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946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熨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熨烫衣料的熨斗,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改进常 规煲斗底板的结构而能够容易地打褶衣料和熨烫M的熨斗。
背景技术
通常地,可分为电烫式和蒸汽式的熨斗具有底板,其底部内置有 加热线圏;以及体部,其位于底板上并且设置有把手和开关。当打开开 关时,内置的加热线圏操作以产生热量,从而通过将底板压在衣料表面 上来熨烫衣料。
根据上述的传统凝斗,衣料是通过内置于底板中的加热线圏所产生 的热量来熨烫的。具体地,是将衣料铺展于平板或烫衣板上,然后通过 常规的凝烫方法来凝烫。在打褶衣料的情况下,将待打褶的衣料部分折 叠起来,然后通过熨斗的底板来熨烫。
在利用传统熨斗熨烫衣料表面的情况下,熨斗的底板压在衣料的平 整表面上从而将衣料烫平。在打褶衣料的情况下,将待打褶的衣料部分 折叠起来,然后通过熨斗的底板来熨烫。接下来,翻转衣料并通过底板 熨烫背对的部分。因此,打褶工作是非常繁瑣和困难的。
此外,如果衣料没有被精确地翻转,则会因为失误而经常在衣料上 形成多个皱痕。因此,熨烫是一项繁瑣的工作。
特别地,由于根据凝烫的条件,不能适当地形成褶痕且使用者需要 全部地凝烫衣料,所以使得凝烫的效率大大降低,同时非常难于适当地 打褶衣料。
在使用传统凝斗来凝烫衬衫或裤子的情况下,即使不熟练的人也能 够通过熨烫衣料来熨平衣料的表面。然而在打褶衣料的情况下,只有熟 练的人才能够适当地打褶衣料。
在以传统方式熨烫衣料时,使用者将衣料铺展于平板或烫衣板上,不对衣料进行任何折叠,并然后在前后移动爽斗时进行熨烫.
维)制成,所以当熨斗前后移动时,衣料在熨斗与烫衣板之间滑动,从 而使褶痕发生改变。为了防止在衣料上产生叠褶,需要使用者用一只手 压住铺展于平板上的衣料,同时用另一只手握持熨斗。这种繁瑣的工作 浪费时间,并且使用者在打褶衣料时需要非常谨慎。每当翻转衣料时, 要重复地移动衣料和熨斗,这样对于打褶衣料的初学者或女性的肩部会 造成很大的负担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研发本发明以解决上述缺点以及与传统熨斗相关的其它问 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改进熨斗底板的结构而能够容易地打 褶衣料及凝烫衣料的凝斗。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以及其他目的,提供一种包括底板和体部的熨斗,体 部置于底板上并且带有安装于其上的开关和把手。连接板固定到体部的 底部,所迷连接板设置有形成在其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操作空间。导向件形 成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与操作空间背对。设置有与导向件相对应的空间的 底板利用插入到弹簧中的紧固螺栓组装到所述导向件。作为热源的加热线 圈分别内置于连接板和底板中。连接板中的加热线圏通过加热线圏连接器 连接到底板中的加热线圏,从而衣料经由设置在连接板与底板之间的口部 推入到打褶部分中以打褶衣料。
具体地,当底板和连接板通过由弹簧弹性迫压的紧固螺栓组装到凝斗 时,由于弹簧的弹力而在底板和连接板之间形成间隙。因此,打褶部分全 部沿底板和连接板的边缘形成。M的全部表面通过底板凝平。在打褶衣 料的情况下,待打褶的衣料插入到打褶部分中,从而能够利用弯曲表面来
容易地打褶^K
虽然熨斗主要分为电烫式熨斗和蒸汽式熨斗,本发明既应用于电烫式 熨斗又应用于蒸汽式熨斗。因此,将省略对于熨斗类型的解释,并且将仅
解释电烫式熨斗和蒸汽式熨斗的共同功能。 有益效果
在利用如上述构造的根据本发明的熨斗来打褶衣料的情况下,熨 斗的体部置于金属烫衣板的上表面上,然后通过利用使用者的手来左右 地拉紧尚未成折皱的褶的两端而将衣料绷紧,从而初步地打褶衣料。在 将衣料的褶经由凝斗的口部沿着打褶部分的弯曲表面推至指示线(例 如,弯曲表面的端部部分)后,使衣料左右移动以利用熨斗体部的重量 和上下热源来进行凝烫。通过爽斗的三角形前部容易地烫压钮扣之间的 狭窄部分。在衣料置于底板与连接板之间后,凝斗在通过下压把手来增 加熨斗作用力的状态下前后移动,从而精确并牢固地打褶衣料。另外, 极大地减少了凝斗的移动以使时间和体力的损耗最小并且减少了由于 热的熨斗造成的安全事故。


通过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以及
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l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熨斗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熨斗的内部构造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3是解释图2中所示熨斗的操作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熨斗的内部构造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5是解释图4中所示熨斗的操作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熨斗的主要部件的放大横截面视图。
