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00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扩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聚集多根单纤维的纤维束作为扩纤对象的扩纤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扩纤装置,已知利用静电扩纤法的扩纤装置、利用按压扩纤法的扩纤装置、利用喷射扩纤法的扩纤装置、利用超声波扩纤法的扩纤装置。在这些扩纤法中,如平4-70420号专利公报、专利公报特开平7-145556号公报所示,利用超声波的扩纤装置,是在规定的液槽内具备超声波发生装置,在该液槽内设置有流送作为扩纤对象的纤维束的纤维束流送部,在流送部中利用超声波进行扩纤。
如今,例如,为了得到预浸渍制品等复合材料半成品而使用碳纤维的聚集各单纤维的纤维束,但该纤维束中要求的扩纤程度正在急速地提高。例如,要求将无捻碳纤维12000根7μm单纤维=原始宽度约6mm、原始厚度约从0.13到0.16mm的纤维束扩纤到在最终的扩纤状态约为宽25mm、厚0.02mm。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者提出了一种扩纤系统,其在液体中具备在给纤维束施加张力的状态下对于多个辊一边使纤维束接触各辊表面、一边形成弯曲路线对其进行流送的纤维束流送部,同时,还具备使超声波在上述液体中传播并对上述纤维束流送部的纤维束进行扩纤的预备扩纤装置、和进一步对由上述预备扩纤装置扩纤过的预备扩纤纤维束进行扩纤的主扩纤装置。(特许第3382607号)专利文献1特开平4-07042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7-145556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许第3382607号公报如果将7μm左右的细单纤维配置为在最终的扩纤状态下宽为25mm、厚为0.02mm,则相对于在宽度方向上约配置3600根,而在厚度方向上仅仅配置约3~4根。这样,和宽度方向相比,厚度方向上配置的数量非常少,纤维束中容易产生断裂。
例如,在上述扩纤系统的预备扩纤装置中,纤维束流送部中的扩纤效果随时间而上升。如果扩纤时间过长,则从纤维束流送部排出时已经产生了纤维束的断裂。因此,在上述扩纤系统中,需要分为预备扩纤装置和主扩纤装置这两段工序,对预备扩纤装置的扩纤时间进行控制,在需要的时刻中止预备扩纤。
而且,在上述扩纤系统中,在将纤维束浸在液体中的状态下进行扩纤。扩纤之后,纤维束一拉出到液体外面,由于纤维束上附着的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作用,单纤维重叠在一起,在纤维束上产生断裂。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上述扩纤系统具有挤压辊机构。挤压辊机构由一部分浸渍在液体中的金属辊和从上侧接触该金属辊的橡胶辊构成,通过使扩纤后的薄片通过两个辊之间,可除去附着在扩纤薄片上的液体(参照专利文献3 )。但是,利用该挤压辊机构的液体除去效率低,即使在挤压液体之后,仍然存在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而产生的纤维束的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是防止纤维束的断裂,提高有效利用率。
本发明的第1扩纤装置,将聚集多根单纤维的纤维束作为扩纤对象,在将张力施加到纤维束上的状态下,由一边使纤维束接触多个扩纤辊的表面一边形成弯曲路线对纤维束进行流送的纤维束流送部对纤维束进行扩纤,其特征在于,纤维束流送部具有控制纤维束的流送位置的位置限制辊,在位置限制辊的外周部上设置限制纤维束的扩纤宽度的一对凸缘。
上述第1扩纤装置,在位置限制辊的外周部上设置有一对凸缘。纤维束超过凸缘则不进行扩纤。这样,通过对纤维束的扩纤宽度设置上限,可防止纤维束的断裂。
而且,本发明的第2扩纤装置,将聚集多根单纤维的纤维束作为扩纤对象,在将张力施加到纤维束上的状态下,由一边使纤维束接触多个扩纤辊的表面一边形成弯曲路线对纤维束进行流送的纤维束流送部对纤维束进行扩纤,其特征在于,纤维束流送部具有控制纤维束的流送位置的位置限制辊,通过使位置限制辊倾斜,使向位置限制辊的轴线方向一侧或者另一侧偏移的纤维束返回到位置限制辊的中央。
上述第2扩纤装置,通过使位置限制辊自由倾斜,来控制纤维束的流送位置。详细地说,当由于扩纤辊的扩纤动作而使得纤维束向位置限制辊的轴线方向一侧或者另一侧偏移时,通过使位置限制辊倾斜,可使纤维束返回到位置限制辊的中央。从而控制纤维束的扩纤宽度,防止纤维束断裂。
