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防护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942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辐射防护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辐射防护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其产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而其产生的电磁辐射也越来越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电磁辐射被公认为第四大环境污染,它可以影响到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严重时甚至造成基因突变、细胞变异。因此,避免电磁辐射,保护人体健康已刻不容缓。为预防电磁辐射的危害,需要屏蔽材料对人体进行保护。现有的电磁防护织物多为不锈钢金属丝纤维织物,其生产过程极其复杂,纺纱、织布难度非常大,而且由于织物中金属丝有不连续的空隙,致使其屏蔽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国外某些采用在织物上镀金属膜的电磁辐射防护织物,其屏蔽效能也只是在30~50dB之间,同样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磁辐射防护织物,经国家权威机构测定,其屏蔽效能可达65dB以上,达到高等级水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织物金属化处理技术,在涤纶等合成纤维织物上镀金属铜膜,然后再涂上一层保护胶,其工艺过程包括,①敏化将涤纶等合成纤维织物做为基布,浸入SnCl2、HCl水溶液,然后取出,用水洗净、沥干;②活化将经过敏化处理的基布浸入AgNO3、NH3·H2O水溶液,然后取出,用水洗净、沥干;③织物金属化将经过活化的基布垂直浸入金属化溶液中,然后取出,用水洗净,晾干;④后处理将经过金属化处理的基布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胶并熨烫,烘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织物金属化处理技术,在织物表面均匀地镀上金属铜膜,使其屏蔽效能达到65dB以上,能够有效地预防电磁辐射;保护胶可以防止金属铜膜的脱落,使其功效更持久;织物服用性良好,适宜制作各种防护服。


附图为电磁辐射防护织物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织物层,2为金属铜膜层,3为保护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采用涤纶等合成纤维织物(1)做为基布,具体实施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为敏化,先将HCl溶于水中,然后将SnCl2溶于HCl溶液中配制成敏化液,HCl的浓度在2g/L以上,SnCl2的浓度在3g/L以上将所述的基布浸入敏化液中,浴比为1∶50以上,浸入时间在5分钟以上,然后取出,用水洗净、沥干。第二步为活化,先将AgNO3溶于水中,然后再加入NH3·H2O配制成活化液,AgNO3的浓度在0.3g/L以上,NH3·H2O的浓度在0.2g/L以上;将经过敏化处理的基布浸入活化液中,浴比为1∶50以上,浸入时间在5分钟以上,然后取出,用水洗净、沥干。第三步为织物金属化,金属化溶液的配方为CuSO4浓度在4g/L以上,NiCl2浓度在1g/L以上,NaKC4H4O6浓度在1.5g/L以上,HCHO浓度在0.3g/L以上,NaOH浓度在3g/L以上,溶液的PH值大于8。将经过活化处理的基布垂直浸入金属化溶液中,浴比为1∶75以上,温度为10~35℃,浸入时间在20分钟以上,然后取出,用水洗净,晾干,至此在基布上镀上了一层金属铜膜(2)。第四步为后处理,将经过金属化处理的基布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胶(3),保护胶(3)的有效成分为金粉印花浆或106胶,浓度在25%以上;然后熨烫,烘干,熨烫温度在80℃以上,烘干温度在70℃以上,烘干时间在15分钟以上。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辐射防护织物,其特征是采用织物金属化处理技术,经过敏化、活化、织物金属化、后处理等四个步骤,在涤纶等合成纤维织物(1)上镀金属铜膜(2),并在金属铜膜(2)上涂一层保护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辐射防护织物,其特征是织物金属化过程所采用的金属化溶液,其配方为CuSO4浓度在4g/L以上,NiCl2浓度在1g/L以上,NaKC4H4O6浓度在1.5g/L以上,HCHO浓度在0.3g/L以上,NaOH浓度在3g/L以上,溶液的PH值大于8,且织物(1)浸入金属化溶液时的浴比为1∶75以上,温度为10~35℃,浸入时间在20分钟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辐射防护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护胶(3)的有效成分为金粉印花浆或106胶,浓度在25%以上。
专利摘要一种电磁辐射防护织物,采用织物金属化处理技术,在涤纶等合成纤维织物上镀金属铜膜,然后再涂上一层保护胶,其工艺过程包括,①敏化将涤纶等合成纤维织物做为基布,浸入SnCl
文档编号D06M11/00GK2632996SQ03258179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31日
发明者杨其旺, 周梁青, 陈明南 申请人:天津市人造纤维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