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34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W6.1《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温度与回潮率对各种原料成份的纱线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1、除粘胶纯纺纱线外,其余20余种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的强力,均与回潮率成正相关关系,即回潮率越低,纱线强力越低,反之则强力越高。其中以纯棉纱线的效应最为显著。
2、所有不同原料成份的纱线强力和温度均为负相关关系,温度越高,强力越低,反之,则强力逐步提高。
3、回潮率和温度虽然对纱线强力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回潮率是影响纱线强力的主要因素。
不言而喻,纱线强力的大小是影响织机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经纱强力的大小更为重要。现有的织机主要包括机架、传动机构、起制动机构,送经机构、开口机构、送纬(投梭)机构,打纬机构、卷取机构、断经自停机构、断纬自停机构。

图1给出了现有织机与经纱和织物相接触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织轴,2是导纱辊,3是后梁,4是停经架,6是综丝,7是筘座,8是胸梁,10是刺毛辊,11是导布辊,12是布卷轴,13是卷布辊。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织造生产过程中,经纱要经受停经片、综丝、钢筘、梭子的多次摩擦和打击,断头的概率很高。而要改善纤维和纱线的柔韧性、耐磨性,减少断头,必须保持经纱最佳回潮率乃至强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纺织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不论是国产有梭织机还是国外各种先进的无梭织机,凡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纺织企业,无一不是在织布车间配置中央空调装备。这种空调装备的功能有二,一是调控温度,尽量为生产人员创造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二是调控空气的相对湿度,尽量满足经纱对回潮率的需求,以利织布生产。从满足经纱给湿的功能看,此种中央空调装备有如下缺陷1、间接给湿。即以空气为介质,通过调控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给经纱给湿的目的;2、有限给湿。由于采用的是间接给湿的落后工艺,经纱给湿效果受空气相对温度的制约。若空气相对湿度过大,会带来人体不舒服和设备及金属器材容易锈蚀的负面影响。此外空气相对湿度又受环境温度的制约。因而对经纱只能是有限度的给湿,无法满足经纱对回潮率的最佳要求,尤其是对回潮率要求特别高的麻棉织物,矛盾更为突出。
3、集中给湿。对同一生产车间或生产区域,无法满足不同原料成份的经纱对回潮率的不同要求。
4、模糊自然给湿。生产企业将生产车间的相对湿度,作为主要的工艺参数来执行检查,而空气相对湿度与不同原料成份纱线的回潮率,是什么样的比较确切的相关关系,则就不再深入研究了。所以,给湿的效果是模糊的,听其自然的。
近年来,市场上推出了多种新型加湿器,如青岛即墨市纺织仪器厂开发生产的专利产品海雾牌系列加湿器(中国专利号ZL912215925),提到适用于棉、毛、丝、麻、绢、针纺织企业,有空调车间直接局部给湿,无空调车间全面给湿,以满足生产工艺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这种加湿器和中央空调装备相比,虽然具有局部区域给湿的功能,但仍未能克服中央空调装备在对经纱给湿功能上所固有的缺陷。