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827阅读:9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竹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编机。
背景技术
我,竹产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而且农村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 力,因此平面竹编织产品(如竹席、竹笆等)是在我国广大农村早已形 成的一项传统产业。目前,农户在平面竹编织产品的生产中仍采用传统 的手工编织方式,生产效率低,费工、费时,编织过程中经常会被竹剌 刺伤,或被竹片锋利的棱边划伤。近年来出现了竹笆编织机,主要运用 在生产规模较小的竹木加工厂。
竹编机主要由机架、分经系统、送绵系统、靠绵系统、步进移送系统 等组成。编织过程为,由分经系统使成排的经向篾片按编织规律发生一次 相互交错的张合后,由送绵系统将单根的炜向篾片输送到张开的经向篾片 间,再由靠绰系统将纬向篾片靠紧至经向篾片的张合根部,此后由席片步 进移送系统带动席片沿经向前移略大于绵向篾片宽度的距离,完成将一次 编织动作,如此周而复始直至编织出整张的席片。
现有竹编机的分经系统主要由成排的摆杆、控制机构和传动机构构 成。各摆杆的前端设置有导篾盒。导篾盒在结构上为具有供经向篾片穿过 的盒体,在盒体的上、下表面各设置有一个导向板,导向板与盒体上、 下表面之间形成供绵向篾片穿过的导向孔(槽)。摆杆按编织规律间隔 与 一分组连杆固定连接,分组连杆的数量一般为四根。现有的控制机构采 用的是设置于分经轴上的两组柱状凸轮,柱状凸轮上开设螺旋状凹槽, 顶杆的下端与该凹槽底壁相接触,通过径向尺寸不断变化的凹槽使顶杆 周期性的往复上升、下降,使各摆杆产生规律性的交织张合动作。分经 轴的旋转通过一对相啮合大、小齿轮传动,其中大齿轮设置于分经轴 上,小齿轮设置于靠绰轴上,靠绰轴由电动机、减速机驱动。为配合柱状凸轮对摆杆行程的控制,以及靠炜系统的动作与分经系统相配合,大、
小齿轮的传动比为1: 4。由于柱状凸轮的加工比较复杂,要求的精度较 高,造成整机生产成本较高,影响了竹编机的推广运用。
现有竹编机的靠绵系统主要由靠边绊架和与竹编机主传动机构连接 的第二传动机构构成,靠边绵架安装在机架上,其上横向间隔固定设置 有若干竖立的靠绵片。竹编机主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减速机和靠绵轴, 分经轴、靠绵轴上安装有一对相啮合的齿轮,其传动比为1: 4,减速机 通过链条传动驱动靠炜轴。靠绵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使靠边绵架与分经 系统协同动作,即分经系统每完成一次动作循环,靠边炜架往复动作四次。 现有竹编机中的靠边炜架采用的是平移式滑架结构,需在机架上设置导 轨和在靠边绵架底部设置滚轮,存在结构复杂和运行噪音大的不足,且不 利降低竹编机生产成本。
步进移送系统通常由滚筒组、间隙运动机构和步进量调节装置构 成。滚筒组包括主滚筒、副滚筒和从动滚筒,其中主滚筒、从动滚筒并 列安装在机架上,副滚筒则通过可转动的支架浮动安装在主滚筒、从动 滚筒的上方,主滚筒、从动滚筒之间通过链条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现有 竹编机的间歇运动机构通常采棘轮机构和曲柄摇杆机构构成,棘轮机构安 装在主滚筒的轴端,曲柄摇杆机构经过进给量调节装置与棘轮机构传动 连接。编织时,经向篾片被压住在副滚筒与主滚筒、从动滚筒压之间, 主滚筒由电动机轻传动轴、间隙运动机构驱动间歇转动,经向篾片随着 主滚筒的间歇转动而步进前移。进给量调节装置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主滚 筒的每次转动弧度而使经向篾片的进给量得调整。在现有竹编机上,进给 量调节装置多采用连杆机构,存在结构复杂的和调节操作不方便的不 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竹编机,具有结构简单、 动作可靠的特点,且有利于降低竹编机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竹 编机由机架、分经系统、送绵系统、靠绵系统、步进移送系统构成,其中分经系统包括成排的摆杆、控制机构和传动机构,摆杆卧置,其后端通 过轴与机架形成铰接,前端则固定设置有导篾盒,其特征是所述摆杆间 隔分为四组,各组摆杆通过一分组连杆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分经轴和
固定安装于其上凸轮组,凸轮组的四个凸轮分别作用于一组摆杆。
所述靠炜系统,包括靠边炜架和与竹编机主传动机构连接的第二传动 机构,靠边炜架安装在机架上,其上横向间隔固定设置有竖立的靠炜片, 所述靠边绵架的下端与机架形成铰接,靠边绰架在传动机构作用下往复 摆动。
所述步进移送系统包括并列安装在机架上的主滚筒、从动滚筒,以 及通过支架浮动安装在主滚筒、从动滚筒上方的副滚筒,主滚筒、从动 滚筒链条传动连接,轴端设置有棘轮的主滚筒与靠边绵架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实现摆杆分经动作的自动循环控制, 控制机构结构大为简化,摆杆分经动作准确而可靠,频率高,有利于提