而且,本发明的第3扩纤装置,将聚集多根单纤维的纤维束作为扩纤对象,在将张力施加到纤维束上的状态下,将一边使纤维束接触多个扩纤辊的表面一边形成弯曲路线对纤维束进行流送的纤维束流送部设置在液体中,来对纤维束进行扩纤,同时由挤压辊机构除去附着在被扩纤的纤维束上的液体,其特征在于,挤压辊机构被配置在扩纤槽的液体外部,并设置有第1引导部,该第1引导部,从扩纤槽的液体中到挤压辊机构,以不分离地保持接触状态的方式对纤维束进行引导。
上述第3扩纤装置,因为将挤压机构配置在扩纤槽的液体外部来挤压纤维束,所以仅仅从纤维束挤压出的液体附着在挤压辊机构上。这样,由于剩余的液体不附着在挤压辊机构上,提高了从纤维束中除去液体的效率,可防止纤维束的断裂。另一方面,通过将挤压辊机构设置在液体外部,在扩纤槽的液体中到挤压辊机构之间,纤维束中的液体表面张力发生作用。其间,通过使纤维束一直与第1引导部接触,抑制了液体的表面张力。
而且,在具有将从挤压辊机构流送的纤维束缠绕到干燥辊上进行干燥的干燥部时,还设置有从挤压辊机构到干燥辊一边和纤维束一直保持接触一边对纤维束进行引导的第2引导部。从挤压辊机构到干燥辊之间,通过使纤维束一直与第2引导部接触,即使由挤压辊机构挤压过的纤维束中残留有液体,也抑制了液体的表面张力。
另外,上述第3扩纤装置仅适用于液体中的扩纤,但上述第1和第2扩纤装置不仅可以适用于液体中的扩纤,还适用于气体中的扩纤。
(发明效果)本发明根据上述结构,在由纤维束流送部对纤维束进行扩纤期间,或者在由纤维束流送部对纤维束扩纤之后,因为防止了纤维束的断裂,所以能够提高成品率。而且,根据本发明,即使不采用预备扩纤和主扩纤两段工序,由一段工序也能够将纤维束扩纤到期望的宽度和厚度,能够实现装置的低成本化和小型化以及扩纤作业的低成本化。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扩纤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扩纤辊的主视图。
图3是摇摆式位置限制辊的主视图。
图4是弹簧式位置限制辊的主视图。
图中1-纤维束,10-供纱部,11-供纱管筒,12-扭矩限制器,20-加热室,21-热源,22-宽度调整器,23a~23c-倾斜辊,30-从轴驱动辊机构,31-从轴驱动辊,32-压辊,33-位置稳定用可变辊,40-扩纤槽,41-液槽,42-超声波发生器,43-纤维束流送部,43a-入口辊,43b~43f-扩纤辊,43g-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h-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i-出口辊,44-凸曲面部,45a、45b-固定板,46-摇摆机构,46a-臂,46b-支撑框,46c-轴承,47a、47b-凸缘,47c-环形沟,48a、48b-支撑柱,49a、49b-伸缩部,50-挤压引导部,51-第1引导部,52-挤压辊机构,52a、52b-挤压辊,53-第2引导部,53a~53c-引导辊,54-喷气口,60-干燥部,61-干燥辊,70-主轴驱动辊机构,71-主轴驱动辊,72-压辊,80-缠绕部,81-张力传感器,82-位置传感器,83-控制箱。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扩纤装置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例示本发明的扩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简要主视图。该扩纤装置将多根单纤维呈无捻状地聚集的纤维束1作为扩纤对象。作为这样的纤维束1的例子,能够列举如束紧12000根7μm的单纤维,使扩纤前的原始宽度为约6mm、原始厚度为约0.16mm的无捻碳纤维。利用本发明的装置,将这样的纤维束1扩纤到宽约为25mm,厚约为0.02mm。
如图1所示,作为主要的构成部件,该扩纤装置具有供纱部10、加热室20、从轴驱动辊机构30、扩纤槽40、挤压引导部50、干燥部60、主轴驱动辊机构70以及缠绕部80。
利用该结构,能够从配置在供纱部10上的供纱管筒11拉出纤维束1,在进行规定的扩纤处理之后,缠绕在缠绕部80上。利用从轴驱动辊机构30、主轴驱动辊机构70以及缠绕部80的驱动力从供纱部10中拉出纤维束1。利用从轴驱动辊机构30和主轴驱动辊机构70的接触力和缠绕部80的扭矩可对施加给纤维束1的张力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且,在供纱部10上,为了防止纤维束1的过负荷,设置有扭矩限制器12。
将来自远红外线发生器等热源21的热风送到加热室20中,对从供纱部10抽出的纤维束1进行加热。为了提高单纤维的聚集性以及和树脂的粘接性,预先将胶剂(糊剂)涂覆到纤维束1上。由于该胶剂不均匀地涂覆在纤维束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即使对这样的纤维束1进行扩纤,也难以对纤维束进行均匀地扩纤。因为通过在扩纤前预先加热纤维束1来软化附着在纤维束1上的胶剂,缓和单纤维的约束状态,所以能够稳定纤维束1的扩纤宽度。
