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33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涤衣类和其他纺织类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洗衣机(电动洗衣机)通常是将洗涤物投入洗涤筒中,使其和溶解有洗涤剂的水一起在洗涤筒中流动(形成涡流并进行搅拌),从而进行洗涤。或者是使洗涤筒旋转而进行洗涤。因此,对投入到洗涤筒中的洗涤物一齐进行洗涤,在洗涤物的各部分上获得均匀的清洗效果。但是,在洗涤物上存在污垢严重的部位,例如衣襟或袖口的部位或者产生了污渍的部位等情况下,通过上述的一齐清洗则不能够充分地洗掉污垢。因此,此时需要对该部位进行手洗。
因此,过去尝试了洗衣机上除了通常的洗涤筒之外,还添加能够对洗涤物进行局部清洗的局部清洗装置。在例如日本特公平2-5996号公报中可见到这种例子。这种洗衣机是在洗衣机的内部具备局部洗涤装置,所述局部洗涤装置是将在周围具备刷体和凸部的清洗用旋转体和清洗台组合在一起,将洗涤物夹在清洗用旋转体和清洗台之间,进行刷洗和揉洗。
带有局部清洗装置的洗衣机的其他例子公开在日本专利公开2000-61192号公报中。这种洗衣机采用了超声波清洗装置作为局部清洗装置。以下,基于图21、22对该公报中记载的类型的洗衣机的结构加以说明。
图21所示的洗衣机1为全自动洗衣机,具备下述结构的主体2。主体2具备外箱10,外箱10为长方体形状,由金属或者合成树脂成形。外箱10的上表面和底面为开口部。在外箱10的上表面开口部上重合有合成树脂制的顶面板11,并由螺钉固定在外箱10上。在图21中,左侧为主体2的正面,右侧为背面。位于背面一侧的顶面板11的上表面上重合有同样由合成树脂制的背板12,并由螺钉固定在顶面板11上。在外箱10的底面开口部上重合有合成树脂制的基座13,并由螺钉固定在外箱10上。在基座13的四个角部上一体成型出用于支在地上的支脚部14。另外,上述的螺钉在图中均未示出。
顶面板11上设置有用于将洗涤物投入后述的洗涤筒中的洗涤物投入口15。在洗涤物投入口15上设置有从上方将其覆盖的盖体16。盖体16分成前盖16a和后盖16b,通过轴17将两者铰链结合而能够对折。后盖16b通过轴18铰链结合在顶面板11上。轴18是在背板12的前侧位置上朝图21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地设置的。因此,后盖16b在垂直的面内转动。轴17、18是平行的。因此,前盖16a也相对于后盖16b在垂直的面内转动。由于是这种能够对折的结构,所以能够减小盖体16的旋转半径。而且,即使障碍物接近洗衣机1的上部,盖体16也能够开闭。
外箱10的内部配置有水箱20和洗涤筒30。水箱20和洗涤筒30都是顶面开口的圆筒形的杯状。水箱20和洗涤筒30以各轴线垂直,水箱20在外侧,洗涤筒30在内侧的方式同心地配置。21为悬吊水箱20的悬架机构。悬架机构21以连结水箱20的外表面下部和外箱10的内表面角部的形式共计配备在四处,能够将水箱20支承成在水平面内摆动。
洗涤筒30具有朝向上方以较缓的锥度扩大的周壁。在该周壁上,除了在其最上部环状配置的多个放水口31之外,没有用于通过液体的开口部。在洗涤筒30的上部开口部的边缘上安装有环状的配重32。配重32具有为了对洗涤物进行脱水而使洗涤筒30高速旋转时抑止振动的效果。洗涤筒30的内部底面上配置有搅拌器33。搅拌器33在洗涤筒30的内部产生洗涤液或漂洗水的流动。
在水箱20的底面上安装有驱动组件40。驱动组件40包括马达41、离合机构42、以及制动机构43。脱水轴44和搅拌器轴45从驱动组件40的中心部朝上突出。脱水轴44和搅拌器轴45为脱水轴44在外侧,搅拌器轴45在内侧的双轴结构。在脱水轴44进入水箱20中后,与洗涤筒30连结而将其支承。进而搅拌器轴45进入洗涤筒30中,与搅拌器33连结而将其支承。在脱水轴44和水箱20之间、以及搅拌器轴45和洗涤筒30之间分别配置防止漏水的密封部件。
在顶面板11和背板12之间的空间中配置电磁开闭的供水阀50。供水阀50具有贯通背板12而向上方突出的连接管51。在连接管51上连接供应水道水等上水的供水软管(未图示)。供水喷嘴52从供水阀50上向前方延伸出。供水喷嘴52的前端到达洗涤筒30上。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从供水阀50到供水喷嘴52的前端的水的流路中设置有将洗涤剂或整理剂等混入水中的混入装置。水箱20的底部上连结有气动装置53。导压管54从气动装置53上延伸出。在导压管54的上端连接有水位开关55。
为了将水箱20和洗涤筒30中的水排出到主体2的外部而设置有排水软管60。排水软管60在水箱20的正下方连接在分支管60a、60b上。一个分支管60a连接在水箱20底面的靠近外周的部位上。另一个分支管60b连接在水箱20底面的靠近中心的部位上。在水箱20的内部底面上,将分支管60b的连接部位围在内侧地固定有环状的隔壁61。隔壁61在上部安装有环状的密封部件62。通过密封部件62和固定在洗涤筒30的底部外表面上的圆板63的外周面相接触,在水箱20和洗涤筒30之间形成独立的排水空间64。排水空间64经由设置在洗涤筒30的底部上的排水口65连通到洗涤筒30的内部。气动装置53连接在该排水空间64上。在分支管60b上设置有电磁开闭的排水阀66。
在主体2的前部上设置有局部清洗装置70。局部清洗装置70具备以顶面板11的下面上设置的垂直轴71为中心在水平面内转动的臂72,在臂72的前端上安装有超音波清洗部73。超音波清洗部73具有超音波振动式喇叭。局部清洗装置70在不使用时如图22中虚线所示收放在顶面板11之下。局部清洗装置70在使用时如图22中实线所示将超音波清洗部73拉出到洗涤物投入口15的中央附近。在臂72的内部配设向超音波清洗部73供应清洗液的供水管和供应电力的电线。而且在超音波清洗部73上设置洗涤物沿水平方向通过的间隙74。由于是在家庭内使用的装置,所以在超音波清洗部73上采取了高水平的安全措施。
在顶面板11之下配置控制部80。控制部80向驱动组件40、供水阀50、以及排水阀66发出动作指令。控制部80也向顶面板11的上面设置的显示部(未图示)发出显示指令。控制部80包括超音波清洗部73的控制回路。
上述洗衣机1的作用如下所述。在将局部清洗装置70收放在顶面板11之下的状态下,将洗涤物从洗涤物投入口15投入洗涤筒30中,关闭盖体16。当操作设置在主体2的上表面上的操作按钮组(未图示),选择洗涤模式,然后开始运行时,洗衣机1开始自动运行。首先根据洗涤物的量进行判断。然后通过供水喷嘴52向洗涤筒30供水。此时排水阀66是关闭的。水位开关55监视洗涤筒30内的水位。在水位开关55检测到已向洗涤筒30注入了与洗涤物的量相适应的水的时刻,供水阀50关闭。此时洗涤筒30内的水在从供水喷嘴52排出之前混入洗涤剂而成为溶解有洗涤剂的洗涤液。
然后,开始洗涤工序。在洗涤工序中,马达41使搅拌器33旋转。洗涤液因搅拌器33的旋转而流动,洗涤物被清洗。此时,在脱水轴44上通过制动装置43而施加有制动。因此,即使洗涤液和洗涤物移动洗涤筒30也不旋转。在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后,马达41停止,搅拌器33停止旋转。而且排水阀66打开。洗涤筒30中的洗涤液通过排水空间64被排出。在经过了规定时间,大部分的洗涤液从洗涤物中排出时,离合装置42切换。这次是马达41使脱水轴44旋转。因此,洗涤筒30以高速进行脱水旋转。此时的搅拌器33也和洗涤筒30一起旋转。
在洗涤筒30高速旋转时,洗涤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推向洗涤筒30的内周壁上。洗涤物中含有的洗涤液也集中到洗涤筒30的周壁内表面上。如前所述,由于洗涤筒30是呈锥状向上方扩大,所以承受了离心力的洗涤液在洗涤筒30的内表面上升。在洗涤液到达洗涤筒30的上端时从放水口31排出。离开放水口31的洗涤液溢到水箱20的内表面上,沿着水箱20的内表面流到水箱20的底部。然后通过分支管60a和与其相连的排水软管60排出到主体2之外。
