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滑动加热装置的片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50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可滑动加热装置的片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使用可滑动加热装置(如熨斗)弄平由热转印形成于织物(如衣物)上的热熔体树脂层中的变形(或折叠)的片材,并涉及包括该片材和转印片材的转印成套部件(transfer kit)。
背景技术
作为在织物如衣物(或衣服)上形成图像的方法,通常已使用采用转印片材的方法,所述转印片材为其中在支撑物上形成包括热熔体树脂的可分离转印层的片材。该方法包括在转印片材的转印层上形成图像,通过加热自支撑物熔体分离(或熔体剥离)转印片材,和将该转印层转印到用于织物上,以在该织物上形成图像。由于通过该方法形成的转印图像具有因热收缩导致的变形(或不均匀)(如折褶或折褶),因此考虑到形成优良的转印图像,在转印后需要通过使用熨斗弄平折褶、折褶或其类似物。然而,当由热转印形成的图像通过使用熨斗加热时,织物的转印层熔化并与熨斗连接,结果损害织物的转印图像并弄脏熨斗。
同时,为减轻熨斗对由合成纤维制成的衣物的影响(因熨斗加热导致的材料变性或变形),还进行将布或网状无机纤维插入电熨斗与衣物之间的方法。然而,当用该方法熨烫在织物上形成的转印层时,将布中的转印层熔化并损害,同时对于网状无机纤维,不仅不能弄平转印层中的折褶,而且转印层转换为网状形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弄平在织物上形成的热熔体树脂层中的折褶(或波纹)而不损害热熔体树脂层和沾污可滑动加热装置的片材,和包括该片材和转印片材的转印成套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进记录到织物上的热熔体树脂层上的图像的清晰度或鲜艳度(或明亮度)的片材,和包括该片材和转印片材的转印成套部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发现,通过在熨斗加热面与形成于织物上的热熔体树脂层之间插入其两个表面处具有多层的片材来熨烫织物,确保弄平在织物上形成的热熔体树脂层中的折褶而不损害热熔体树脂层和沾污熨斗,基于上述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换言之,本发明的片材包括支撑物、形成于支撑物一侧上并可与可滑动加热装置接触的第一层、和形成于支撑物另一侧上并可与形成于织物上的热熔体树脂层接触的第二层,其中该片材插入热熔体树脂层与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之间,并通过在荷载下滑动该可滑动加热装置弄平热熔体树脂层中的折褶。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通常相对于第一层滑动,但第二层通常相对于热熔体树脂层不滑动并且可与其分离。该片材的Clark刚度约为不大于20cm(例如约5至20cm)。在该片材中,第一层相对于可滑动加热装置加热表面的动摩擦系数可不大于0.4(例如约0.05至0.4),第二层相对于热熔体树脂层的动摩擦系数可不低于0.15(例如约0.15至5),第二层的动摩擦系数可大于第一层的动摩擦系数(例如,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动摩擦系数之差可为约0.01至0.3)。第一和第二层可包括硅氧烷化合物。支撑物可包括纸。纸的定量可为约10至200g/m2。支撑物的厚度为约10至250μm,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厚度分别为约1至100μm。可滑动加热装置通常为熨斗。热熔体树脂层通过热转印形成图像的热熔体树脂层形成。
本发明还包括弄平形成于织物上的热熔体树脂层中的折褶的方法,包括将片材插入热熔体树脂层与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之间,和在荷载下滑动该可滑动加热装置。该方法可包括在转印片材的转印层上形成图像,将该转印层热转印到织物上形成热熔体树脂层,将该片材插入热熔体树脂层与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之间,在荷载下滑动可滑动加热装置以消除热熔体树脂层中的折褶。此外,本发明包括转印成套部件,它包括上述片材和转印片材组合,其中转印片材包括基材和用于形成热熔体树脂层的可从基材分离的转印层,转印层可形成图像并包括热熔体树脂颗粒。热熔体粘结剂颗粒可包括具有高于转印层的加热温度的熔点(例如约90至150℃)的热熔体粘结剂颗粒,和具有不高于加热温度的熔点(例如约40至80℃)的热熔体粘结剂颗粒。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片材插入在织物上形成的热熔体树脂层与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之间,以通过在荷载下滑动可滑动的加热装置弄平热熔体树脂层中的变形(如折褶或皱褶(或偏转))。此外,该片材包支撑物、形成于支撑物一侧上并可与可滑动加热装置接触的第一层、和形成于支撑物另一侧上并可与形成于织物上的热熔体树脂层接触的第二层。
