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絮片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68937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木棉絮片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工业生产中的絮片,特别涉及一种木棉絮片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木棉纤维是木本植物的野生果实纤维,由于其纤维中空度高达80%以上。胞壁薄、长度短、强度底,而且比重特别轻。成絮片后木棉纤维弹性较差,使用久后纤维呈粉末状。CN1644779A公开了一种木棉絮料的制造方法。该发明采用了25~90%天然木棉纤维、5~40%低熔点纤维、0~70%压缩回弹性好的化学纤维,将纤维原料混合开松后,进行成网处理,形成纤网;将成网处理后的纤网进行粘合处理来制造木棉絮料。木棉絮料的蓬松度通过0~70%压缩回弹性好的化学纤维的比例来控制。但是,当化学纤维比例较底时蓬松度、厚缩回弹性也相应减低。特别是当天然木棉纤维达到90%时,其絮料的蓬松度、压缩回弹性很难实现。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木棉絮片及其生产方法,通过控制和调整构成木棉絮片组分的混合比例来调节木棉絮片的蓬松度与压缩弹性,以满足服装类、家纺类的各种产品对木棉絮片的不同需求,并且木棉絮片的蓬松度与压缩弹性好。本发明的木棉絮片,其选用纤维原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木棉纤维40%~68%纤维素纤维8%~12%聚脂多孔纤维13%~32%;聚脂三维巻曲纤维7%~20%。本发明的木棉絮片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工序1、开清棉;2、开松混棉;3、振动棉箱;4、梳理;5、铺网;6、杂乱牵伸、撒粉;7、热熔;8、烫平;9、冷却。所述铺网工序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0%~88%。所述杂乱牵伸、撒粉工序的上粉率为3%-18%。,本发明将木棉纤维、纤维素纤维、聚脂多孔纤维、聚脂三维巻曲纤维混合,以可调节压缩弹性、蓬払、度的聚脂多孔纤维、聚脂三维巻曲纤维构成双组分聚脂纤维为弹性骨架,以木棉纤维为保温材料,以热溶粉为粘结体,构成了纤网具有三维结构的絮片,实现了纤维合理的聚集状态,使絮片的强度和压缩弹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并保持了木棉纤维原有高效保温和轻质特性,为纺织品市场提供更质轻、保温性强、环保的服装、被褥、枕芯、床垫的絮片。本发明的木棉絮片的蓬松度、压缩弹性、保温性等各项指标均优于行业标准,为纺织品市场提供质轻、保温性强、更环保的的絮片。另外,本发明的木棉絮片还具有良好的驱螨和抑菌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木棉絮片,其选用纤维原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木棉纤维40%~68%;纤维素纤维8%~12%;聚脂多孔纤维13%~32%;聚脂三维巻曲纤维7%~20、本发明以可调节压缩弹性、蓬松度的聚脂多孔纤维、聚脂三维巻曲纤维构成双组分聚脂纤维为弹性骨架,以起到调节絮片刚性、增加絮片服用性的纤维素纤维为载体,以木棉纤维为保温材料,以热溶粉为粘结体,构成具有三维结构的絮片,为纺织品市场提供质轻、保温性强、更环保的服装、被褥、枕芯、床垫的絮片。以木棉纤维和其它纤维混合纤维为原料按以下工序操作1、开清棉;2、开松混棉;3、振动棉箱;4、梳理;5、铺网;6、杂乱牵伸、撒粉;7、热熔;8、烫平;9、冷却。1、开清棉所述开清棉是对经过开清棉联合机组对木棉纤维开松、去杂。为开松混棉准备。其主要技术参数棉层定量550g/m2。2、开松混棉所述开松混棉是对木棉纤维和其他纤維进行混合开松。所述开松混棉是在封闭的开松混棉联合机组中对木棉纤维和纤维素纤维、聚脂多孔纤维和聚脂三维巻曲纤维进^f亍开;^混棉,制成一定重量絮层,为梳棉工艺作准备。由于木棉纤维较短,一般长度为15咖~22mm,纤维较细,其线密度仅为棉纤维的1/2,如采用单一的木棉纤维较难通过梳理、铺网工序,为此在混棉中须添加其他纤维。3、振动棉箱所述振动棉箱的作用是正确定量给桥u理机喂入棉层。其主要技术参数输出棉层定量700g/m2~950g/m24、梳理所述梳理是对木棉纤维和其他纤维的棉层利用齿针的作用进行梳理。去除剩余杂质、短绒,形成均匀的棉网。其主要^t术^t:输出棉网定量:上道夫剥棉棉网定量13~17g/m2,下道夫剥棉棉网定量12~15g/m2,锡林速度600转/分,锡林与工作辊、剥毛辊隔距分别为0.15mm、0.18mm、0.15mm、0.17鹏、0.15mm、0.14咖、0.15咖、0.12mm。工作辊与剥毛辊隔距分别为0.17mm、0.17mm、0.15mm、0.15mm。锡林针布选用BC202,道夫针布选用BD202。工作辊针布选用BT202。剥毛辊针布选用BW203。其效果是加强分梳,有利纤维的顺利转移,形成均匀的棉网。5、铺网所述铺网就是对道夫剥下的棉网均匀平整的铺在底帘上,形成所需克重的棉层。其主要技术参数最大铺网宽度2.6m,铺网机底帘可上下升降。棉网的牵伸率《4%。为保证棉层不拉断、铺网均勻,将铺网机加装密封装置,在密封装置内加装给湿装置。相对湿度控制在80%~88%。6、杂乱牵伸、撒粉所述杂乱牵伸、撒粉是对梳理M理出的平直的纤维网,通过多对齿辊不同速度的牵伸,形成三维排列的纤维网,从而提高棉网的蓬松度与厚度。本发明采用仿德国SPRNNBEU公司杂乱牵伸机,牵伸比(1~3):1。通过杂乱牵伸纤维纵橫向的杂乱比达到1:0.721。