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竹筒自动展平设备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2969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竹筒自动展平设备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竹筒自动展平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农业方面,竹子可编制各种农具,如箩筛、簸箕、扫帚、晒垫等。竹子还被作成一种乐器——竹笛。竹筒开片后,经机械加工形成具有一定规格尺寸、横断面基本为矩形的长条状竹片。竹杆光滑坚强,纹理通直,是制造乐器、文化体育用品、家具以及工艺美术品等的重要材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采用各种竹子制成的家具和用品占很大的比重。

竹子展开技术是现在竹产品加工中的技术难点,现在常见的加工工艺是将竹子,劈成两半进行分别加工,再进行拼接成型,大大的降低了竹子的品质。现有技术中的竹子展开技术,往往都是采用多个工序进行加工,不能使得经过化学物质浸泡的竹筒一次性完成碾压成片。由于竹筒直径大小不一导致实现自动化竹板展平技术工序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劳动力及设备的复杂程度,导致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通过将经过软化处理的竹筒,进行一次性展开成型,工序简单,完全自动化,降低人员的操作成本与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竹筒自动展平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料仓(2)、机架(1)、机座(3),进料仓(2)连接机架(1),机架(1)连接机座(3);所述的进料仓(2)设置有单个出料装置;所述的机架(1)内部设置有竹筒自动喂料机构,所述的竹筒自动喂料机构包括下辊筒(7)、上辊筒(9)、转轴(8)、竹筒退位滚轮(13)、竹筒喂送滚轮(14)、竹筒出口(11);所述的下辊筒(7)、上辊筒(9)位于进料仓(2)的出料口位置;所述的转轴(8)包括套入叶片(82)、压力叶片(81),套入叶片(82)、压力叶片(81)的旋转半径距离下辊筒(7)外表面的距离1-6cm,套入叶片(82)设置有光电感应器;转轴(8)的中心点位于下辊筒(7)与上辊筒(9)的中心点连接线(71)的一侧面;所述的中心点连接线(71)与套入叶片(82)停顿位置的轴心线(821)夹角不大于90°;所述的竹筒退位滚轮(13)、竹筒喂送滚轮(14)位于转轴(8)的下方,竹筒退位滚轮(13)靠近下辊筒(7),竹筒喂送滚轮(14)靠近竹筒出口(11);所述的竹筒出口(11)对接位于机座(3)上的压力辊装置(6),压力辊装置(6)安装在机座(3)上。

在较佳实施情况下,所述的竹筒出口(11)设置有导向轮(12),导向轮(12)具有对准竹筒出口的切线,导向轮(12)安装在连接轴(121)上,连接轴(121)刚性对称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的导向轮(12)与转轴(8)空间错位;导向轮(12)表面任意一点到转轴(8)中心线的距离不大于压力叶片(81)到到转轴(8)中心线的距离。

所述的导向轮(12)为滚动轴承。

在较佳实施情况下,所述的压力辊装置(6)由两排对称的钢辊(61)组成,两排对称钢辊(61)中间形成展平区(62),钢辊(61)连接有转动驱动装置。

所述的钢辊(61)的横切面直径从竹筒出口(11)逐渐增加;各钢辊(61)最靠近展平区(62)的位置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的钢辊(61)设置有根据竹筒的壁厚进行调整展平区(62)高度的弹性装置。

在较佳实施情况下,在机座(3)上安装有竹板表面清理装置(5),竹板表面清理装置(5)包括刮刀(51)与弹簧(52),刮刀(51)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在机座(3)上,刮刀(51)连接有使其产生压力的弹簧,弹簧(52)一端连接在机座(3)上。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竹筒自动展平设备,其结构简单,其效果可以直接实现经软化的竹筒转化为竹板,实现一体化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无需考虑竹筒的直径大小,有利于提高竹板的加工效率。

1、相对传统的竹筒自动展平设备,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实现从竹筒变换为竹板的过程。

2、由于在机架内部设置有竹筒自动喂料机构,该机构实现了竹筒展平工艺中无法实现喂料自动化的难题。

3、转轴的中心点位于下辊筒与上辊筒的中心点连接线的一侧面,所述的中心点连接线与套入叶片停顿位置的轴心线夹角不大于90°,通过以上技术,重力与下辊筒的作用下,轻松的将开有缺口的竹筒套入套入叶片。

4、所述的竹筒退位滚轮、竹筒喂送滚轮位于转轴的下方,竹筒退位滚轮靠近下辊筒,竹筒喂送滚轮靠近竹筒出口。通过竹筒退位滚轮的反向旋转,能够有效的将位于套入叶片中的竹筒剥离出来,防止卡死设备。被剥离出来的竹筒一条边进入竹筒出口,进入到下一加工工序。

5、在竹筒出口设置有导向轮能够更好的防止竹筒不能进入竹筒出口,导向轮的存在能够实现竹筒100%的进入到竹筒出口内,保证设备的安全以及生产的延续性。

6、钢辊的横切面直径从竹筒出口逐渐增加,能够更好的将竹筒的边缘抓住,送入到展平区。

7、钢辊设置有根据竹筒的壁厚进行调整展平区高度的弹性装置,通过此方法,能够对不同壁厚的竹筒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的一种实施例图。