在对洗涤物进行了充分的脱水后,关闭排水阀66。然后从供水喷嘴52注入漂洗水。在洗涤筒30中存有规定量的漂洗水后使搅拌器33旋转,使漂洗水和洗涤物来回移动。这样一来,残留在洗涤物中的污垢成分和洗涤剂成分溶到漂洗水中。在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后,使搅拌器33停止。然后打开排水阀66,排出漂洗水。之后,使洗涤筒30进行脱水旋转,将漂洗水从洗涤物中甩出。重复数次这种漂洗和脱水的动作。最后的脱水结束时完成了洗涤的所有工序。
在上述的说明中,是进行了在洗涤筒30中预先存入漂洗水而进行漂洗(存水漂洗)。也有一边使洗涤筒30低速旋转,一边从供水喷嘴52注入水(喷淋注水)的方式。是采用其中一种方式,还是两者都采用,由洗涤模式和洗涤物的量决定。
在进行了洗涤污垢也未洗掉的情况下,或者具有可预想到以通常的洗涤模式洗不干净的严重污垢的情况下,使用局部清洗装置70,仅对该部位进行清洗。即,使局部清洗装置70从图22中虚线所示的不使用时的收放位置位移到实线所示的使用位置。在该位置,一边使清洗液流出一边驱动超音波振动部73。这样一来,洗涤物的污垢部位通过间隙74时,在超音波和清洗液的相互作用下污垢部位被洗净。
在结束了充分的局部清洗后,将洗涤物投入洗涤筒30中。然后,如果在局部清洗前洗涤工序已结束,则之后仅进行漂洗和脱水。若洗涤工序未结束,则从洗涤工序开始洗涤。
上述日本专利公开平2-5996号公报记载的洗衣机或者日本专利公开2000-61192号公报记载的洗衣机均是在洗衣机的主体内配置局部清洗装置。因此,产生如下的问题。首先,局部清洗装置位于比洗衣机的上表面低的位置(距地面大约750mm~800mm的高度)。因此,在使用局部清洗装置时,虽然因使用者的身高不同而不同,但大多需要取前屈的姿势。这将增加身体的负担,容易疲劳。而当将局部清洗装置位于高的位置时,洗衣机主体的背部伸长,洗涤物投入口的位置变高,不容易进行洗涤物的放入和取出。而且,由于进行局部清洗的刷体或超音波振动式喇叭未被保护,所以使用者的手有可能与其接触。在碰到刷体的情况下,除了产生擦伤之外,还存在手指被夹在清洗台之间的危险。在碰到超音波振动式喇叭的情况下,除了手感到疼痛之外,由于采用了到达人体深部的频率,所以有可能对软骨带来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在收放有洗涤筒的主体的外表面上安装了局部清洗装置。这样,由于在收放有洗涤筒的主体的外表面上安装了局部清洗装置,所以不必增加洗衣机主体的高度即可将局部清洗装置设置在容易进行局部清洗的高度上。因此,不必强求使用者为前屈的姿式。而且,若使主体的高度和通常的洗衣机相同,则洗涤物的放入和取出也容易。另外,由于不是在洗涤物投入口中的狭窄空间、而是在主体之外的大空间进行局部清洗,所以清洗作业容易进行,效率也高。局部清洗装置的保养或维修也容易。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上述局部清洗装置可在使用时的位置和不使用时的位置之间位移。这样,可在不使用局部清洗装置时使其位移到不使用时的位置,不会妨碍洗涤物向洗涤筒中的放入和取出。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在上述主体上表面上设置将洗涤物投入上述洗涤筒中的洗涤物投入口,上述局部清洗装置在位于上述使用时的位置时,其清洗作业部面向上述洗涤物投入口,在位于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时,上述清洗作业部从面向上述洗涤物投入口的位置退避。这样,在使用局部清洗装置时,可由洗涤筒接收从局部清洗装置上垂落的清洗液。
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具备可在使用时的位置和不使用时的位置之间位移的局部清洗装置,上述使用时的位置为从作为局部清洗的对象的洗涤物滴下的液体被排出到排水路径中的位置。这样,对洗涤物进行了局部清洗的液体原封不动地排出到排水路径中。因此,没有局部清洗后的液体混入洗涤筒内的水中而降低清洁度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具备可在使用时的位置和不使用时的位置之间位移的局部清洗装置,并设置检测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机构。这样,可检测局部清洗装置位于某一位置,使洗衣机不因局部清洗装置的位置关系而产生不良的动作。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根据上述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位置进行洗衣机的运行控制。这样,可在进行局部清洗时停止洗涤筒的洗涤,采取消除局部清洗对象的洗涤物被拉入洗涤筒中的危险等措施。因此,消除了局部清洗装置和通常的洗衣机重合而产生的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根据上述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位置进行局部清洗装置的运行控制。这样,可防止局部清洗装置不位于使用时的位置而开始局部清洗装置的运行这种事态,可排除电力以及清洗液的浪费。并可防止清洗液将主体外表面打湿。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在主体上表面上设置将洗涤物投入洗涤筒中的洗涤物投入口,同时设置相对于上述洗涤物投入口自由开闭的盖体和锁定该盖体的锁定机构,根据上述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位置进行上述锁定机构的控制。这样,可在局部清洗装置位于妨碍盖体开闭的位置时将盖体锁定在关闭状态,防止盖体与局部清洗装置碰撞而产生噪音,以及其中之一或者两者损伤。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在上述主体上表面上设置将洗涤物投入上述洗涤筒中的洗涤物投入口,同时设置覆盖上述洗涤物投入口的盖体,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位于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时,即使将上述盖体开闭,该盖体和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也不相互干涉。这样,可不必担心局部清洗装置的存在地打开和关闭盖体。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可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清洗作业部面向上述洗涤物投入口的状态下打开上述盖体。这样,即使在局部清洗装置的清洗作业部面向洗涤物投入口的状况下,也可以省略使局部清洗装置位移到不使用时的位置的麻烦而将盖体开闭。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上述盖体铰链接合在上述主体上而能够在垂直面内转动,通过在上述盖体上设置使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穿过的出入开口,可在使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清洗作业部面向上述洗涤物投入口的状态下打开上述盖体。这样,如果在盖体打开、并且局部清洗装置突出到洗涤物投入口之上的状态下进行局部清洗,则从局部清洗装置飞散的水由洗涤筒接收,不会打湿地面。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中组合了接收洗涤物的托盘。这样,不需要用手支承局部清洗时的洗涤物。由于托盘的存在,手指不易触到清洗作业部,安全性也得以提高。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中组合了接收洗涤物的托盘,并且上述托盘为局部或全部封闭上述出入开口的形状。这样,不需要用手支持局部清洗时的洗涤物,同时也不会有损于盖体封闭洗涤物投入口的功能。由于托盘的存在,手指不易触到清洗作业部,安全性也得以提高。