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减低风速过滤飞沙的减风滤沙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922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能减低风速过滤飞沙的减风滤沙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能减低风速、过滤飞沙的减风滤沙网,该减风滤沙网特别适宜于沙漠治理风沙用。
众所周知,沙漠上的风速达到5级以上(即风速达到8米/秒以上)时就会引起沙尘暴。沙尘暴发生时,飞沙弥漫远扬千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据中央电视台资料我国受沙尘暴影响面积已达到20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沙尘暴发生次数还有增加趋势,例如去年春季,华北地区就遭受了13次沙尘暴,影响之广甚至波及长江下游的一些城市,治理沙漠势在必行。
用网滤沙由来已久,例如滤沙筛网,依原轻工业部SG231-81标准规定,筛网为磷铜丝织成,每英寸60目,铜丝直径0.15mm,孔宽0.273mm,将沙放在筛网上,不断振动筛网,沙在网上不断滚动,小于0.273mm的沙筛落网下,大于0.273mm的沙留在网上。根据申请人实验检测,风将飞沙吹向立网时,飞沙与网线稍有触碰即落网前,仅有极少量的沙粒通过网隙,并由此得知网孔可以比滤沙筛网的放大50%,0.273mm×1.5=0.4095mm,即小于0.41mm仍能过滤飞沙。
防风立网是采用拉舍尔经编针织机编织而成,它偏重于档风作用,每英寸针密达6针以上,使用这种网档沙效果也很高。但在实际作为防风滤沙使用时,挡风愈多,网面受到风力作用也愈大,立网用的张网支架结构也必须相应加强,这使得防风立网造价随之提高,高昂的造价并不适用于广袤千里的大沙漠上使用。
自然界中常见高墙巨树被风吹倒,而柳条细枝随风飘舞却安然无恙,其故何在?这是因高墙巨树全面档风,受强风所推而倒。柳条细枝是个别柳条随风作一挺一弯的摆动,挺时阻缓风速,弯时放风通过,还由于各柳条挺弯之时间不同、方向不同及弯度不同,使风通过之时间、方向及速度也有所不同,风与风之间得以互相抵消减弱,这就是柳条细枝减风作用巧妙之处,由此申请人得以启示。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习见防风立网存在不足的减低风速过滤飞沙的减风滤沙网。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一种减低风速过滤飞沙的减风滤沙网, 包括一系列直链线圈,一系列往复线圈和往复线圈的横向延展线,直链线圈和往复线圈交缠为直向线圈链串,直向线圈链串拘束横向延展线构成的网,其特征在于各直向线圈串之间的间距不小于6.75mm,各横向延展线之间的间隙小于0.41mm。与现有习见防风立网相比,本实用新型构成的减风滤沙网由于各直向线圈链串之间的间距较大,使横向延展线受风弯曲开出平行于地面的风口,风由此风口吹向地面,发生了减风作用,立网支架所受风力大为减轻,并因而可以减少网的支架,降低立网造价。又因各横向延展线之间的间隙小,足以阻滤吹来的飞沙,特别适宜于沙漠上治理风沙之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习见防风立网与本实用新型的减风滤沙网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比较。


图1是习见的针密为9针的防风网的局部织纹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针密为3针的减风滤沙网的局部织纹图。
参照附图所示,习见防风网和本实用新型都是由直链线圈1、往复线圈2和往复线圈2的横向延展线3所构成,其中直链线圈1和往复线圈2交缠成为直向线圈链串4,直向线圈链串4拘束横向延展线3构成的网,然而,各直向线圈串间的间距5却差距甚多。
图1框图所示的是面积为1平方英寸的习见防风网,其针密为9针,即采用1针空1针方式织造的网。该防风网每100mm间的直向线圈链串4的串数为100mm÷(25.2mm÷9)×1.05=37.5串(式中25.2mm为经编机针数单位、0.05为织缩),各串之间的间距5为100mm÷37.5-(0.25mm×5)=1.417mm(式中0.25mm为塑料丝直径)。横向延展线3的条数为100÷2×3×1.05=157.5条,各条之间的间隙6为100mm÷157.5-0.25mm=0.385mm。
图2框图所示的是面积为1平方英寸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其针密为3针,即采用1针空5针的方式织造的网。该防风网每100mm间的直向线圈链串4的串数为100mm÷(25.2mm÷3)×1.05=12.49串(式中25.2mm为经编机针数单位、0.05为织缩),各串之间的间距5为100mm÷12.49-(0.25mm×5)=6.75mm(式中0.25mm为塑料丝直径),横向延展线3的条数为100÷2×3×1.05=157.5条,各条之间的间隙6为100mm÷157.5-0.25mm=0.385mm。