高竹编机的生产效率;靠边绰架采用往复摆动式结构,机架上不需设置导 轨,可消除靠边绵架的运行噪音;步进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和调节操作更为 方便,主滚筒由与棘轮配合的传动链条直接驱动;简化了分经系统、靠绵 系统和步进移送系统的结构,可有效地降低竹编机的生产成本,从而有利 于竹编机在广大农村得到推广应用。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七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竹编机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竹编机中分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竹编机中靠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竹编机中靠纬系统的靠边纬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竹编机中步进移送系统的滚筒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竹编机中步进移送系统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才几架10、电动才几11、减速 机12、轴20、摆杆21、导篾盒22、分组连杆23、顶杆24、滚轮25、分经轴30、靠炜轴31 、凸轮组32、备用凸轮组33、齿轮34、齿轮35、靠边绵 架40、靠炜片41、横向短轴42、连杆43、曲柄44、滑移套筒45、斜杆46、 主滚筒50、副滚筒51、从动滚筒52、传动链条53、棘轮54、拉伸弹簧55、 手轮5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月我图1,本实用新型的由机架、分经系统、送炜系统、靠绰系统、 步进移送系统构成,其中分经系统,包括成排的摆杆21、控制机构和传 动机构,摆杆21卧置,其后端通过轴20与机架10形成铰接,前端则固定 设置有导篾盒22。所述摆杆21间隔分为四组,各组摆杆21通过一分组连 杆23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分经轴30和固定安装于其上凸轮组32,凸 轮组32的四个凸轮分别作用于一组摆杆21。采用易于加工的盘形凸轮替 代柱状凸轮,而且由一个凸轮驱动一组摆杆,使控制机构结构大为简 化,可有效地降低竹编机的生产成本,从而有利于竹编机在广大农村得 到推广应用。摆杆分经动作准确而可靠,频率高,有利于提高竹编机的 生产效率。
参照图3,所述摆杆21上可拆卸安装有顶杆24,顶杆24下端安装有 与凸轮外周面保持接触的滚轮25。参照图1,所述分经轴30上安装有备 用凸轮组33,备用凸轮组33由两个凸轮构成。备用凸轮组33中的两个凸 轮与凸轮组32的两只凸轮搭配使用,即可方便的改变编织规律,编织出 不同的竹编产品,此时只需将与凸轮组32中停止使用的两个凸轮相对的 顶杆24取下,安装在与备用凸轮组33两个凸轮相对应的摆杆21上。使摆 杆分经动作更为平稳,作为一种优选的配置方式,参照图1,所述凸轮 组32、备用凸轮组33的数量为两组,在分经轴30上间隔设置。图l示出 了传动才々构一种典型的配置方式。参照该图,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11 、 减速机12和靠绵轴31。分经轴30、靠炜轴31上安装有一对相啮合的齿轮 34、 35,其传动比为所要编织的花紋周期数的整数倍,即抬二压二时的传 动比为1: 4,抬一压一时的传动比为1: 4,抬三压三时的传动比为1: 6, 抬二压三时的传动比为1: 5。减速机12通过离合器经链条传动驱动靠绵轴31 。-
参照图1,靠绵系统包括靠边绰架40和与竹编机主传动机构连接的 第二传动机构,靠边绵架40安装在机架10上,其上横向间隔固定设置有 竖立的靠炜片41。参照图1和图4,所述靠边绵架40的下端与机架10形 成铰接,靠边绵架40在传动机构作用下往复摆动。由于靠边炜架40采用 往复摆动式结构,机架10上不需设置导轨,简化了靠炜系统结构,有利 于降低竹编机的生产成本,而且可消除靠边纟韦架40的运行噪音。图4则 示出了第二传动机构的一种优选结构,即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连杆43 和曲柄44,曲柄44与靠炜轴31固定连接,连杆43的两端则分别与曲柄44、 靠边绵架40形成铰接。为确保靠边绊架40平稳摆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 为两组,在靠边绵架40的横向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参照图5,所述靠 边绰架40具有横向短轴42,连杆43与该横向短轴42铰接。
参照图l和图6,步进移送系统包括并列安装在机架10上的主滚筒 50、从动滚筒52,以及通过支架浮动安装在主滚筒50、从动滚筒52的上 方的副滚筒51,主滚筒50、从动滚筒52链条传动连接,轴端设置有棘轮 54的主滚筒50与靠边炜架40传动连接。参照图7,所述靠边绵架40上固 定设置有调节杆46,该调节杆46上套装有滑移套筒45,在滑移套筒45 设置有锁紧机构。与棘轮54配合的传动链条53的下端与滑移套筒45连 接,上端则经拉伸弹簧55与机架10连接。参照图7,滑动滑移套筒45即 能改变传动链条53与调节杆46的连接位置,即可改变主滚筒50的每次转 动弧度而使经向篾片的进给量得调整。除此之外,主滚筒50改由与42配 合的传动链条53的传动链条直接驱动,进一步简化了步进移送系统的结 构,有利于降低竹编机的生产成本。参照图7,所述锁紧机构可优选地釆 用设置在滑移套筒45上的螺栓。参照图l,为能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对进 给量进行修正,所述从动滚筒52的轴端安装有手轮56。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竹编机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 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 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 围。 .
