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布机的织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36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布机的织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布机的织边装置,特别涉及使形成引导边纱的一对导纱部的旋转体旋转并在边纱上进行开口运动形式的织布机织边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形式织布机的织边装置,在专利文献1及2上有所记载。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织边装置中,具有形成了分别穿过并引导边纱(接结纱)的导纱孔(eyelet)的一对臂,用专用驱动马达旋转驱动该臂,一边对边纱加捻一边进行开口运动。
在上述形式的织边装置中,利用上述臂的旋转,在其上游侧(边纱供纱侧),发生边纱彼此之间的捻绕(两根边纱相互缠绕的状态)。该在上游侧边纱彼此之间的捻绕与按上述臂的旋转转数成比例增加,一旦放置则捻数增大并会导致断纱。因此,在织造过程中必须随时消除在该上游侧发生的边纱彼此之间的捻绕。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织边装置中,为了消除在该上游侧发生的边纱彼此之间的捻绕,在臂向一个方向旋转规定转数以后,再使臂的旋转方向反转并进行织边动作。即,在臂向一个方向的旋转而产生了规定数的捻绕以后,通过使臂向相反方向旋转,以进行打开该边纱彼此之间捻绕的动作。
但是,即使在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织边装置中,边纱彼此之间也在上游侧发生相当于臂旋转上述规定数量的捻绕。当边纱是强度弱的纱时,稍微的捻绕也容易发生断纱。因此,在上述形式的织边装置中,可以使用的边纱受到限制。此外,由于用于进行织边的臂旋转按规定的旋转转数反转,所以织造的织物的织边部的最后加工不相同,外观不好。
除了如上所述的使臂旋转方向反转的装置以外,也有在边纱引出方向的上游侧设置用于消除上述边纱彼此之间捻绕的机构的装置。作为其实例是专利文献2所述的织边装置。
在该专利文献2所述的织边装置中,利用作为织布机原动马达的驱动源的驱动轴,旋转驱动在两端部具备穿过并引导边纱的一对导纱孔的边纱开口用导纱体,对边纱赋予开口运动。此外,在对该边纱赋予开口运动的机构的上游侧,设有具备配置有一对边纱供纱体的旋转板,在该旋转板上形成了穿过并引导从各边纱供纱体引出边纱的导纱孔的开捻机构。因此,由于设有如此开捻机构,随着上述导纱体的旋转所发生的在导纱体上游侧的边纱彼此之间的捻绕通过伴随着上述导纱孔旋转的边纱公转运动而被开捻消除。
但是,在该专利文献2所述的织边装置中,用于对上述边纱赋予开口运动的机构以织布机的原动马达作为驱动源,并以大致相等的速度连续地旋转驱动边纱开口用的导纱体。因此,边纱开口状态总是以高速连续地变化,边纱达到或接近最大开口状态的期间极短。因此,在该专利文献2所述的织边装置中,为了在投纬期间中确保充分的开口量,就必须加大导纱孔的间隔,即导纱体必须大型化。其结果是产生了边纱开口机构大型化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50199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0-170052号公报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织布机的织边装置中,不导致边纱开口机构的大型化、并且能随时消除伴随旋转体旋转而发生的在边纱开口机构上游侧的边纱彼此之间的捻绕,有效地防止随着捻绕的边纱断纱等。
根据上述问题,本发明织布机上的织边装置,使形成有引导边纱的一对导纱部的旋转体旋转并使边纱进行开口运动,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旋转体及以一定方向间歇地旋转驱动该旋转体的专用驱动马达的边纱开口机构;以及设在该边纱开口机构的边纱引出方向的上游侧的边纱供给机构,其包含形成有引导从一对边纱供纱体引出的边纱的一对导纱部的导纱体及支撑该导纱体并以与上述旋转体的旋转相同方向连续地被旋转驱动的旋转部件,利用旋转驱动该旋转部件,上述导纱体的导纱部公转运动,从各边纱供纱体向对应的上述导纱体的导纱部连接的边纱互不交叉地公转运动。
