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机立柱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1488发布日期:2023-03-22 14:39阅读:40来源:国知局
跑步机立柱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跑步机技术领域,尤其是跑步机立柱升降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常见的跑步机的立柱通常为不可升降,如现有公开专利文献cn215538137u用于跑步机的立柱折叠机构,该款跑步机为现今较为流行的可折叠跑步机,其跑步机立柱可折叠,以便于跑步机的收纳。
3.而对于不同身高的用户,其对于扶手高度的要求不同,现有款式无法满足各类用户群体,尤其对于身高较高的用户,因此,开发可升降的跑步机立柱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跑步机立柱升降结构,可根据用户需要升降跑步机立柱,以得到适合自身的立柱高度。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跑步机立柱升降结构,包括下立柱,其配置于跑步机跑台两侧,在跑步机跑台两侧各配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下立柱;上立柱,其配置于所述下立柱上并可沿所述下立柱上下活动,每一所述下立柱分别对应有至少一个所述上立柱;第一连接单元,其固定于所述上立柱上,包括有内置腔体,所述内置腔体内配置有相互传动配合的第一传动单元及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连接有用于带动其动作的驱动单元;第二连接单元,其配置于所述下立柱内并相对所述上立柱和/或所述下立柱不可转动,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有螺纹孔;螺杆单元,其配置于所述上立柱内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单元上端穿入至所述内置腔体内并与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固连,当第一传动单元被带动动作时,所述螺杆单元被其带动转动的同时上升或下降,并促使所述上立柱随之同步动作;及扶手,其两端分别配置于跑步机跑台两侧的两个所述上立柱上,所述扶手内配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和/或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传动连接,以使两个所述上立柱同步升降。
6.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跑步机跑台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下立柱,每一所述下立柱上分别配置有所述上立柱及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每一所述上立柱上分别配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及所述螺杆单元,每一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内分别配置有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及所述第二传动单元。
7.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轴套及第一斜齿轮,所述轴套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固连或一体成型,所述轴套上包括有与所述驱动单元传动配合的第一端及与所
述传动轴传动配合的第二端。
8.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轴套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具有多边形配合槽,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轴及所述传动轴的形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多边形配合齿相匹配。
9.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下立柱上端装配有用以横向限位所述上立柱的限位件,所述上立柱穿设于所述限位件上。
10.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下立柱固定或转动设置于跑步机跑台上;所述下立柱内部具有为所述上立柱的升降提供所需空间的容置腔,并在其上端开口,所述上立柱下端经由所述开口装配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限位件卡接装配于所述下立柱上;所述限位件上包括有抵接于所述下立柱上沿处的凸沿。
11.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内置腔体内包括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装配有第一轴承,所述螺杆单元包括具有螺纹的螺纹部位及直径小于所述螺纹部位的头部,所述头部装配于所述第一轴承处并与所述第一轴承内孔径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固定装配于所述头部处;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为第二斜齿轮;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左壳体及右壳体,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左壳体上,剩余部分位于所述右壳体上,当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组装后形成完整的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下部具有供所述螺杆单元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左壳体上具有供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轴穿过的第二孔,所述右壳体上具有供所述传动轴穿过的第三孔。
12.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上连接件、中间件及下连接件,所述螺纹孔开设于所述上连接件上,所述上连接件装配于所述中间件的上端并不可相对所述中间件转动,所述下连接件装配于所述中间件的下端并不可相对所述中间件转动。
