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形挺针弯纱三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062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体形挺针弯纱三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手摇编织机上的引返回复山板组合装置中的整体形挺针弯纱三角。
现有的引返回复山板组合装置,其结构有二种,其一是由二块压针三角对称固定在底板上,并在二块压针三角间有一块尖山、中山,尖山设在中山的上面,在中山的下端二侧各有一块起针三角,它们是相对称的。尖山和中山都是固定连接在底板上的。尖山呈三角形状,由于尖山和中山是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工作时,在机头左、右推进时,织针就沿着起针三角的针轨推进,织针到中山顶部时,由于压针三角的作用,织针就向下压,改变织针推进方向,完成一个脱圈过程,然后再重复下一个脱圈过程,由于尖山和中山是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所以织针就不具有引返的功能,也就是说在编织过程中就无法控制织针的推进和停止,即在什么时候应停针,什么时候应进针,这样在实际的编织工作中往往会造成原料的浪费,耗时。也影响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其二如ZL 98 2 429940它的对构是有有二块对称的压针三角,在二块压针三角中间有一块尖山和中山,在中山下端二侧各有一块起针三角,呈对称状,中山是由弯纱三角、下中山组成,其中的弯纱三角分成二块呈对称状,设在中山的二侧,二个弯纱三角之间是断开的,这里的中山所起的作用就是挺针和弯纱的作用,下中山设在中山的下部,尖山呈倒三角状,尖山和弯纱三角是活动连接在底板上,可作上、下活动。可以看出组成中山的弯纱三角和下中山是相互独立的,使用时它们分别用工具连接在底板上,其主要缺陷在于加工、拆卸极不方便,拆卸往往会影响工作性能的稳定,另外它的成本也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引返回复山板组合装置中的整体形的挺针弯纱三角,它可简化加工工艺,减少成本,保持工作性能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有下中山1,在下中山1的上方二侧各有一个弯纱三角2,它们呈对称状,两者间是分隔的,在下中山1与弯纱三角2之间有一条槽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用于引返回复山板组合装置中,同样可保证手摇编织机机头具有引返功能,随时控制织针的推进、停止。提高生产效率,原材料无浪费,由于本实用新型设计为整体形,它的加工工艺被大大简化,生产成本也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工作性能的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AR表示引返进、BR表示编织进、AZ表示引返出、BZ表示编织出,1是下中山、2是弯纱三角、3是槽,槽的二头分别接BR、BZ,4是起针三角、5是压针三角、6是尖山、7是底板。
对照附图2,将本实新型用工具固定在底板7上,工作时,手摇编织机机头左右推进,织针随着机头的推进,沿着起针三角4邻近的针轨推进,当织针推进到下中山顶部时,由压针三角5的作用,织针就向下压,继续沿着起针三角5邻近的针轨推进,但它已改变了原织针的方向,完成一个脱圈过程,然后,重复下一个脱圈过程,在编织过程中若需要空针即将尖山6、弯纱三角2向上一推,可使织针空进,这样就可以一次性的完成一件衣服的编织,克服了现有技术在难以对领、肩等部位的一次性编织的缺陷,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
权利要求1.整体形挺针弯纱三角,其特征是有下中山(1),在下中山(1)的上方二侧各有一个弯纱三角(2),它们呈对称状,两者间且是分隔的,在下中山(1)与弯纱三角(2)之间有一条槽(3)。
专利摘要用于手摇编织机上的引返回复山板组合装置中的整体形挺针弯纱三角,有下中山,在下中山的上方二侧各有一个弯纱三角,它们呈对称状,在下中山与弯纱三角之间有一条槽。优点:用于引返回复山板组合装置中,同样可保证手摇编织机机头具有引返功能,随时控制织针的推进、停止。
文档编号D04B15/32GK2433271SQ0022123
公开日2001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日
发明者陈永昌 申请人:陈永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