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1758548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而且通过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实行向左右扳花(racking)而在前后针床之间进行针迹移圈的横机,连续编织使用目的不同的多个筒部所构成的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毛衣或手套,是通过连续编织使用目的不同的多个筒部所构成。例如,毛衣,其袖部和前后身片部被编织成筒状,再将袖部和前后身片部连续编织,另外,手套,是将手指套、四指连体部、五指连体部编织成筒状,将拇指以外的手指套与四指连体部连续编织,并将拇指的手指套和四指连体部与五指连体部连续编织而成。
并且,在用横机编织毛衣等的针织物或手套时,通常,各个筒部是在横机的前针床编织前侧编织部、在后针床上编织后侧编织部来编织成筒状。
但是,在用横机编织如毛衣那样的针织物时,通常,是一边在前针床编织前身片和前袖、在后针床编织后身片和后袖,一边以无缝制状态连续编织各筒状编织物。
本发明者提出了在针织物的袖部上连续编织手套的针织物提案,但在针织物的袖部上连续编织手套时,由于手套通常是用任意一个的针床编织手掌侧的编织物、用另一个针床编织手背侧编织物,所以,若编织了手套以后原封不动地与袖部连接,则注意到织成的针织物,其拇指和小指是朝身体宽方向的两端,相对于人体的拇指在身体的前面侧、小指朝背面侧,不符合于人体的结构。
另外,例如,一般的工作用手套等、将筒状的手指套和筒状的四指连体部和筒状的五指连体部连续编织的手套,由于其大多是左右兼用型,如图7所示,是小指1、无名指2、中指3、食指4、拇指5的手指套及五指连体部的编织部,在手背侧或手掌侧被编织成在同一平面上。
但是,实际上人手的构造,是拇指指尖的朝向及指甲的朝向,与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指尖的朝向及指甲的朝向不同,且手掌是相对于全掌其拇指根部分向手掌侧鼓出,拇指位于比其他手指靠前的位置。因此,用上述平面编织的手套,由于手套形状与手的形状不同,所以当戴手套时,拇指的指肚部分与形成于拇指5手指套编织开始部的指尖曲线X两端打结部分Y相碰,配戴时会产生不舒服感,且操作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筒状编织物的整体形状符合人体构造的形状、在穿戴时没有不舒服感的筒状编织物及获得该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是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向左右扳花、以便在前后针床之间进行针迹移圈的横机,将多个筒部连续编织而构成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对于相对于规定的筒部而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通过将该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的针迹向针床上的空针移圈和针床的扳花动作而进行规定量的旋转动作,并进行将作了旋转动作的该具有方向性的筒部与规定的筒部连结的编织,使筒状编织物的整体形状成为符合人体构造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在将各个筒部连结之前,只将规定的筒部进行能符合人体结构的旋转动作,能使筒状编织物编织成符合人体结构的形状,并能在穿戴筒状编织物时具有良好的舒适感。
另外,在上述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筒状编织物是具有手套部、袖部及前后身片的针织物,对于手套部,是在通过将刚编织了该手套部之后的针迹向空针移圈及针床的扳花动作而将拇指的手指套在针织物编织结束之后朝向身体前面侧进行旋转动作以后,将手套部、袖部及前后身片连续编织而成。
根据该方法,由于能使相对于前后身片的手套部状态成为符合人体结构的状态,所以能在穿着筒状编织物时具有良好的舒适感,并且,能使穿着时的感觉良好。