此外,这里所谓的「从各边纱供纱体向对应的上述导纱体的导纱部连接的边纱互不交叉」是指随着上述导纱体的导纱部的公转运动,对从各边纱供纱体向对应的导纱体的导纱部连接的部分边纱给予旋转运动,即使给予了如种的旋转运动,一对边纱的上述部分在上述旋转部件的一转中不会共有该位置,即边纱的上述部分上的全部位置在上述旋转部件的一转中总是不同。此外,所谓的「间歇地旋转驱动」是指如交替地重复停止与旋转或交替地重复低速旋转与高速旋转那样,在每个规定的期间定期地重复不同的旋转状态。此外,所谓的「公转运动」是指在绕某特定的轴线或部件的圆轨道上旋转运动。
本发明织布机的织边装置的上述边纱供给机构也可以具备旋转驱动上述旋转部件的专用驱动马达。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由于边纱开口机构利用与织布机的原动马达独立的专用驱动马达,间歇地旋转驱动引导一对边纱的臂等的旋转体,所以在投纬期间中的任意期间,能将对边纱给予开口运动的旋转体维持在边纱处于或接近最大开口的状态的位置(旋转相位)的状态。从而,无需加大引导边纱的导纱部的间隔,并且无需将旋转体大型化,即可在投纬期间获得必要的充分的边纱开口量。
此外,本发明在具备利用专用马达间歇地驱动上述旋转体形式的边纱开口机构的织边装置中,不像现有技术那样按规定转数反转旋转体,而是在关于该边纱开口机构的边纱引出方向的上游侧,设有利用导纱体的旋转消除边纱彼此之间捻绕的开捻机构(边纱供给机构),所以在边纱开口机构的上游侧不发生边纱彼此之间的多转的捻绕。因此,不产生伴随旋转体的反转的织物织边部的不均匀性,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因上述边纱彼此之间的捻绕所产生的断纱等。
若以专用马达作为边纱供给机构的旋转部件的驱动源,则与以织布机的原动马达作为驱动源相比,可以省略从织布机的原动马达到边纱供给机构之间的驱动传递机构,能简化织布机本身的结构。此外,由于织边装置被整体化,所以容易进行向织布机上的安装,并且容易进行位置调整。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及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及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及主视图。
图中10-织边装置,20-边纱开口机构,24-驱动马达,24a-输出轴,26-臂,26a-边纱导纱器,30-边纱供给机构,40-供纱部,41、42-筒管座,41a、42a-边纱筒管,43、44-支撑板(旋转部件),45-旋转导纱部件(旋转部件),45a、45b-边纱导纱器(边纱穿过部),46、47-导纱片(导纱体),46a、47a-导纱孔(边纱穿过部),50-驱动部,52-驱动马达,52a-输出轴,CF-织口,T-经纱列,W-织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4所示的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织边装置10由边纱开口机构20和边纱供给机构30构成。如图1及2所示,边纱开口机构20通过支撑块5等被支撑在架设在织布机两侧侧架1、1之间的横杆(梁)3上,并被配置在由多根经纱构成的经纱列T附近。此外,边纱供给机构30通过支撑块7等被支撑在织布机两侧的侧架1、1上。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边纱开口机构20具有作为驱动源的专用驱动马达24以及作为被安装在驱动马达24的输出轴24a上的旋转体的臂26。此外,在织布机横杆3上的支撑块5上,通过撑条21及托座22,并利用在托座22上安装驱动马达24,支撑边纱开口机构20。支撑块5可在横杆3的长度方向进行调整地安装在横杆3上。因此,利用调整该支撑块5的位置,能调整边纱开口机构20沿织布机宽度方向的位置。
