连接,则承载平板1的移动会带动移动滑块5产生位移,而移动滑块5与定位板6固定连接,则移动滑块5的移动会带动定位板6移动,在调整到适合患者胯宽的位置后,医务人员再将两个定位插销7插回原位,此时完成对两个承载平板1的调节。
23.负重机构11包括容纳箱12、固定插销14、固定轴16、定位盖板17、两个限位轴15和若干负重块13,容纳箱12与承载平板1固定连接,若干负重块13依次叠放在容纳箱12的内部,两个限位轴15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容纳箱12的内部,两个限位轴15的上下两端与容纳箱12固定连接,若干负重块13与两个限位轴15滑动连接,固定轴16设置在两个限位轴15的中间,固定轴16与若干负重块13滑动连接,定位盖板17设置在固定轴16的上端,固定轴16与定位盖板17固定连接,定位盖板17的两端与两个限位轴15滑动连接,固定插销14呈水平状态
穿过负重块13后与固定轴16插接。
24.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前,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康复程度来选择适当训练的负重块13,在此过程中,医务人员将固定插销14拔出,然后再插入对应的负重块13内,此时固定插销14穿过负重块13后会插设在固定轴16中,此时,若负重块13进行移动,则其会经固定轴16带动,并且沿着两个限位轴15进行位移。
25.负重机构11还包括牵引钢绳18、固定绳座19、牵引滚轮20、转接绳座21和转接滚轮22,其中,固定绳座19设置在定位盖板17的上端,固定绳座19与容纳箱12内壁的上部固定连接,牵引滚轮20与固定绳座19转动连接,转接绳座21设置在定位盖板17的下方,转接绳座21与容纳箱12内壁的下部固定连接,转接滚轮22与转接绳座21转动连接,牵引钢绳18,其一端与定位盖板17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牵引滚轮20和转接滚轮22后向外伸出容纳箱12。
26.当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拉动牵引钢绳18时,此时牵引钢绳18进行移动,牵引钢绳18经转接滚轮22和牵引滚轮20后带动定位盖板17移动,而定位盖板17与固定轴16固定连接,则定位盖板17的移动会带动固定轴16移动,固定轴16与若干负重块13通过固定插销14相连,则固定轴16的移动会带动若干负重块13进行移动,而若干负重块13在移动过程中通过两个限位轴15进行限位。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的腿部受伤严重时,医务人员需要将负重块13的数量减少至一块乃至零块,避免负重块13的总重量与患者的伤情不匹配而造成患者二次受伤,即若干负重块13的数量可以为零。
27.限位机构23包括定位滑轨25、两个移动卡环28、两个定位短销29和两个限位支架24,两个限位支架24分别设置在两个调节器34的下端,两个限位支架24能限制患者大腿和小腿的最大位移路径,定位滑轨25固定设置在承载平板1的上端,定位滑轨25与牵引钢绳18伸出容纳箱12的一端相平行,定位滑轨25上沿长边方向等间隔成型有若干定位销孔26,两个移动卡环28分别套设在定位滑轨25的两端,两个定位短销29呈竖直状态向下穿过两个移动卡环28后插设在对应的定位销孔26内。
28.由于不同患者的身体数据不同,而不同受伤程度的患者其腿部折弯程度也不同,所以定位滑轨25可以确定恢复机构30的初始位置,即在调试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两个移动卡环28的具体位置,即此时医务人员将两个定位短销29从两个移动卡环28中拔出,随后医务人员将两个移动卡环28沿定位滑轨25进行移动,当两个移动卡环28移动至具体位置时,医务人员再将两个定位短销29从两个移动卡环28中按入,此时即完成对恢复机构30的定位。而两个限位支架24是为了限制患者腿部伸展的最大值,使得患者的大腿和小腿中间的夹角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时刻保持小于180
°
,避免患者的膝盖在康复训练时因腿部运动行程过大而造成二次受伤。
29.恢复机构30还包括两个支撑架31、两个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3,调节器34包括调节螺杆35、调节螺套36、四个定位轴承37和连接螺帽38,其中,两个支撑架31关于定位滑轨25呈对称状态设置,两个第一连杆32的一端与两个支撑架31的上端转动连接,两个调节螺杆35的一端与两个第一连杆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两个调节螺套36套设在两个调节螺杆35的外部,两个调节螺套36分别与两个调节螺杆35螺纹连接,两个连接螺帽38设置在两个调节螺套36远离两个调节螺杆35的一端,四个定位轴承37两两一组,两组定位轴承37分别同轴套设在两个连接螺帽38的外部,每组定位轴承37的内圈与两个连接螺帽38相抵,外圈与两个调节螺套36相抵,两个第二连杆33的一端与两个连接螺帽38远离两个调节螺套36的