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设置有检测上述托盘的存在的托盘检测机构。这样,可防止洗衣机在应存在的托盘不存在的状态下动作。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上述托盘检测机构设置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上。这样,托盘检测机构存在于托盘检测的最佳部位。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根据上述托盘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运行。这样,消除了没有托盘而开始局部清洗,使用者处于危险的情况。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在上述托盘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水口。这样,可收集用于了局部清洗的清洗液,可靠地排出到外部。来自托盘的清洗液不会溢出而打湿洗衣机主体的外表面。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上述排水口开口或连通在与外部连通的排水路径上。这样,可使用于了局部清洗的清洗液不滞留在洗衣机内部地迅速排出。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在上述主体上表面上设置将洗涤物投入上述洗涤筒中的洗涤物投入口,并设置覆盖上述洗涤物投入口的盖体,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位于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时,上述托盘也和上述盖体一起进行开闭动作,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位于上述使用时的位置时,仅进行上述盖体的开闭动作。这样,可以防止局部清洗装置位于不使用时的位置,盖体也是打开的,而托盘留在洗涤物投入口而妨碍洗涤物的投入这种事态。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设置有将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维持在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或使用时的位置的固定机构。这样,即使是从外部传递来振动、手触到其上、或者主体倾斜,局部清洗装置也保持其位置。因此,在局部清洗时容易使洗涤物相对于局部清洗装置相对移动。
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是局部清洗装置在水平面内转动、进行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和使用时的位置之间的位移的洗衣机,并设置将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维持在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或使用时的位置的固定机构,而且,设置盖体开闭状态检测机构,当上述盖体开闭状态检测机构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位于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或使用时的位置时检测到上述盖体的打开时,通过上述固定机构锁定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转动。这样,即使局部清洗装置具有与打开状态的盖体的根部干涉的大的旋转半径,也可以避免局部清洗装置和盖体的碰撞。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上设置有该局部清洗装置的操作机构或运行状况报知机构之一或者两者。这样,不会在视线离开局部清洗装置的情况下瞬时进行局部清洗装置的操作,而且能够确认运行状况。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上述局部清洗装置通过超音波振动器件进行超音波清洗。这样,不会伤及洗涤物地对难以洗掉的污垢进行处理。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将振动式喇叭连结在振子上而构成上述超音波振动器件,在上述振动式喇叭的一端上设置发出超音波的头部,将振动从上述振子向上述头部的传递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变向。这样,即使在将超音波振动器件收放在水平面内转动的局部清洗装置中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损失超音波地使其作用在清洗作业部上。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将成为T字形的横杆的上述头部组合在成为T字形的纵杆的柄部上而构成T字形的上述振动式喇叭,将该振动式喇叭连结在上述振子上而构成上述超音波振动器件,由上述头部进行清洗。这样,超音波能够高效率地传递到洗涤物上,获得良好的清洗效果。
在上述结构的洗衣机中,使上述头部的一部分从上述清洗作业部上露出。这样,可使洗涤物直接与头部的露出部分相接触,能够将没有衰减的超音波能量传递到洗涤物上。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洗衣机第一实施方式的垂直剖视图。
图2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局部立体图。
图3为与图2同样的局部立体图,表示将洗衣机的局部清洗装置置于和图2不同位置上的状态。
图4为与图2同样的局部立体图,表示打开了洗衣机的盖体的状态。
图5为与图3同样的局部立体图,表示关闭了洗衣机的盖体的状态。
图6为上述局部清洗装置和其基座的垂直剖视图。
图7为表示将由上述局部清洗装置和其基座构成的组件安装在洗衣机主体上时的局部立体图。
图8为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转动中心部的水平剖视图。
图9为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清洗作业部的垂直剖视图。
图10为作为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结构要素的振动式喇叭和喇叭盖的立体图。
图11为上述振动式喇叭的侧视图。
图12为上述振动式喇叭的正视图。
图13为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操作板上的要素配置图。
图14为表示上述盖体和与其组合的托盘的配置关系及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15为表示上述盖体和托盘之间的连结机构以及上述盖体的锁定机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6为与图6同样的垂直剖视图,表示不同结构的局部清洗装置固定机构。
图17为表示将不同结构的连结机构设置在上述盖体和托盘之间时的垂直剖视图。
图18为表示上述托盘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向封闭上述盖体的上述出入开口的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8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20为表示本发明的洗衣机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1为表示现有的洗衣机一例的垂直剖视图。