图7是示出图6中所示熨斗的操作的横截面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底板的加热线圏的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板的加热线圈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
图l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熨斗的分解立体图,而图2是 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凝斗的内部构造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本发明的熨斗10包括底板13和体部,体部位于底板上并具有安装 于其上的开关12和把手11。
连接板14固定到体部的底部,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形成在其前表面和后 表面处的操作空间16。导向件15形成在前表面和后表面处,与操作空间 背对。设置有与导向件15对应的空间19的底板13利用插入弹簧21中的 紧固螺栓20组装到导向件15。
作为热源的加热线圈17分别内置于连接板14和底板13中。连接板 14中的加热线圏通#热线圏连接器18连接到底板13中的加热线圏,从 而衣料经由设置在连接板14与底板13之间的口部23推入到打褶部分22 中以打褶衣料。
底板13和连接板14分别连接到导向件15和空间19。底板13通过由 弹簧21弹性迫压的紧固螺栓2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装配到空间19,从而, 底板13在距离煲斗10预定距离的范围内移动。因此,能够根据衣料的厚 度和打褶的程度来调节底板13的移动距离。
另外地,弯曲表面24形成于设置在底板13与连接板14之间的口部 23的打褶部分22的内侧,从而精确地打褶衣料并且防止叠褶。
尽管口部23的打褶部分22可沿着凝斗10的整个外周形成,但是 如需要的话,打褶部分可形成在前部以及两个侧部。特别地,打褶部分 22的弯曲表面24的曲率是可以改变的,以容易地并精确地定位衣料的 折叠部分。
更具体地,本发明改进了凝斗10的构造,该凝斗10包括底板13、 置于底板上并且具有安装于其上的开关12和把手11的体部、以及分别 内置于连接板14和底板13中的作为热源的加热线圏17,其中底板13 和连接板14独立地形成,且打褶部分22以及口部23额外地设置于凝 斗中,从而,衣料的折叠部分塞入打褶部分中以自动地打褶衣料。 具有导向件15和内置加热线圏17的连接板14连接到熨斗10的底 部,并且底板13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组装到连接板14。内置于底板13 和连接板14中的加热线圏17经由加热线圏连接器18同时供电。底板 13在其中央表面处设置有空间19,从而使得当熨斗组装好时在底板13 与连接板14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因此,可以通过向下按压熨斗来调 节底板13与连接板14之间的间隙。
具体地,当通过由弹黃21弹性迫压的紧固螺栓20来将底板13和 连接板14组装到凝斗10时,通过弹簧21的弹性力在底板13与连接板 14之间形成间隙。因此,打褶部分22全部沿底板13和连接板14的边 缘形成。衣料的全部表面通过底板13来烫平。在打褶衣料的情况下, 将待打褶的折叠部分插入到打褶部分22中,从而利用弯曲表面24容易 地打褶衣料。
现在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熨斗的功能以及操作。
在熨烫衣料的情况下,使用者将待熨烫的部分铺展开,然后打开开 关12以给凝斗供电。使用者利用一只手来握持住把手11,并且将底板 13压到衣料部分上,从而通过常规熨烫来烫平衣料。
在打褶衣料的情况下,使用者折叠待打褶的部分,然后将折叠部分 推入形成于凝斗10边缘的口部23中,使得衣料的折叠部分朝向打褶部 分22滑动。
当衣料的折叠部分滑入打褶部分中时,折叠部分通过其中分别内置 有加热线圈17的底板13和连接板14进行凝烫。加热线圏17通过开关 12供电。打褶部分22设置有弯曲表面24,从而衣料的折叠部分以紧密 接触的状态容易地进入到打褶部分22中以精确地打褶衣料。
虽然在附图中设置于口部23中的打褶部分22是放大的,但是口部 23的宽度相对于衣料折叠部分的厚度而言是非常窄的。
在衣料的厚度随季节变化的情况下,在衣料的折叠部分置于打褶部 分中时,使用者推动熨斗10的把手11,从而通过置于底板13与连接板 14之间的弹簧21的弹力以及紧固螺栓20在操作空间16与空间19之间 形成适当的间隙,这实现了适用于不同季节的衣料厚度的凝烫。因此, 根据本发明的熨斗能够精确地并且容易地打褶衣料。
特别地,在凝斗10通过另外的固定装置(例如,由具有低热导率 的材料制成的简单桌子)固定并且衣料经由口部23置于打褶部分22中 的状态下, 一个使用者向下推动把手11,而另一个使用者打褶衣料。可 替代地,两个使用者可以同时在两侧打褶衣料。
尽管在此没有描述及图示,但是底板13和连接板14可如此地形成
