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之喂纱棒固定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58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机之喂纱棒固定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机之喂纱棒固定调整结构,系提供一种可将喂纱圈与喂纱棒相互结合之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织布方式由传统的手工转变成机械,现有的机械织布皆是依靠针织机,而针织机则要依靠喂纱圈的转动与喂纱棒所传递的纱线方可织成布料。
请配合参考图6及图7所示,现有的喂纱圈(40),其一侧面间隔形成有数嵌槽(41),于各嵌槽(41)的底端面形成有一贯穿喂纱圈(40)的穿孔(42);现有的喂纱棒(50),其具有一座体(51),座体(51)的底端面形成有一螺孔,一螺栓(511)贯穿喂纱圈(40)的穿孔(42),并与座体(51)的螺孔相互螺固,藉此将喂纱棒(50)固定于喂纱圈(40)处,另于座体(51)的顶端枢设有一可供纱线通过的纱座(52)。
如同上述,喂纱圈(40)必须先要于其一侧面形成有若干具有穿孔(42)的嵌槽(41),嵌槽(41)的数量可为32、64或128等依针织机的种类与大小而有所不同。
所以针织机的制造厂商就要于其厂房内腾出一个存放空间,以便于存放具有不同嵌槽(41)数量与规格的喂纱圈(40),而此举往往会迫使制造厂商改变与限缩其厂房空间,如此造成极大的不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创作者有鉴于此,于是积极从事研发,以期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限缩厂房容置空间,并能与喂纱圈相互结合的喂纱棒结构,经过不断的努力与研发,终于开发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喂纱圈与喂纱棒相互结合之结构。
为了达到前述之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机之喂纱棒固定调整结构,其具有一喂纱圈与至少一个喂纱棒;喂纱圈,其为一圈体;各喂纱棒具有一座体与一线座;座体,其一侧面且相邻于底端处形成有可供一喂纱圈嵌合的嵌口,于嵌口的一端面形成有螺孔,螺孔内螺固有固定螺杆,另于座体的一端形成有贯穿座体的容置口;线座,其系枢设于座体的容置口处。
座体的嵌口可与一表面平滑的喂纱圈相互嵌合,并且旋转固定螺杆使其一端与喂纱圈相互抵紧,藉此将座体固定于喂纱圈处,并将其余所需之喂纱棒可依此法设置。
藉此设置方式,喂纱圈不需设有任何具有穿孔的嵌槽,并能依据针织机的设计,而提供给数量不同的喂纱棒设置,所以针织机的制造厂商仅需存放不同尺寸的喂纱圈,其厂房的存放空间就可以相对的予以缩减,对制造厂商而言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图1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外观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立体外观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之剖面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之局部剖面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局部剖面图。
图6系现有的喂纱圈与喂纱棒之立体外观图。
图7系现有的喂纱圈与喂纱棒之另一立体外观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座体(11)嵌口(111)螺孔(112)固定螺杆(113)调整螺孔(114)调整螺杆(12)容置口(20)线座(21)枢接块(22)线杆(221)线孔(222)长孔(23)导线杆(231)螺栓(232)线孔(30)喂纱圈(40)喂纱圈(41)嵌槽(42)穿孔(50)喂纱棒(51)座体(511)螺栓(52)纱座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图7,将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针织机之喂纱棒固定调整结构,请配合参考图1、图2及图3所示,其具有一喂纱圈(30)与至少一个喂纱棒;喂纱圈(30