(支撑物)支撑物可具有这样的柔韧性,以与热熔体树脂层的转化一起转化为其形式(即具有对热熔体树脂层的适应性(或追随性能)。更具体地,该支撑物具有Clark刚度不超过20cm(例如约5至20cm),优选不超过19cm(例如约10至19cm),更优选不超过18cm(例如约10至18cm),作为这种支撑物,例如可提及纸、织物(如织造织物或无纺织物)、化学(人造)纤维纸、合成纸、塑料膜等。
纸包括由机械浆料、化学浆料(如亚硫酸盐浆料或牛皮纸浆料)、半化学纸浆、废旧纸纸浆等。对于纸,例如可提及用于印刷的未涂布纸(例如研磨木材印刷纸、木质纸、Kent纸),用于印刷的涂布纸(例如艺术纸、涂布纸、流延涂布纸),未漂白的包裹(或包装纸)(例如双面木质纸、加肋牛皮纸、机器抛光的牛皮纸),漂白的包裹(或包装纸)(例如纯白卷纸,双面木质漂白的牛皮纸、机器抛光的漂白牛皮纸)、薄纸(如玻璃纸、米纸、圣经纸、电容器纸)等。可对该纸进行固定处理(例如粘土涂布),以有助于形成第一或第二层。
对于构成织造织物或非织造织物的纤维,可列举天然纤维(例如棉花、麻、丝、羊毛、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如人造丝,例如粘胶人造丝)、合成纤维(如纤维素纸类纤维,例如乙酰纤维素纤维)等。
对于化学纤维纸,可提及用化学纤维(如上述合成纤维)作为原料的各种化学纤维纸。
对于构成合成纸或塑料纸的聚合物,例如,可提及纤维素衍生物(例如乙酸纤维素)、聚亚烷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含氟树脂(例如聚偏二氟乙烯)等。
考虑到耐热性、热变性和适应性之间的平衡,其中优选纸或织物,并且考虑到方便性和经济效率,通常可使用纸(例如包裹纸,例如牛皮纸)。
支撑物的厚度可为这样的程度,即熨斗的热有效传播至热熔体树脂。支撑物的厚度例如为约10至250μm,优选约15至200μm,更优选约20至150μm。
支撑物(特别是纸)的定量可在约10至200g/m2范围内选取。考虑到适应性,优选低定量,例如定量为约10至100g/m2,优选20至80g/m2,更优选30至70g/m2。
(第一层)支撑物对处于支撑物一侧上的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赋予至少滑动性能。
第一层形成于支撑物一侧上以改进可滑动加热装置加热表面上的滑动性能。第一层可类似一层形成于至少支撑物表面上。例如,支撑物可具有形成于其表面上的第一层,或可将整个支撑物浸入构成第一层的组分中。
此外,第一层优选具有这样的柔韧性,以具有对热熔体树脂层的适应性,而不会因加热可滑动加热装置熔化。具体地,第一层的C1ark刚度不超过20cm(例如约5至20cm),优选不超过19cm(例如约10至19cm),更优选不超过18cm(例如约10至18cm)。
另外,第一层优选的耐热性使得第一层在使用可滑动加热装置加热时不熔化。例如,第一层优选由在100℃以上、优选120℃以上、更优选150℃以上(特别是200℃)不熔化的化合物所组成。
对于构成第一层的化合物,可提及硅氧烷化合物,含氟树脂(例如偏二氟乙烯系列树脂、氟乙烯-氟丙烯系列树脂、含氟低聚物)等等。在这些树脂中,特别优选使用硅氧烷化合物。
该硅氧烷化合物包括含聚有机硅氧烷的化合物。该聚有机硅氧烷可为具有Si-O键(硅氧烷键)的线性、支化或网状(格子状)化合物,并可由通式RaSiO(4-a)/2表示的单元组成。
在上述通式中,基团R包括,例如C1-10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卤化的C1-10烷基如3-氯丙基和3,3,3-三氟丙基;C2-10链烯基如乙烯基、烯丙基和丁烯基;C6-20芳基如苯基、甲苯基和萘基;C3-10环烷基如环戊基和环己基;C6-12芳基-C1-4烷基如苄基和苯乙基;等等。优选的基团R包括甲基、苯基、链烯基(如乙烯基),和氟C1-6烷基。系数“a”为0至3的数。
