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质编织层积材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5222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竹质编织层积材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的竹质编织层积材制造方法属人造板生产中的胶合板制造技术。
由于竹杆为一自然生长形成的中空且带节的薄壁圆筒,沿其轴线方向的直径和厚度自根部至梢部逐渐减小,且横截面也不是一个理想的圆。当竹秆长度超过一米时,已无法采用木材胶合板制造中的薄木旋切技术;勉强使用,竹材的利用率也极低。由于竹材的材质在许多方面明显优于木材,且我国的竹材资源相当丰富,因此,已有多种使用竹材制造竹材胶合板或类似产品的方法。如1.CNZL 87100368.6竹材胶合板制造方法2.CNZL 89212130.0竹子胶合锯片板3.CNZL 88102689.1竹胶积层板的制造方法和目前国内各类小型企业生产的竹编胶合板等。以上各种方法,或胶粘剂耗量大;或厚度不均匀;或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出竹材的内在性能;或工艺不够完善合理。故大大影响了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主要针对现有的竹材利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以使产品耗胶量低,力学性能高,并能满足各种不同用途的要求。
现有竹编胶合板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为1.原料准备-一般采用毛竹,也可使用其它竹子。
2.截断-将竹子按生产胶合板的幅面大小,截断成需要的长度。
3.劈片-用专用设备或手工将截断后的竹筒劈成要求厚度的篾片条。
4.编席-将篾片条采用专用设备或手工编成竹席。
5.干燥-将竹席干燥到要求的含水率。
6.施胶-将竹席按工艺要求进行施胶。
7.组坯-将施胶竹席按工艺要求进行组坯。
8.预压-将组坯后的竹席在适当的压力下进行预压。
9.热压-将预压后的板坯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热压形成竹编胶合板。
本发明所提出的竹质编织层积材的工艺流程为1.原料准备-一般采用毛竹,也可使用其它竹子。
2.截断-将竹子按生产产品尺寸的要求,截断成需要的长度。
3.劈片-用专用设备或手工将截断后的竹筒劈成要求厚度的竹片条。
4.编织-将竹片条采用专用设备或手工编织成竹片板。
5.干燥-将竹片板干燥到要求的含水率。(根据产品的用途要求,也可先施胶、后干燥。)6.施胶-将竹片板按工艺要求进行施胶。
7.组坯-将施胶后的竹片板按工艺要求进行组坯。
8.预压-将组坯后的竹片板坯在适当的压力下进行预压。
9.热压-将预压后的板坯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热压形成竹质编织层积材。
以后的生产工艺流程与木材胶合板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上述方法,与原有竹编胶合板制造工艺的主要区别在于竹片板编织方法和组坯方法上有所不同,其区别为1.竹编胶合板的编席方法为竹片互相重叠编织,不使用其它辅助材料。本方法则使用尼龙线作经线,竹片仅作纬向(纵向)排列,因此,竹片无重叠现象。
2.本方法可根据用户要求按一定设计夹角进行组坯,以获得不同设计性能的产品。
由于以上两点不同,故采用本方法生产竹质编织层积材,不仅强度大,且可控制产品不同方向上的强度比值,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典型实施例11.将竹材劈成宽度为10~20mm,厚度为1~2.5mm的竹片。
2.将竹片用0.1mm的尼龙线在编织机上进行编织,尼龙线(经线)间间距为150mm左右,竹片间的间距尽量紧密,要求不大于2mm。
3.按相邻层竹片板呈垂直相交组坯(普通方式组坯)。
其它按常规工艺进行。
产品层数可根据用户要求奇数或偶数层布置,成品厚度3~30mm;胶种脲醛胶或酚醛胶。当使用脲醛树脂胶时,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如下
注板厚6mm。
典型实施例2按设计强度要求,相邻层竹片板按45度夹角进行组坯。除产品的力学性能有相应变化外,其余同实施例1。
典型实施例3按设计强度要求,相邻层竹片板平行组坯。除产品的力学性能有相应变化外,其余同实施例1。
附图的说明附

图1为普通竹编胶合板竹编的编织方法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竹片板编织方法示意图;
附图3为相邻层垂直组坯示意图。采用奇数层结构时,奇数层与偶数层的竹片板竹片方向相互垂直。图中表示的为5层结构板。
附图4为相邻层夹角组坯示意图。采用奇数层结构时,奇数层与偶数层的竹片板竹片方向呈45度夹角。图中表示的为7层结构板。
附图5为相邻层平行组坯示意图。当采用奇数层结构时,除组坯芯层外,其余各层竹片板的竹片方向互相平行。图中表示的为5层结构板。
权利要求
1.一种将竹子劈成竹片、编成竹片板后制造竹质编织层积材的方法,其特征是a.编竹片板时使用经线,竹片仅作纬向(纵向)排列,竹片板中的竹片无重叠;b.可按一定设计夹角进行组坯后压制出成品。
全文摘要
一种将竹子劈成竹片、编成竹片板后制造竹质编织层积材的方法,其特征是竹子劈成竹片后编竹片板时使用经线,竹片仅作纬向(纵向)排列,竹片板中的竹片无重叠;且可根据产品预定的力学性能,使相邻竹片纹理按一定设计夹角进行组坯后压制出板材成品。
文档编号B27L5/00GK1074642SQ92107278
公开日1993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25日
发明者华毓坤, 承国义, 周定国, 傅峰 申请人:南京林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