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10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普通滚筒式洗衣机包括外壳10、外桶11和内桶12;所述的外壳10形成洗衣机的外观;外桶11设置在外壳10的内部,洗涤水20盛在外桶11内;内桶12设置在外桶11内部,可以进行旋转,洗涤水可以流入到内桶12内。
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滚筒式洗衣机来说,在外桶11内装有洗涤水的状态下,通过内桶12的旋转,对内桶12内的洗涤物进行洗涤。
在洗涤过程中,在内桶12里装入洗涤物的状态下提供洗涤水20的话,洗涤水20会汇集在外桶11的下部,同时,外桶11里的洗涤水通过背板13进入到内桶12,因此内桶12与外桶11里的水位保持一致;所述的背板13形成在内桶12的背面,内桶12带动洗涤物进行旋转,洗涤物在旋转的同时,与洗涤水20发生摩擦,从而进行洗涤工序。
在背板13的作用下,内桶12和外桶11内的水位保持一致。背板13形成在内桶12的背面。图2为背板1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背板13被三角架14分成三个部分,三角架14是为了提高背板13的功能而设置的;另外,被三角架14分成三个部分的背板13上,每个部分都分别形成有多数个孔15。
汇集在外桶11下部的洗涤水,通过内桶12的背板13上的多数个孔15流进内桶12,从而使内桶12和外桶11的水位保持一致。
对于上述已有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来说,作用是保持内桶12和外桶11的水位保持一致,但是,除了这个作用之外,对洗涤效果没有任何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已有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使得汇集在外桶下部的洗涤水流入内桶时,在旋转状态下,使洗涤水从上往下以喷射方式进入内桶,具有喷射效果的洗涤水与洗涤物之间产生摩擦力,在这种摩擦力的作用下,可以提高洗涤物的洗涤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包括洗涤桶和背板;洗涤物投放到圆筒形洗涤桶内部;背板形成在洗涤桶的背面,外桶里的洗涤水通过背板进入述洗涤桶内;所述的背板上形成有多数个引水通道,引水通道向外侧突出形成,在洗衣机运行过程中,洗涤水通过引水通道投放到洗涤桶内。
本发明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还可以是,包括洗涤桶和背板;洗涤物投放到圆筒形洗涤桶内部;背板形成在洗涤桶的背面,外桶里的洗涤水通过背板进入述洗涤桶内;所述的背板上形成有多数个圆弧形的引水通道,引水通道上分别形成有流入口,随着洗衣机转动方向形成流线型,引水通道上升到内桶上部位置时,将内部洗涤水投放到洗涤桶内。
所述的引水通道的直径自入口处向后方逐渐变小。
所述的喷水板形成在引水通道的内侧,喷水板上形成有多数个孔。
在背板的外侧,以同等间隔设置有三个引水通道。
本发明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还可以是,包括洗涤桶和背板;洗涤物投放到圆筒形洗涤桶内部;背板形成在洗涤桶的背面,外桶里的洗涤水通过背板进入述洗涤桶内;所述的背板上放射形地形成有多数个引水通道,引水通道的内侧形成有孔,该孔用来连通背板的内、外侧面,流入到引水通道的洗涤水通过该孔流入洗涤桶内部。
所述的引水通道的长度大于背板厚度的四分之一。
所述的引水通道的宽度小于入口的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洗衣机运行时,在内桶的旋转过程中,背板上的引水通道移动到内桶的上部时,将洗涤水投放到洗涤桶内,并形成喷射效果,具有喷射效果的洗涤水与洗涤物之间发生摩擦,从而在这种摩擦力的作用下,提高洗涤物的洗涤效果。


图1为普通滚筒式洗衣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的背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具体实施例1中背板的外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具实施例1中背板的内侧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50内桶51洗涤桶52背板53引水通道54孔 55喷水板6162入口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50包括洗涤桶51、背板52、引水通道53和喷水板55;洗涤物投放到洗涤桶51内部,洗涤桶51的形状为圆筒形;背板52形成在洗涤桶51的背面,外桶(图中未示出)里的洗涤水通过背板52进入到洗涤桶51内部,多数个圆弧形引水通道53沿旋转方向以流线型形成在背板52的外侧,各个引水通道53的入口处形成流入口,当引水通道53上升到指定位置时,将储存在引水通道53内的洗涤水投放到洗涤桶51内部;喷水板55形成在各个引水通道53的内侧,喷水板55和背板52的内侧相互对齐,喷水板55上形成有多数个孔54。
所述的引水通道53的直径自入口处向后方逐渐变小;所述的背板52的外侧以同等间隔设置有三个引水通道53,当然也可以设置两个或四个引水通道53,这样也不会产生效果上的差异,但是,引水通道53设置得太多的话,结构会变得比较复杂;设置两个的话,则很难保持均衡,因此,最好设置三个引水通道53。