另外本发明的手套,其筒状编织物是具有四指连体部和拇指的手指套的手套,在接合四指连体部和拇指的手指套之前,对于拇指的手指套,在通过将编织了该手指套的针迹向空针移圈及针床的扳花动作、在1/4周以下的范围内进行旋转动作以后,进行四指连体部和拇指的手指套的接合,并进行将四指连体部和拇指的手指套连续成五指连体部的编织。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拇指手指套的旋转动作,当戴手套时,人的拇指指肚部分不会与在开始编织拇指的手指套时所形成的指尖曲线两端打结部分相碰,能使拇指手指套处于符合实际人手的拇指形状的状态,所以,没有戴着手套时的不舒服感并能提高操作性。
另外,拇指的旋转动作,最好是从接合四指连体部和拇指手指套之前的状态、使距拇指的四指连体部最远的针迹在3/20周~1/4周的范围内向转入手掌侧方向旋转。
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是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向左右扳花、以便在前后针床之间进行针迹移圈的横机,将多个筒部连续编织而构成的筒状编织物;对于相对于规定筒部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通过将该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的针迹向针床上的空针移圈及针床的扳花动作,进行规定量的旋转动作,并进行将做了旋转动作的、该具有方向性的筒部与规定筒部连结的编织而构成,使筒状编织物的整体形状成为符合人体构造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由于筒状编织物呈符合人体结构的形状,所以能使穿着筒状编织物时的舒适感良好。


图1是本发明筒状编织物的针织物的第1实施例,是从前身片侧所见的针织物的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筒状编织物的针织物的第1实施例,是从侧面所见的状态图。
图3是表示用于编织第1实施例针织物的编织顺序的编织工序图。
图4是本发明筒状编织物的手套的第2实施例,是从手掌侧所见的张开拇指的状态图。
图5是表示用于编织第2实施例的手套的编织顺序的编织工序图。
图6是表示用于编织第2实施例的手套的编织顺序的编织工序图。
图7是以往手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的实施例。
第1实施例是由针织物构成的筒状编织物,第2实施例是由5指手套构成的筒状编织物。并且,是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的前后一对针床、后针床能向左右扳花、而且在前后针床之间能进行针迹移圈的所谓两片针床的横机编织针织物或手套。
两片针床的横机,在编织筒状编织物时,是在前后各针床上用相隔一根织针进行编织,例如,以前针床的第奇数织针为主编织针织物的后身片部分的编织物、手套的手掌侧部分,以后针床的偶数针为主编织针织物的前身片部分的编织物、手套的手背侧部分。
然后,前后针床,将面对一方针床、被用于编织的织针的另一方针床的织针作为空针,并将该空针用于进行移圈或罗纹编织等。
通过使用这些空针能编织凹凸提花、两面正针、罗纹等表面针迹和反面针迹混合的组织花纹,并可将针迹向线圈横列方向移动而相互接合。
另外,在使用两片针床的横机时,也可以在前后针床的一方或两方的上位设置排列设有移圈针的移圈针床并编织编织物。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使用两片针床的横机编织针织物及手套,但本发明也可以用由上部前针床、下部前针床、上部后针床及下部后针床构成的4片针床的横机进行编织。
在使用4片针床的横机时,例如,用下部前针床和上部后针床编织前侧编织物,用下部后针床和上部前针床编织后侧编织物,并在编织前侧编织物时,将后侧编织物的线环全部挂在下部后针床的织针上,在编织后侧编织物时,将前侧编织物的线环全部挂在下部前针床的织针上来进行编织。
在图1~图3中表示了第1实施例。第1实施例的筒状编织物,是具有手套部91a、91b及袖部92和前后身片93的针织物9,手套部91a、91b相对于袖部92和前后身片93具有方向性。