图22为图21的洗衣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19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A在局部清洗装置和其周边的结构上具有特征,其他的结构和背景技术中采用图21、22所说明的现有的带有局部清洗装置洗衣机1是相同的。因此,为了避免说明上的重复,对和现有的洗衣机1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结构要素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A与图21、22的洗衣机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主体2A的外表面上安装了局部清洗装置100。局部清洗装置100具备基座140。将该基座140和局部清洗装置100组合成组件150,并安装在背板12的上面。以下,主要参照图6~图13对组件150的结构加以说明。
基座140从正面观察时呈上面为弧形,下面为弦的部分圆的形状。基座140以在进深的方向上具有规定厚度的形式由合成树脂成型。基座140在正面一侧的左半部分具有用于收放局部清洗装置100的凹部141。在凹部141的右端以垂直立起的方式设置有中空的支轴部142。
局部清洗装置100具有中空的外壳101。外壳101是将成上下一对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2、103对合,并由图中未示出的螺钉固定而构成的。在外壳101的一端上设置垂直的轴承部104。在外壳101上,以从壳体102的上表面凹入的形式设置中心和轴承部104相同的、用于螺钉通过的凹部105。在将外壳101安装在基座140上时,使轴承部104从上套在基座140的支轴部142上,穿过螺钉通过凹部105的底部,并将螺钉106拧在支轴部142上。这样一来,外壳101不可向上方拔出、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140上。以次构成局部清洗装置100和基座140组成的组件150。在螺钉通过凹部105的入口上嵌合有帽107,遮住螺钉106的头部。
基座140由螺钉143固定在背板12上。在图6、7中,虽然只分别图示了一个螺钉143,但在固定基座140时自然使用多个螺钉143。这样,将组件150固定在主体2A上。在组件150固定在主体2A上的状态下,局部清洗装置100可在水平面内转动。相对于基座140的长度方向成90°的角度位置为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转动界限。离开转动中心的外壳101的前端下部为清洗作业部110。
清洗作业部110从主体2A的外侧面向洗涤物投入口15的位置为局部清洗装置100使用时的位置。清洗作业部110从面向洗涤物投入口15的配置退避,局部清洗装置100的整体收放在基座140的凹部141中的位置为局部清洗装置100不使用时的位置。使用时的位置和不使用时的位置(收放时的位置)在角度上相差90°。在局部清洗装置100和基座140之间设置当局部清洗装置100位于使用时的位置或不使用的位置时维持该位置的固定机构160。
固定机构160按以下构成。首先,在基座140的内部设置固定销导引部144。固定销导引部144是水平、并且与基座140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设置的。在该固定销导引部144上能够水平滑动地安装固定销161。固定销161在插入固定销导引部144上的压缩螺旋弹簧162的作用下被推靠在轴承部104的外周面上。在轴承部104的外周面上以90°的间隔设置接收该固定销161的前端的孔163、164(参照图8)。固定销161在上部具有捏手165。捏手165可滑动地收放在与固定销导引部144平行地设置在基座140的上面的槽145中。
图6和图8表示固定销161卡合在孔163中的状态。局部清洗装置100在此时是维持在不使用时的位置。当使局部清洗装置100位移到使用时的位置时,将捏手165拉向图6中的右方,将固定销161从孔163中拔出,然后使局部清洗装置100向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固定销161的前端和孔163的位置错位后,将手指离开捏手165,在压缩螺旋弹簧162的作用下使固定销161的前端被压靠在轴承部104的外表面上即可。
当将局部清洗装置100转动90°到达使用时的位置时,孔164与固定销161对准,固定销161落入孔164中。因此,局部清洗装置100维持在该角度上。当返回到不使用时的位置时,再一次拉动捏手165,使局部清洗装置100向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8所示,在基座140的内部设置有局部清洗装置100的位置检测机构170。位置检测机构170由开关171、从开关171上突出而与轴承部104的外表面相接触的作动器172、以及设置在轴承部104的外表面上的作动器作动突起173构成。
在图6和图8所示的不使用时的位置上,作动器作动突起173离开作动器172。当局部清洗装置100转动90°,位移到使用时的位置时,作动器作动突起173与作动器172相接触,作动器172被推入,开关171的通断状态翻转。因此,能够获得局部清洗装置100的位置已变化的信号。另外,在图8中,虽然将开关171绘成常开型的开关,但即使是常闭型的开关也可以。
以下,对清洗作业部110的结构加以说明。构成清洗作业部110的核心的是超音波振动器件111。如图11所示,超音波振动器件111由包含振动元件113的振子112和连结在该振子112上的T字形振动式喇叭114构成。振动式喇叭114由固定在振子112上的柄部115和连结在柄部115前端上的头部116构成。柄部115为T字形的纵杆,头部116位T字形的横杆。振子112产生的振动从柄部115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变向,传递到头部116上,头部116产生超音波。
突起117从头部116的两侧面对称地突出。突起117设置在作为振动传递的分支点的无振动区域的部位。
超音波振动器件111以将T字形的振动式喇叭114横倒的形式支承在局部清洗装置100的外壳101中。支承以下述方式进行。首先,在振子112的外侧上嵌合环状的缓冲部件118。缓冲部件118由软质的橡胶或合成树脂形成,在外周部具有环状的槽118a。突起117上也盖有盖状的缓冲部件119。
这些缓冲部件118、119由一体设置在壳体102、103的内表面上的肋夹持。在振子112上,壳体102一侧的肋102a和壳体103一侧的肋103a以使各肋的前端卡合在槽118a中的形式夹持缓冲部件118。从而支承振子112。在振动式喇叭114一侧,壳体102一侧的肋102b和壳体103一侧的肋103b夹持缓冲部件119。从而支承振动式喇叭114。
在壳体103上设置有开口部108,振动式喇叭114的头部116的下部从该处突出到外壳101之外。该突出的部分的前端与洗涤物相接触。与洗涤物相接触的部分成为镀铬部116a。实施镀铬是为了使污垢不易附着以及使表面光滑而不易挂住洗涤物的缘故。
在开口部108上安装合成树脂制的喇叭罩120。喇叭罩120如图10所示,呈上表面开口的长方体形状。喇叭罩120的上表面开口的边缘上设置有水平伸出的突缘部121和向上方突出的一对弹性爪部122。
在喇叭罩120的底面上设置使振动式喇叭114的头部116的下部露出的狭缝123。振动式喇叭114的头部116的下部穿过狭缝123并露出在喇叭罩120的外面1~5mm。另外,振动式喇叭114的头部116的下表面和后述的托盘的上表面的间隔设定成5~13mm,使洗涤物容易进入而手指不容易进入。
在狭缝123的两侧上设置清洗液滴下孔124。若将弹性爪部122推入开口部108并卡合在开口部108的上缘上,则成为从上下夹持弹性爪部122和突缘部121和壳体103的形式,喇叭罩120被安装在壳体103上。