对于聚有机硅氧烷,例如可提及聚二烷基硅氧烷(优选聚二C1-10烷基硅氧烷)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烷基链烯基硅氧烷(优选聚C1-10烷基C2-10链烯基硅氧烷)如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聚烷基芳基硅氧烷(优选聚C1-10烷基C6-20芳基硅氧烷)如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二芳基硅氧烷(优选聚二C6-20芳基硅氧烷)如聚二苯基硅氧烷;由上述聚有机硅氧烷单元组成的共聚物[例如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共聚物、二甲基硅氧烷-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共聚物、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乙烯基硅氧烷-甲基苯基硅氧烷共聚物];等等。
硅氧烷化合物可为在其末端或主链中具有取代基[例如环氧基团、羟基、烷氧基、羧基、氨基或取代氨基(如二烷氨基)、醚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只要该硅氧烷化合物不丧失其可脱模性能即可。此外,硅氧烷化合物的两端可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二甲基乙烯基甲硅烷基、硅烷醇基团、三C1-2烷氧基甲硅烷基等等。
工业上可获得的硅氧烷化合物的例子具体为硅油、硅橡胶、硅氧烷树脂等等。
硅油为主要由具有低聚合度的线性聚合物组成,例如硅油的粘度在25℃为约5至100000mPa.s。对于硅油,例如可提及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甲基氢硅油、环聚二甲基硅氧烷、烷基改性的硅油、氨基改性的硅油、硅氧烷-聚醚共聚物、脂肪酸改性的硅油、环氧改性的硅油、氟硅油等等。
硅橡胶为通过硫化具有高聚合度的线性聚合物获得的化合物,通常为线性的,但并不特别限制,可具有部分支化结构或可被支化。对于硅橡胶,例如可提及甲基硅橡胶、乙烯基硅橡胶、苯基硅橡胶、苯乙烯基硅橡胶、含氟硅橡胶等等。
硅氧烷树脂具有交联三维结构。硅氧烷树脂的例子为硅氧烷清漆、改性硅氧烷清漆(醇酸树脂改性清漆、聚酯树脂改性清漆、环氧树脂改性清漆、丙烯酸树脂改性清漆、氨基甲酸酯树脂改性清漆)、含无机填料的硅氧烷模塑化合物,等等。
在这些硅氧烷化合物中,考虑可剥离性优选硅油。硅氧烷化合物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第二层)为改进加热后片材自形成于织物上的热熔体树脂层的可剥离性能(或分离性能),在支撑物的另一侧上形成第二层。支撑物与第二层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支撑物与第一层之间的关系。
第二层优选也具有这样的柔韧性,以具有对热熔体树脂层的适应性,而不会因与第一层类似的方式加热可滑动加热装置熔化。因此,第二层优选也具有与第一层类似的Clark刚度和耐热性(热熔体温度)。对于构成第二层的化合物,可使用与在第一层中列举的化合物类似的化合物。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厚度分别为例如约1至100μm,优选约3至50μm,更优选约5至20μm。
(片材)根据本发明片材,优选第一层在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上的滑动性能优良,并且第二层呈现与热熔体树脂层恒定的粘结力。换言之,即使当可滑动加热装置在第一层上移动并压制时,第二层也与热熔体树脂层固定粘附。因此,第二层相对于热熔体树脂层的动摩擦系数大于第一层相对于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的动摩擦系数。
具体地,第一层相对于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的动摩擦系数不超过0.4(例如约0.05至0.4),优选不超过0.35(例如约0.1至0.35),更优选不超过0.3(例如约0.15至0.3)。此外,动摩擦系数通过使用可滑动加热器件如其加热表面未进行特殊处理(例如氟处理)的熨斗测量。
第二层相对于热熔体树脂层的动摩擦系数不低于0.15(例如约0.15至0.5),优选不低于0.2(例如约0.2至0.4),更优选不低于0.25(例如约0.25至0.35)。此外,该动摩擦系数通过使用热熔体粘结剂树脂(例如聚酰胺类树脂)测量。
为改进自热熔体树脂层的可剥离性能(或分离性能),构成第二层的组分相对于热熔体树脂层特别具有动摩擦系数不超过0.6,优选不超过0.5,更优选不超过0.4。此外,为即使电熨斗在第一层上移动时也使第二层与热熔体树脂层固定粘附,优选第二层相对于热熔体树脂层的动摩擦系数大于第一层相对于熨斗加热表面的动摩擦系数。
上述第二层的动摩擦系数大于第一层的动摩擦系数,这两种动摩擦系数之差为例如约0.01至0.3,优选约0.03至0.2,更优选约0.05至0.15。
该片材的厚度可为这样的程度,即可滑动加热装置的热传播至热熔体树脂。例如,片材的厚度为约20至300μm,优选约30至250μm,更优选约50至200μm。