第1实施例,对手套部91a、91b,通过将编织了该手套部91a、91b之后的针迹向空针移圈及针床的扳花动作,拇指的手指套,在针织物9的编织结束后,在1/4周以下的范围内向身体前面侧进行旋转动作,然后,将袖部92与手套部91a、91b连续编织,并通过将袖部92与前后身片93的接合,如图1、图2所示,在形成针织物9时,手套部91a、91b的拇指5手指套位于前身片93a侧、小指1的手指套位于后身片93b侧。
现参照图3,说明第1实施例的针织物9编织方法。首先,如图3(a)所示,从指尖侧编织右手用手套部91a及左手用手套部91b。
各手套部91a、91b,具有小指1、无名指2、中指3、食指4、拇指5的手指套、四指连体部7、五指连体部8、手腕部8a,并能使拇指5位于前后身片93侧地在针床上进行编织。在本实施例中,用前针床(FB)编织手背侧的编织物,用后针床(BB)编织手掌侧的编织物。
并且,在结束了手套部91a、91b的手腕部8a的编织以后,如图3(b)所示,通过将刚刚编织后的针迹向空针的移圈及针床的扳花动作,拇指5的手指套,在针织物9的编织结束后,在1/4周以下的范围内向身体前面侧进行旋转动作(向图3(b)的箭头方向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了1/4周的旋转动作。
在手套部91a、91b的旋转动作结束后,如图3(c)所示,进行与手套部91a、91b的手腕部8a的连接并编织袖部92。此时,也与袖部92同时分别地进行前后身片93的编织。
前后身片93与袖部92的接合是用以往实行的现有的无缝缝制的编织方法进行,通过对前后身片93的肩部实行包缝处理而接合,并进行领口的编织,以完成针织物9的编织。
如上所述,第1实施例的针织物9,在袖部92的前面连接编织了手套部91a、91b,但该手套部91a、91b,在针织物9的编织结束时,如图2所示,由于拇指5的手指套处于位于前身片93a侧、小指1的手指套处于位于后身片93b侧的状态,所以能形成符合人体结构的针织物9的形状。
其结果是,在穿着针织物9时,针织物9能良好地适合于身体,且穿着的感觉良好。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完成了手套部91a、91b的手腕部8a的编织的时刻进行了旋转动作,但也可以在结束五指连体部8编织的时刻进行旋转动作并以罗纹编织组织编织手腕部8a。
这样,若将从手套部91a、91b到袖部92和筒部的各部、在转换部分进行旋转动作,或以罗纹编织组织进行手腕部8a的编织等,且在编织组织转换的部分进行旋转动作,则能在进行旋转动作时在前后针床之间通过移圈使被加捻的针迹不显眼。
在被加捻的针迹显眼时,在进行旋转动作前的最终线圈横列上,只要通过旋转动作形成使被加捻的针迹成为向与将要加捻方向相反的方向加捻的针迹即可。
另外,在第1实施例中,在完成了手腕部8a编织的时刻连续进行旋转动作直到拇指手指套朝向身体前面侧为止,但也可以在完成了手腕部8a编织以后,在直到开始与前后身片93a、93b接合的期间进行旋转动作,并能一起进行旋转动作及袖部92的编织。
以下说明第2实施例。第2实施例的筒状编织物是手套,使用上述两片针床的横机,并能无缝地将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的手指套、及接合了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四指连体部、及接合了四指连体部及拇指手指套的五指连体部,编织成无接缝的连续筒状。
第2实施例的手套,其拇指的手指套相对于四指连体部具有方向性。第2实施例,其特征为将能插入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四指连体部与拇指的手指套接合,并在四指连体部与拇指手指套接合之前,对相于四指连体部具有方向性拇指手指套,在通过将刚刚编织了该手指套的针迹向空针移圈及针床的扳花动作在1/4周以下的范围内进行旋转动作以后,进行四指连体部和拇指手指套的接合,并进行将四指连体部和拇指手指套与五指连体部连接的编织,以便将手套整体形成符合人手形状的形状。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图4是用本发明编织方法编织的手套。图5及图6是用于编织第2实施例的手套的编织顺序的编织工序图。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形成线环所使用的织针之间进行配置了移圈用空针的抽针编织,但在图5、图6中,只表示了形成线环所使用的织针,而省略了被配置于形成线环所使用织针之间的用于移圈的织针。