因此,还不能完全克服织造生产过程中给纤维尤其是麻棉之类的纤维加湿的要求,仍不能满足织机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单台织机对经纱自动给湿,按机台充分满足不同原料的经纱在织造生产过程中对湿度的不同要求,使经纱回潮率乃至强力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收到降低经纱断头,提高织机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良好效果的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包括机架、传动机构、起制动机构,送经机构、开口机构、送纬(投梭)机构,打纬机构、卷取机构、断经自停机构、断纬自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直接湿润经纱的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和一用于将在机织物的多余水分烘干使其保持在公定回潮率范围内的在机织物自动烘燥机构;所述的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设在机架后梁与断经自停机构的停经架之间,所述的在机织物自动烘燥机构设在在织机卷取机构的织物的引出卷取处。
上述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其中所述的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包括一超声波给湿盒,一水位自动监控装置,一防止雾状水汽泄出的给湿盒盖板,以及一雾气自动控制装置和一经纱湿度显示装置;所述的超声波给湿盒设在经纱的下方,该给湿盒内设有至少一列能产生雾状水汽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所述各超声波换能器与织机开关电连接,并与其同步工作;所述的水位自动监控装置由一与超声波给湿盒的一端连接的一水位监控槽构成,该水位监控槽底部与超声波给湿盒的底部平行并相通,在水位监控槽内设有两个水位触头,还包括一与进水管开关阀连接的电磁控制阀,该电磁控制阀与水位触头电连接;所述的给湿盒盖板设在经纱上方,与超声波给湿盒相对应,并与超声波给湿盒之间保持一个可使经纱自由通过的间隙;所述的雾气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一与超声波换能器电连接的一分档选择旋钮和一雾气调节旋钮;所述的经纱湿度显示装置包括一经纱湿度传感器和一与该湿度传感器电连接的经纱湿度表,所述的经纱湿度传感器设在超声波给湿盒和停经架之间,与给湿后的经纱紧密接触,经纱湿度表装在织机的仪表屏上。
上述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其中所述的在机织物自动烘燥机构包括一烘燥装置和一在机织物湿度控制装置;所述的烘燥装置包括设在在织机卷取机构的引出卷取处的一烘燥刺毛辊和一根石英电热管,所述的烘燥刺毛辊采用一根钢管制成,其外表包复一层刺毛皮,该烘燥刺毛辊两端分别嵌设有一外衬筒和一内衬筒;所述的一根石英电热管设在烘燥刺毛辊的腹腔内;所述的在机织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一在机织物湿度传感器和与该湿度传感器电连接的电点式湿度表;所述的在机织物湿度传感器设在布卷轴的下方,与经烘燥后的织物相接触;电点式湿度表装在织机的仪表屏上。
上述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其中所述的超声波给湿盒内设有一将该给湿盒分成上下两个室腔的中隔板,该中隔板中间横向设有一通长的槽,槽中设有可使上下两室腔中的雾气贯通的格栅。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在织机上增设了自动给湿机构和自动烘干机构,在织布过程中直接自动给经纱加湿,所以完全克服了原来中央空调装备及加湿器在对织机经纱给湿功能上的缺陷,对织造生产过程中能按机台充分满足不同原料成份的经纱对回潮率的不同要求,使经纱的回潮率乃至强力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收到减少经纱断头,提高织机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良好效果,尤其为开发对经纱回潮率要求特别高的新品,提供有效的技术保证手段。同时由于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配置了在机织物自动烘燥装置,将在机织物的多余水分烘干使其保持在公定回潮率范围内。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已有技术经纱和织物与织机接触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经纱和织物与织机接触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在机织物自动烘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附图。
