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693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横机的结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使针织横机实现自动收针功能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各羊毛衫厂家最普遍使用的针织机械是手摇针织横机,其价格低,使用方便,但是劳动强度大,编织效率低,而全自动电脑横机的价格昂贵,目前无法普及使用。近两年,半自动机架开始逐渐流行,半自动机架可配上手摇横机,即可实现自动放针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然而编织物中,除了放针还有大量的收针,而半自动机架的收针还是由大量手工操作来完成,因此,无法实现自动收放针编织,使得编织效率无法真正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该横机具有收针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收针装置可以安装在传统手摇横机上,在现有自动放针的基础上实现自动移圈收针,即可明收暗收,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实现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这种横机包括自动收针装置,即收针装置的机械部分以及电控部分。电控部分由专用CPU、电源、电机、及其程序盒等组成。
在针织横机的上方设有导轨,导轨上铰接有两个收针装置,收针装置位于针织横机的两侧,并与针床平行;
收针装置上还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和摆动机构;所述的收针装置平移机构为针织横机上方设有由步进电机控制的丝杆和螺母,该螺母与收针装置连接,控制收针装置相对横机针床的位置。
所述的收针装置摆动机构为导轨两端设有的由步进电机驱动的齿轮。
收针装置内部设有推针板,推针板被弹簧顶抵于外壳底部,并与连杆连接,其位置位于针床上织针的针踵下方;推针板上方设有滑块,滑块末端设有刮针板,头端设有拉簧连接外壳顶部,刮针板位于针床上针踵的上方、针钩的下方;滑块上还铰接有收针头固定座,,收针头固定座上设有一个以上的一排收针头,收针头位置位于针的针钩上方;滑块上还设有磁钢固定座,磁钢固定座上设有磁钢;收针装置内还设有两平行的滑块,一滑块末端设有退针板,头端设有拉簧连接外壳顶部;收针装置上方还设有4个一组的凸轮,分别通过4个摇杆驱动滑块和连杆,从而推动上述推针板、刮针板、收针头、退针板,完成织针上的线圈转移。凸轮可由步进电机或减速电机驱动。
一凸轮通过一摇杆连接滑块驱动收针头、磁钢和刮针板;一凸轮通过一摇杆连接滑块驱动退针板;一凸轮通过一摇杆连接连杆,连杆与推针板连接;一凸轮通过一摇杆连接连杆,连杆与收针头固定座连接。
上述驱动机构的电机、凸轮、摇杆、滑块和连杆驱动收针手内的推针板、刮针板、收针头、退针板协调动作,结合收针装置的横向平移和摆动,实现自动收针。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收针装置内部结构主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收针装置内部结构侧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针织横机1,还包括自动收针装置3的机械部分以及电控部分,电控部分为专用技术,为一般技术人员所知,图中未示。
机械部分为针织横机1的上方设有导轨2,导轨2上铰接有对称的两个收针装置3,收针装置3位于针织横机1的两端,并与针床11平行;收针装置3上还连接有收针装置驱动机构,以实现收针装置3沿导轨2的左右移动以及以导轨2为轴的上下摆动;在本实施例中,收针装置3的平移机构为针织横机1上方设由步进电机57控制的丝杆41以及与该丝杆41配合的丝杆螺母43,该丝杆螺母43通过连接板40与收针装置3连接。而收针装置上下摆动机构为由步进电机58控制的齿轮42。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收针装置驱动机构还可以为由步进电机58控制的同步带轮,同步带轮驱动收针装置3。