第2实施例表示了7隔距、M尺寸的手套实例,小指1是使用各针床9针(前后针床共计18针)编织手指套,无名指2使用前针床9针、后针床10针(前后针床共计19针),中指3使用各针床10针(前后针床共计20针),食指4使用前针床11针、后针床10针(前后针床共计21针),且拇指5使用各针床11针(前后针床共计22针)。
另外,在前针床(FB)上,将奇数号针用于形成线环,将后针床(BB)的偶数号针用于形成线环。
首先,编织小指1、无名指2、中指3、食指4的手指套。各手指套的编织物,用前针床(FB)的织针编织成为手掌侧的前侧编织物,用后针床(BB)的织针编织成为手背侧的后侧编织物。并且,各手指套在编织结束时处于图5所示的步骤1的状态。小指1、无名指2、中指3、食指4的各个前侧编织物及后侧编织物,其相邻的编织物端部,如图5所示能空一针地被挂在织针上。
并且,如步骤2所示,进行无名指2、中指3、食指4手指套的指根编织。指根的编织,是一边在后针床的后侧编织物之间的空针(偶数针)、及前针床的前侧编织物之间的空针(奇数针)上增圈、一边利用按食指4、中指3、无名指2的顺序连续编织一个线圈横列的后侧编织物而编织具有拼角的食指4与中指3之间的指根A、中指3与无名指2之间的指根B。
从该状态,当能将食指4、中指3、无名指2连结成一个筒状地编织一周一个线圈横列时,则能开始步骤3所示的三指连体部6。在步骤3的状态下,三指连体部6,处于在前后各针床的织针上各挂有32线圈的状态。
由步骤3的三指连体部6的编织,使食指4、中指3、无名指2的手指套处于接合成三指连体部6的状态。
然后,三指连体部6的编织,是在步骤3~4之间,一边将食指4手指套与中指3手指套分别向无名指2侧移动,一边在食指4和中指3的边界减少4针、在中指3和无名指2的边界减少4针,处于分别在前后各针床的织针上挂有24针的步骤4所示的状态。
具体的是,首先,在前针床上,将中指3和食指4的所有针迹和两个增圈向后针床的空针移圈,并将后针床上的三指连体部6的无名指2侧端部针迹向前针床的空针移圈,将后针床向右方扳花,将形成于无名指2与中指3之间的增圈进行移圈并与无名指2端部的针迹重合,然后,将后针床向右方扳花,并将移圈到后针床空针上的全部针迹向前针床的织针移圈,将中指3端部的针迹与无名指2端部的针迹重合。
然后,对后针床,将中指3和食指4的所有针迹和两个增圈向前针床的空针移圈,将后针床向左方扳花,将形成于中指3与无名指2之间的增圈移圈并与中指3端部的针迹重合,将后针床向左方扳花,并将移圈到前针床空针上的所有针迹向后针床的织针移圈,将无名指2端部的针迹与中指3端部的针迹重合,并且将移圈到前针床空针上的三指连体部6的无名指2侧端部的针迹向后针床移圈。
然后,将后针床向左方扳花,将移圈到前针床空针上的、形成于中指3和食指4之间的增圈向后针床的织针上移圈,将增圈与中指3端部的针迹重合,并将前针床上的三指连体部6的无名指2侧端部的针迹向后针床的空针移圈。
然后,将后针床向左方扳花,将移圈到前针床空针上的食指4的所有针迹向后针床的织针上移圈,使食指4端部的针迹与中指3端部的针迹重合。
然后,将挂在前针床织针上的食指4的所有针迹和形成于中指3与食指4之间的增圈向后针床的空针移圈,并将后针床向右方扳花,将增圈与中指3端部的针迹重合,并且将移圈到后针床空针上的三指连体部6的无名指2侧端部针迹向前针床的织针移圈。
然后,将后针床向右方扳花,将移圈到后针床空针上的食指4的所有针迹向前针床的织针上移圈,并将食指4端部针迹与中指3端部的针迹重合。
在这样的减了4针的状态下,在前后针床上编织一个线圈横列,再与上述同样地减4针并编织一个线圈横列,处于步骤4的状态。
然后如步骤5所示,编织三指连体部6与小指1之间的指根C。此时也和上述一样,一边在后针床上的后侧编织物的空针、及前针床上的前侧编织物的空针上增圈,一边利用从三指连体部6到小指1的顺序连续编织一个线圈横列的后侧编织物,以编织具有拼角的指根C。
当从该状态将三指连体部6和小指1连结成一个筒状地编织一周一个线圈横列时,则开始步骤6所示的四指连体部7的编织。在步骤6的状态下,四指连体部7处于在前后各针床的织针上各挂有34线圈的状态。
通过步骤6四指连体部7的编织,三指连体部6和小指1的手指套处于被接合了的状态。
然后,在进行四指连体部7的编织以后,进行拇指5手指套的编织,拇指5的筒状编织物及四指连体部7的筒状编织物,是在前后针床上空一根织针的状态下编织而成,处于图6所示的步骤7状态。
下面,如步骤8所示,将挂在织针上的拇指5手指套的编织物进行旋转动作,在第2实施例中,是一边将挂在各针床上的编织物端部的针迹向对面针床的织针进行移圈,一边重复规定间距数的后针床扳花动作,对拇指5编织物的针迹进行旋转动作。