本发明一种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包括机架、传动机构、起制动机构,送经机构、开口机构、送纬(投梭)机构,打纬机构、卷取机构、断经自停机构、断纬自停机构,本发明还包括一用于直接湿润经纱的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5和一用于将在机织物的多余水分烘干使其保持在公定回潮率范围内的在机织物自动烘燥机构9;所述的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设在机架后梁与断经自停机构的停经架之间,所述的在机织物自动烘燥机构设在在织机卷取机构的织物的引出卷取处。
图2为本发明经纱和织物与织机接触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织轴,2是导纱辊,3是后梁,5是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551是经纱湿度传感器,4是停经架,6是综丝,7是筘座,8是胸梁,9是自动烘燥机构,921是在机织物湿度传感器,11是导布辊,12是布卷轴,13是卷布辊。
附图3是本发明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的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4。所述的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位于织机后梁3及停经架4之间。该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5包括一超声波给湿盒51,一水位自动监控装置52,一防止雾状水汽四溅的给湿盒盖板53,以及一雾气自动控制装置54和一经纱湿度显示装置55。
超声波给湿盒51装在织机经纱的下方,该给湿盒内设有至少一列能产生雾状水汽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所述各超声波换能器与织机开关电连接,并与其同步工作;本实施例在超声波给湿盒的底部装有两列超声波换能器513、514,一列功率较大,一列功率较小,每列由若干只超声波换能器组成,可根据织机的门幅宽度设置超声波换能器的数量,本实施例选择当门幅是180cm时,每列超声波换能器数量为5个均匀间隔排列。每列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与否受控于织机的起制动开关,并与其同步。在超声波给湿盒底部下方的空腔内,装有与超声波换能器相配套的各种电器原件,在超声波给湿盒的中间,也可设置一块中隔板517,中隔板的中间是一条通长的设有横向的格栅长槽5171,中隔板将给湿盒分成可以相通的上下两个窒腔,下室腔为超声波雾化室,上室腔为经纱给湿室,可使给经纱加湿更加均匀。超声波给湿盒用若干只螺丝紧固于给湿盒托板512的上方,托板则与两侧的悬挂臂516用螺丝连接固定,两只悬挂臂及四块垫铁515均用螺丝紧固在织机机后的两只后梁托脚31上。
所述的水位自动监控装置52由一与超声波给湿盒51的一端连接的一水位监控槽521构成,该水位监控槽底部与超声波给湿盒的底部平行并相通,在水位监控槽内设有两个水位触头522,还包括一与进水管开关阀连接的电磁控制阀523,该电磁控制阀的电磁线圈5231与水位触头电连接;电磁控制阀的进水管嘴与水源相接,出水管嘴用塑料软管524与超声波给湿盒中间的进水管嘴相接,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中采用的电磁控制阀523,装在水位监控槽同侧的织机墙板915的后上方。
所述的给湿盒盖板53设在经纱上方,与超声波给湿盒相对应,并与超声波给湿盒之间保持一个可使经纱自由通过的间隙;给湿盒盖板由3-4只盖板接脚532与接脚支持杆534相紧固组合,接脚支持杆的两端嵌入支持杆托脚535的凹槽内,在织机正常运转时,盖板轻压在经纱上,当织布挡车工处理断头或上了机时,盖板可向上翻起或自由取下,盖板的下面,在盖板与给湿盒前后边沿相接触处,还可以装有两根塑料海绵衬条533,一是使给湿盒有较好的封闭性,二是海绵衬条吸附一定的水份,可对经纱起到辅助给湿作用,三是保证经纱能轻柔地通过给湿盒,超声波给湿盒与盖板的工作幅宽与停经架相同。
所述的雾气自动控制装置54包括一与超声波换能器电连接的一分档选择旋钮542和一雾气调节旋钮541;选择几列超声波换能器工作由与其电连接的的设在电器控制屏上的分档选择旋钮开关542控制,雾气大小由雾气调节旋钮开关541控制。
所述的经纱湿度显示装置55包括一经纱湿度传感器551和一与该湿度传感器电连接的经纱湿度表552,所述的经纱湿度传感器设在超声波给湿盒和停经架之间,与给湿后的经纱紧密接触,经纱湿度表装在织机的仪表屏上。