针床11上设有现有技术的织针111,其结构如图5所示。织针111的下部近末端具有突起的针踵1111,织针111的上末端为针钩1112,织针111上铰接有针舌1113,针舌1113可盖住针钩1112,针钩1112中套有线圈6。
收针装置3内部设有推针板31,推针板31被弹簧311顶抵于轴位螺钉上,推针板31位置位于安装在针床11上的织针111的针踵1111下方;收针装置3内推针板31的上方设有滑块322,滑块322末端设刮针套板33,头端有拉簧8连接外壳顶部。刮针板33位于安装在针床11上的织针111的针踵1111的上方、织针111的针头1112的下方;滑块322上还铰接有收针头固定座321和扭簧320。收针头固定座32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收针头34,收针头34位于织针111的针钩1112上方;收针装置3内位于刮针板33和收针头34之间设有磁钢35;收针装置3内还设有与滑块322平行的滑块323,滑块323末端设有退针板37,头端有拉簧88连接外壳顶部;收针装置3上部还设有凸轮51、52、53、54,分别驱动与连杆3210、滑块322、连杆3220、滑块323连接的摇杆61、62、63、64。上述的推针板31与连杆3210连接、收针头固定座321与连杆3210连接。根据动作需要分别设计凸轮51、52、53、54的外缘曲线,凸轮外缘分别与铰接于外壳上的四根摇杆61、62、63、64上的轴承32接触,该组四个凸轮同轴设置,轴端设有同步带轮;收针装置3上部还设有步进电机56,步进电机56位置位于凸轮组的上方。由步进电机56通过同步带驱动凸轮组。
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轮组还可以由减速电机驱动,凸轮驱动摇杆,摇杆连接软轴进而驱使收针装置3内的推针板31、刮针板33、收针头34、退针板37联动。
如图5所示,结合图1-图4,本实施例实现自动收针的方式如下步进电机56驱动凸轮51、52、53、54同步转动,带动四根摇杆61、62、63、64摆动。摇杆61驱动连杆3210带动推针板31上下运动(弹簧311可在凸轮释放时使滑块复位);摇杆62驱动滑块322上下运动,因此带动设置于滑块322上的刮针板33、收针头固定座321以及磁钢35上下运动(弹簧8可在凸轮5释放时使滑块322复位);摇杆63驱动连杆3220带动收针头固定座321绕其在滑块322上的铰接点转动而使收针头34上下摆动(扭簧320可在凸轮释放时使收针头34复位);摇杆64驱动滑块323带动退针板37上下运动(拉簧88可在凸轮释放时使滑块323复位)。凸轮每转1圈,完成1次收针动作。
收针装置3内机构实现收针动作顺序为首先,收针装置3绕导轨2向下摆动直到与针床11接触;其次,推针板31上升,将原本上下不平的7-10枚织针111的针踵1111推平并向上推动一段距离,使针钩1112处于收针头34的预备套针位置;再次,滑块322向下运动,推动刮针板33、收针头34以及磁钢35一起下沉,此时针舌1113处于磁钢35下方的位置而被磁钢35吸起,绕其在针111上的铰接点转动,使针钩1112暴露;再次,收针头固定座321绕其在滑块322上的铰接点转动,收针头34向下摆动而套入针钩1112中;再次,凸轮52释放,滑块322受拉簧8的作用上拉,收针头34将针111一同上拉,由于线圈6位置不变,因此线圈6滑出针钩1112,滑过针舌1113;再次,滑块322下沉,刮针板33推动针踵1111,织针111向下运动,由于线圈6位置不变,针舌1113被线圈6阻挡而绕铰接点转动而盖住针钩1112,线圈6越过针舌1113,挂在收针头34上;再次,收针头固定座321绕其在滑块322上的铰接点转动,收针头34向上摆起,线圈6依然挂在收针头34上。这时凸轮暂停转动;再次,步进电机57驱动其控制的丝杆41转动,丝杆螺母43带动收针装置3在丝杆41上向针织横机1中间位置移动。移动量视需要而定,需要几针就移动几个针距(一般为1-3个针距);再次,凸轮重启转动,推针板31向上运动,推动新针111’的针踵1111’上移,使针头置于套针位置。由于新针111’的针舌1113’处于磁铁35下方的位置而被磁钢35吸起,将针钩1112’暴露;再次,收针头固定座321绕其在滑块322上的铰接点转动,收针头34向下摆动,套入新针111’针钩1112’中;再次,滑块322向上运动,拉动新针111’向上运动,由于线圈6位置不变,线圈6从收针头34滑入新针111’针钩1112’中;再次,收针头固定座321绕其在滑块322上的铰接点转动,收针头34向上摆动脱离新针111’的针钩1112’;再次,由于收针装置3已整体向针织横机1中间位置移动,被取出线圈6的旧针111此时位于退针板37下方。滑块323向下运动,退针板37推动退出编织的旧针111的针踵1111向下运动,将旧针111退出工作位置。完成一次收针;