一端固定连接。
30.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大腿和小腿的长度来对调节器34进行调节,在此过程中,医务人员转动调节螺套36,调节螺套36与调节螺杆35螺纹连接,并且两个调节螺套36分别通过两个定位轴承37与两个连接螺帽38转动连接,则调节螺套36的转动会使其沿调节螺杆35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即完成对本装置中调节器34总长度的调节。
31.恢复机构30还包括移动卡板42、移动支板44、定位绳扣45、踏板46、两个第三连杆47、两个移动支架48、两个连接斜板49和两个捆扎器39,移动卡板42与定位滑轨25滑动连接,移动支板44固定设置在移动卡板42的上端,定位绳扣45固定插设在移动支板44的上端,牵引钢绳18伸出容纳箱12的一端与定位绳扣45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支架48固定设置在移动支板44的两端,两个连接斜板49分别与两个移动支架48的上端过盈铰接,踏板46固定设置在两个连接斜板49之间,两个连接斜板49还与此处设置的两个调节螺杆35固定连接,两个第三连杆47,其一端与两个第二连杆33铰接,另一端与作用于患者小腿处的两个连接螺帽38固定连接,两个捆扎器39,其中一个设置在两个第二连杆33的外部,另一个设置在两个第三连杆47的外部。
32.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的脚踩在踏板46上,而后患者的腿部进行屈伸运动,在患者进行屈伸运动时,患者的脚部推动踏板46进行移动,踏板46的两端固定设置有两个连接斜板49,则踏板46的移动会带动两个连接斜板49移动,而两个连接斜板49与两个移动支架48过盈铰接,则两个连接斜板49的移动会带动两个移动支架48移动,而两个移动支架48与移动支板44相连,则两个移动支架48的移动会带动移动支板44移动,移动支板44的下端通过移动卡板42与定位滑轨25滑动连接,上端通过定位绳扣45与牵引钢绳18固定连接,则移动支板44的移动路径是沿定位滑轨25长边方向的往复位移,移动支板44的往复位移还会带动牵引钢绳18进行往复移动。由前文可知,牵引钢绳18的移动会带动负重块13进行移动,在此过程中,负重块13给予患者腿部肌肉的阻抗力可促进患者恢复,而医患人员可根据患者双腿受伤程度的不同,来分别设置负重块13的具体数量。
33.两个捆扎器39均包括承托扎带43、连接套管40和两个捆扎带41,其中,两个连接套管40固定套设在第二连杆33的外部,另外两个连接套管40固定套设在第三连杆47的外部,两个捆扎带41固定设置在连接套管40的上端,承托扎带43固定设置在连接套管40的下端。
34.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承托扎带43用于承托患者的腿部下方肌肉,随后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腿部的围度来调节捆扎带41的张紧程度,此过程需要医务人员进行操作,避免患者自行操作造成肌肉损失,同时,捆扎带41还能帮助患者在训练过程中腿部不与装置本体发生脱离,提高康复效果。
35.具体实施例二:参考图10所示,限位机构23包括定位滑轨25、两个移动卡环28、两个定位短销29和两个弹性支架50,两个弹性支架50分别设置在两个调节器34的下端,两个弹性支架50不仅能限制患者大腿和小腿的最大位移路径,而且还能对患者下压的腿部进行弹性缓冲,避免辅助患者的腿部进行移动,定位滑轨25固定设置在承载平板1的上端,定位滑轨25与牵引钢绳18伸出容纳箱12的一端相平行,定位滑轨25上沿长边方向等间隔成型有若干定位销孔26,两个移动卡环28分别套设在定位滑轨25的两端,两个定位短销29呈竖直状态向下穿过两个移动卡环28后插设在对应的定位销孔26内。弹性支架50能确保一些受伤严重的患者在
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其腿部在下压时可以获得缓冲力,避免受伤严重的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腿部下压过度而造成二次损伤,即在实际康复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选用弹性支架50,而非实施例一中的限位支架24。