为改进对热熔体树脂层的适应性能,片材的Clark刚度不超过20cm(例如约5至20cm),优选不超过19cm(例如约10至19cm),更优选不超过18cm(例如约10至18cm)。
对于本发明生产片材的方法,可列举通过常规方式如辊涂、气刀涂布、刮板涂布、棒(rod)涂、刮棒(bar)涂、comma涂或雕刻刀(graver)涂布用含构成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化合物的液体涂料组合物涂布支撑物两面的方法;借助喷涂用含构成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液体化合物的液体涂料组合物涂布支撑物两面的方法;等等。
本发明的片材用于通过可滑动加热装置弄平形成于织物上的热熔体树脂层中的变形(或折褶或皱褶)。具体地,热熔体树脂层中的变形可通过借助在形成于织物上的热熔体树脂层与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之间插入本发明片材,在荷载下滑动可滑动加热装置弄平。因此,热熔体粘结剂树脂层中的折褶或皱褶通过在荷载下滑动可滑动加热装置弄平,结果在织物上形成(或获得)均匀层。由于热熔体树脂层通常具有在其上用油墨绘制的图像,因此,图像的清晰度或鲜艳度通过弄平热熔体树脂层中的变形加以改进。可滑动的加热装置包括各种部件,如熨斗。
热熔体树脂层包括热熔体粘结剂树脂,如聚酰胺类树脂。热熔体粘结剂树脂层的厚度为约5至90μm,优选约10至70μm。
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例如约100至200℃,优选约110至180℃,更优选约120至160℃(特别是约120至150℃)。施加在可滑动加热装置上的压力为约10至20000Pa,优选约100至10000Pa,更优选约500至10000Pa(特别是约500至8000Pa)。
本发明的转印成套部件包括上述片材和转印片材组合。该转印片材为用于在织物(如衣物)上形成热熔体树脂层的片材。该转印片材包括基材和可从基材上分离的并含有热熔体粘结剂颗粒的可接受图像的转印层。
构成转印片材的基物的例子通常包括剥离(可剥离)基材,例如剥离剂处理的纸(剥离酯);合成纸、化学(人造)纤维纸和塑料膜,各自可进行处理以提供可剥离性。基材的厚度通常为约10至250μm,优选约15至200μm。
转印层中所含的热熔体粘结剂颗粒包括聚酰胺类树脂、热塑性聚氨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烯烃类树脂等。在这些树脂中,优选聚酰胺类树脂(例如尼龙6、尼龙4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聚酰胺类弹性体),特别优选的聚酰胺类树脂包括具有选自构成尼龙11和尼龙12的单元的至少一个单元的尼龙(例如均聚酰胺如尼龙11和尼龙12;共聚酰胺如尼龙6/11,尼龙6/12,尼龙66/12,二聚体酸、二胺和laum内酰胺或氨基十一碳酸的共聚物),通过二聚体酸与二胺反应形成的聚酰胺。
热熔体粘结剂颗粒的熔点为约40至200℃,优选约60至150℃。使热熔体粘结剂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为,例如约10至200μm,优选30至150μm。热熔体粘结剂颗粒的吸油性为约5至500ml/100g,优选约10至300ml/100g。此外,吸油性为通过使用亚麻籽油按照JIS K 5107测量的数值。
此外,热熔体粘结剂颗粒优选包括热熔体粘结剂颗粒具有熔点高于转印层的加热温度(例如约90至150℃,优选约90至120,更优选约100至120℃)的热熔体粘结剂颗粒(A),和具有熔点不高于加热温度(例如约40至80℃、优选约50至80℃,更优选约60至80℃)的热熔体粘结剂颗粒(B)。转印层的加热温度为用于干燥涂布在片材上的转印层以形成薄膜的温度(例如约70至90℃)。
热熔体粘结剂颗粒(A)的平均颗粒尺寸为,例如约10至200μm,优选30至100μm,更优选约40至80μm。此外,热熔体粘结剂颗粒(A)可包括具有吸油性不低于50ml/100g的热熔体粘结剂颗粒(例如多孔颗粒)和具有吸油性低于50ml/100g的热熔体粘结剂颗。热熔体粘结剂颗粒(B)的平均颗粒尺寸也与热熔体粘结剂颗粒(A)的类似。热熔体粘结剂颗粒(A)与热熔体粘结剂颗粒(B)的比例[前者/后者](重量比)为约99.5/0.5至50/50,优选约99/1至70/30。
除了上述热熔体粘结剂颗粒外,转印层还可包括可成膜树脂组分[例如亲水性聚合物、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热固性或可交联或(交联)树脂]、染料固定剂和各种添加剂。