各对转移辊的隔距0.15mm、0.17mm、0.18mm;0.15鹏、0.17咖、0*14mm)0.14mm、0.16mm、0-13鹏撒粉撒粉是对棉网上喷撒聚酰胺热熔胶粉。选用振动式撒粉机。振动原理为凸轮式撒粉机,振动频率为300~800次/分。上粉率3%~18%。所用热熔胶4分为聚酰胺热熔胶粉,熔点135°C,细度40~60目,熔融指数20。7、热熔所述热熔采用燃油式热油烘箱。控制温度前区140。C~160°C,后区150°C~180°C。上述构成弹性骨架可调节压缩弹性、蓬松度作用的双組份聚脂纤维,调节絮片刚性、增加絮片服用性的纤维素纤维,保温作用的木棉纤维,以及在纤维表面喷撒聚酰胺热熔胶粉,通过燃油式热油烘箱热烘后,聚酰胺热熔胶粉融熔,使上述纤维之间均匀的粘合。8、烫平所述烫平是对已形成的纤网进行表面进行烫平整理,使其外观平整美观。烫平辊的直径为500mm,烫平辊表面涂覆四氟乙烯。烫平辊控制温度14(TC~220匸。9、冷却所述冷却是对燙平后的纤网进行表面进行降温。实施例一被用絮片定量265g/m2选用纤维原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木棉纤维60%;纤维素纤维8%;聚脂多孔纤维25%;聚脂三维巻曲纤维7。/,分别按以下工艺流程操作1、开清棉;2、开松混棉;3、振动棉箱其中输出棉层定量950g/m2;4、梳理其中上道夫剥棉棉网定量1617g/m2,下道夫剥棉棉网定量14~15g/m2;5、铺网;6、杂乱牵伸、撒粉其中牵伸比1.25:1,上粉率9%;7、热熔;8、烫平;9、冷却。实施例二枕芯、床垫用絮片定量135g/m2选用纤维原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木棉纤维40%;纤维素纤维10%;聚脂多孔纤维32%;聚脂三维巻曲纤维18%,分别4安以下工艺流程操作1、开清棉;2、开松混棉;3、振动棉箱其中输出棉层定量700g/m2;4、梳理其中上道夫剥棉棉网定量13~14g/m2,下道夫剥棉棉网定量1213g/m2;5、铺网;6、杂乱牵伸、撒粉其中牵伸比l.5:1、上4分率13%;7、热熔;8、烫平;9、冷却。实施例三服装用絮片定量125g/m2选用纤维原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木棉纤维68%;纤维素纤维12%;聚脂多孔纤维13%;聚脂三维巻曲纤维7。/。,分别按以下工艺流程搮作1、开清棉;2、开松混棉;3、振动棉箱其中输出棉层定量700g/m2;4、梳理其中上道夫剥棉棉网定量13~14g/m2,下道夫剝棉棉网定量12~13g/m2;5、铺网;6、杂乱牵伸、撒粉其中牵伸比1.5:1、上粉率10%;7、热熔;8、烫平;9、冷却。*主要性能指标测试对上述三个实施例的木棉絮片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均优于行业标准。具体见表一。表一-<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经纺织工业南方科4支测试中心检测(4749测),本发明的木棉絮片具有抑菌性。(一)试验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No.6538(革兰氏阳性菌)ASTME2149—2001固着性抗菌活性的动态测试法检测结果见表表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二)试验菌种大肠杆菌ATCCNo.8739(革兰氏阴性菌)ASTME2149—2001固着性抗菌活性的动态测试法,检测结果见表表四:<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木棉絮片,其特征在于,其选用纤维原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木棉纤维40%~68%;纤维素纤维8%~12%;聚脂多孔纤维13%~32%;聚脂三维卷曲纤维7%~20%。2、一种生产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木棉絮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开清棉;开松混棉;振动棉箱;梳理;铺网;杂乱牵伸、撒粉;热熔;烫平;冷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棉絮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网工序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0%~88%。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棉絮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乱牵伸、措t粉工序的上粉率为3%~18%。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木棉絮片及其生产方法。木棉絮片选用纤维原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木棉纤维40%~68%;纤维素纤维8%~12%;聚酯多孔纤维13%~32%;聚酯三维卷曲纤维7%~20%,原料按开清棉;开松混棉;振动棉箱;梳理;铺网;杂乱牵伸、撒粉;热熔;烫平;冷却等工序操作。本发明的木棉絮片的蓬松度、压缩弹性、保温性等各项指标均优于行业标准,为纺织品市场提供质轻、保温性强、更环保的絮片。文档编号D04H1/435GK101177844SQ20061011803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申请日期2006年11月7日优先权日2006年11月7日发明者夏龙全,李恩生申请人:上海日舒科技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