驱动马达24的输出轴24a形成空心状,在其内部穿过从边纱供给机构30引出的两根边纱ST、ST。此外,在输出轴24a的织口CF侧(边纱ST引出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不能旋转地安装有在两端部具备形成了导纱孔的边纱导纱器26a的臂26。并且,穿过输出轴24a的空心部的两根边纱ST、ST在通过了输出轴24a的空心部以后,穿过臂26的边纱导纱器26a、26a的导纱孔并被导引,从边纱导纱器26a、26a经过筘9向织物W的织口CF引出。此外,在图示的实例中,将不与臂26一体的边纱导纱器26a、26a嵌装在臂26上而作成旋转体的导纱部,但也可以省略该边纱导纱器26a、26a,使边纱ST、ST穿过分别形成于臂26的两端部上的孔而引导边纱ST。此外,作为旋转体的臂26,不局限于一体形成的部件,也可以利用安装于输出轴24a上的两个臂构成旋转体。
此外,用于本发明的边纱开口机构的驱动马达是在一个在织造循环中按规定定时重复间歇旋转的马达。例如,驱动马达在两根边纱ST、ST所形成的开口为最大开口的旋转相位处于停止状态,在一个织造循环中的规定定时(例如,对应于投纬结束的定时而设定的定时)只半圈旋转驱动180°再次处于停止状态。与此相随,边纱ST、ST形成的开口从纬纱被插入的状态在上述旋转的过程中暂时关闭,并形成用于再次投纬的纬纱插入的开口,在开口量最大的状态下停止,准备下一次投纬。如此,用于边纱开口机构20的驱动马达24只要能从设定的上述规定定时到下一次投纬的纬纱通过边纱ST、ST形成的开口内的期间内被半圈旋转驱动,在下一个上述规定定时处于停止状态地以所谓间歇的驱动形式被驱动即可。但是,本发明的边纱开口机构驱动马达的驱动不局限于上述的交替重复停止和旋转的驱动,也可以是交替重复低速旋转和高速旋转的驱动。即重复在两根边纱ST、ST所形成开口的开口量为最大开口的旋转相位附近转换为低速旋转,在经过规定期间维持所需要的开口量以上的开口,在纬纱穿插结束后再转换为高速旋转的动作。
在图示的边纱开口机构20上,在输出轴24a的织口CF侧端部上的臂26的织口CF相反侧,设有用于探测边纱ST断纱的探测片28。探测片28是具有可挠性的薄板状部件,在其两端部形成有挂边纱ST的缺口部28a。并且,该探测片28当边纱ST正常时,因边纱ST的张力呈图3(a)实线所示的被弯曲状态,当引起边纱ST断纱时,随着边纱ST张力的消失,因本身的弹性力恢复到图上虚线所示的位置。因此,用适当的传感器等探测该探测片28的变位,可以探测出边纱ST的断纱。
此外,在图示的边纱开口机构20上设有用于限制从臂26的边纱导纱器26a、26a引出的边纱ST、ST的水平方向位置的导纱器29。如图3(b)所示,图示实例的导纱器29是作成U字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部件,被撑条29a支撑在托座22上。该导纱器29是用于限制导纱器29旋转中的边纱ST、ST的水平方向位置的导纱器,例如,在臂26处于水平状态或接近该状态时,进一步缩小相对于筘9的前进方向边纱ST所形成的角度,以减小筘9的筘齿与边纱ST的滑动接触(摺接)的影响。
边纱供给机构30如图1、2、及图4、5所示,由供纱部40和驱动部50构成。此外,图5(a)、(b)表示使供纱部40从图1或图4所示的状态旋转到后述的旋转导纱部件45大致呈水平时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边纱供给机构30与上述的边纱开口机构20相同,以专用驱动马达52作为驱动源。包含该驱动马达52的驱动部50通过托座53及底座板51被安装在织布机侧架1上的支撑块7所支撑,从而被安装在织布机侧架1上。
在驱动部50上,以驱动马达52的输出轴52a贯穿托座53的撑条部53a的状态支撑驱动马达52。此外,在托座53的撑条部53b上,通过无图示的轴承等支撑着联轴器55,该联轴器55的一端不能转动地安装在驱动马达52的输出轴52a上。此外,联轴器55的另一端固定地安装在供纱部40上。因此,供纱部40处于通过联轴器55被能转动地支撑在托座53上的状态,进而通过联轴器55与马达52的输出轴52a连接。
此外,如下驱动控制马达52其输出轴52a在边纱开口机构20的臂26每转一圈,即在织布机的两个织造循环时以转一圈的比例连续地旋转。
供纱部40包括安装了一对边纱筒管41a、42a的筒管座41、42;安装了各筒管座41、42的支撑板43、44;以及具备形成有穿过边纱ST、ST的导纱孔的边纱导纱器45a、45b的旋转导纱部件45。
两支撑板43、44被4根支柱48呈串联状连接。因此,本实施例的一对边纱筒管41a、42a相对于驱动马达52的输出轴52a的轴线方向呈串联状地配置状态。支撑板43被安装在驱动部50的联轴器55上,并被驱动马达52直接驱动。