图2为转轴8在启示位置与下辊筒7、上辊筒9位置关系图。

图3位竹筒自动喂料机构的结构局部三维视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机架;2、进料仓;3、机座;4、竹筒;5、清理装置;6、压力辊装置;7、下辊筒;8、转轴;9、上辊筒;11、竹筒出口;12、导向轮;13、竹筒退位滚轮;14、竹筒喂送滚轮;51、刮刀;52、弹簧;61、钢辊;62、展平区;71、中心点连接线;81、压力叶片;82、套入叶片;121、连接轴;821、轴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阐释,阐释其工作原理以及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竹筒自动展平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料仓2、机架1、机座3,进料仓2连接机架1,机架1连接机座3;所述的进料仓2设置有单个出料装置,用于防止一次性进两个以上的竹筒到机架1内;所述的机架1内部设置有竹筒自动喂料机构,所述的竹筒自动喂料机构包括下辊筒7、上辊筒9、转轴8、竹筒退位滚轮13、竹筒喂送滚轮14、竹筒出口11;所述的下辊筒7、上辊筒9位于进料仓2的出料口位置;所述的转轴8包括套入叶片82、压力叶片81,套入叶片82、压力叶片81的旋转半径距离下辊筒7外表面的距离1-6cm,套入叶片82设置有光电感应器;转轴8的中心点位于下辊筒7与上辊筒9的中心点连接线71的一侧面;所述的中心点连接线71与套入叶片82停顿位置的轴心线821夹角不大于90°;所述的竹筒退位滚轮13、竹筒喂送滚轮14位于转轴8的下方,竹筒退位滚轮13靠近下辊筒7,竹筒喂送滚轮14靠近竹筒出口11;所述的竹筒出口11对接位于机座3上的压力辊装置6,压力辊装置6安装在机座3上。

结合图纸,对本发明专利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前序步骤:将竹筒4进行软化处理,以及将竹筒4劈开一个缺口。

步骤1:竹筒4进入到进料仓2,进料仓2中的单个出料装置工作,放入一个竹筒4进入到机架1中的竹筒自动喂料机构中。

步骤2:进入竹筒自动喂料机构中的竹筒4首先接触到下辊筒7、上辊筒9、转轴8上的套入叶片82。下辊筒7、上辊筒9都保持顺时针转动,下辊筒7、上辊筒9转动过程中带着竹筒4自转,最后竹筒4的缺口接触到套入叶片82时,在重力与下辊筒7顺时针自转的作用下,竹筒4套入到套入叶片82。

步骤3:光电感应器探测到竹筒4套入到套入叶片82,转轴8对应的驱动力启动,并且带着转轴8逆时针转动,转轴8带着竹筒4脱离下辊筒7,接触到竹筒退位滚轮13。

步骤4:竹筒退位滚轮13逆时针转动,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套入叶片82逐渐与竹筒4脱离,在脱离的瞬间,套入叶片82上的光电传感器探测到套入叶片82与竹筒4完成脱离;启动竹筒喂送滚轮14,竹筒喂送滚轮14顺时针转动,同时停止竹筒退位滚轮13;转轴8继续逆时针转动压力叶片81推动竹筒4,最终将竹筒4的一条边送入到竹筒出口11。

步骤5:机座3上的压力辊装置6中的第一组钢辊61拉住竹筒4的一条边,将其导入到压力辊装置6,完成最后的竹筒4的展平工艺;同时转轴8回位到原始起点,等待下一个竹筒4的到来。

如图3所示,在较佳实施情况下,在较佳实施情况下,所述的竹筒出口11设置有导向轮12,所述的导向轮12为滚动轴承,导向轮12具有对准竹筒出口11的切线,导向轮12安装在连接轴121上,连接轴121刚性对称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的导向轮12与转轴8空间错位;导向轮12表面任意一点到转轴8中心线的距离不大于压力叶片81到到转轴8中心线的距离。由于导向轮12与转轴8上的套入叶片82空间错位,如套入叶片82与竹筒4没有实现分离,导向轮12阻止转轴8继续转动,在竹筒退位滚轮13的持续转动下,最终将会实现套入叶片82与竹筒4之间的分离。在套入叶片82与竹筒4能够实现分离的情况下,导向轮12更好的起到导向的作用,竹筒4的一边能够更准、更快的进入到竹筒出口11。

如图1所示,在较佳实施情况下,所述的压力辊装置6由两排对称的钢辊61组成,两排对称钢辊61中间形成展平区62,钢辊61连接有转动驱动装置。所述的钢辊61的横切面直径从竹筒出口11逐渐增加;各钢辊61最靠近展平区62的位置保持在同一平面上。由于竹筒4的一条边从竹筒出口11出来后,钢辊61直径越小越能接触到竹筒4的一条边,更好的将其送入压力辊装置6。

所述的钢辊61设置有根据竹筒的壁厚进行调整展平区62高度的弹性装置。为了适应不同竹筒壁的厚度设计。

如图1所示,在较佳实施情况下,在机座3上安装有竹板表面清理装置5,竹板表面清理装置5包括刮刀51与弹簧52,刮刀51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在机座3上,刮刀5连接有使其产生压力的弹簧,弹簧52一端连接在机座3上。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