),为一侧面皆为平整表面的圈体;各喂纱棒,其具有一座体(10)与一线座(20);座体(10),其一侧面且相邻于底端处形成有一嵌口(11),于嵌口(11)的一端面形成有一贯穿座体(10)的螺孔(111),螺孔(111)内螺固有一固定螺杆(112),在座体(10)的另一侧面形成有二个相互间隔的调整螺孔(113),调整螺孔(113)与嵌口(11)相通,二调整螺孔(113)内分别设有一调整螺杆(114),另于座体(10)的一端形成有一贯穿座体(10)的容置口(12),于容置口(12)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相对的枢孔与卡固孔;线座(20),其具有枢接块(21)、一线杆(22)与一导线杆(23)枢接块(21),其一端形成有一枢孔,一枢杆贯穿座体(10)的枢孔与枢接块(21)的枢孔,藉此将枢接块(21)枢设于座体(10)的容置口(12)处,于枢接块(21)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一珠槽,于各珠槽内设有相互推抵的一弹簧与一珠体,珠体可与座体(10)的卡固孔相互卡固,枢接块(21)形成有一螺孔;线杆(22),其一端间隔形成有若干线孔(221),线杆(22)的另端形成有一长孔(222);导线杆(23),其一端形成有穿孔,一螺栓(231)依序贯穿导线杆(23)的穿孔与线杆(22)的长孔(221),并与枢接块(21)的螺孔相互螺固,藉此将线杆(22)与导线杆(23)固定于枢接块(21)处,于导线杆(23)的另端间隔形成有数线孔(232)。
于实际使用时,请再配合参考图2及图3所示,座体(10)的嵌口(11)可与喂纱圈(30)相互嵌合,并且旋转固定螺杆(112),使其一端与喂纱圈(30)相互抵紧,藉此将座体(10)固定于喂纱圈(30)处,请配合参考图4及图5所示,并且分别旋转二调整螺杆(114),使其可与喂纱圈(30)相互推抵,进而使得喂纱棒相对于喂纱圈(30)呈一定的角度倾斜,如此完成单一喂纱棒的设置,而其余所需的喂纱棒可依此法设置。
如上述之设置方式,喂纱圈(30)可不用于其侧面设置任何具有穿孔的嵌槽,因此针织机的制造厂商仅需存放不同尺寸的喂纱圈(30)即可,而每一喂纱圈(30)可依据针织机的设计,而提供给不同数量的喂纱棒设置,所以其厂房的存放空间就可以相对的予以缩减。
权利要求1.一种针织机之喂纱棒固定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机之喂纱棒固定调整结构具有一喂纱圈,其为一圈体;至少一个喂纱纱棒,其具有一座体与一线座;座体,其一侧面且相邻于底端处形成有可供喂纱圈嵌合的嵌口,于嵌口的一端面形成有贯穿座体的螺孔,螺孔内螺固有固定螺杆,另于座体的一端形成有贯穿座体的容置口;线座,其系枢设于座体的容置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针织机之喂纱棒固定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另一侧面形成有相互间隔的调整螺孔,调整螺孔与嵌口相通,于调整螺孔内设有调整螺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之针织机之喂纱棒固定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容置口之两侧面分别形成有相对的枢孔与卡固孔;线座具有枢接块、线杆与导线杆;枢接块,其一端形成有枢孔,一枢杆贯穿座体的枢孔与枢接块的枢孔枢接处,于枢接块的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珠槽,于各珠槽内设有相互推抵的弹簧与珠体,珠体可与座体的卡固孔相互卡固,枢接块形成有螺孔;线杆,其一端间隔形成有若干线孔,线杆的另端形成有长孔;导线杆,其一端形成有穿孔,一螺栓依序贯穿导线杆的穿孔与线杆的长孔,并与枢接块的螺孔相互螺固,于导线杆的另端间隔形成有数线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一种针织机之喂纱棒固定调整结构,其具有一喂纱圈与一喂纱棒,喂纱圈为一圈体,喂纱棒具有一座体,座体的一侧面形成有可供喂纱圈嵌合的嵌口,于座体的顶端形成有贯穿座体的容置口,在容置口处枢设有线座,藉由座体的嵌口与喂纱圈的相互嵌合,使得喂纱圈不需任何事先加工,如此可降低喂纱圈的存放空间。
文档编号D04B15/48GK2841700SQ200520127608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9日
发明者王三旗 申请人:骏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