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251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装置用的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设置于纺纱牵伸装置和加捻装置间的用于压实一条纤维须条的装置中的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纺纱装置中将牵伸的纤维须条直接连接到牵伸装置的输出罗拉对上进行加捻,则在该输出罗拉对的钳口线上将出现一个所谓的纺纱三角,影响成纱的质量。这是由于牵伸的纤维须条以一个固定的宽度离开牵伸装置,而且共同加捻成一根直径较小的纱线的缘故。因此,为消除纺纱三角,使纤维在压实区内被集束或压实,从而使纤维须条在离开最后的轧点时变得非常细,消除了纺纱三角,所纺制的纱线将更为均匀和结实,并且毛羽很少。
改进的纺纱装置为在牵伸装置和加捻装置间设置一个用于压实一条纤维须条的装置,此装置具有一个位于一个牵伸装置的一对输出牵伸罗拉对之后的压实区;具有一条经由此压实区运输一条纤维须条的透气性的输送带;具有一个布置在此压实区的抽吸通道;具有一个布置在抽吸通道上的、引导输送带的、被加固的滑动面;具有一个布置在该滑动面中的抽吸缝隙;以及具有一个在该抽吸缝隙的端部的钳口上将该纤维须条压紧在输送带上并将该输送带压紧在滑动面上的握持罗拉。
此类装置也有各种各样,但都会在集聚管的吸气缝尾部产生飞花积聚。目前采取多种方法试图清除积花带来的影响,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367281A公开的在一台纺纱机上集合一根纤维的装置,其为了减少飞花在吸气缝尾部积聚的危险,将吸气缝终端加宽,即加大了吸气缝尾部的空间,以尽可能防止在吸气缝的终端产生这种纤维积聚,但实际的对比试验表明除飞花效果并不显著。
同时,研究发现输送带与集聚管在集聚罗拉接触面后即钳口线后的接触紧密程度减少,在此除去输送带内表面的粘花更容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在不增加吸气缝尾部宽度的前提下使吸气缝终端纤维积聚现象得以消除,随时容易地清除透气输送带内表面的粘花,使得紧密纺纱装置的清理工作的间隔周期延长,成纱的毛羽指标优化。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其表面排列数个吸气缝,所述的吸气缝与罗拉接触的另一端设置一条固定连通件的槽,所述的连通件固定在槽中,所述的连通件设置一条空气通道,并与吸气缝尾部相通。
上述在集聚管的连通件上设置与吸气缝尾部相通的空气通道,特别是在连通件的钳口线后设置空气通道,这样能更彻底地清除积聚在输送带内表面的飞花。
上述在连通件上设置的空气通道的尾部的宽度最好比吸气缝的尾部宽度还要大,这样更有利于形成较佳的气流,提高除飞花的效率。
连通件上的气流通道与集聚管的吸气缝的尾部构成整个气流通道,在集聚管内部负压气流的作用下,形成了自大气经透气输送带到气流通道端再到吸气缝进入集聚管的内部的气流。这个气流把透气输送带内表面的粘花和可能落到吸气缝终端下方的飞花带入集聚管内部并经由集聚管输送到装置外专门的飞花收集器。
还可对气流通道之形状和尺寸进行专门设计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气流通道所消耗的额外负压气流也很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连通件中设置气流通道,在不增加吸气缝尾部宽度的前提下使吸气缝终端纤维积聚现象得以消除,同时可以起到随时清除透气输送带内表面的粘花,使得紧密纺纱装置的清理工作的间隔周期延长,成纱的毛羽指标优化。还由于输送带在钳口线后与集聚管接触不太紧密,因此其内表面的粘花更容易进入连通件上的气流通道,因此除花更容易。


图1为常用于紧密纺装置中的压实纤维须条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省去了罗拉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集聚管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和图2为用于压实和集聚纤维须条11的装置,是集聚纺技术的关键设备,介于细纱机的牵伸装置和加捻装置间,其主要包括一个带抽吸通道8、吸气缝12的集聚管9,一个由张紧轮6和集聚罗拉1配合输送的套在集聚管上的透气性的输送带7。
该集聚管9接触输送带7的外侧面设计成滑动面,在滑动面中布置有一个大体沿输送方向A延伸的吸气缝12,并且大约延伸到钳口处,由输送带7覆盖。
图1中还画出了牵伸装置的部分机构一对输出牵伸罗拉对2、5及一对前置的皮圈对3、4。它将纤维须条11经牵伸后输送至集聚区或称压实区。
纤维条11沿输送方向A经牵伸装置牵伸后由牵伸装置的输出牵伸罗拉对2、5输出后,进入了集聚区,通过输送带7和集聚管9将纤维条11集聚和输送至加捻装置。集聚罗拉1与集聚管9间的压力及张紧轮6使得透气输送带7随着集聚罗拉1的转动而能同向同步运动。
本发明在吸气缝尾部设置了连通件10并嵌入集聚管9的槽中,并在连接件10上设计了新的气流通道111,如图3和图4所示,连通件10在钳口线20的后侧面和下表面开槽101,与集聚管9的槽间形成气流通道111,并与集聚管的吸气缝12的尾部121连通。在集聚管9内部负压气流的作用下,形成了自大气经透气输送带7到气流通道111再经吸气缝12后进入集聚管9内部的气流,此气流把透气输送带7内表面的粘花和可能落到集聚管下方的飞花带入到集聚管9内部并经由集聚管9输送到装置外专门的飞花收集器。这样就能使吸气缝12与输送带与集聚罗拉1形成的钳口线后连通,所述的连通件10的气流通道111的一端112的宽度b大于吸气缝12的尾部121的宽度a,见图4,很容易得知,该宽度应小于覆盖其上的透气输送带7的宽度。
所述的连通件10的气流通道111设置成光滑曲面,利于纤维飞花在气流通道中通过,防止飞花在气流通道中滞留而形成积累,甚至堵塞。
气流通道111形状最好为喇叭形,这样气流更流畅,飞花更容易通过。
同理,气流通道还可设计成其他形状。
权利要求
1.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其表面排列数个吸气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缝与罗拉接触的另一端设置一条固定连通件的槽,所述的连通件固定在槽中,所述的连通件设置一条气流通道,并与吸气缝尾部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件的气流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连通件与集聚罗拉形成的钳口线后的侧面,另一端与吸气缝的尾部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件的气流通道的尾端宽度大于吸气缝的尾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件的气流通道为光滑曲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件的气流通道为光滑曲线。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件的气流通道为喇叭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件的气流通道为喇叭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件的气流通道为喇叭形。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件的气流通道为喇叭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纺纱牵伸装置和加捻装置间的用于压实一条纤维须条的装置中的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集聚纤维条用的集聚管,其表面排列数个吸气缝,所述的吸气缝与罗拉接触的另一端设置一条固定连通件的槽,所述的连通件固定在槽中,所述的连通件设置一条气流通道,并与吸气缝尾部相通。其优点在于通过在连通件中设置气流通道,在不增加吸气缝尾部宽度的前提下使吸气缝终端纤维积聚现象得以消除,同时可以起到随时清除透气输送带内表面的粘花,使得紧密纺纱装置的清理工作的间隔周期延长,成纱的毛羽指标优化。还由于输送带在钳口线后与集聚管接触不太紧密,因此其内表面的飞花更容易进入连通件上的气流通道,因此除花更容易。
文档编号D01H5/26GK1657670SQ20051004944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4日
发明者康海龙, 邬建明, 王卫 申请人:宁波德昌精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