对于亲水性聚合物,优选聚氧亚烷基二醇类树脂。聚氧亚烷基二醇类树脂优选包括具有氧亚烷基单元的聚氧亚烷基二醇类树脂,例如聚乙二醇(均聚物);环氧乙烷与至少一种选自C3-4烯化氧、含羟基的化合物(如多元醇例如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和双酚A)、含羧基的化合物(如C2-4羧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和含氨基的化合物(例如胺、乙醇胺)的物质的共聚物;等等。亲水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约500至10000,优选约1000至5000。
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优选为通过使用至少一种聚酯二醇(特别是通过使用脂族组分作为主要反应组分获得的脂族聚酯二醇)[例如,通过C2-6亚烷基二醇如1,4-丁二醇与C4-12脂族二羧酸(如己二酸)和间苯二甲酸或邻苯二甲酸反应获得的聚酯二醇]获得的聚酯型氨基甲酸酯类树脂。此外,优选将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用作有机溶剂溶液、水溶液和水乳液。此外,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可为具有叔氨基或季铵盐引入其分子中的阳离子型氨基甲酸酯类树脂。
对于热固性树脂或可交联树脂,优选可自交联(自交联)树脂(具有自交联基团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自交联聚酰胺类树脂、自交联丙烯酸树脂、自交联烯烃树脂等。其中,特别优选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例如丙烯酸硅氧烷树脂)。
在可成膜树脂组分中,特别优选组合使用亲水性聚合物和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亲水性聚合物与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的比例(重量比)[前者/后者]为约90/10至10/90,优选约70/30至30/70。
染料固定剂的例子为阳离子化合物(具有低分子量的染料固定剂)、聚合物染料固定剂等。在这些染料固定剂中,优选阳离子化合物化合物,特别是季铵化合物。
热熔体粘结剂颗粒的比例为约200至1000重量份,优选约300至1000重量份(按固定计),相对于100重量份可成膜树脂组分。染料固定剂的比例为约10至100重量份,优选约10至60重量份(按固定计),相对于100重量份可成膜树脂组分。
在转印片材中,可与基材分离的保护层可处于基材与转印层之间。对于保护层,优选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例如热塑性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和/或阳离子树脂,特别是阳离子型热塑性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例如通过使用含不低于50wt%的脂族聚酯二醇的二醇组分获得的并具有叔氨基或季铵盐引入其分子中的聚酯基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原因在于这种树脂具有与基材的高润湿性或相容性,并有效保护转印层。该保护层的厚度为约0.1至10μm,优选约1至5μm。
用于对上述转印片材形成热熔体树脂层的方法通常包括通过使用油墨(例如水基油墨或油基油墨通过喷墨印刷或记录)将图像记录到上述转印片材的转印层上、加热(经过加热熔化)与物体接触的转印层,和将转印层自基材分离由此将记录图像转印到物体上。当转印片材的转印层通过该方法进行热转印时,在转印的热熔体树脂层上因热收缩产生变形(如折褶或皱褶)。该变形通过使用可滑动加热器件和本发明的片材借助上述方法弄平。
将图像记录到转印层上的方法包括常规记录方式,例如喷墨印刷(记录)系统、升华模式热转印印刷(记录)系统或其它方式。其中,考虑到方便等,优选喷墨印刷记(记录)。
本发明的片材确保形成于织物上的热熔体树脂层中的变形(如折褶或皱褶)的平滑度,而不会损害热熔体树脂层和弄污使用的可滑动加热装置。此外,本发明片材实现对记录于在织物上形成的热熔体树脂层上的图像清晰度或鲜艳度的改进。
实施例下面的实施例用于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且应解释为不以任何方式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此外,除非另有说明,“份数”是指重量份。此外,下面给出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转印片材转印的方法、对用于熨斗的片材的描述,用这些用于熨烫的片材熨烫的方式,和评估各种特征或性能的方法。
