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候性胶合板热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4624发布日期:2022-09-28 01:4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候性胶合板热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耐候性胶合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候性胶合板热压装置。


背景技术:

2.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耐候性胶合板是指能在室外条件下使用的胶合板。现有耐候性胶合板在热压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将耐候性胶合板放置到压合板下方,大大增加了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候性胶合板热压装置,可将胶合板自动放置到压合板下方,实现压合提高了压合效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耐候性胶合板热压装置,包括有压合支撑架,在所述压合支撑架的左侧转动设有进料辊,其右侧转动设有出料辊;
6.在所述进料辊的左侧设有进料支架,在所述进料支架上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在所述第一滑动块上垂直向下设有第一伸缩气缸,在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下方开设有第一滑动通槽,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活塞杆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通槽内部,在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左侧设有第一支撑立板,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板上水平向右设有第一送料气缸,所述第一送料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一滑动块的左侧;
7.在所述第二滑动块上垂直向下设有第二伸缩气缸,在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滑动通槽,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活塞杆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通槽内部,在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左侧设有第二支撑立板,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板上水平向右设有第二送料气缸,所述第二送料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二滑动块的左侧;
8.在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一工业吸盘,在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工业吸盘;
9.在所述压合支撑架的顶部设有压合支撑板,在所述压合支撑板的上方设有压合板,在所述压合板以及压合支撑板的内部均设有若干条加热丝。
10.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压合支撑板的上方设有一承压板,所述承压板通过一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压合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压合气缸垂直向下固定在一门型支撑架上,所述门型支撑架固定在压合支撑板上。
11.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压合支撑板的前侧设有第一移动限位装置,其后侧设有第二移动限位装置。
12.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移动限位装置包括有第一u型支撑槽,在第一u型支撑槽内铺设有第一滑动导轨,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上滑动设有第一限位支撑架,在所述第一限
位支撑架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限位气缸、第二限位气缸,所述第一限位气缸、第二限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限位板;
13.在所述第一u型支撑槽的左侧面上设有第三伸缩气缸,所述第三伸缩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一限位支撑架的左侧。
1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移动限位装置包括有第二u型支撑槽,在第二u型支撑槽内铺设有第二滑动导轨,在所述第二滑动导轨上滑动设有第二限位支撑架,在所述第二限位支撑架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三限位气缸、第四限位气缸,所述第三限位气缸、第四限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二限位板;
15.在所述第二u型支撑槽的左侧面上设有第四伸缩气缸,所述第四伸缩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二限位支撑架的左侧。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候性胶合板热压装置,首先将堆垛好的胶合板放置到进料支架的下方,第一伸缩气缸、第二伸缩气缸向下动作,将第一工业吸盘、第二工业吸盘吸附在胶合板的表面,随后第一伸缩气缸、第二伸缩气缸向上动作,同时第一送料气缸、第二送料气缸向右动作,将胶合板放置到进料辊上方,在进料辊的作用下,胶合板被放置到压合支撑板上;
18.第一限位板在第一限位气缸、第二限位气缸的作用下向后动作,第二限位板在第三限位气缸、第四限位气缸的作用下向前动作,将胶合板挤压摆正至压合板正下方;
19.启动压合气缸向下动作,压力传感器感应当前压力值,此时在加热丝的作用下,压合支撑板和压合板表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温度,将压合板以一定压力挤压在胶合板表面,压合一定时间后,压合气缸带动压合板向上动作;