在局部清洗装置100上,除了超音波振动器件111之外,还配置有如下要素。首先,在外壳101的正面上配置操作板125。在操作板125上配置操作机构和运行状况报知机构。操作机构由操作按钮组构成,运行状况报知机构由灯构成。如图13所示,沿纵向排列。首先,最下边是运行按钮126。其上是由“强”、“中”、“弱”的三联按钮构成的强度设定按钮127。最上边配置由LED灯构成的运行状况报知机构128。运行按钮126为“通/断”式按钮,通过按动按钮切换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运行和停止。另外,设定成要开始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运行时,仅瞬间按下运行按钮126不行,要持续按下规定时间(例如1~2秒)。
操作机构可由度盘式选择开关或滑动式选择开关构成。运行状况报知机构可由液晶等平面显示板构成。而且,也可以通过声音、或者与声音同时并用来报知运行状况。
在外壳101的下表面上配置辅助照明机构130和托盘检测机构131。辅助照明机构130位于相对于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转动中心比喇叭罩120更靠外侧,托盘检测机构131位于内侧。辅助照明机构130由LED灯构成。托盘检测机构131为检测后述的托盘是否存在于局部清洗装置100之下的机构,由反射型的光传感器构成。
外壳101中设置有清洗液管132。清洗液管132成为前端为两股的注水部1328,将该注水部132a如图9所示配置在振动式喇叭114的两侧,向头部116的两侧注入清洗液。
向超音波振动器件111上的配线133、向辅助照明机构130上的配线134、向托盘检测机构131上的配线135、以及清洗液管132通过设置在轴承部104和支轴部142上的狭缝136、137进入支轴部142中。即支轴部142的内部成为用于通讯或供电的配线、或者用于供水(供液)的配管的管道142a。由于随着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转动,配线133、134、135和清洗液管132也移动,所以狭缝136、137设定成容许其移动的长度。
在基座140的内部配置局部清洗装置的控制回路部138。在该控制回路部138上连接有穿过管道1428的配线133、134、135和连接在位置检测装置170上的配线(未图示)。控制回路部138也包括超音波振动器件111的超音波发送回路。从控制回路部138导出用于连接在控制部80上的配线139。配线139和清洗液管132穿过设置在背板12上的孔12a而到达背板12之下后,导向应与其连接的部位。
供水阀50具有独立开闭的阀部50a、50b。一个阀部50a连接在图21所示的供水喷嘴52上。另一个阀部50b连接在供水接头56上,在该供水接头56上连接有清洗液管132。在供水接头56上设置排水阀57作为排水机构。当打开排水阀57时,残留在供水接头56以及清洗液管132中的水排出到水箱20和洗涤筒30之间。
随着将局部清洗装置100安装在主体2A的外表面上,盖体16的结构也要变更。首先,在后盖16b上,从由轴18铰链结合的一侧设置大的切口,作为使局部清洗装置100穿过的出入开口180。后盖16b自身也恰好成为门的形状。出入开口180为在将局部清洗装置100拉出到使用时的位置时不干涉局部清洗装置100而能够自由开闭的进深(在将后盖16b立起的状态下为“高度”)。
前盖16a和后盖16b的尺寸关系设定成当将后盖16b立起,将前盖16a在轴17处折返,使盖体16的整体为图1所示的对折后,前盖16a不抵接在局部清洗装置100上。若以图2而言,前盖16a的进深L1比后盖16b的进深L2小。L1和L2的尺寸比例设定成L1为L2的50~80%。这样一来,即使将局部清洗装置100置于不使用时的位置,前盖16a也不抵接在局部清洗装置100上。
在出入开口180上配置接收洗涤物的托盘181。托盘181将出入开口180封闭。其封闭程度既可以是将出入开口180全部封闭(第一实施方式相当于此),也可以是留有间隙地局部封闭。
托盘181如图15所示,是从下抵接在后盖16b上的部件。如图14所示,托盘181通过从两侧突出的轴182铰链结合在后盖16b上。轴182的轴线和将后盖16b铰链结合在顶面板11上的轴18的轴线一致。因此,托盘181与后盖16b同样地在垂直面内转动。
如图4、5所示,在托盘181的两侧上设置有突起183,该突起183卡合在洗涤物投入口15的边缘上。因此,托盘181不会落入洗涤物投入口15之下。
虽然托盘181为上表面下凹的形状,但仅中央部为高一级的承受台部184。承受台部184与位于使用时的位置的局部清洗装置100的清洗作业部110对向。在承受台部184的两侧上,托盘181的底面为越向后方越低地倾斜。而且,在承受台部184的两侧上最低的部位设置排水口185。从作为局部清洗对象的洗涤物滴下的液体从排水口185排出到排水路径中。
排水口185开口或连通在与外部连通的排水路径上。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排水路径如下构成。首先,在主体2的内部,设置接收从排水口185排出的水的水槽186(参照图1)。水槽186自身也具有排水口187,接收的水落在水箱20和洗涤筒30之间。落在水箱20和洗涤筒30之间的水从排水软管50排出到外部。这样一来,水槽186、水箱20和洗涤筒30之间的间隙、以及排水软管60构成排水路径。
在此,成为使托盘181的排水口185朝向水槽186开口,使水槽186的排水口187也朝向水箱20和洗涤筒30之间的间隙开口的开放的排水路径。也可以作为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度的排水路径。例如,可以考虑在水箱20的外侧配置托盘181专用的排水软管,使排水口185连通在该排水软管上。该排水软管既可以连接在排水软管60上,也可以与排水软管60分别地导出到主体2A之外。
在后盖16a和托盘181之间设置可自由装卸的连结机构190。通过图15说明其方式。首先,在后盖16b的下表面(将后盖16b立起时朝向正面的面)上通过轴191铰链结合钩部192。钩部192可在垂直的面内转动,通过未图示的扭转螺旋弹簧恰好弹到图15所示的位置。在另一个托盘181的自由端上设置卡合在钩部192上的突起193。钩部192的与突起193相对应的卡合面和突起193的与钩部192相对应的卡合面为斜面,要解除卡合需要适当的力,而且只要施加适当的力即可将卡合解除。
在顶面板11上设置将盖体16锁定在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200。锁定机构200的结构示于图15中附加的局部放大图。构成锁定机构200的是螺线管201。为了配置螺线管201,在位于顶面板11的洗涤物投入口15的前缘部位上设置袋部202。袋部202是朝向上方隆起,朝向下方开口的形状。
在前盖16a上设置重合在袋部202的前面上的下垂片203。在袋部202中配置螺线管201,使其柱塞204突出到袋部202的前面,而且在下垂片203上设置使柱塞204卡合的孔205。
在盖体16关闭的状态下,螺线管201通过控制部80开始励磁,当柱塞204突出而卡合在孔205中时,能够打开盖体16。若螺线管201的励磁被解除,柱塞204位移到拉入的位置,从孔205中脱离,则能够打开盖体16。在顶面板11上设置有用于手指触到前盖16a的前缘的凹部11a。
在顶面板11上设置检测盖体16的开闭状态的盖体开闭状态检测机构210。图14中示出盖体开闭状态检测机构210的结构。配置在靠近后盖16b的转动中心的位置上的开关211和从后盖16b突出的臂212构成盖体开闭状态检测机构210。当盖体16关闭时,臂212与开关211的作动器213相接触而使其动作。因此,开关211发出信号,该信号被传递到控制部80。当盖体16打开时,臂212离开作动器213,因此,切换开关211的状态,向控制部80传递不同的信号。
开关211和臂212也配置在顶面板11之下。也可以使臂212和作动器213的关系相反,当盖体16打开时,臂212与作动器213相接触,而当盖体16关闭时,壁212离开作动器213。
顶面板11的前面一侧为操作板部90(参照图2~图5)。在操作板部90上,除了运行按钮和洗涤模式按钮这种负责主体2A的动作的各种操作按钮之外,还配置有表示主体2A的动作状态的运行状况报知机构。运行状况报知机构由液晶显示板或LED灯构成。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A的动作加以说明。由于与采用主体2A内的洗涤筒30进行的洗涤动作和现有的洗衣机1没有变化,所以省略说明。另外,洗涤是将局部清洗装置100置于不使用时的位置进行的。