(构成转印片材的转印层的组分的特征)尼龙12颗粒(由Daicel Huels Co.Ltd.制造,Bestamelt 430-P06,熔点110℃,平均颗粒尺寸60μm)43重量份尼龙12颗粒(由Daicel Huels Co.Ltd.制造,Bestamelt 640-P1,熔点76℃,平均颗粒尺寸100μm)7.6重量份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乳液(由Shin Nakamura kagaku,Corporation.Ltd.制造,SP树脂ME-307)21重量份聚乙二醇(由Sanyo Kasei kogyo,Co.Ltd.制造,PEG4000S)15.4重量份染料固定剂(由Senka,Co.Ltd.制造,PAPIOGEN P109,含季铵盐的化合物)8.5重量份。
(转印方法)通过使用喷墨打印机(由Canon,Inc.制造,BJF-900,转印纸方式)印刷A-4纸转印片材。然后,将T-恤和已印刷的转印片材按此方式放到台秤上,并用该台秤按初步平衡方式在恒定压力下在其整个区域上对要熨烫的每部分熨烫5秒。然后,将剥离纸自转印片材分离,由此完成转印。
用于熨烫的片材1由Lintec Corporation制造,KA7W white V10用于熨烫的片材2由Lintec Corporation制造,BK6RB(S5)用于熨烫的片材3由Lintec Corporation制造,BK6RB(S5)平(Plain)纸由Canon Sales Co.,Inc.,制造,Office Planner QOPMA4[熨烫方式]将其上转印转印片材的T-恤转印层向上放置在铺设的台秤上,并将用于熨烫的片材置于转印层上。将该片材用熨斗(由Toshiba Corporation制造,TA-D23)在温度160℃和压力40Pa下(借助台秤的刻度保持恒定值)对其整个区域进行熨烫。
熨烫按照前述方式进行,熨烫可操作性基于如下标准评估。
“A”熨烫平稳进行“B”难以滑动熨斗,接触熨斗部分缺乏均匀性“C”不能滑动熨斗,因此不存在熨烫[熨烫后的可剥离性(或分离性能)]熨烫后按照JIS K 6854测量熨烫片材与T-恤转印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并基于如下标准评估。
“A”低于490mN/25mm宽“B”不低于490mN/25mm宽但低于980mN/25mm宽“C”不低于980mN/25mm宽[Clark刚度]转印层的刚度按照JIS P 8143用Clark-刚度测量仪(由Tester Sangyo Co.,Ltd制造)[转印层的适应性]熨烫按照上述熨烫方式进行,T-恤转印层与熨斗的适应性(或跟随性)基于如下标准评估。
“A”转印层可与熨烫足够适应,折褶完全弄平。
“B”转印层与熨烫部分缺乏适应性,折褶未完全弄平并且转印层缺乏均匀性“C”折褶很难弄平实施例1将用于熨烫的片材1插入形成于T-恤上的转印层与熨斗加热面之间,并将该T-恤进行熨烫。表1给出用于熨烫的片材与熨斗表面之间的滑动性能和熨烫可操作性的评估结果。表2给出用于熨烫的片材与转印层之间的滑动性能和熨烫可操作性的评估结果。表3给出熨烫后剥离性能、片材的Clark刚度和适应性的评估结果。
实施例2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熨烫T-恤并评估上述性能,不同的是将熨烫用片材1用熨烫用片材2代替。评估结果在表1至3中给出。
实施例3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熨烫T-恤并评估上述性能,不同的是将熨烫用片材1用熨烫用片材3代替。评估结果在表1至3中给出。
比较例1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熨烫T-恤并评估上述性能,不同的是用平纸代替熨烫用片材1。评估结果在表1至3中给出。表1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熨烫可操作性实施例1 0.23 0.23A实施例2 0.18 0.2 A实施例3 0.19 0.21A比较例1 0.7 0.73C表2
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熨烫可操作性实施例1 0.33 0.3 A实施例2 0.29 0.3 A实施例3 0.31 0.28 A比较例1 0.87 0.91 C表3可剥离性 Clark刚度(cm) 适应性实施例1 A 13.2 A实施例2 A 17 A实施例3 A 20.2 B比较例1 C 18.1 A从表1至3显而易见,当熨烫通过插入实施例1至3的熨斗用片材之一时,熨烫可操作性、熨烫后的可剥离性、转印层的适应性优良。