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纱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600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送纱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送纱轮,尤指一种轮缘内侧上方设有一保护纱线的遮盖凸缘,以确保纱线输送品质的送纱轮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按,弹性送纱技术是时下市场的热门话题,而弹性送纱轮对于圆编机生产布匹品质的良窳又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使送纱轮的设计结构成为关键技术,相关的送纱轮结构如中国台湾第85201115号专利案所揭露,请参阅图1,该送纱轮90有一轮体91及轴套92,该轮体91为塑料材质,其于中央处形成有一凸肋93,而该轮体91上进一步套设有一轮套94,该轮套94为橡胶材质,用以便利弹性纱的卷绕输送,并藉该凸肋93而形成两个送纱区,以方便区隔及输送不同路径的纱线,而该轴套92为金属材质,以将数个送纱轮90组装固定于圆编机的纱轮轴上。
请一并参阅图2,前述该送纱轮90所套设的轮套94会在该轮体91边缘与轮体91形成有一棱缝95,且该轮套94本身的端缘亦会形成有一锐利的棱角96,而由于纱线是从上而下进入该送纱轮90,故会使得纱线的表面组织在卷绕输送过程中容易卡在该棱缝95或为该棱角96所刮伤,尤其目前布料工艺中所用的超细纤维,因其本身组织相当精致纤细脆弱更易因刮伤而起毛或丧失光泽,大大影响其编织的布料品质。
此间业者虽曾尝试以轮套的软硬度的调整,甚或将轮套的材料厚度做区段性变化予以克服,然皆因轮套橡、塑料及超细纤维纱线的特性使然,而迄今仍一筹莫展。
因是,如何解决前述送纱轮送纱所造成纱线布料品质上的瑕疵及提升织造技术一节,诚是业者更应努力研发、突破的重点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纱轮改良结构,其能使纱线在卷绕输送过程中避免被弹性轮套边缘所刮伤,进而可确保其纱线布料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纱轮改良结构,其能使送纱轮的轮套更换次数减至最少,即减少停车机率,进而提升其经济效益。
爰是,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将一具有一外侧直径较大的轮缘及内侧直径较小的轮面的轮体,各该轮缘内侧上方设有一遮盖凸缘,该轮面上设有一凸肋;一弹性轮套,套设于该轮体的轮面上,且该弹性轮套的端边是终抵于该轮体的遮盖凸缘下方,并藉该轮面的凸肋而形成第一送纱区及第二送纱区。
依据前述结构,其中该轮体的遮盖凸缘的下方形成有一遮盖凹槽,且该遮盖凸缘或遮盖凹槽的宽度是相当或略大于该弹性轮套的厚度,用以确实保护纱线的输送。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改良,不但可解决常见弹性送纱轮长期以来对纱线刮伤的困难问题,且可解决弹性轮套更换与停机的濒繁问题,对产业制程及布料品质的提升的确具有相当大的正面效益。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较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图号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常见送纱轮剖视示意图;图2是常见送纱轮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送纱轮端缘局部放大示意图(一);图7是本实用新型送纱轮端缘局部放大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5,本实用新型送纱轮改良结构包括有一轮体10及一弹性轮套30,该轮体10是由一外侧直径较大的轮缘111及内侧直径较小的轮面112,而该轮面112大体上中央处形成有一凸肋116;该弹性轮套30是套设于该轮体10上,并藉该轮体10的轮面112的凸肋116而形成第一送纱区31及第二送纱区32。
请参阅图6,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送纱轮改良结构的主要特征,即轮体10两侧的轮缘111、121进一步的具体结构,为简化说明起见,此仅以该轮缘121作等同的说明,该轮缘121内侧上方设有一遮盖凸缘126,该遮盖凸缘126并形成下方的一遮盖凹缘127,该遮盖凸缘126或遮盖凹缘127的宽度相当于该弹性轮套30的厚度。当该弹性轮套30组套于该轮体10后,该弹性轮套30的端边将从轮面122向上延伸进入该遮盖凹缘127,并终抵于该遮盖凸缘126,如此即可消除该弹性轮套30端边其棱缝及棱角对纱线刮损的问题;另,由于纱线是从上而下进入该第一送纱区31及第二送纱区32内,故该遮盖凸缘126或遮盖凹缘127宽度是可略大于该弹性轮套30的厚度。
如图7所示,该遮盖凸缘126的端缘128略凸出该弹性轮套30的端边,使得该遮盖凸缘126可覆盖住位于底缘的弹性轮套30的端边,而使得纱线不会被弹性轮套30的端边所刮伤,如此即可对线纱作更进一步周全的保护,此乃本实用新型在极为狭窄的弹性送纱轮技术领域中长期以来无法克服困难的一项技术突破。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改良,不但可解决常见弹性送纱轮长期以来对纱线刮伤的困难问题,且可解决弹性轮套更换与停机的濒繁问题,对产业制程及布料品质的提升的确具有相当大的正面效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送纱轮改良结构」藉其特有的结构特征,确能达创作目的的各项要求,且大幅改进常见产品的缺失,更未见有相同结构特征的产品公开贩售,显见本发明实已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成立要件,爰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恳请早日赐准本实用新型专利。
以上所述内容与所举实施例的图标,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范例,概凡知悉此项技艺的人士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作成各种变化和修饰,仍应包括在本实用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送纱轮改良结构,包括有一轮体及一弹性轮套,该轮体的两侧各具有一直径较大的轮缘及其内侧具有一直径较小的轮面,该轮面大体上中央处设一凸肋,该弹性轮套套设于轮体的轮面上,其特征在于,该轮体上的轮缘内侧上方设有一遮盖凸缘;该弹性轮套的两端边分别终抵于该轮体两轮缘的遮盖凸缘下方,并藉该凸肋而使该轮面形成第一送纱区及第二送纱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遮盖凸缘下方的宽度与该弹性轮套的厚度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遮盖凸缘下方的宽度大于该弹性轮套的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纱轮改良结构,包括一轮体及一弹性轮套,该轮体是由一外侧直径较大的轮缘及内侧直径较小的轮面,该轮面中央设一凸肋,而各该轮缘内侧上方设有一遮盖凸缘;而该弹性轮套套设于该轮体的轮面上,且该弹性轮套的两端边分别终抵于该轮体的两遮盖凸缘下方,并藉该凸肋而使轮体形成第一送纱区及第二送纱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送纱轮,按照上述结构的改良,能达到避免纱线在送纱过程中被刮伤,以确保产品品质及提升其经济效益,且可解决弹性轮套更换与停机的濒繁问题。
文档编号D04B15/38GK2832853SQ20052001844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1日
发明者陈仁惠 申请人:陈仁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