另外,在编织拇指5手指套的步骤7所示的最终线圈横列上,只对旋转动作的圈数进行予捻并编织线环,以消除移圈时扭转。
另外,旋转动作的方向,是在拇指5的距四指连体部7最远的针迹向手掌侧旋转方向上,在1/4周以下的范围内进行旋转动作。在本实施例中,是旋转1/4周、旋转了图6上的6根针部分。
另外,拇指5的旋转动作,最好是从接合四指连体部7和拇指5手指套之前的状态,离拇指5上的四指连体部7最远的针迹向手掌侧转动的方向在3/20~1/4周的范围内旋转。
然后,如步骤9所示,编织四指连体部7和拇指5之间的指根D。指根D的编织,是在后针床上的拇指5和四指连体部7的后侧编织物之间的空针、及前针床上的拇指5和四指连体部7的前侧编织物之间的空针上增圈,并且各个增圈织针两侧的织针进行集圈,按从拇指5到四指连体部7的顺序连续编织一个线圈横列的后侧编织物,以编织具有拼角的指根D。
并且,在步骤9的编织以后,如步骤10所示,将其两侧的针迹向被增圈了的织针(*所示的位置)移圈,并将所有针迹向相邻的织针移圈,以能将两个针迹与增圈重合。
在移圈之后,如步骤11所示,跨过前后针床编织一个线圈横列,然后,如步骤12所示,将其两侧的针迹向增圈了的织针移圈,并将所有的针迹向相邻的织针移圈,以能使两个针迹与增圈重合。然后,如步骤13所示,跨过前后针床编织一个线圈横列并结束指根D的编织。在步骤13的状态下,五指连体部8处于分别在前后针床的织针上各挂了42针的状态。
通过从步骤9到步骤13的五指连体部8编织,使四指连体部7和拇指5的手指套接合,四指连体部7和拇指5手指套处于与五指连体部8连续编织的状态。
然后,通过步骤13,在四指连体部7和拇指5手指套被接合以后,进行减少五指连体部8织幅的编织。
减少五指连体部8织幅的编织,是一边按每个规定线圈横列使五指连体部8上拇指侧端部的针迹重合一边减少织幅进行五指连体部8的编织,并以步骤14的状态完成五指连体部8的编织。
然后,与五指连体部8连续并以罗纹编织编成手腕部分,结束手套的编织。
第2实施例的手套,如上所述,由于在将拇指5的针迹进行1/4周旋转动作以后,进行接合拇指5与四指连体部7的编织,所以如图4所示,拇指5手指套的指尖前端部的针迹能以被旋转了1/4周的状态而处于与五指连体部8连续编织的状态。
其结果是,通过拇指5的旋转动作,能使在戴手套时形成于拇指5手指套开始编织的指尖曲线X两端打结部分Y不会与人的拇指的指肚部分相碰,没有配戴时产生的不舒服感并能提高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对于手套,是以图5的步骤2所示的编织方法进行了食指与中指之间、中指与无名指之间、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指根部编织,以图6的步骤9所示的编织方法进行了拇指与四指连体部之间的指根部编织,但在编织手套时的各指根部的编织,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希望缩小指根部拼角时,可以用图5所示的步骤2所示的编织方法编织指根部,当希望扩大指根部拼角时,可以用图6的步骤的9所示的编织方法编织指根部。
另外,第2实施例的手套,说明的是工作用的手套,但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也适合于时装用手套,并且,不仅仅对五指手套,也适用于所谓的独指型手套。
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是在编织到与四指连体部7接合的部分为止的时刻将拇指5的手指套的编织进行旋转动作,但也可以在形成并结束了开始编织拇指5所形成的指尖曲线X以后,在编织到与四指连体部7接合部分为止的期间进行旋转动作。
这样,无论在第1实施例还是第2实施例中,只要在从具有方向性的筒状部分的形成结束了以后,到与其他筒状部分(在第1实施例中是袖部92和前后身片93a、93b,在第2实施例中是四指连体部7)接合为止的期间内,进行相对于规定筒状部分(在第1实施例中是袖部92和前后身片93a、93b,在第2实施例中是四指连体部7)具有方向性的筒状部分(在第1实施例中是手套部91a、91b,在第2实施例中是拇指5的手指套的指尖曲线X)的旋转动作即可。
另外,关于第1实施例的针织物,手套部91a、91b的编织,也可以编织如传统的左右兼用手套,也可以进行如第2实施例所述的拇指的手指套的旋转动作来编织。