另一方面,在使用平纸的比较例中,不能获得足够的熨烫可操作性和熨烫后的剥离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片材,包括支撑物,形成于支撑物一侧上并可与可滑动加热装置接触的第一层,和形成于支撑物另一侧上并可与形成于织物上的热熔体树脂层接触的第二层,其中该片材插入热熔体树脂层与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之间,并通过在荷载下滑动该可滑动加热装置弄平热熔体树脂层中的折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片材,其中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相对于第一层滑动,第二层相对于热熔体树脂层不滑动并且可与其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片材,其Clark刚度不大于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片材,其中第一层相对于可滑动加热装置加热表面的动摩擦系数不大于0.4,第二层相对于热熔体树脂层的动摩擦系数不低于0.15,第二层的动摩擦系数大于第一层的动摩擦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片材,其中第一和第二层包括硅氧烷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片材,其中支撑物包括纸。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片材,其中支撑物的厚度为10至250μm,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厚度分别为1至1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片材,其中可滑动加热装置为熨斗。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片材,其中热熔体树脂层包括聚酰胺类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片材,其中热熔体树脂层通过热转印形成图像的热熔体树脂层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片材,其具有Clark刚度5至20cm,其中支撑物包括具有定量10至200g/m2的纸,第二层相对于热熔体树脂层的动摩擦系数大于第一层相对于可滑动加热装置加热表面的动摩擦系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片材,其中第一层相对于可滑动加热装置加热表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05至0.4,第二层相对于热熔体树脂层的动摩擦系数为0.15至5,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动摩擦系数之差为0.01至0.3。
13.一种弄平形成于织物上的热熔体树脂层中的折褶的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插入热熔体树脂层与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之间,和在荷载下滑动该可滑动加热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包括在荷载10至2000Pa下,滑动具有温度100至200℃的可滑动加热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包括在转印片材的转印层上形成图像,将该转印层热转印到织物上以形成热熔体树脂层,将该片材插入热熔体树脂层与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之间,在荷载下滑动可滑动加热装置以消除热熔体树脂层中的折褶。
16.一种转印成套部件,它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和转印片材组合,其中转印片材包括基材和用于形成热熔体树脂层的可从基材分离的转印层,转印层可形成图像并包括热熔体树脂颗粒。
全文摘要
公开一种片材,包括支撑物;形成于支撑物一侧上并可与可滑动加热装置接触的第一层;和形成于支撑物另一侧上并可与形成于织物上的热熔体树脂层接触的第二层。该片材插入热熔体树脂层与可滑动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之间,并通过在荷载下滑动该可滑动加热装置弄平热熔体树脂层中的折褶。还公开转印成套部件,它包括上述片材和转印片材组合,其中转印片材包括基材和用于形成热熔体树脂层的可从基材分离的转印层,转印层可接受图像并包括热熔体树脂颗粒。该片材确保弄平在织物上形成的热熔体树脂层中的折褶而不损害热熔体树脂层和沾污加热装置。
文档编号D06P5/24GK1457984SQ0312362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3日
发明者中西秀生 申请人: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