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煮蜡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113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木材煮蜡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材煮蜡框,包括框体、压杆、塔形弹簧和压板,所述框体至少设有一镂空的底板和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一对对立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上并排设有多个安装部,所述压杆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内,压杆与底板垂直,所述塔形弹簧安装于压杆上,塔形弹簧直径较小的一端朝上,塔形弹簧的上端通过一限位装置限位于压杆上,塔形弹簧的下端按压于所述压板的末端,压板的两末端被同时按压于设置在不同侧板上的压杆下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可以确保收缩后的木材不会从框体内掉落,另一方面还可以确保木材在煮蜡的过程中所受的外力是接近恒定的,不会产生变形或导致木材质地不均。
【专利说明】木材煮蜡框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木材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木材煮蜡框。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干燥技术中,一般是通过蒸汽干燥、炉气干燥、热风干燥、除湿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高频干燥等工艺对木材含水量进行控制,从而确保终含水率必须符合红木国标含水率,从而保证后期加工为成品后木材的缩涨可被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木材成品的缩涨特性在我国这样地域广阔的地方对木质家具的质量尤为关键,各地在四季干湿度的差异,可能导致木质家具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一些高档的红木家具,虽然可能通过结构上的优化设计来减少缩涨,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木材的属性,在消费者使用一段时间后遇到室内湿度的波动,家具结构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拼接处出现缩口缝隙、固接处出现挤压开裂等问题,给消费者造成很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在现有干燥方式使木材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制成成品后由于使用环境的湿度变化而造成家具损坏这一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放置木材以进行煮蜡的木材煮蜡框,通过煮蜡工艺可减少木材成品的变形。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木材煮蜡框,包括框体、压杆、塔形弹簧和压板,所述框体至少设有一镂空的底板和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一对对立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上并排设有多个安装部,所述压杆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内,压杆与底板垂直,所述塔形弹簧安装于压杆上,塔形弹簧直径较小的一端朝上,塔形弹簧的上端通过一限位装置限位于压杆上,塔形弹簧的下端按压于所述压板的末端,压板的两末端被同时按压于设置在不同侧板上的压杆下方。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需要进行处理的木材放入框体的底板上,然后将压板置于木材上表面,再将压杆向下移动至与压板的表面接触,通过调整限位装置在压杆上的位置使塔形弹簧产生合适的弹力压紧在压板上;接着将框体放入煮蜡容器内,木材在高温下排出水分而收缩,此时塔形弹簧伸长后依然以接近相同的作用力压紧于压板上,压板也以同样的力压紧在木材上,一方面可以确保收缩后的木材不会从框体内掉落,另一方面还可以确保木材在煮蜡的过程中所受的外力是接近恒定的,不会产生变形或导致木材质地不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木材煮蜡框的主视图。
[000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木材煮蜡框的俯视图。
[000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木材煮蜡框的左视图。
[000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木材煮蜡框的压杆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0010]标号说明:
[0011]10、框体;11、底板;12、侧板;121、安装部;13、连接板;14、挂钩;15、框门;16、合页;
[0012]20、压杆;
[0013]30、塔形弹簧;31、限位装置;
[0014]40、压板;41、内凹部;50、木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6]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塔形弹簧使得木材在煮蜡处理的过程中受到的压紧力保持接近恒定,保证木材经煮蜡处理后还能保证均匀的质地。
[0017]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木材煮蜡框,包括框体10、压杆20、塔形弹簧30和压板40,所述框体10至少设有一镂空的底板11和安装在所述底板11上的一对对立设置的侧板12,所述侧板12上并排设有多个安装部121,所述压杆20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21内,压杆20与底板11垂直,所述塔形弹簧30安装于压杆20上,塔形弹簧30直径较小的一端朝上,塔形弹簧30的上端通过一限位装置31限位于压杆20上,塔形弹簧30的下端按压于所述压板40的末端,压板40的两末端被同时按压于设置在不同侧板12上的压杆20下方。
[0018]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需要进行处理的木材放入框体的底板上,然后将压板置于木材上表面,再将压杆向下移动至与压板的表面接触,通过调整限位装置在压杆上的位置使塔形弹簧产生合适的弹力压紧在压板上;接着将框体放入煮蜡容器内,木材在高温下排出水分而收缩,此时塔形弹簧伸长后依然以接近相同的作用力压紧于压板上,压板也以同样的力压紧在木材上,一方面可以确保收缩后的木材不会从框体内掉落,另一方面还可以确保木材在煮蜡的过程中所受的外力是接近恒定的,不会产生变形或导致木材内部应力不均的问题。