权利要求1.竹编机,由机架、分经系统、送纬系统、靠纬系统、步进移送系统构成,其中分经系统包括成排的摆杆(21)、控制机构和传动机构,摆杆(21)卧置,其后端通过轴(20)与机架(10)形成铰接,前端则固定设置有导篾盒(22),其特征是所述摆杆(21)间隔分为四组,各组摆杆(21)通过一分组连杆(23)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分经轴(30)和固定安装于其上凸轮组(32),凸轮组(32)的四个凸轮分别作用于一组摆杆(2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编机,其特征是所述摆杆(21 )上可拆 卸安装有顶杆(24),顶杆(24)下端安装有与凸轮外周面保持接触的滚 轮(25 )。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编机,其特征是所述分经轴(30)上安 装有备用凸轮组(33),备用凸轮组(33)由两个凸轮构成;所述凸轮组(32)、备用凸轮组(33)的数量为两组,在分经轴(30)上间隔设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编机,其特征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动 机(11)、减速机(12)和靠炜轴(31 );分经轴(30)、靠绊轴(31)上安 装有一对相啮合的齿轮(34、 35),其传动比为所要编织的花紋周期数的 整数倍,即抬二压二时的传动比为1: 4,抬一压一时的传动比为1: 4, 抬三压三时的传动比为1: 6,抬二压三时的传动比为1: 5;减速机(12) 通过离合器经链条传动驱动靠绊轴(31 )。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编机,其特征是所述靠纬系统,包括靠 边绵架(40 )和与竹编机主传动机构连接的第二传动机构,靠边绵架(40 ) 安装在机架(10)上,其上横向间隔固定设置有竖立的靠绊片(41),所 述靠边绵架(40)的下端与机架OO)形成铰接,靠边纬架"O)在传动 机构作用下往复摆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竹编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 连杆(43)和曲柄(44),曲柄(44)与靠炜轴(31 )固定连接,连杆(43 ) 的两端则分别与曲柄(44)、靠边纬架(40)形成铰接;所述第二传动机 构为两组,在靠边炜架(40)的横向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编机,其特征是所述靠边绵架(40)具 有横向短轴(42),连杆(43)与该横向短轴(42)铰接。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编机,其特征是所述步进移送系统包括 并列安装在机架(10)上的主滚筒(50)、从动滚筒(52),以及通过支 架浮动安装在主滚筒(50)、从动滚筒(52)上方的副滚筒(51),主滚 筒(50)、从动滚筒(52)链条传动连接,轴端设置有棘轮(54)的主滚 筒(50)与靠边绰架(40)传动连接。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竹编机,其特征是所述所述靠边绋架(40) 上固定设置有调节杆(46),该调节杆(46)上套装有滑移套筒(45),在 滑移套筒(45)设置有锁紧机构;与棘轮(54)配合的传动链条(53)的 下端与滑移套筒(45)连接,上端则经拉伸弹簧(55)与机架(10)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竹编机,其特征是所述锁紧机构为设置在 滑移套筒(45)上的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编机,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且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的竹编机。该竹编机由机架、分经系统、送纬系统、靠纬系统、步进移送系统构成,其中分经系统包括成排的摆杆(21)、控制机构和传动机构,摆杆(21)卧置,其后端通过轴(20)与机架(10)形成铰接,前端则固定设置有导篾盒(22),所述摆杆(21)间隔分为四组,各组摆杆(21)通过一分组连杆(23)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分经轴(30)和固定安装于其上凸轮组(32),凸轮组(32)的四个凸轮分别作用于一组摆杆(21)。
文档编号B27J1/02GK201342711SQ20082022392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杨天文 申请人:杨天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