13.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下连接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立柱的底板件上;所述上连接件、所述中间件及所述下连接件的形状为方形;所述上立柱下端装配有若干填充件;所述上立柱及所述下立柱均为方形管件;所述驱动单元为手摇柄或电机,当驱动单元为手摇柄时,其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当驱动单元为电机时,其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并在上立柱、下立柱、扶手或跑步机跑台上设置有与其电性连接的按钮开关。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驱动单元的驱动实现上立柱的升降,以此调整跑步机立柱的高度,满足不同高度的用户群体的需求;传动部件隐藏式设计,整体结构更为简洁、美观;各部件之间配合紧密、可靠,结构更为稳定,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剖面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分解状态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与螺杆单元相关的传动部件的配合示意图。
20.图6为图5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7为图5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螺杆单元与第二传动单元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第一连接单元分解状态示意图。
24.图10为本发明上立柱、下立柱、限位件及第二连接单元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25.图11为本发明填充件安装于上立柱上的状态示意图。
26.图12为本发明上立柱上端结构示意图。
27.图13为图12中g处的放大示意图。
28.图14为本发明第一传动单元示意图。
29.图15为本发明第一传动单元另一视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15,跑步机立柱升降结构,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上立柱1及下立柱2,其中下立柱2配置于跑步机跑台3上,如图1所示,与常见的跑步机相同或相似的,本实施例中,跑步机跑台3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下立柱2和两个上立柱1,在两个上立柱1、两个下立柱2内所设定的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至少包括有如图5所示的结构。
31.对于下立柱2,其与跑步机跑台3之间的配合方式可为固定连接方式或转动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方式包括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和不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32.下立柱2内部具有容置腔,其上端开口,该开口与容置腔连通,上立柱1下端经由该开口装配至容置腔内,以此,上立柱1可沿下立柱2上下活动。
33.为使上立柱1更易装配至下立柱2内,下立柱2的容置腔或开口的尺寸大于上立柱1的外部尺寸,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上立柱1及下立柱2的形状均为方形,容置腔及开口的形状以为方形,如此可使上立柱1快速的装配至下立柱2上。
34.进一步的,在解决了快速装配的问题后,需确保上立柱1的横向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下立柱2上装配有用以横向限位上立柱的限位件21,如图10所示,上立柱1则穿设与限位件21上,在具体使用时,亦可将限位件21套装于上立柱1上,在上立柱1与下立柱2连接后,再往下将限位件21卡装于下立柱2上。
35.对于限位件21,其还包括有抵接于下立柱上沿处的凸沿211,以使安装时直接将限位件21往下压到底即可,为使限位件21下压后能够被定位,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1卡接装配于下立柱2上,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限位件21上具有卡扣212,下立柱2上端则开设有卡口213,通过卡扣212卡入至卡口213内后实现限位件21与下立柱2之间的卡接配合。
36.又因安装了限位件21,使得上立柱1位于限位件21下方的部位与下立柱2内壁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为此,本实施例中,上立柱1下端装配有若干填充件11,以消除相关间隙,如图10所示,填充件11与上立柱1之间亦可采用卡接配合的方式。
37.通过上述结构,已使上立柱1可稳定的在下立柱2上做升降动作。
38.要使上立柱1能够更为方便、稳定、快速的实现升降动作,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下结
构加以实现。
39.作为简要说明,主要依靠可转动的螺杆单元4及不动的第二连接单元5(包括有类似于螺杆螺帽的结构),已在螺杆单元4转动时,可随之做升降动作,并由其带动上立柱1升降。
40.具体的,包括有第一连接单元6、第二连接单元5及螺杆单元4,对于跑步机跑台3两侧设置的两组立柱,每一下立柱上分别配置有第二连接单元5,每一上立柱1上分别配置有第一连接单元6及螺杆单元4,每一第一连接单元6内分别配置有第一传动单元61及第二传动单元62,两个上立柱1共同支撑有一横向设置的扶手7,扶手7内设置有传动轴71,传动轴71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螺杆单元4传动连接或通过对应的第一传动单元6、第二传动单元5与螺杆单元4传动连接,以使两个螺杆单元4同步动作,如图2、图5所示。
41.下面对各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第一连接单元6起衔接作用,一方面用于第一传动单元61与第二传动单元62的容纳,另一方面将上立柱1与螺杆单元4形成相应的配合关系。
42.具体的,第一连接单元6固定于上立柱1上,固定方式可采用紧固件固定的方式,第一连接单元6又可分为左壳体63和右壳体64,左壳体63与右壳体64可通过紧固件的方式组装形成完整的第一连接单元6,为使第一连接单元与上立柱1配合的更为紧密,可在上立柱外壁上设置一垫板65,紧固件穿过垫板65后将第一连接单元6固定于上立柱1上。