[0019]进一步地,所述侧板12呈镂空状。
[0020]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镂空设计的侧板可方便框体进入煮蜡容器后处于熔融状态的蜡对框体内木材的覆盖。
[0021]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侧板12在所述底板11两侧垂直相连的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呈镂空状,连接板13上设有挂钩14。
[0022]由上述描述可知,连接板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加强整个框体的强度,另一方面在连接板上设置挂钩可方便框体借助行吊设备放入煮蜡容器或从煮蜡容器中取出。
[0023]进一步地,所述压杆20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安装部121和所述限位装置31与压杆20相匹配地设有内螺纹。
[0024]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螺纹可通过进行旋转操作使压杆在安装部上进行上下移动,同理,限位装置也可通过旋转方便地在压杆上上下调节位置。优选地,限位装置可以是螺母。
[0025]进一步地,所述压板40的两末端同时被按压于对立设置的一对侧板12上位于同一位置的压杆20下。
[0026]由上述描述可知,结合图2可见,采用这样的布置方法可确保被压紧的木材收到最均匀的压力,确保木材在高温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变形而导致报废。
[0027]进一步地,所述压板40的两末端上设有内凹部41,所述塔形弹簧30的下端容纳于所述内凹部41中。
[0028]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内凹部可对塔形弹簧进行限位,防止其位置偏离压板而掉落。
[0029]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一种木材煮蜡框,包括框体10、压杆20、塔形弹簧30和压板40。框体10包括镂空的底板11、安装在底板11上的一对对立设置的镂空的侧板12以及与侧板12在底板11两侧垂直相连的镂空的连接板13,侧板12上可以设有如图1中所示的对开式的框门15,框门15通过合页16安装在两侧的连接板13上,框门15可方便木材放入框体内或从框体中取出,连接板13上设有挂钩14,挂钩14可方便将框体10放入煮蜡容器中或从煮蜡容器中取出。
[0030]结合图4,侧板12上并排设有多个安装部121,压杆20可移动地安装于安装部121内,压杆20的表面设有螺纹,安装部121与压杆20相匹配地设有内螺纹,压杆20与底板11垂直,塔形弹簧30安装于压杆20上,塔形弹簧30直径较小的一端朝上,塔形弹簧30的上端通过一限位装置31限位于压杆20上,限位装置31与压杆20相匹配地设有内螺纹,塔形弹簧30的下端按压于压板40的末端的内凹部41中,压板40的两末端同时被按压于对立设置的一对侧板12上位于同一位置的压杆20下。
[0031]上述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可参照图4:1为木材安装进框体前的状态,压杆和压板均未下压;11为木材放入框体后,压板置于木材50上表面,压杆向下移动至与压板的表面接触且塔形弹簧压紧在压板上的状态;ΙΠ为木材50受热水汽蒸发后产生收缩,塔形弹簧伸长后依然以相同的作用力压紧于压板上使压板也以同样的力压紧在木材50上,从而实现对木材50的变形补充。
[0032]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木材煮蜡框可确保木材在进行高温处理的过程中所受的外力保持恒定,从而避免木材在高温处理中产生变形或内部应力不均。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木材煮蜡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压杆、塔形弹簧和压板,所述框体至少设有一镂空的底板和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一对对立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上并排设有多个安装部,所述压杆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内,压杆与底板垂直,所述塔形弹簧安装于压杆上,塔形弹簧直径较小的一端朝上,塔形弹簧的上端通过一限位装置限位于压杆上,塔形弹簧的下端按压于所述压板的末端,压板的两末端被同时按压于设置在不同侧板上的压杆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材煮蜡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呈镂空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材煮蜡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侧板在所述底板两侧垂直相连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镂空状,连接板上设有挂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材煮蜡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限位装置与压杆相匹配地设有内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木材煮蜡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为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材煮蜡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两末端同时被按压于对立设置的一对侧板上位于同一位置的压杆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材煮蜡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两末端上设有内凹部,所述塔形弹簧的下端容纳于所述内凹部中。
【文档编号】B27K1/02GK104441118SQ201410582366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7日
【发明者】李烨 申请人:福建普及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