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篮子编织的竹材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3045阅读:19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竹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篮子编织的竹材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竹子,又名竹。学名Bambusoideae(Bambusaceae或Bamboo),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分布在亚热带地区,有低矮似草,又有高如大树。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其种子被称为竹米。为多年生植物。有一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竹制品是指以竹子为加工原料制造的产品,多为日用品,如筷子、砧板、凉席、茶杯垫、窗帘、篮子等,而在编织篮子等工艺品时,需要对竹子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竹子软化、防腐等性能。现有的软化、防腐等工艺通常分开进行,不仅降低了处理效率,且处理效果的不佳,又会对人体、环境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篮子编织的竹材处理工艺,对竹材的改性处理效果好、效率高,又具有安全环保的特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篮子编织的竹材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竹材预处理:

将待加工竹材去梢、去叶,然后按照加工需求进行切断、切片,最后进行去青、除杂后备用;

(2)蒸汽爆破处理:

将步骤(1)处理好的竹材放入密闭罐中,通入温度为105~115℃的水蒸气,并保持密闭罐内的压力为6~7MPa,保温保压处理0.5~1h后,快速将温度、压力降至常态后,取出竹材备用;蒸汽爆破不仅能改善竹材的通透性能,利于后续竹材营养成分的溶出和处理液有效成分的熔入,还能影响纤维素的结晶区内部氢键生成的数量和纤维素分子键的键和强度,提升了其软化性能;

(3)浸泡处理:

1)按对应重量份称取相应物质配制成处理液,所述处理液各物质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二甲基甲酰胺0.5~1%、聚乙烯吡咯烷酮0.3~0.8%、活性炭2~3%、纳米二氧化钛1.5~2.5%、薄荷精油2~4%、丙三醇2~3%,余量为水;添加的二甲基甲酰胺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提升了增塑、软化效果,改善了作业环境,同时还能使得处理后的竹材更为光滑,与人皮肤亲和性更好,添加的纳米二氧化钛填充于竹材内部,有利于增强其耐磨、耐温性能,又可提升竹材的强度;

2)将步骤(2)处理后的竹材放入操作1)制得的处理液中,并辅以频率为45~50KHz的超声波进行处理,共同处理2~3h后将竹材取出备用;在浸泡时用超声波处理,配合蒸汽爆破处理后,进一步提高了浸泡处理效率,并利于竹材内营养成分的溶出,增强竹材本身的抗虫、抗菌特性;

(4)复合改性处理:

将步骤(3)浸泡处理后的竹材先放入微波处理仪中,控制微波处理仪的微波输出功率为400~500W,连续处理1~2min后,再将其放入超声波处理仪中,控制超声波的施加频率为65~70KHz,连续处理1~2min,之后再放入微波处理仪中,此为一个循环操作,不停循环操作直至竹材的水含量不大于10%;将微波和超声波交替进行,利用其对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的结晶区、非结晶区的作用方式、效果的不同,可将软化效果提升20~30%,并在处理的同时对竹材起到干燥作用,节省了处理工序,当含水量降至10%以下时,其对竹材的改性效果亦无提升,以此作为处理结束点,更为方便;

(5)存放编织:

将步骤(4)处理后的竹材取出后放于常态下静置1~2h后即可进行编织操作。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将温度、压力降至常态所用时长不多于8min。

进一步的,步骤(3)操作1)中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的颗粒大小为50~70nm。

进一步的,步骤(3)操作2)中所述的竹材与处理液混合的质量比为1:6~8。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循环操作时的微波功率、超声波频率始终不变。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先对竹材进行蒸汽爆破处理,破坏了纹孔膜的结构,一定程度松散了竹材内部的结构,利于后续处理液的渗入以及复合改性处理过程的进行;配制的浸泡液能很好的增强竹材的软化性能,改善其综合性能,提升防腐、防虫特性,配合超声波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处理效果;最后用微波和超声波复合进行改性处理,很好的提升了竹材的软化特性,提高了编织效率,同时又能保证竹材的硬度、抗压等性能。最终在各步骤的综合作用下,本发明处理方法能显著改善竹材的编织特性,编织的效率可提升30~40%,成品率可提升20~30%,且竹材具有良好的防腐、抗虫特性,综合使用寿命可延长25~35%,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篮子编织的竹材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竹材预处理:

将待加工竹材去梢、去叶,然后按照加工需求进行切断、切片,最后进行去青、除杂后备用;

(2)蒸汽爆破处理:

将步骤(1)处理好的竹材放入密闭罐中,通入温度为108℃的水蒸气,并保持密闭罐内的压力为6MPa,保温保压处理0.5h后,快速将温度、压力降至常态后,取出竹材备用;

(3)浸泡处理:

1)按对应重量份称取相应物质配制成处理液,所述处理液各物质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二甲基甲酰胺0.5%、聚乙烯吡咯烷酮0.3%、活性炭2%、纳米二氧化钛1.5%、薄荷精油2%、丙三醇2%,余量为水;

2)将步骤(2)处理后的竹材放入操作1)制得的处理液中,并辅以频率为45KHz的超声波进行处理,共同处理2h后将竹材取出备用;

(4)复合改性处理:

将步骤(3)浸泡处理后的竹材先放入微波处理仪中,控制微波处理仪的微波输出功率为400W,连续处理1.5min后,再将其放入超声波处理仪中,控制超声波的施加频率为65KHz,连续处理1.5min,之后再放入微波处理仪中,此为一个循环操作,不停循环操作直至竹材的水含量不大于10%;

(5)存放编织:

将步骤(4)处理后的竹材取出后放于常态下静置1h后即可进行编织操作。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将温度、压力降至常态所用时长为7min。

进一步的,步骤(3)操作1)中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的颗粒大小为50~60nm。

进一步的,步骤(3)操作2)中所述的竹材与处理液混合的质量比为1:6。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循环操作时的微波功率、超声波频率始终不变。

本实施例1与现有竹材改性处理工艺相比,其软化效果提升了1.3倍,竹材的强度增强了18%,编织的效率提高了33.6%,成品率提升了22.4%,且整个处理的效率较高,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实施例2

一种用于篮子编织的竹材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竹材预处理:

将待加工竹材去梢、去叶,然后按照加工需求进行切断、切片,最后进行去青、除杂后备用;

(2)蒸汽爆破处理:

将步骤(1)处理好的竹材放入密闭罐中,通入温度为115℃的水蒸气,并保持密闭罐内的压力为7MPa,保温保压处理1h后,快速将温度、压力降至常态后,取出竹材备用;

(3)浸泡处理:

1)按对应重量份称取相应物质配制成处理液,所述处理液各物质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二甲基甲酰胺1%、聚乙烯吡咯烷酮0.8%、活性炭3%、纳米二氧化钛2.5%、薄荷精油4%、丙三醇3%,余量为水;

2)将步骤(2)处理后的竹材放入操作1)制得的处理液中,并辅以频率为50KHz的超声波进行处理,共同处理3h后将竹材取出备用;

(4)复合改性处理:

将步骤(3)浸泡处理后的竹材先放入微波处理仪中,控制微波处理仪的微波输出功率为500W,连续处理2min后,再将其放入超声波处理仪中,控制超声波的施加频率为70KHz,连续处理2min,之后再放入微波处理仪中,此为一个循环操作,不停循环操作直至竹材的水含量不大于8%;

(5)存放编织:

将步骤(4)处理后的竹材取出后放于常态下静置2h后即可进行编织操作。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将温度、压力降至常态所用时长为6min。

进一步的,步骤(3)操作1)中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的颗粒大小为60~70nm。

进一步的,步骤(3)操作2)中所述的竹材与处理液混合的质量比为1: 8。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循环操作时的微波功率、超声波频率始终不变。

本实施例2与现有竹材改性处理工艺相比,其软化效果提升了1.5倍,竹材的强度增强了20 %,编织的效率提高了34.5%,成品率提升了23.7%,综合使用寿命延长了31.1%,且整个处理的效率较高,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