43.第一连接单元6下部具有供螺杆单元4穿过的第一通孔66;左壳体63上具有供驱动单元8的输出轴81穿过的第二孔631(驱动单元相关详见下文说明);右壳体64上具有供传动轴71穿过的第三孔。
44.第一连接单元6包括有内置腔体67,内置腔体67由左壳体63上的腔体与右壳体64上的腔体共同组成,内置腔体67内包括有第一限位槽671,自然,第一限位槽671的一部分位于左壳体63上,剩余部分位于右壳体64上,当左壳体63与右壳体64组装后形成完整的第一限位槽671。
45.第一限位槽671内装配有第一轴承68,第一轴承68的尺寸与第一限位槽671的尺寸相适配,第一轴承68垂直方向上受第一限位槽671的限位,第一轴承68的安装与左壳体63、右壳体64的可拆分相关联,在左壳体63、右壳体64拆分后,可安装或拆卸第一轴承68。
46.上文中已有指出,第一连接单元6用于第一传动单元61、第二传动单元62的容纳,具体的,第一传动单元61与第二传动单元62安装于内置腔体67内,第一传动单元61与第二传动单元62相互传动配合,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传动单元61与第二传动单元62均为斜齿轮或均具有斜齿轮部位。
47.第一传动单元61与驱动单元8传动连接,第二传动单元62又与螺杆单元4传动连接,由此得到如图5所示的传动部件组合,驱动单元8带动第一传动单元61转动,第二转动单元62、螺杆单元4随之转动,螺杆单元4又在转动过程中升降动作。
48.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单元61包括轴套611及第一斜齿轮612,如图14、图15所示,轴套611与第一斜齿轮612固连或一体成型,轴套611上包括有与驱动单元8传动配合的第一端611a及与传动轴71传动配合的第二端611b。
49.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轴套611的第一端611a及第二端611b分别具有多边形配合槽,如六边形配合槽,驱动单元8的输出轴81及传动轴71的形状分别与对应的多边形配合
齿相匹配,如均为相适配的六边形形状,当然轴套611的第一端611a与第二端611b可贯通形成一整个多边形配合贯穿孔,以降低加工难度。
50.上文已有指出,第一连接单元6将上立柱1与螺杆单元4形成相应的配合关系,而位于第一连接单元6内的第一传动单元61与第二传动单元62之间又为传动配合方式。
51.进一步的,第二传动单元62为与第一传动单元61中的第一斜齿轮612传动配合的第二斜齿轮,螺杆单元4包括具有螺纹的螺纹部位41及直径小于螺纹部位41的头部42,如图8所示,头部42装配于第一轴承68处并与第一轴承68内孔径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如头部42的形状为圆形、圆柱形,第二传动单元62则固定安装于头部42处,如通过紧固件安装,当然为提升配合效果,头部42中与第二传动单元62的配合部位可为多边形结构,如六边形,同样的,第二传动单元62内孔的形状大小与该多边形结构相匹配。
52.如图2、图3所示,螺杆单元4上端穿入至内置腔体67内并与第二传动单元62固连,其尺寸较大的螺纹部位41抵靠于第一轴承68上或抵靠于第一连接单元6的壁上,而第一轴承68又被第一连接单元6在垂直方向上限位,由此,在螺杆单元4上升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单元6、上立柱1同步上升;螺杆单元4下降时,结合重力影响,第一连接单元6、上立柱1同步下降。当然,优化第一传动单元61、第二传动单元62在第一连接单元6的内置腔体67内的布局,通过内置腔体67内壁与紧密配合的第一传动单元61、第二传动单元62之间的作用关系,亦能促使螺杆单元4与上立柱1的同步动作,如通过第二传动单元62带动第一传动单元61上升、第一传动单元61与第一连接单元6抵靠的壁带动第一连接单元6与上立柱1上升。
53.对于如何使螺杆单元4在转动的同时使其同步升降动作,本实施例中,依靠第二连接单元5加以实现,具体的,第二连接单元5配置于下立柱2内并相对上立柱1和/或下立柱2不可转动,如图2、图3、10所示,第二连接单元5可进入上立柱1内,第二连接单元5包括上连接件51、中间件52及下连接件53,上连接件51上开设有与螺杆单元4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其作为螺杆上的固定螺母结构,上连接件51装配于中间件52的上端并不可相对中间件52转动,下连接件53装配于中间件52的下端并不可相对中间件52转动,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上连接件51、中间件52及下连接件53的形状为方形,上连接件51卡接于中间件52的上端,下连接件53卡接于中间件52的下端,中间件52可为管状结构。
54.下连接件53固定安装于下立柱2的底板件上,如通过紧固件固定,该底板件可与下立柱2一体成型或焊接固定于下立柱2上或过盈配合与下立柱2上。
55.通过上述结构,当第一传动单元61被带动动作时,螺杆单元4被其带动转动的同时上升或下降,并促使上立柱1随之同步动作。
56.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8为手摇柄或电机,图中示意为手摇柄,当驱动单元8为手摇柄时,升降为手动升降方式,手摇柄其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如通过多边形配合方式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包括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及不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采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时,可选用手摇柄与输出轴过盈配合的方式。
57.当驱动单元为电机时,升降为自动升降方式,电机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并在上立柱、下立柱、扶手或跑步机跑台上设置有与其电性连接的按钮开关,通过按下按钮的方式启动电机,实现立柱、扶手的升降,具体如设置用于上升的按钮开关及用于下降的按钮开关,长按启动松开停止或按一下启动再按一下停止。
58.扶手7与两个上立柱1之间可为卡接配合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的方式,扶手7内
可具有起防护作用的套管72,传动轴71位于该套管72内。
59.对于驱动单元为手摇柄时,扶手7至少具有一个共手摇柄或手摇柄的输出轴穿过的孔;对于驱动单元为电机时,扶手7上或上立柱1上具有可容纳电机的安装腔体。
6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