在加热室20的内部,配置有纤维束1的位置调整器22和多个倾斜辊23a、23b、23c。因为纤维束1横向缠绕在供纱管筒11上,所以如果从供纱部10中拉出,则流送位置不是一定的。因此,由位置调整器22将从供纱部10拉出的纤维束1的流送位置调整到一定值。该位置调整器22是辊型,通过用一对辊夹住纤维束1,沿着被流送的纤维束1往复运动来调整纤维束1的流送位置。由利用辊型位置调整器22的位置调整将纤维束1扭转规定的角度。倾斜辊23a、23b、23c实现将该扭转返回到原位置的效果。这里,配置多个倾斜辊23a、23b、23c,以缓慢返回的方式执行纤维束1的扭转操作。
从轴驱动辊机构30由相互接近配置的一对辊31、32构成。一个是从轴驱动辊31,另一个是压辊32。压辊32通过纤维束1按压从轴驱动辊31,从而纤维束1对从轴驱动辊31的接触力增加,从轴驱动辊31的驱动力传递到纤维束1。相反,如果将压辊32从从轴驱动辊31移开,则从轴驱动辊31的驱动力几乎不传递到纤维束1。而且,图中的符号33是位置稳定用可变辊,以将纤维束1引导到从轴驱动辊31的期望位置(例如中央)的方式,调整纤维束1的位置。
扩纤槽40具有储存水等液体的液槽41、使超声波传播到液槽41内的液体中的超声波发生器42和一边与纤维束1接触一边形成弯曲路径对纤维束进行流送的纤维束流送部43。纤维束流送部43由配置在液体中的多个辊43a~43i构成。两端的辊43a、43i分别是入口辊和出口辊。在它们之间呈锯齿状配置扩纤辊43b~43f和位置限制辊43g、43h。
如图2所示,扩纤辊43b~43f具有在中央部具有突起的凸曲面部44,并在固定位置旋转。这里示出的是由扩纤辊43b~43f的两侧竖立设置的一对固定板45a、45b旋转自如地支撑各扩纤辊43b~43f的结构。纤维束1一边与凸曲面部44接触一边被流送,沿着凸曲面部44扩大宽度。利用超声波发生器42,使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促进由扩纤辊43b~43f得到的扩纤效果。而且,在图2中,因为扩纤辊43b和扩纤辊43d、43f以及扩纤辊43c和扩纤辊43e分别重叠,所以省略扩纤辊43d~43e的图示。
位置限制辊43g、43h中的任一个通过从与扩纤辊43b~43f基本平行地配置的状态向包含与纤维束1的接触力的作用方向的分力的方向(图的非水平方向)倾斜,使偏移到轴向一侧或者另一侧的纤维束1回到轴向中央位置。如果扩纤辊43b~43f的扩纤效果过度,则纤维束1的宽度宽到需要的宽度以上,会产生断裂。位置限制辊43g、43h用于限制纤维束1的流送位置,防止纤维束1的断裂。这里,位置限制辊43g、43h的结构互不相同。一个位置限制辊43g的一个例子如图3所示,另一个位置限制辊43h的一个例子如图4所示。
如图3所示,一个位置限制辊43g是由摇摆机构46支撑的摇摆式。将摇摆机构46,设置有将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臂46a的前端部的支撑框46b,由轴承46c枢轴支撑臂46a的底端部。臂46a从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向绕挂纤维束1的一侧延伸。这里,因为在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的上侧绕挂纤维束1,所以使臂46a从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向上方延伸。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的下侧绕挂纤维束1时,使臂46a从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向下方延伸。而且,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和扩纤辊43b~43f一样具有凸曲面部44,但在凸曲面部44上设置了一对凸缘47a、47b这一点上,和扩纤辊43b~43f不相同。通过在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上设置一对凸缘47a、47b,可设定纤维束1的扩纤宽度的上限。
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基本上在半径方向从纤维束1承受负载。纤维束1在一对凸缘47a、47b之间被扩纤,在纤维束1的密度在宽度方向上基本一致时,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承受轴线方向上对称的负载,保持水平。此时,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通过其凸曲面部44实现与扩纤辊43b~43f相同的扩纤效果。另一方面,当纤维束1产生密度偏差、纤维束1向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的轴线方向一侧或者另一侧偏移时,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承受轴线方向上不对称的负载。