与习见的针密为9针的防风网相比,通过如下计算数据,表明了本实用新型构成的减风滤沙网在支架强度、减风效果、余风比率、滤沙效果及防护空间等方面发挥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在下列计算过程中,式中采用0.25mm塑料丝作织材,织造的织密为每次间隔2mm,每次产生3条延展线,织缩为5%,计算数据对比如下二、挡风率A挡网率相当于网上织线遮盖率,故以遮盖率公式A={[n×(2×3.1416+1)d+mXd]×100-n×(2×3.1416+1)×d×mXd}÷100进行计算(式中n为直向线圈链串的串数,m为横向延展线的条数,d为织线直径)。计算结果得出1、习见网挡风率A9={[37.5×(2×3.1416+1)×0.25+157.5×0.25]×100-37.5×(2×3.1416+1)×0.25×157.5×0.25}÷100=80.77%。
2、本实用新型挡风率A3={[12.5×(2×3.1416+1)×0.25+157.5×0.25]×100-12.5×(2×3.1416+1)×0.25×157.5×0.25}÷100=53.17%。
结论是本实用新型挡风率比习见网低,网面受风力小,支架结构可相应节省,网造价随之降低。
二、减风后余风率BB=5d÷L(L为直向线圈链之间的间距)。计算结果得出1、习见网减风后余风率B9=(0.25×5)÷1.417=88.21%。
2、本实用新型B3=(0.25×5)÷6.75=18.52%。
结论是本实用新型减风后余风率比习见网低,减风后余风率以低者为优。
三、网后余风率C=(1-A)×B。
1、习见网网后余风率C9=(1-80.77%)×88.21%=16.96%。
2、本实用新型C3=(1-53.17)×18.52%=8.27%。
结论是本实用新型网后余风率比习见网网后余风率低,网后余风率以低者为优。
四、滤沙后余沙率P=(1-md÷100)×C。
1、习见网滤沙后余沙率P9=(1-39.375%)×16.9%=10.82%。
2、本实用新型滤沙后余沙率P3=(1-39.375%)×8.27%=5.01%。
结论是本实用新型滤沙后余沙率比习见网滤沙后余沙率低,滤沙后余沙率以低者为优。
五、防风有效空间Q=(1÷C)H(H为网之高度)。
1、 习见网防风有效空间Q9=(1÷16.96%)H=5.9H。
2、本实用新型Q3=(1÷8.27%)H=12.09H。
结论是本实用新型防风有效空间比习见网防风有效空间大,防风有效空间以大者为优。
六、滤沙有效空间R=(1÷P)H。
1、习见网滤沙有效空间R9=(1÷10.82%)H=9.24H。
2、本实用新型滤沙有效空间R3=(1÷5.01%)H=19.96H。
结论是本实用新型滤沙有效空间比习见网滤沙有效空间大,滤沙有效空间以大者为优。
七、综合防护空间K=(Q+R)÷2。
1、习见网综合防护空间K9=(5.9H+9.24H)÷2=7.57H。
2、本实用新型综合防护空间K3=(12.09H+19.96H)÷2=16.025H。
结论是本实用新型综合防护空间比习见网综合防护空间大,综合防护空间以大者为优。
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习见网是档风为主要目的,以为网的密度愈密愈好,却忽略了减风作用的巧妙,本实用新型的减风滤沙网虽只是改变针织,将9针改为3针,但却能发挥加倍的功效,这就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进步性所在。
权利要求1.一种能减低风速过滤飞沙的减风滤沙网,包括一系列直链线圈(1)、一系列往复线圈(2)和往复线圈的横向延展线(3),并以直链线圈(1)和往复线圈(2)交缠为直向线圈链串(4),直向线圈链串(4)拘束横向延展线(3)构成网,其特征在于各直向线圈串之间的间距(5)不小于6.75mm,各横向延展线之间的间隙(6)小于0.41mm。
专利摘要一种减风滤沙网是由直链线圈和往复线圈交缠成为直向线圈链串,拘束横向延展线成为网,直向线圈链串之间间距不小于6.75mm,横向延展线之间间隙小于0.41mm。由于各直向线圈链串之间的间距较大,当风由横向延展线受风弯曲开出风口吹向地面时,发生了减风作用,因而可以减少支架设施,降低了立网的造价;又因各横向延展线之间的间隙小,足以阻滤吹来的飞沙。既可减风,又能滤沙,因而特别适宜于沙漠治理风沙使用。
文档编号D04B21/10GK2477666SQ0123986
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0日
发明者施慎谦 申请人:福建省福州台美华纤维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