在洗涤后的部分上残留有污垢的情况下,或者事先发现了以通常的洗涤无法洗掉的污垢的情况下,使用局部清洗装置100。局部清洗装置100在位于不使用时的位置时不能够使用。这是由于表示局部清洗装置100位于不使用时的位置的信号通过位置检测机构170向控制回路部138或者负责控制回路部138的控制部80传递,局部清洗装置100为运行禁止的状态的缘故。因此,需要首先解除固定机构160,使局部清洗装置100在水平面内转动90°,使其位移到使用时的位置。
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转动是预先关闭盖体16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是由于当盖体16为打开的状态下使局部清洗装置100从不使用时的位置转动时,局部清洗装置100的前端抵接在盖体16的根部(后盖16的根部)上的缘故。当局部清洗装置100在关闭的盖体16上转动,到达使用时的角度时,固定机构160再次卡合,将局部清洗装置100维持在该位置上。位置检测机构170检测到局部清洗装置100已到达使用时的位置,将信号送往控制回路部138和控制部80。也可以在接通洗衣机1A的电源开关时,使位置检测机构170进行检测动作。
接收到表示局部清洗装置100已到达使用时的位置的信号,控制回路部138使托盘检测机构131动作。托盘检测机构131检测托盘181是否以不破损或脱落地承受使用的状态位于局部清洗装置100之下。如果判断为以承受使用的状态存在,则控制回路部138将超音波发送回路置于可动作状态,同时使运行状况报知机构128和辅助照明机构130点亮。托盘检测机构131也可以是通过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运行按钮126被按下而开始动作的结构。
当托盘181破损或脱落而托盘检测机构131不能够检测到托盘的存在时,运行状况报知机构128闪亮,或者以不同的颜色点亮,向使用者报知异常。运行按钮126和强度设定按钮127将不再接受操作,局部清洗装置100不能够运行。
托盘181的检测动作是从位置检测机构170检测到局部清洗装置100到达使用时的位置后、即作动器作动突起173与作动器172相接触后开始的。或者,若设定成通过运行按钮126被按压而开始动作的话,则从运行按钮126被按压后开始。检测动作从检测开始到规定的短时间(例如0.5~1秒)的期间进行。限定了时间是由于当托盘181破损或脱落时,手指有可能与振动式喇叭114相接触,从而要尽快决定使振动式喇叭114不振动的缘故。
运行状况报知机构128通常是在点亮后打开盖体16。当盖体16被上提时,托盘181被连结机构190拉引也上提。上提的托盘181抵接在局部清洗装置100上。
局部清洗装置100具有在垂直面内转动之外的位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以水平面内的转动进行位移,不能够由托盘181上提局部清洗装置100。因此,当托盘181抵接在局部清洗装置100上时,阻止托盘181跟随盖体16,连结机构190脱开,盖体16持续转动,但托盘181留在局部清洗装置100之下。然后,留下的托盘181通过突起183卡合在洗涤物投入口15的边缘上而以承受台部184和局部清洗装置100的清洗作业部110之间留有间隙的状态得到保持。该间隙如前所述为5~13mm的宽度,洗涤物能够进入而手指不能进入。因此,手指触到超音波振动中的振动式喇叭114的危险性很小。
在将盖体16完全打开后将其对折。即使这样,如前所述,前盖16a也不会与局部清洗装置100相接触。如图1所示,如果是障碍物靠近主体2A之上的状况,则持续向对折的姿势变换而打开盖体16。
锁定机构200原本是为了在洗涤工序或脱水工序中防止手等接触到洗涤筒30、搅拌器33、洗涤物等而将盖体16锁定在关闭状态的机构,但也可以如下所述使用。即,若局部清洗装置100位于不使用时的位置或使用时的位置,则盖体16能够不干涉局部清洗装置100地进行开闭。但是,当局部清洗装置100位于除此之外的角度时,因角度的不同而盖体16和局部清洗装置100有可能产生干涉。因此,使位置检测机构170检测局部清洗装置100位于不使用时的位置和位于使用时的位置两种情况。这可通过将作动器动作突起173再增加一个而简单地实现。而且,在局部清洗装置100位于不使用时的位置和使用时的位置的中间,位置检测机构170不发出信号时,判断为打开盖体16将产生干涉的危险,由锁定机构200锁定盖体16。在局部清洗装置100位移到不使用时的位置或使用时的位置,位置检测机构170发出了信号之后,解除锁定机构200进行的锁定。
将局部清洗装置100置于使用时的位置后打开盖体16是由于如果盖体16在关闭的状态下,则存在注入局部清洗装置100中的清洗液打湿盖体16的上表面、进而打湿地面的可能性的缘故。
这样一来,在完成了使用局部清洗装置100的准备后,将洗涤物放置在托盘181上,按压操作板125的运行按钮126。如前所述,仅瞬间按压运行按钮126局部清洗装置100则不开始运行。通过持续按压规定的时间才开始运行。因此,可避免因不经意触到运行按钮126、或小孩淘气而按压运行按钮126所产生的运行开始的危险。检测到托盘181后,当通过运行按钮126使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运行开始时,托盘检测机构131再次开始检测动作。这种再次检测是为了确认托盘是否因洗涤物的重量或使用者的手施加的力而破损。在规定的时间(例如1~10分钟)的期间未检测到异常,则自动切断托盘检测机构131的电源,或者预先使振动动作停止。
当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运行开始时,供水阀50的阀部50b打开,向清洗液管132中供应规定水量的水、例如50~300cc/分钟的水。水从注水部132a注入振动式喇叭114的两侧,并从狭缝123以及清洗液滴下孔124滴落到托盘181上。接着,超音波振动器件111开始超音波振动。这样一来,洗涤物缓慢通过振动式喇叭114的头部116和承受台部184之间的间隙。超音波集中在洗涤物上,污垢成分剥离。剥离的污垢成分和水一起从排水口185排出,由水槽186接收,通过水槽186的排水口187落到水箱20和洗涤筒30之间的间隙中,通过排水软管60排出到主体2A的外部。
在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连续运行中,运行状况报知机构128点亮,向使用者报知产生了超音波。超音波清洗的强度可通过强度设定按钮127切换。由于辅助照明机构130点亮,所以可仔细查看污垢是否洗掉。辅助照明机构130在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运行中是自动点亮的,但也可以另外设置通/断开关,仅在所希望的时候通过手动点亮。
在上述的结构中,水是从注水部132a注入的,但也可以在水中添加洗涤剂等添加剂,实现清洗效果的提高。这可通过在清洗液管132的中途设置添加剂混入部,或者将清洗液管132连接在另外设置的清洗液罐上而实现。
这样一来,在局部清洗结束后,将洗涤物投入到洗涤筒30中,再次开始洗涤,或者省略洗涤而进行漂洗和脱水。为了完全起见,也可以预先设定成局部清洗装置100在从运行开始到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3~10分钟)后自动断开。
要进行洗涤或漂洗则需要关闭盖体16。关闭盖体16是在局部清洗装置100原封不动地位于使用时的位置时进行的。当局部清洗装置100位于使用时的位置和不使用时的位置的中间时,由于局部清洗装置100和盖体16有可能干涉,所以不进行盖体16的开闭。
而且,使主体2A的运行控制和局部清洗装置100的位置相关联,预先设定成在位置检测机构170检测出局部清洗装置100位于不使用时的位置时之外,洗涤筒30中不进行洗涤或漂洗。因此,可排除局部洗涤中的洗涤物被拉入洗涤筒30内的水流中,随之使用者的手也被拉入的危险。
当关闭盖体16时,连结机构190进入连结状态。若局部清洗装置100返回到不使用时的位置,则托盘181将与盖体16为一体地开闭。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可如下所述地变更其部分结构。