该不对称的负载通过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一到达臂46a,臂46a就以轴承46c为轴摆动,使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旋转并倾斜。例如在图3中,如果纤维束1偏移到纸面右侧,则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就向右下倾斜,如果纤维束1偏移到纸面左侧,则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向左下倾斜。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一倾斜,纤维束1的张力在纤维束1的低密度侧就会增大,在高密度侧就会降低。因此,构成纤维束1的单纤维从高密度侧向低密度侧移动,纤维束1的密度变得均匀。伴随着这一操作,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也返回到原来的水平状态。
如图4所示,另一个位置限制辊43h由竖立设置在两侧的支撑柱48a、48b旋转自如地支撑。支撑柱48a、48b具有可以弹性地伸缩的伸缩部49a、49b。这里,因为在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h的下侧绕挂纤维束1,所以采用拉伸弹簧作为伸缩部49a、49b。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将纤维束1绕挂在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h的上侧时,采用压缩弹簧作为伸缩部49a、49b。而且,也可以用油压缸和气压缸等流体压力缸取代拉伸弹簧或者压缩弹簧。而且,在图4中,设置有将纤维束1流送到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h的中央部的环形沟47c。和一对凸缘47a、47b相同,该环形沟47c用于设定纤维束1的扩纤宽度的上限。
当纤维束1向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h的轴线方向一侧或者另一侧偏移时,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h从纤维束1承受轴向不对称的负载。如果该不对称的负载通过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h传递到支撑柱48a、48b上,则一个支撑柱的伸缩部比另一个支撑柱的伸缩部伸得长,使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h弹性地倾斜。例如在图4中,如果纤维束1偏移到纸面右侧,则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h向右上倾斜,如果纤维束1偏移到纸面左侧,则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h向左上倾斜。如果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h倾斜,则纤维束1的张力在纤维束1的低密度侧基本不发生变化,但在高密度侧降低。因此,构成纤维束1的单纤维从高密度侧向低密度侧移动,纤维束1的密度变得均匀。伴随着这一操作,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h也返回到原来的水平状态。
相对于通过从纤维束1施加给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的负载以及其反力、即被施加给臂46a的向心力的平均作用而从倾斜状态返回到原始状态,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h利用伸缩部49a、49b的弹性还原作用而从倾斜状态返回到原始状态,在这一点上,摇摆式和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g、43h不相同。但是,摇摆式和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g、43h中的任意一个都是通过倾斜而使构成纤维束1的单纤维从其高密度侧向低密度侧移动,实现使纤维束1的密度均匀这一共同的效果。这一效果不仅作用于各位置限制辊43g、43h,也作用于和各位置限制辊43g、43h相比的纤维束1的流送方向上游侧或者下游侧。在该实施例中,由设置在摇摆式和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g、43h的上游侧的扩纤辊43b~43f来实现控制纤维束1的流送位置的效果。