另外,关于第1实施例的针织物,手套部的形状,不仅只是五指的手套形状,也可以是所谓的独指型的手套形状,或切掉指尖的切指型的手套形状。
另外,关于第1实施例的针织物,说明的是毛衣,但只要是开衿绒线衫等长袖型的针织物,都适用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是以平针进行的编织物编制,但本发明也适合于罗纹编织或组织编织等其他的编织。
权利要求
1.一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是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向左右扳花、以便在前后针床之间进行针迹移圈的横机,将多个筒部连续编织而构成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相对于规定的筒部而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通过将该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的针迹向针床上的空针移圈和针床的扳花动作而进行规定量的旋转动作,并进行将作了旋转动作的该具有方向性的筒部与规定的筒部连结的编织,使筒状编织物的整体形状成为符合人体构造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编织物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筒状编织物是具有手套部、袖部及前后身片的针织物,对于手套部,是在通过将刚编织了该手套部之后的针迹向空针移圈及针床的扳花动作而将拇指的手指套在针织物编织结束之后朝向身体前面侧进行旋转动作以后,将手套部、袖部及前后身片连续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编织物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筒状编织物是具有四指连体部和拇指的手指套的手套,在接合四指连体部和拇指的手指套之前,对于拇指的手指套,在通过将编织了该手指套的针迹向空针移圈及针床的扳花动作、在1/4周以下的范围内进行旋转动作以后,进行四指连体部和拇指的手指套的接合,并进行将四指连体部和拇指的手指套连续成五指连体部的编织。
4.一种筒状编织物,是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向左右扳花、以便在前后针床之间进行针迹移圈的横机,将多个筒部连续编织而构成的筒状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对于相对于规定筒部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通过将该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的针迹向针床上的空针移圈及针床的扳花动作,进行规定量的旋转动作,并进行将做了旋转动作的、该具有方向性的筒部与规定筒部连结的编织而构成,使筒状编织物的整体形状成为符合人体构造的形状。
全文摘要
一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是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向左右扳花、以便在前后针床之间进行针迹移圈的横机,将多个筒部连续编织而构成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对于相对于规定的筒部而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通过将该具有方向性的其他筒部的针迹向针床上的空针移圈和针床的扳花动作而进行规定量的旋转动作,并进行将作了旋转动作的该具有方向性的筒部与规定的筒部连结的编织,使筒状编织物的整体形状成为符合人体构造的形状。
文档编号D04B1/22GK1678780SQ0382017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8日
发明者宫井卓哉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