首先是局部清洗装置100的固定机构。这可如图16所示地构成。图16中所示的固定机构160a不具有手动部分,是由螺线管166的柱塞167锁定局部清洗装置100的结构。柱塞167穿过设置在轴承部104上的孔168而卡合在支轴部142的孔169中。和图8中所示的孔163、164一样,孔169也隔开90°的角度间隔设置两个。通过在任一个孔169中卡合柱塞167,局部清洗装置100被维持在不使用时的位置或者使用时的位置。若螺线管166的励磁状态改变,柱塞167从孔169中脱开,则局部清洗装置100能够转动。
这样,在采用了电磁式的固定机构160a时,也能够基于位置检测机构170的信息控制固定机构160a。
手动式的固定机构160和螺线管式的固定机构160a既可以只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者。而且,作为手动式固定机构160设置在基座140中,螺线管式的固定机构160a设置在局部清洗装置100的结构已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更换这种位置关系。
后盖16b和托盘181之间的连结机构也可以是图17所示的结构。图17中所示的连结机构190a通过将成对的吸附机构194a、194b平均地安装在后盖16b和托盘181上而构成。吸附机构194a、194b是一方由磁铁构成,另一方由铁等磁性体构成。或者双方均是磁铁。吸附机构194a、194b的吸附力预先设定成托盘181随着后盖16b而上提、并且托盘181抵接在局部清洗装置100上则吸附脱离的程度。
也可以不设置连结机构,而是通过弹簧的力使托盘181跟随后盖16b。图18、19中示这种结构。将扭转螺旋弹簧188卷绕在将托盘181铰链结合在后盖16b上的轴182上。扭转螺旋弹簧188是一端卡合在托盘181上,另一端卡合在后盖16b上,将托盘181弹向封闭出入开口180的位置。因此,托盘181和后盖16b一体地开闭。若抵接在局部清洗装置100上,则托盘181在此处被推压。也可以采用扭转螺旋弹簧之外的弹簧、例如压缩螺旋弹簧或拉伸弹簧对托盘181施力。
在作成由弹簧对托盘181施力的结构时,要防止承受台部184紧贴在转动喇叭114上而没有了洗涤物通过的间隙。要实现这一结构,可在托盘181和局部清洗装置100的一方或双方上设置突起,通过该突起和对方相抵接,在承受台部184和振动式喇叭114中间确保适当的间隙。该突起配置在不妨碍洗涤物通过的部位。
可以将连结机构制成螺线管式。即,将和用于锁定机构200中同样的螺线管安装在后盖16b和托盘181的其中之一上,在另一方上设置螺线管的柱塞卡合的孔。控制部80如下所述控制该螺线管。即,在位置检测机构170检测到局部清洗装置100位于不使用时的位置的期间,螺线管将后盖16b和托盘181置于连结状态。若位置检测机构170检测到局部清洗装置100位移到使用时的位置后,螺线管断开后盖16b和托盘181的连结,托盘181留在洗涤物投入口15的边缘上。局部清洗作业结束,局部清洗装置100恢复到不使用时的位置后,当盖体16关闭时,控制部80接受来自盖体开闭状态检测机构210的信号,切换螺线管的励磁状态,将后盖16b和托盘181再次连结。
也可以是托盘181不由后盖16支承,而是由顶面板11支承的结构。在顶面板11上设置轴承部,使托盘181的轴182卡合在该轴承部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还是预先使轴18和轴182的轴线相一致,但这一动作不必勉强。
到此为止,说明了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转动是在关闭盖体16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是由于当盖体16打开,使局部清洗装置100从不使用时的位置向使用时的位置转动、或者反向转动时,局部清洗装置100的前端抵接在盖体16的根部(后盖16b的根部)上的缘故。但是,也可以调整出入开口180的宽度,局部清洗装置100的长度(旋转半径),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转动中心的位置等尺寸要素,即使盖体16打开,也使局部清洗装置100不产生与盖体16的干涉地转动。
另外,也可以使局部清洗装置100为固定式的结构。即,在使洗涤作业部110从主体2A的外侧面向洗涤物投入口15的状态下固定局部清洗装置100。这样一来,可废止因局部清洗装置100为可动式而设置的结构要素、例如局部清洗装置100的位置检测机构170或者后盖16b和托盘181之间的连结机构190。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托盘检测机构131通过局部清洗装置100的运行按钮126被按压而开始检测。在规定的短时间结束检测动作与可动式的局部清洗装置100的情况相同。若检测到托盘181的存在,则局部清洗装置100原封不动地开始运行。若未检测到托盘181的存在,则局部清洗装置100不能运行,运行状况报知机构128闪亮或者以不同的颜色点亮,向使用者报知异常。
图20中示出了本发明的洗衣机第二实施方式。其中所示的洗衣机1B是绕水平轴转动的所谓滚筒式的内置洗涤筒的洗衣机。在主体2B的正面上设置门220,将该门220打开,将洗涤物投入洗涤筒(未图示)中。在主体2B的上表面前面一侧上设置操作板部80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A没有变化。
这种第二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B的特征是在主体2B的顶面板11上设置凹入部230,在其中收放局部清洗装置100。局部清洗装置100为固定式。在凹入部230的底面上设置与局部清洗装置100对向的承受台部231,在承受台部231的两侧最低的部位上设置排水口232。而且,设置包括局部清洗装置100地覆盖凹入部230的自由开闭的盖体233。在这种结构的洗衣机1B中,在主体2B的内部进行洗涤,并可采用局部清洗装置100同时进行局部清洗。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以上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结构上的例示,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加以实施。
工业上的应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是在洗涤衣类或其他纺织类的洗衣机中添加局部、强力地清洗污垢严重的部位的机构,在提高日常生活中的清洁度上非常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是,在收放有洗涤筒的主体的外表面上安装局部清洗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上述局部清洗装置可在使用时的位置和不使用时的位置之间位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衣机,在上述主体上表面上设置将洗涤物投入上述洗涤筒中的洗涤物投入口,上述局部清洗装置在位于上述使用时的位置时,其清洗作业部面向上述洗涤物投入口,在位于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时,上述清洗作业部从面向上述洗涤物投入口的位置退避。
4.一种洗衣机,其特征是,具备可在使用时的位置和不使用时的位置之间位移的局部清洗装置,上述使用时的位置为从作为局部清洗的对象的洗涤物滴下的液体被排出到排水路径中的位置。