36.骨科术后活动复建支撑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上述结构,还包括其方法:s1: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坐在座垫10上,随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胯宽来将两个承载平板1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调节,在此过程中,医务人员可通过两个调节机构2来拉动两个承载平板1之间的相对距离,当患者感觉良好时,医务人员停止操作并通过两个调节机构2将两个承载平板1的位置进行固定;s2:随后患者将双腿伸入两个恢复机构30内,在此过程中,医务人员可再次根据患者大腿的长度和小腿的长度来调节两个恢复机构30的具体参数,即医务人员可通过操作调节器34来进行具体调节,避免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发力错误或者不能完全发力;本装置工作原理为:患者需要以坐姿来操作本装置,在患者坐在座垫10上之后,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胯宽来对两个承载平板1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调节,即操作人员将两个定位插销7拔出,随后操作人员拖动承载平板1,承载平板1的下端与两个移动滑块5固定连接,则承载平板1的移动会带动移动滑块5产生位移,而移动滑块5与定位板6固定连接,则移动滑块5的移动会带动定位板6移动,在调整到适合患者胯宽的位置后,医务人员再将两个定位插销7插回原位,此时完成对两个承载平板1的调节。
37.由于不同患者的身体数据不同,而不同受伤程度的患者其腿部折弯程度也不同,所以定位滑轨25可以确定恢复机构30的初始位置,即在调试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两个移动卡环28的具体位置,即此时医务人员将两个定位短销29从两个移动卡环28中拔出,随后医务人员将两个移动卡环28沿定位滑轨25进行移动,当两个移动卡环28移动至具体位置时,医务人员再将两个定位短销29从两个移动卡环28中按入,此时即完成对恢复机构30的定位。而两个限位支架24是为了限制患者腿部伸展的最大值,使得患者的大腿和小腿中间的夹角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时刻保持小于180
°
,避免患者的膝盖在康复训练时因腿部运动行程过大而造成二次受伤。
38.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前,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大腿和小腿的长度来对调节器34进行调节,在此过程中,医务人员转动调节螺套36,调节螺套36与调节螺杆35螺纹连接,并且两个调节螺套36分别通过两个定位轴承37与两个连接螺帽38转动连接,则调节螺套36的转动会使其沿调节螺杆35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即完成对本装置中调节器34总长度的调节。完成对调节器34的参数设置后,医务人员需要调节捆扎器39的参数,承托扎带43用于承托患者的腿部下方肌肉,随后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腿部的围度来调节捆扎带41的张紧程度,此过程需要医务人员进行操作,避免患者自行操作造成肌肉损失,同时,捆扎带41还能帮助患者在训练过程中腿部不与装置本体发生脱离,提高康复效果。
39.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的脚踩在踏板46上,而后患者的腿部进行屈伸运动,在患者进行屈伸运动时,患者的脚部推动踏板46进行移动,踏板46的两端固定设置有两个连接斜板49,则踏板46的移动会带动两个连接斜板49移动,而两个连接斜板49与两个移动支架48过盈铰接,则两个连接斜板49的移动会带动两个移动支架48移动,而两个移动支架48与移动支板44相连,则两个移动支架48的移动会带动移动支板44移动,移动支板44的下
端通过移动卡板42与定位滑轨25滑动连接,上端通过定位绳扣45与牵引钢绳18固定连接,则移动支板44的移动路径是沿定位滑轨25长边方向的往复位移,移动支板44的往复位移还会带动牵引钢绳18进行往复移动。牵引钢绳18经转接滚轮22和牵引滚轮20后带动定位盖板17移动,而定位盖板17与固定轴16固定连接,则定位盖板17的移动会带动固定轴16移动,固定轴16与若干负重块13通过固定插销14相连,则固定轴16的移动会带动若干负重块13进行移动,而若干负重块13在移动过程中通过两个限位轴15进行限位。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的腿部受伤严重时,医务人员需要将负重块13的数量减少至一块乃至零块,避免负重块13的总重量与患者的伤情不匹配而造成患者二次受伤,即若干负重块13的数量可以为零。在此过程中,负重块13给予患者腿部肌肉的阻抗力可促进患者恢复,而医患人员还可根据患者双腿受伤程度的不同,来分别设置负重块13的具体数量。
40.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