旋转导纱部件45如图5(a)所示地使宽度窄的板材弯曲所形成的部件,配置于支撑板44的对角线上地被安装在支撑板44上。并且,边纱导纱器45a、45b被安装在旋转导纱部件45的边纱开口机构20侧的端部上。
虽然省略了详细说明,筒管座41、42是例如特开平7-48749号公报所公开的筒管座,分别安装有边纱筒管41a、42a,使用棘轮机构,通常使边纱筒管41a、42a不能旋转而停止边纱ST的送出,并且在边纱ST的张力上升时解除棘爪与棘轮的配合而可使边纱筒管41a、42a旋转,从而能引出边纱ST。
此外,在各筒管座41、42上安装有引导从各边纱筒管41a、42a引出的边纱ST的导纱片46、47。因此,各导纱片46、47处于通过筒管座41、42被支撑在对应的支撑板43、44的状态。
各导纱片46、47形成有用于穿过并引导上述边纱ST、ST的导纱孔46a、47a,并在从支撑板43、44的旋转轴线(=驱动马达52的输出轴52a的轴心)的偏心位置被安装在对应的筒管座41、42上。并且,来自各边纱筒管41a、42a的边纱ST、ST经过导纱片46、47的导纱孔46a、47a,向旋转导纱部件45的边纱导纱器45a、45b引出,经过边纱导纱器45a、45b被引导到边纱开口机构20。
在这种结构的边纱供给机构30上,利用驱动马达52输出轴52a的旋转,旋转驱动被支柱48一体连接的支撑板43、44,该支撑板43、44相当于本发明的旋转部件。
此外,利用旋转驱动支撑板43、44,支撑在各支撑板43、44的筒管座41、42以支撑板43、44的旋转轴心为中心旋转,并且,安装在各筒管座41、42上的导纱片46、47围绕支撑板43、44的旋转轴线作公转运动。因此,该导纱片46、47相当于本发明的导纱体,形成于各导纱片46、47上的导纱孔46a、47a相当于形成于导纱体上的一对导纱部。
此外,在图示的实例中,具备边纱导纱器45a、45b的旋转部件45被安装在支撑板44上,随着支撑板43、44的旋转,边纱导纱器45a、45b也围绕支撑板43、44的旋转中心进行公转运动。因此,此时旋转部件45也具有作为本发明导纱体的功能,边纱导纱器45a、45b也具有作为形成于导纱体上的一对导纱部的功能。但是,在形成于该旋转部件45上的导纱孔上没有必要必须具有本发明中所谓的导纱部的功能,可以取代纱导纱器45a、45b形成同时穿过两根边纱ST、ST的单一的导纱孔。此外,也可以省略旋转部件45本身,从筒管座41、42的导纱片46、47直接地向边纱开口机构20引导边纱ST、ST。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的织边装置10,在织口CF相连的两根边纱ST、ST利用边纱开口机构20的臂26向一个方向的间歇旋转运动,在每一个织造循环形成开口,并且进行围绕臂26的旋转中心的转动(公转)运动,从而对织物W进行织边。并且,由于臂26的旋转方向总是朝一个方向,所以能不产生织物织边部的不均匀性地进行织边。
此外,随着臂26向一个方向旋转,在臂26的上游侧产生有边纱ST、ST彼此之间的捻绕,但利用与边纱供给机构30的导纱孔46a、47a及边纱导纱器45a、45b的与臂26的旋转方向相同方向的公转运动,能随时消除边纱ST、ST彼此之间的捻绕。即,从边纱筒管41a引出经过导纱孔46a及边纱导纱器45a到达边纱开口机构20的边纱ST与从边纱筒管42a引出经过导纱孔47a及边纱导纱器45b到达边纱开口机构20的边纱ST,因导纱孔46a、边纱导纱器45a及导纱孔47a、边纱导纱器45b围绕支撑板43、44旋转中心的公转运动,在支撑板43、44(筒管座41、42)的一转中相互不交叉,都围绕支撑板43、44的旋转中心公转。因此,是在相互不同的圆周进行公转运动,并且由于该公转运动方向与臂26旋转方向相同,所以随着臂26的旋转开捻并消除在其下游侧产生的边纱ST、ST彼此之间的捻绕。因此,不会引起以边纱ST、ST彼此之间多次捻绕而发生的边纱断纱。
以下介绍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边纱供给机构30是以专用驱动马达52作为驱动源的机构,于本发明的边纱供给机构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以织布机的原动马达作为驱动源。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边纱开口机构的旋转体采用了在两端部具备引导边纱ST、ST的边纱导纱器26a、26a的臂26,但不局限于本发明的边纱开口机构,例如如图6(a)、(b)所示,也可以采用圆盘状的部件60作为旋转体。此外,形成于旋转体上用于引导边纱的导纱部不局限于上述的孔,也可以是形成于旋转体上的缺口(在图6的实例中,为缺口60a)。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串联地连接了支撑筒管座41及导纱片46并由驱动马达52直接旋转驱动的支撑板43以及支撑筒管座42及导纱片47的支撑板44,通过输出轴52a筒管座41、42一起旋转,导纱片46、47一起进行公转运动,但本发明的边纱供给机构不限于这种形式。