5.一种洗衣机,其特征是,具备可在使用时的位置和不使用时的位置之间位移的局部清洗装置,并设置检测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衣机,根据上述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位置进行洗衣机的运行控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衣机,根据上述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位置进行局部清洗装置的运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衣机,在主体上表面上设置将洗涤物投入洗涤筒中的洗涤物投入口,同时设置相对于上述洗涤物投入口自由开闭的盖体和锁定该盖体的锁定机构,根据上述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位置进行上述锁定机构的控制。
9.如权利要求2、4、5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在上述主体上表面上设置将洗涤物投入上述洗涤筒中的洗涤物投入口,同时设置覆盖上述洗涤物投入口的盖体,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位于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时,即使将上述盖体开闭,该盖体和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也不相互干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衣机,可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清洗作业部面向上述洗涤物投入口的状态下打开上述盖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洗衣机,上述盖体铰链接合在上述主体上而能够在垂直面内转动,通过在上述盖体上设置使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穿过的出入开口,可在使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清洗作业部面向上述洗涤物投入口的状态下打开上述盖体。
12.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中组合了接收洗涤物的托盘。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洗衣机,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中组合了接收洗涤物的托盘,并且上述托盘为局部或全部封闭上述出入开口的形状。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洗衣机,设置有检测上述托盘的存在的托盘检测机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洗衣机,上述托盘检测机构设置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上。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洗衣机,根据上述托盘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运行。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洗衣机,在上述托盘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水口。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洗衣机,上述排水口开口或连通在与外部连通的排水路径上。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洗衣机,在上述主体上表面上设置将洗涤物投入上述洗涤筒中的洗涤物投入口,并设置覆盖上述洗涤物投入口的盖体,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位于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时,上述托盘也和上述盖体一起进行开闭动作,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位于上述使用时的位置时,仅进行上述盖体的开闭动作。
20.如权利要求2、4、5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设置有将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维持在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或使用时的位置的固定机构。
21.一种洗衣机,具备在水平面内转动、进行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和使用时的位置之间的位移的局部清洗装置,并设置将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维持在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或使用时的位置的固定机构,而且,在上述主体上表面上设置将洗涤物投入上述洗涤筒中的洗涤物投入口,并设置检测覆盖上述洗涤物投入口的盖体的开闭状态的盖体开闭状态检测机构,当上述盖体开闭状态检测机构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位于上述不使用时的位置或使用时的位置时检测到上述盖体的打开时,通过上述固定机构锁定上述局部清洗装置的转动。
22.如权利要求1、2、3、4、5、6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在上述局部清洗装置上设置有该局部清洗装置的操作机构或运行状况报知机构之一或者两者。
23.如权利要求1、2、3、4、5、6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上述局部清洗装置通过超音波振动器件进行超音波清洗。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洗衣机,将振动式喇叭连结在振子上而构成上述超音波振动器件,在上述振动式喇叭的一端上设置发出超音波的头部,将振动从上述振子向上述头部的传递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变向。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洗衣机,将成为T字形的横杆的上述头部组合在成为T字形的纵杆的柄部上而构成T字形的上述振动式喇叭,将该振动式喇叭连结在上述振子上而构成上述超音波振动器件,由上述头部进行清洗。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洗衣机,使上述头部的一部分从上述清洗作业部上露出。
全文摘要
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在收放有洗涤筒的主体的外表面上安装局部清洗装置。局部清洗装置取使用时的位置和不使用时的位置,在使用时的位置,清洗作业部从主体之外面向洗涤物投入口,在不使用时的位置,清洗作业部从面向洗涤物投入口的位置退避。清洗作业部通过超音波振动器件产生的超音波进行清洗。覆盖洗涤物投入口的盖体连结成前盖和后盖能够对折,在后盖上设置有使局部清洗装置穿过的出入开口。出入开口由接收洗涤物的托盘局部或全部地封闭。托盘底面的排水口开口或连通在与外部连通的排水路径上。在局部清洗装置位于不使用时的位置时,托盘和后盖一起转动。
文档编号D06F39/00GK1496426SQ0280657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5日
发明者领家英之, 松本充洋, 林敬彦, 佐藤昌宏, 宏, 洋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