位置限制辊43g、43h的结构也适用于位置稳定用可变辊33。
如图1所示,挤压引导部50由第1引导部51、挤压辊机构52以及第2引导部53构成,挤压引导部50一边一直与在扩纤槽40中扩纤的纤维束1保持接触,一边将纤维束1从扩纤槽40的液体中引导至配置在干燥部60中的干燥辊61处。
第1引导部51的一部分浸渍在扩纤槽40的液体中,在扩纤槽40的液体中和从纤维束流送部43流送的纤维束1接触,从扩纤槽40的液体中到挤压辊机构52,一边和纤维束1一直保持接触,一边对纤维束1进行引导。这里,为了在纤维束1从扩纤槽40的液体中出来之后快速地被导入到挤压辊机构52中,用一个辊构成第1引导部51,但也可以由多个辊构成。在用多个辊构成第1引导部51时,至少一个辊的一部分浸渍在扩纤槽40的液体中。
挤压辊机构52由一对挤压辊52a、52b构成,通过挤压经过两挤压辊52a、52b之间的纤维束1,由扩纤槽40除去附着在纤维束1上的液体。一对挤压辊52a、52b都配置在扩纤槽40的液面上方。一个挤压辊52a配置在第1引导部51的上方,介由纤维束1和第1引导部51接触。另一个挤压辊52b配置在挤压辊52a的侧边,介由纤维束1和挤压辊52a接触。以前,因为为了立即挤压从扩纤槽40的液体中出来的纤维束1,将一个辊的一部分浸渍在液体内,所以挤压辊机构即使不挤压纤维束,也有大量的液体附着在一个辊上,但对于上述挤压辊机构52,在一个挤压辊52a上仅仅附着着从纤维束1挤压出的液体和附着在第1引导部51上的液体。而且,在另一个挤压辊52b上仅仅附着着从纤维束1挤压出的液体和附着在一个挤压辊52a表面的液体。这样,通过将挤压辊机构52配置在扩纤槽40的液面上方,降低各挤压辊52a、52b的液体附着量,从而提高了纤维束1的挤压效率。
第2引导部53从挤压辊机构52到干燥辊61都和纤维束1一直保持接触,同时对其进行引导。这里由多个引导辊53a~53c构成。始端侧的引导辊53a配置在挤压辊机构52的上方,介由纤维束1和挤压辊机构52的一个挤压辊52a接触。而且,始端侧的引导辊53a也可以和挤压辊机构52的另一个挤压辊52b接触。终端侧的引导辊53c配置在干燥辊61的下方,介由纤维束1和干燥辊61接触。中间的引导辊53b配置在始端侧和终端侧的引导辊53a、53c之间,介由纤维束1和始端侧与终端侧的引导辊53a、53c接触。这里,用多个引导辊53a~53c构成第2引导部53,但也可以由一个辊构成。
另外,图中的符号54是喷气口,喷出从热源21送出的热风(干燥风),对挤压引导部50的各构成部件进行干燥以及对一边和挤压引导部50的各构成部件的表面接触一边对被流送的纤维束1进行预干燥。从而,使液体从挤压辊机构52的表面蒸发,进一步提高挤压辊机构52的液体除去效率。
而且,第1和第2引导部51、53通过和纤维束1的至少一个侧面接触,抑制包含在纤维束1中的液体的表面张力,防止单纤维之间互相重叠而在纤维束1中产生断裂。
干燥部60具有干燥辊61,将纤维束1绕挂在该干燥辊61上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是加热干燥辊61的表面使水分从扩纤纤维束1蒸发,或者对绕挂在干燥辊61上的扩纤纤维束1送干燥风来吸收水分,或者两种操作同时执行。
主轴驱动辊机构70由相互接近配置的一对辊71、72构成。一个是主轴驱动辊71,另一个是压辊72。主轴驱动辊71配置在和图外的驱动源的驱动轴相同的轴上,通过图外的动力传动机构将驱动力施加到从轴驱动辊31上。压辊72介由纤维束1挤压主轴驱动辊71,将主轴驱动辊71的驱动力传递到纤维束1上。相反,如果将压辊72从主轴驱动辊71移开,则主轴驱动辊71的驱动力就不会传递到纤维束1上。
缠绕部80对扩纤后的纤维束1进行缠绕。该缠绕部80在将纤维束1重叠到大致相同的位置的状态执行带绕操作。缠绕对象、即纤维束与胶片等薄片不同,因为是多根单纤维的束,如果缠绕位置完全一致,则会切入到已经缠绕单纤维的纤维束中,可能在下面的工序中不能拉出纤维束,或者切入的单纤维断开。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将缠绕部80构成为在轴向可以移动,一边微微振动一边缠绕纤维束1。
在缠绕部80附近,配设有张力传感器81和位置传感器82。张力传感器81检测施加在纤维束1上的张力,并将该检测结果传送到控制箱83中。存在扩纤后的纤维束1的厚度在宽度方向上略有不同的情况,在这样的状态下流送的纤维束1在宽度方向上发生偏移,所以位置传感器82检测纤维束1的偏移位置,并传送到控制箱83中。控制箱83基于张力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将信号发送给压辊32、72和缠绕部80,根据该信号,可适当调节压辊32、72的按压力和缠绕部80的扭矩。而且,控制箱83基于位置传感器82的检测结果,将信号发送给缠绕部80,根据该信号,使缠绕部80沿轴向移动,适当地调节纤维束1的缠绕位置。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沿着图上的同一直线呈锯齿状配置扩纤辊43b~43h等,但即使在图中沿着曲线配置,纤维束1也为弯曲路径。