该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的工作原理是1、自动给湿。当织机开关处于工作位置时,超声波给湿盒底部的超声波换能器处于工作状态,将水雾化并从中隔板中间的格栅长槽中源源不断地泄出,充盈于给湿盒上部的给湿室,对穿过其间的经纱进行有效的给湿。当织机开关处在关车位置时,超声波换能器也停止工作。
2、给湿量的选择和调控。在织机电器控制屏上,装有分档选择旋钮和雾气调节旋钮,分档选择旋钮有三档可供选择超声波换能器的雾化量,I档是功率较小的一列超声波换能器处于工作状态,II档是功率较大的一列超声波换能器处于工作状态,III档是两列超声波换能器均处于工作状态。雾气调节旋钮可以对每档超声波换能器的雾化量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3、超声波给湿盒水位的自动控制。当水位监控槽的水位低于低压触头时,电磁控制阀的电磁线圈电路中断,电磁控制阀将水源接通,对超声波给湿盒补充水。由于超声波给湿盒和水位监控槽的底部是平行相通的,当水位监控槽里的水位随着超声波给湿盒里的水得到补充而上升,使水位监控槽里的两只低压触头与水接触时,水作为导体使电磁控制阀的电磁线圈电路接通,使电磁阀关闭,水源被切断,停止向超声波给湿盒补充水份;当超声波给湿盒因消耗而使水位下降时,水位监控槽里的低压触头与水面脱开,电磁控制阀的电磁线圈电路中断,水源里的水再对超声波给湿盒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机制,使超声波给湿盒里的水位得到稳定的自动控制。
4、经纱给湿量的监控。在织机的仪表屏上装有经纱湿度表,经纱湿度传感器装在超声波给湿盒和停经架之间,与给湿后的经纱紧密接触,给湿后的经纱回潮率就能随时在经纱湿度表上反映出来,并作为超声波给湿盒对经纱给湿量的监控依据,达到量化给湿的目的。
图5是本发明在机织物自动烘燥机构的示意图。所述的在机织物自动烘燥机构9包括一烘燥装置91和一在机织物湿度控制装置92;所述的烘燥装置91包括设在在织机卷取机构的引出卷取处的一烘燥刺毛辊911。该烘燥刺毛辊911采用一根钢管9111制成,其外表包复一层刺毛皮9112,该烘燥刺毛辊两端分别嵌设有一外衬筒9114和一内衬筒9113;本实施例烘燥装置是将原有织机上的刺毛辊改成烘燥刺毛辊911,其外表仍包复刺毛皮,起到卷取织物的功能,烘燥刺毛辊两端分别嵌有外侧衬筒9114和内侧衬筒9115,两只衬筒与烘燥刺毛辊用若干只螺丝牢固地连成一体,烘燥刺毛辊双孔托脚913用两只螺丝紧固在机架外侧墙板914的前侧;烘燥刺毛辊的单孔托脚912用两只螺丝紧固在机架内侧墙板915的前侧,再用两只双列轴承916将烘燥刺毛辊与两只托脚的空心端头结合起来,烘燥刺毛辊的腹腔内有一根石英电热管9115,电热管的两只插座9116嵌装在两只烘燥刺毛辊托脚912、913的空心端头内。在烘燥刺毛辊外侧衬筒9114上固装着烘燥刺毛辊齿轮9117,与内侧卷取过桥齿轮917啮合,过桥齿轮短轴918套装在烘燥刺毛辊外侧托脚913的下方轴孔内,外侧卷取过桥齿轮916和内侧卷取过桥齿轮917,均固装在过桥齿轮短轴918上,外侧卷取过桥齿轮与织机原有卷取装置的齿轮相啮合,以完成卷取织物的功能。卷布辊13及布卷轴12紧压在烘燥刺毛辊的下方。
所述的在机织物湿度控制装置92包括一在机织物湿度传感器921和与该湿度传感器电连接的电点式湿度表922;本实施例织物湿度传感器921设在布卷轴12的下面,由装于内侧墙板上的传感器支脚9212、传感器杠杆9214、传感器弹簧9213,将织物湿度传感器921紧压在布卷轴12的下方;电点式湿度表922装在织机的仪表屏上,在其表壳9223上设有一弧形长槽,控制凸钉9221用螺丝固定在表壳的长槽内,湿度表指针9222和控制凸钉9221采用安全低压导线由烘燥刺毛辊两只托脚的空心孔穿入,与石英电热管相连接。
本发明在机织物自动烘燥机构的工作原理是
由于烘燥刺毛辊是用两只双列轴承与固装于墙板的两托脚相配合,而石英电热管是靠两只嵌装在两只烘燥刺毛辊托脚空心端头内的插座,而安装于烘燥刺毛辊的腹腔内的。因此烘燥刺毛辊为完成卷取织物功能而转动,其腹腔内的石英电热管是不动的。由于湿度传感器将布卷轴上的织物回潮率随时反应在电点式湿度表上,而控制凸钉在表盘上的位置是设定在该织物公定回潮率的数值上,当在机织物的回潮率达到或超过公定回潮率时,电点式湿度表的指针与控制凸钉相接触,接通石英电热管的电路,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因而烘燥刺毛辊的表面温度逐步提高,对包复其表面的织物产生越来越强烈的烘燥作用,当刚刚卷于布轴上的在机织物的回潮率下降到该织物的公定回潮率以下时,则电点式湿度表的指针与控制凸钉脱开,石英电热管因电路中断而处于休止工作状态。随着烘燥刺毛辊表面温度的下降,当织物回潮率回升到公定回潮率时,石英电热管再恢复工作。通过这样的自动控制机制,因经纱给湿,将织物超过公定回潮率的多余水份,及时烘燥去除。这样既使经纱在织造前,通过自动量化给湿,使经纱的回潮率乃至强力,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收到降低经纱断头,提高织机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良好效果,又能及时将在机织物的多余水份,自动烘燥去除,保证织物的回潮率一直控制在公定回潮率以内。由于织物包覆于烘燥刺毛辊的长度达60cm左右,织物的有效烘燥时间对于有梭织机可达7~9分钟,对于无梭织机可达4~6分钟,因此,烘燥的表面最高工作温度只要维持在40℃~60℃之间就能达到烘燥去除织物多余水分的目的。