20.第三伸缩气缸、第四伸缩气缸向右动作,此时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挤压在胶合板两侧,将压合后的胶合板放置到出料辊上方,接触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对胶合板的挤压限位,胶合板在出料辊的作用下,被传送出去;
21.通过上述设置即可将胶合板自动放置到压合板下方,在压合完成后,可将胶合板从压合支撑板上搬离,从而提高了压合效率。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3.图1为一种耐候性胶合板热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4.图2为一种耐候性胶合板热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5.其中:1、压合支撑架;2、进料辊;3、出料辊;4、第一滑动块;5、第二滑动块;6、第一伸缩气缸;7、第一滑动通槽;8、第一支撑立板;9、第一送料气缸;10、第一工业吸盘;11、第二伸缩气缸;12、第二滑动通槽;13、第二支撑立板;14、第二送料气缸;15、第二工业吸盘;16、压合支撑板;17、压合板;18、加热丝;19、承压板;20、压力传感器;21、压合气缸;22、门型支撑架;23、第一u型支撑槽;24、第一滑动导轨;25、第一限位支撑架;26、第一限位气缸;27、第二限位气缸;28、第一限位板;29、第三伸缩气缸;30、第二u型支撑槽;31、第二滑动导轨;32、第二限位支撑架;33、第三限位气缸;34、第四限位气缸;35、第二限位板;36、第四伸缩气缸;
37、进料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请参考图1-图2,一种耐候性胶合板热压装置,包括有压合支撑架1,在压合支撑架1的左侧转动设有进料辊2,其右侧转动设有出料辊3;
28.在进料辊2的左侧设有进料支架37,在进料支架37上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第一滑动块4、第二滑动块5,在第一滑动块4上垂直向下设有第一伸缩气缸6,在第一伸缩气缸6的下方开设有第一滑动通槽7,第一伸缩气缸6的活塞杆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通槽7内部,在第一滑动块4的左侧设有第一支撑立板8,在第一支撑立板8上水平向右设有第一送料气缸9,第一送料气缸9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一滑动块4的左侧;
29.在第二滑动块5上垂直向下设有第二伸缩气缸11,在第二伸缩气缸11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滑动通槽12,第二伸缩气缸11的活塞杆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通槽12内部,在第二滑动块5的左侧设有第二支撑立板13,在第二支撑立板13上水平向右设有第二送料气缸14,第二送料气缸14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二滑动块5的左侧;
30.在第一伸缩气缸6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一工业吸盘10,在第二伸缩气缸11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工业吸盘15;
31.在压合支撑架1的顶部设有压合支撑板16,在压合支撑板16的上方设有压合板17,在压合板17以及压合支撑板16的内部均设有若干条加热丝18。
32.在压合支撑板16的上方设有一承压板19,承压板19通过一压力传感器20固定在压合气缸21的活塞杆上,压合气缸21垂直向下固定在一门型支撑架22上,门型支撑架22固定在压合支撑板16上。
33.在压合支撑板16的前侧设有第一移动限位装置,其后侧设有第二移动限位装置。
34.第一移动限位装置包括有第一u型支撑槽23,在第一u型支撑槽23内铺设有第一滑动导轨24,在第一滑动导轨24上滑动设有第一限位支撑架25,在第一限位支撑架25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限位气缸26、第二限位气缸27,第一限位气缸26、第二限位气缸27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限位板28;
35.在第一u型支撑槽23的左侧面上设有第三伸缩气缸29,第三伸缩气缸29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一限位支撑架25的左侧。
36.第二移动限位装置包括有第二u型支撑槽30,在第二u型支撑槽30内铺设有第二滑动导轨31,在第二滑动导轨31上滑动设有第二限位支撑架32,在第二限位支撑架32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三限位气缸33、第四限位气缸34,第三限位气缸33、第四限位气缸34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二限位板35;
37.在第二u型支撑槽30的左侧面上设有第四伸缩气缸36,第四伸缩气缸36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二限位支撑架32的左侧。
38.工作原理:首先将堆垛好的胶合板放置到进料支架37的下方,第一伸缩气缸6、第二伸缩气缸11向下动作,将第一工业吸盘10、第二工业吸盘15吸附在胶合板的表面,随后第一伸缩气缸6、第二伸缩气缸11向上动作,同时第一送料气缸9、第二送料气缸14向右动作,将胶合板放置到进料辊2上方,在进料辊2的作用下,胶合板被放置到压合支撑板16上;
39.第一限位板28在第一限位气缸26、第二限位气缸27的作用下向后动作,第二限位板35在第三限位气缸33、第四限位气缸34的作用下向前动作,将胶合板挤压摆正至压合板17正下方;
40.启动压合气缸21向下动作,压力传感器20感应当前压力值,此时在加热丝18的作用下,压合支撑板16和压合板17表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温度,将压合板17以一定压力挤压在胶合板表面,压合一定时间后,压合气缸21带动压合板17向上动作;
41.第三伸缩气缸29、第四伸缩气缸36向右动作,此时第一限位板28、第二限位板35挤压在胶合板两侧,将压合后的胶合板放置到出料辊3上方,接触第一限位板28、第二限位板35对胶合板的挤压限位,胶合板在出料辊3的作用下,被传送出去;
42.通过上述设置即可将胶合板自动放置到压合板17下方,在压合完成后,可将胶合板从压合支撑板16上搬离,从而提高了压合效率。
4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