彼此不同。宽的间隙用于例如裤子的厚衣料,并且可以在对应于相关位 置的体部上表面处标注"仅用于厚衣料"。窄的间隙用于例如衬衫的薄 衣料,并且可以在对应于相关位置的体部上表面处标注"仅用于薄衣 料"。因此,使得弹簧21的弹力或者由衣料厚度造成的弯曲表面24的 打褶失误最小化。而且, 一个使用者能够打褶例如裤子的厚衣料,并且 同时地,另一个使用者能够打褶例如衬衫的薄衣料。因此,既能够由数 个使用者又能够由单个使用者同时地进行熨烫。
曲表面24的端部部分,所以连接板14的上表面或者底板13的上表面 可以标有与接触导向件的弯曲表面14的端部平行的指示线,从而,使
用者能够容易地识别衣料是否充分地推入到弯曲表面24的端部。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改进了能够利用其中的加热线圈17来熨烫衣料 的凝斗10的构造。更具体地,底板13和连接板14独立形成,并且打 褶部分22和口部23额外地设置于凝斗中,从而,衣料的折叠部分塞入 打褶部分中以自动地打褶衣料。底板13设置有空间19,从而在底板13 与连接板14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因此,可以通过向下按压凝斗来调 节底板13与连接板14之间的间隙,从而无论衣料的质地或厚度如何都 能够精确地打褶衣料。
在熨烫衣料表面的情况下,利用底板13的底面来烫压衣料。然而 在打褶衣料的情况下,使用者折叠待打褶的部分,然后将折叠部分推入 到形成于熨斗10的边缘处的口部23中,从而,衣料的折叠部分朝向打 褶部分22滑动以打褶衣料。
前述实施方式和优点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解释为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制。本教示能够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而且,本发明实施 方式的描述意在说明而不是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且多种替代、改型 以及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底板(13)和体部的熨斗,所述体部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且带有安装于其上的开关(12)和把手(11),所述熨斗包括连接板(14),其设置有形成于其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操作空间(16)并且固定到所述体部的底部,所述连接板带有形成于其前表面和后表面并与所述操作空间背对的导向件(15);其中,设置有与所述导向件(15)相对应的空间(19)的底板(13)利用插入到弹簧(21)中的紧固螺栓(20)组装到所述导向件(15);作为热源的加热线圈(17)分别内置于所述连接板(14)和所述底板(13)中;并且所述连接板(14)中的加热线圈通过加热线圈连接器(18)连接到所述底板(13)中的加热线圈,从而衣料经由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4)与所述底板(13)之间的口部(23)推入到打褶部分(22)中而打褶衣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其中,所述底板(13 )和所述连接板(14 ) 分别连接到所述导向件(15 )和所述空间(19 ),并且所述底板(13 )通过 由所述弹簧(21)弹性迫压的所述紧固螺栓(2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组装 到所述空间(19 ),从而使得所述底板(13 )在距离所述凝斗(10 )预定距 离的范围内移动,并且根据衣料的厚度和打褶的程度来调节所述底板(13 ) 的移动距离。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斗,其中,在设置于所述底板(13 )与所述 连接板(14)之间的所述口部(23)的所述打褶部分(22)的内侧额外地 形成有弯曲表面(24),以精确地打褶;Mt并且防止叠褶。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可容易地打褶衣料及熨烫衣料的带底板熨斗。熨斗(10)包括底板(13)和置于底板上并带有安装于其上的开关(12)和把手(11)的体部。连接板(14)固定到体部的底部,其设置有形成于其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操作空间(16)。导向件(15)形成于前表面和后表面并与操作空间背对。设置有与导向件(15)对应的空间(19)的底板(13)利用插入到弹簧(21)中的紧固螺栓(20)组装到导向件(15)。作为热源的加热线圈(17)分别内置于连接板(14)和底板(13)中。连接板(14)中的加热线圈通过加热线圈连接器(18)连接到底板(13)中的加热线圈,从而衣料经由设置在连接板(14)与底板(13)之间的口部(23)推入到打褶部分(22)中而打褶衣料。
文档编号D06F75/30GK101208468SQ200680023359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5日
发明者李政旻 申请人:李政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