如上述所述,对于本发明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50来说,内桶50旋转时,通过背板52上的引水通道53,将洗涤水从内桶50上方投向内桶50内,因此,在洗涤水的下落作用下,使洗涤效果得到提高。
当在外桶里装满洗涤水的情况下旋转内桶50时,由于引水通道53形成在内桶50的背板52外侧,引水通道53被浸入外桶的洗涤水中,外桶里的洗涤水通过引水通道53上的流入口进入引水通道53内,浸入引水通道53内的洗涤水通过喷水板55上的孔54流到洗涤桶51内部,但是,由于内桶50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大部分洗涤水被留在引水通道53内部。
在上述条件下,内桶50旋转时,当形成在背板52背面的引水通道53上升到洗涤桶51的上部时,因为存在重力,因此引水通道53里的洗涤水通过喷水板55上的孔54落入洗涤桶51内部。如上所述,从洗涤桶51上部下落到洗涤桶51内部的洗涤水形成喷射效果,在喷流效果下,洗涤水与洗涤物之间发生摩擦,这样就提高了洗涤效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重力的存在,引水通道53还没到达最高点时,就开始往内桶50内投放洗涤水,当引水通道53上升到最高点时,将剩余的洗涤水投放到内桶50内。
当然,当某个引水通道53向洗涤桶上部上升时,其他引水通道53浸入外桶内的洗涤水内,周而复始,将反复进行上述循环。因此,在内桶50旋转过程中,始终从洗涤桶51上部向内桶50投放洗涤水。
实施例2图6为本发明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背板52的外侧,以放射形形状设置有多数个引水通道61,引水通道61是替代引水通道53而设置的,引水通道61的内侧形成孔(图中未示出),该孔(图中未示出)是用来连通背板52的内、外侧;流入到引水通道61的洗涤水通过该孔(图中未示出)投放到洗涤桶51内部。
另外,引水通道61的长度大于背板52厚度的四分之一,但小于背板52的半径;引水通道61的宽度小于入口62的高度。
如上述所,当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50进行转动时,外桶里的洗涤水通过引水通道61的入口62进入引水通道61内,当引水通道61旋转到内桶50的上部时,将储存在内的洗涤水投向洗涤桶51内,并产生喷射效果,具有喷设效果的洗涤水与洗涤物之间发生摩擦,从而提高了洗涤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包括洗涤桶和背板;洗涤物投放到圆筒形洗涤桶内部;背板形成在洗涤桶的背面,外桶里的洗涤水通过背板进入述洗涤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板(52)上形成有多数个引水通道(53),引水通道(53)向外侧突出形成,在洗衣机运行过程中,洗涤水通过引水通道(53)投放到洗涤桶(51)内。
2.一种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包括洗涤桶和背板;洗涤物投放到圆筒形洗涤桶内部;背板形成在洗涤桶的背面,外桶里的洗涤水通过背板进入述洗涤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板(52)上形成有多数个圆弧形的引水通道(53),引水通道(53)上分别形成有流入口,随着洗衣机转动方向形成流线型,引水通道(53)上升到内桶(50)上部位置时,将内部洗涤水投放到洗涤桶(5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水通道(53)的直径自入口处向后方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板(55)形成在引水通道(53)的内侧,喷水板(55)上形成有多数个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其特征在于在背板(52)的外侧,以同等间隔设置有三个引水通道(53)。
6.一种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包括洗涤桶和背板;洗涤物投放到圆筒形洗涤桶内部;背板形成在洗涤桶的背面,外桶里的洗涤水通过背板进入述洗涤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板(52)上放射形地形成有多数个引水通道(61),引水通道(61)的内侧形成有孔,该孔用来连通背板(52)的内、外侧面,流入到引水通道(61)的洗涤水通过该孔流入洗涤桶(51)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水通道(61)的长度大于背板(52)厚度的四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水通道(61)的宽度小于入口(62)的高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筒式洗衣机的内桶,包括洗涤桶和背板;洗涤物投放到圆筒形洗涤桶内部;背板形成在洗涤桶的背面,外桶里的洗涤水通过背板进入述洗涤桶内;所述的背板上形成有多数个引水通道,引水通道向外侧突出形成,在洗衣机运行过程中,洗涤水通过引水通道投放到洗涤桶内。有益效果是洗衣机运行时,在内桶的旋转过程中,背板上的引水通道移动到内桶的上部时,将洗涤水投放到洗涤桶内,并形成喷射效果,具有喷射效果的洗涤水与洗涤物之间发生摩擦,从而在这种摩擦力的作用下,提高洗涤物的洗涤效果。
文档编号D06F37/06GK1683648SQ20041001886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2日
发明者崔喆禹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