此时,纤维束1的弯曲路径不仅仅限于一侧和其相反侧的轮流弯曲的Z字形,也可以是仅在一侧弯曲的多角形或者是这种形状的一部分。这样,对于纤维束1的弯曲路径,不限于图示的形状,可以有各种变形。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摇摆式位置限制辊43g上设置一对凸缘47a、47b,但是,这些凸缘47a、47b也可以设置在扩纤辊43b~43f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上,或者设置在伸缩式位置限制辊43h上。将设有凸缘47a、47b的扩纤辊43b~43f作为位置限制辊。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可以摇摆的臂46a,列举由轴承46c枢轴支撑臂46a的底端部的结构,但通过由弹性地弯曲自如的弯曲部件(例如板簧和卷簧)支持臂46a的底端部,或者在臂46a上设置上述弯曲部件,也能够可摇摆地构成臂46a。
而且,这些多种类型的位置限制辊也可以不结合使用而单独使用。而且,这些位置限制辊不限于在液体中使用,在气体中使用也能够控制纤维束1的扩纤宽度。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一个或者多个辊构成第1引导部51和第2引导部53,但也可用引导板代替辊。为了提高和纤维束1的接触力,与平板相比优选使用象辊表面那样弯曲的板。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本发明用在应用于利用超声波扩纤法扩纤的扩纤装置中,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利用静电扩纤法、挤压扩纤法、喷气扩纤法等其它扩纤法的扩纤装置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扩纤装置,将聚集多根单纤维的纤维束作为扩纤对象,在将张力施加到纤维束上的状态下,由一边使纤维束接触多个扩纤辊的表面一边形成弯曲路线对纤维束进行流送的纤维束流送部对纤维束进行扩纤,其特征在于,纤维束流送部,具有限制纤维束的流送位置的位置限制辊,在位置限制辊的外周部上设置限制纤维束的扩纤宽度的一对凸缘。
2.一种扩纤装置,将聚集多根单纤维的纤维束作为扩纤对象,在将张力施加到纤维束上的状态下,由一边使纤维束接触多个扩纤辊的表面一边形成弯曲路线对纤维束进行流送的纤维束流送部对纤维束进行扩纤,其特征在于,纤维束流送部,具有控制纤维束的流送位置的位置限制辊,通过使位置限制辊倾斜,使向位置限制辊的轴线方向一侧或者另一侧偏移的纤维束返回到位置限制辊的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纤装置,其特征在于,位置限制辊可旋转自如地被支撑在可摇摆的臂的前端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纤装置,其特征在于,臂的底端部从位置限制辊向纤维束绕挂侧延伸并由轴承枢轴支撑。
5.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扩纤装置,其特征在于,位置限制辊,根据纤维束的偏移,弹性地改变倾角,使纤维束返回到中央。
6.一种扩纤装置,将聚集多根单纤维的纤维束作为扩纤对象,在将张力施加到纤维束上的状态下,将一边使纤维束接触多个扩纤辊的表面一边形成弯曲路线而对纤维束进行流送的纤维束流送部设置在液体中,来对纤维束进行扩纤,同时由挤压辊机构除去附着在被扩纤的纤维束上的液体,其特征在于,挤压辊机构被配置在扩纤槽的液体外部,并设置有第1引导部,该第1引导部,从扩纤槽的液体中到挤压辊机构,以不分离地保持接触状态的方式对纤维束进行引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从挤压辊机构流送的纤维束缠绕在干燥辊上使之干燥的干燥部,并设置有从挤压辊机构到干燥辊、以不分离地和纤维束保持接触的方式对纤维束进行引导的第2引导部。
全文摘要
一种可防止在纤维束中产生断裂的扩纤装置,在纤维束流送部(43)中配置有位置限制辊(43g、43h),限制纤维束(1)的流送位置。由此限制纤维束(1)的扩纤宽度,防止在纤维束中产生断裂。另外,将挤压辊机构(52)配置在扩纤槽(40)的液体外部,从扩纤槽(40)的液体中到挤压辊机构(52)一边使纤维束(1)与第1引导部(51)一直保持接触一边对纤维束(1)进行引导。由此,液体的表面张力发生作用,可防止在纤维束(1)中产生断裂。
文档编号D06C29/00GK1766197SQ20051011417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7日
发明者大石桥弘治 申请人:李氏环球贸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