最后,凸轮停止转动,收针装置3绕导轨2摆起,从而完成了整个收针动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机构,合理设计凸轮外缘曲线,由电脑按程序控制步进电机驱动整个收针机构协调动作,就可以完成自动收针的目的。
权利要求1.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包括针织横机(1),电机和电脑控制部分,其特征在于针织横机(1)的上方设有导轨(2),导轨(2)上铰接有对称两个收针装置(3),收针装置(3)位于针织横机(1)的两端,并与针床(11)平行;收针装置(3)内部设有推针板(31),推针板(31)被弹簧(311)顶抵安装于外壳(4)底部,其位置位于针床上织针(111)的针踵(1111)下方;推针板(31)上方设有滑块(322),滑块(322)的末端设有刮针板(33),头端设有拉簧(8),拉簧(8)与外壳(4)顶部连接,刮针板(33)位于针床(11)上织针(111)的针踵(1111)上方、针钩(1112)下方;滑块(322)上还铰接有收针头固定座(321)和扭簧(320),收针头固定座(32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收针头(34),收针头(34)位置位于织针(111)的针钩(1112)上方;滑块(322)上还设有磁钢固定座(351),磁钢固定座(351)上设有磁钢(35);收针装置(3)内还设有与滑块(322)平行的滑块(323),滑块(323)的末端设有退针板(37),头端设有拉簧(88),拉簧(88)与外壳(4)顶部连接;收针装置(3)内还设有四个凸轮(51)、(52)、(53)、(54),凸轮的外缘分别与四根摇杆(61)、(62)、(63)、(64)上的轴承(32)接触,轴承(32)分别与连杆(3120)、滑块(322)、连杆(3220)以及滑块(323)连接,凸轮组位置位于外壳(4)的上方,通过同步带(5)与电机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收针装置(3)的驱动凸轮的电机为步进电机或减速电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收针装置(3)的平移机构,为针织横机(1)上方设有的丝杆(41)以及与该丝杆(41)配合的由步进电机控制的丝杆螺母(43),该丝杆螺母(43)通过连接板(40)与收针装置(3)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导轨(2)两端设齿轮(42),齿轮(42)与步进电机(58)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四个凸轮(51)、(52)、(53)、(54)分别驱动四根摇杆(61)、(62)、(63)、(64),摇杆驱动软轴,软轴驱动所述的推针板(31)、刮针板(33)、收针头(34)、退针板(37)。
专利摘要自动收针的针织横机,这种针织横机具有自动收针装置以及相配套的电机及其电控部分,自动收针装置的机械部分由收针装置、横移机构和摆动机构组成。收针装置内设的推针板、刮针板、收针头、退针板等的上下运动由凸轮摇杆机构驱动;横移机构驱动收针装置平行于针床的平移;摆动机构驱动收针装置进入或退出工作位置。从而取出套于需要收针的旧针针钩内的线圈,将线圈套入新针的针钩中,实现移圈收针,再将所收旧针退出编织工位。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可以安装在传统手摇横机上,通过电脑编程,在现有自动加针的基础上实现自动移圈收针,即可明收暗收,达到与手工收针同样的效果。
文档编号D04B7/00GK2871570SQ20052013977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9日
发明者叶飞, 陈怀龙, 陶金华, 李伯良 申请人:叶飞, 陈怀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