例如,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也可以在旋转驱动的圆盘状或臂状的旋转体(旋转部件)上配置一对边纱筒管,并且通过随着该旋转体的旋转而围绕其旋转轴线进行公转运动的一对导纱孔,从各边纱筒管向边纱开口机构引出边纱的结构。此外,在该结构的场合下,作为单一部件的旋转体兼作本发明中所谓的导纱体和旋转部件。即本发明边纱供给机构的导纱体和旋转部件可以是各个单独的部件,也可以是共用的部件。
此外,本发明的边纱供给机构不局限于如上述实施例所述随着旋转部件的旋转一对边纱筒管一起旋转或公转的机构,也可以配置为一对边纱筒管的至少一方不能旋转的机构。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的织边装置10上也可以不使边纱供给机构30的支撑板44与支撑板43连接,而将其固定支撑在织布机的侧架1等上,利用驱动马达52的输出轴52a的旋转只旋转驱动支撑板43。此时,变更导纱片46、47的导纱孔46a、47a的配置等,通过导纱孔46a从边纱筒管41a向边纱开口机构20引导的边纱ST只要随着支撑板43的旋转,围绕从边纱筒管42a向边纱开口机构20引导的边纱ST作公转运动即可。
此外,如特开昭60-34642号公报记载的边纱供给装置,也可以作成都不能旋转地支撑一对边纱筒管(筒管座),在边纱筒管与边纱开口机构之间只使引导边纱的导纱体(导纱部)旋转(公转)运动。
此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任何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限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织布机的织边装置,使形成有引导边纱的导纱部的旋转体旋转,使边纱进行开口运动,其特征在于,具有边纱开口机构,具备所述旋转体和以一定方向间歇地旋转驱动该旋转体的专用驱动马达;以及边纱供给机构,设在关于所述边纱开口机构的边纱引出方向的上游侧,包含形成有引导从一对边纱供纱体引出的边纱的一对导纱部的导纱体及支撑该导纱体并且以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被旋转驱动的旋转部件,伴随着该旋转部件的旋转,所述导纱体的导纱部公转运动,从各边纱供纱体向对应的所述导纱体的导纱部连接的边纱互不交叉地公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布机的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纱供给机构具备旋转驱动所述旋转部件的专用驱动马达。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布机的织边装置,不会导致给予边纱开口运动的机构的大型化、并且能随时消除在给予边纱开口运动的机构的上游侧发生的边纱彼此之间的捻绕,有效地防止伴随该捻绕而发生的边纱断纱等。使形成有引导边纱的导纱孔的旋转体旋转,使一对边纱进行开口运动,具有边纱开口机构,具备以一定方向间歇地旋转驱动旋转体的专用驱动马达;以及边纱供给机构,设在关于该边纱开口机构的边纱引出方向的上游侧,包含形成有引导从边纱供纱体引出的边纱的一对导纱部的导纱体及支撑该导纱体并以与所述旋转体相同的方向连续地被旋转驱动的旋转部件,通过上述旋转部件旋转,从各边纱供纱体向对应的导纱体的边纱穿通部连接的边纱不相互交叉地公转运动。
文档编号D03D5/00GK1869304SQ200610080948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5日
发明者平井淳, 松山丰, 守口佐一郎 申请人: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