本发明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不仅适用于有梭织机,而且适用于箭杆、喷水、喷气、片梭等各种先进的无梭织机;亦可对现有织机进行技术改造。特别适用于没有标准厂房和中央空调装备的小织布企业。具有极广泛的实用性和市场开发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包括机架、传动机构、起制动机构,送经机构、开口机构、送纬(投梭)机构,打纬机构、卷取机构、断经自停机构、断纬自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直接湿润经纱的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和一用于将在机织物的多余水分烘干使其保持在公定回潮率范围内的在机织物自动烘燥机构;所述的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设在机架后梁与断经自停机构的停经架之间,所述的在机织物自动烘燥机构设在在织机卷取机构的织物的引出卷取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包括一超声波给湿盒,一水位自动监控装置,一防止雾状水汽泄出的给湿盒盖板,以及一雾气自动控制装置和一经纱湿度显示装置;所述的超声波给湿盒设在经纱的下方,该给湿盒内设有至少一列能产生雾状水汽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所述各超声波换能器与织机开关电连接,并与其同步工作;所述的水位自动监控装置由一与超声波给湿盒的一端连接的一水位监控槽构成,该水位监控槽底部与超声波给湿盒的底部平行并相通,在水位监控槽内设有两个水位触头,还包括一与进水管开关阀连接的电磁控制阀,该电磁控制阀与水位触头电连接;所述的给湿盒盖板设在经纱上方,与超声波给湿盒相对应,并与超声波给湿盒之间保持一个可使经纱自由通过的间隙;所述的雾气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一与超声波换能器电连接的一分档选择旋钮和一雾气调节旋钮;所述的经纱湿度显示装置包括一经纱湿度传感器和一与该湿度传感器电连接的经纱湿度表,所述的经纱湿度传感器设在超声波给湿盒和停经架之间,与给湿后的经纱紧密接触,经纱湿度表装在织机的仪表屏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机织物自动烘燥机构包括一烘燥装置和一在机织物湿度控制装置;所述的烘燥装置包括设在织机卷取机构的织物引出卷取处的一烘燥刺毛辊和一根石英电热管,所述的烘燥刺毛辊采用一根钢管制成,其外表包复一层刺毛皮,该烘燥刺毛辊两端分别嵌设有一外衬筒和一内衬筒;所述的一根石英电热管设在烘燥刺毛辊的腹腔内;所述的在机织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一在机织物湿度传感器和与该湿度传感器电连接的电点式湿度表;所述的在机织物湿度传感器设在布卷轴的下方,与经烘燥后的织物相接触;电点式湿度表装在织机的仪表屏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波给湿盒内设有一将该给湿盒分成上下两个室腔的中隔板,该中隔板中间横向设有一通长的槽,槽中设有可使上下两室腔中的雾气贯通的格栅。
全文摘要
一种直接式经纱自动给湿织机,包括:机架、传动机构、起制动机构,送经机构、开口机构、送纬(投梭)机构,打纬机构、卷取机构、断经自停机构、断纬自停机构,其特点是:还包括一用于直接湿润经纱的超声波经纱自动给湿机构和一用于将在机织物的多余水分烘干使其保持在公定回潮率范围内的在机织物自动烘燥机构。可对经纱直接、自动给湿,满足不同原料成份的经纱对回潮率的不同要求,从而提高织机效率和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D03J1/00GK1273289SQ0011629
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1日
发明者成有德 申请人:成有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