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立柱制作工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59057发布日期:2018-08-24 21:1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竹制品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竹立柱制作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家具、景区内竹亭、竹地板等竹制品的制作时,通常需要将竹子进行切割、成片、疏解、浸胶、烘干、成形等工艺程序。在目前的加工过程中,相接通常通过使用螺栓、铆钉等连接件实现,但是现有的连接由于连接件外露影响立柱制成后的观感,且连接件外露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松动,使得相接位置易错位,增加维修概率,影响立柱的使用寿命。在竹制品的使用时,由于未经表面处理的竹青片相对于经过表面脱青处理的竹黄片更易受到外界影响,发生氧化而影响正常使用,而脱青后的竹黄片相对于竹青片的成本较高。此外,表层竹青片上的竹节的存在,会影响的立柱表面的平整度。这就需要对立柱的成本及抗氧化进行衡量后考虑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竹立柱制作工艺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氧化、使用寿命较长的竹立柱的制造方法,减少或者消除竹青片表面的青层对竹青片支撑的竹制品的寿命的影响,如竹地板、竹栅栏、竹立柱等,提高竹青片的利用率以及其成品的整体寿命及其质量,并且有效地提高竹制品的抗氧化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一种竹立柱制作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选取竹子,截去竹子两头厚薄不一以及直径与中间部位相差较大的竹子部分,竹子两端最薄弱部分的直径小于中间最厚部位直径的尺寸不大于5cm;

第二步,剖切第一步完成的竹子使其形成竹片;

第三步,疏解竹片,使其最终沿其自身的纵向呈均匀的纤维状,纤维之间的未疏解部分的间距不大于2cm;

第四步,疏解完成的竹片养生10-16天;

第五步,竹片养生完成之后,将其置于烘干消毒碳干机,烘干消毒碳干机加热的温度为160—190℃,加热时间2—4小时,竹片碳化,碳化程度为5%—30%;

第六步,浸胶,将烘干碳化后的竹片捆扎成形,置于浸胶器内浸泡;

第七步,浸泡结束之后,将其置于冲压机的模版内,上冲压机后冲压成为竹立柱。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步与第三步之间还包括竹片脱青工艺步骤,竹片脱青工艺步骤除去竹片表面的青层。

作为优选,竹片脱青工艺步骤还可以同时除去或者压碎竹片的竹节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步竹片的养生置于保温库内进行,保温库内的温度保持在18-25度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七步完成后,采用胶接的方式将若干块厚度一致的竹板进行粘接,并置入烘干房进行烘干,形成厚度更厚的竹立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竹立柱制造工艺方法,对竹子至竹立柱的整个过程,包括竹子选取、剖切成形、疏解竹片、养生、烘干、浸胶、冲压成形,进行了精密的选取以及处理,还对竹片进行刮青处理,实现了对竹片上的竹青的完全处理,使得竹青表面不留在竹青片上,节省了竹青片的加工工艺,提高了竹制品的制造效率,以及避免了竹青片的竹节部分的废弃,从而提高了竹青片的利用率。与此同时保证了竹青片制品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并延长了其竹青片制品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竹立柱制作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选取竹子,截去竹子两头厚薄不一以及直径与中间部位相差较大的竹子部分,竹子两端最薄弱部分的直径小于中间最厚部位直径的尺寸不大于5cm;

第二步,剖切第一步完成的竹子使其形成竹片;

第三步,疏解竹片,使其最终沿其自身的纵向呈均匀的纤维状,纤维之间的未疏解部分的间距不大于2cm;

第四步,疏解完成的竹片养生10-16天;

第五步,竹片养生完成之后,将其置于烘干消毒碳干机,烘干消毒碳干机加热的温度为160—190℃,加热时间2—4小时,竹片碳化,碳化程度为5%—30%;

第六步,浸胶,将烘干碳化后的竹片捆扎成形,置于浸胶器内浸泡;

第七步,浸泡结束之后,将其置于冲压机的模版内,上冲压机后冲压成为竹立柱。

本发明的竹立柱制造工艺方法,对竹子至竹立柱的整个过程,包括竹子选取、剖切成形、疏解竹片、养生、烘干、浸胶、冲压成形,进行了精密的选取以及处理,还对竹片进行疏解处理,实现了对竹片上的竹青的处理,使得竹青片表面留有少量的竹青,节省了竹青片的加工工艺,提高了竹制品的制造效率,以及避免了竹青片的竹节部分的废弃,从而提高了竹青片的利用率。与此同时保证了竹青片制品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并延长了其竹青片制品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步与第三步之间还包括竹片脱青工艺步骤,竹片脱青工艺步骤除去竹片表面的青层。进一步提高了竹立柱的抗氧化能力及其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竹片脱青工艺步骤还可以同时除去或者压碎竹片的竹节表面。从而提高竹立柱的整体质量,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四步竹片的养生置于保温库内进行,保温库内的温度保持在18-25度之间。保证竹片能保持较为均匀的纤维状态,并且不会滋生细菌,破坏其内部组织。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七步完成后,采用胶接的方式将若干块厚度一致的竹板进行粘接,并置入烘干房进行烘干,形成厚度更厚的竹立柱。从而可以得到厚度很厚的竹立柱,而无需制造冲压能力很高的冲压机,增加竹立柱的制造成本。从而达到减少竹立柱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保证了竹立柱制造的多样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立柱制作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选取竹子,截去竹子两头厚薄不一以及直径与中间部位相差较大的竹子部分,竹子两端最薄弱部分的直径小于中间最厚部位直径的尺寸不大于5cm;第二步,剖切第一步完成的竹子使其形成竹片;第三步,疏解竹片,使其最终沿其自身的纵向呈均匀的纤维状,纤维之间的未疏解部分的间距不大于2cm;第四步,疏解完成的竹片养生10‑16天;第五步,竹片养生完成之后,将其置于烘干消毒碳干机,竹片碳化;第六步,浸胶,将烘干碳化后的竹片捆扎成形,置于浸胶器内浸泡;第七步,浸泡结束之后,将其置于冲压机的模版内,上冲压机后冲压成为竹立柱。

技术研发人员:朱昆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昆鹏
技术研发日:2018.05.23
技术公布日:2018.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