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机构和配备有这种织造机构的提花机型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23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造机构和配备有这种织造机构的提花机型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确定提花机型织机的经纱位置的织造机构以及配 备有这种织造机构的提花机型织机。
背景技术
EP-A-0 839 937公开了一种织造机构,它通过使用叠置的竖钩能够获 得三个经纱位置,这些竖钩可以被提刀成对地垂直移动,并且与一组垂直 排列的滑轮相关联。但是,像这样的三位织造机构不能织造某些复杂的织 物,该织物尤其是在地毯织造中需要四个经纱位置。EP-A-0 665 312公开了一种四位织造机构,其中每个梭口形成装置包 括四个并列的能;^皮两个提刀垂直移动的竖钩。该装置能有效的获得四个均匀间隔开的经纱位置。但是,因为四个竖钩并排设置,这种装置所占的空 间《艮大。其他文献,如US-A-5,522,435公开了一种织造机构,其中每个梭口形 成装置包括两个竖钩,该竖钩能被两个往复运动的提刀垂直移动并与一组 滑轮相关联,从而该装置的元件能获得对应于四个不同经纱位置的四个不 同的预定构型。在每个装置中,通过利用装置外部的栅格将其中一个提刀 的运动传递到该組滑轮中的下部滑轮,来获得第四经纱位置。在此结构中, 上、下层的经纱由两个独立的装置控制,将传递到每个装置的下部滑轮的 运动幅度是不同的。这导致需要提供两个独立的栅格,使得该结构复杂且 笨重。此外,在每个装置中,两个经纱位置仅对于偶数投梭,即当左手提 刀在提升位置而右手提刀在下降位置时,是可用的,而另两个经纱位置仅 对于奇数投梭,即当左手提刀位于下降位置而右手提刀位于提升位置时,是可用的。现在,为了形成地毯的绒头,需要经纱能从提升位置移动到下 降位置。结果,由该装置控制的经纱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意移动至两个中 间位置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因此,尤其是对于圏绒地毯的织造来说,缩窄 了织造的选择。此外,该装置的结构不能获得四个等间距的经纱位置,而 这成为梭口开口的障碍。发明内容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织造机构来尤其克服这些缺点,该机构能够在织 机上产生四个经纱位置,并能减小该机构的尺寸和复杂性。为此目的,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用于确定提花机类型的织机的经纱位 置的织造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梭口形成装置,每个梭口形成装置包括至少 两个上部可移动竖钩,该上部可移动竖钩位于该装置的上部,并能被两个 被马区动从而反相往复运动的提刀垂直移动,每个梭口形成装置还包括一组 在该装置的中央部分内垂直对齐的滑轮,该组滑轮包括部分地缠绕有绳索的滑轮,该绳索的一端装有适配成紧固在综丝(heddk )上的弹性钩(snap hook),缠绕有该绳索的其中一些滑轮能够根据上部竖钩的位置垂直运动, 其特征在于,缠绕有所述绳索的其中 一个滑轮能够被包括至少 一根绳子的 联接装置垂直移动,该绳子缠绕在至少一个附加滑轮上,该附加滑轮在平 移运动方面相对于可由所迷联接装置移动的滑轮固定,所述绳子的一端固 定在织造机构的机架上,而绳子的另一端能够,皮移动联接装置的提刀移动。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偶数投梭应被理解为是指梭口形成装置的这样一 种构型,其中左手提刀位于提升位置且右手提刀位于下降位置,奇数投梭 应被理解为是指这样一种构型,其中左手提刀位于下降位置且右手提刀位 于提升位置。根据本发明的织造机构的其它有利特征,可以单独地或者以任何技术 上可行的组合采用以下特征-可由所述联接装置移动的滑轮是位于梭口形成装置的中央部分内 的该组滑轮中的下部滑轮;—所述联接装置位于该梭口形成装置的下部;—位于所迷梭口形成装置的中央部分内的该组滑轮与该联接装置的 所述或每个滑轮垂直对齐;-所述绳子的可移动端装有下部可移动竖钩,该下部竖钩能够^皮移动 联接装置的提刀移动;-每个梭口形成装置包括选针装置,该选针装置能够使所述下部竖钩 在其轨迹的下死点位置附近固定不动;-在每个梭口形成装置中,所述下部竖钩和弹性钩位于该装置的两个 相对侧;-所述移动联接装置的提刀根据移动上部竖钩的其中一个提刀的位 置神皮移动;-所述移动联接装置的提刀能够移动通过的动程等于所迷移动上部 竖钩的提刀的动程;-可由所述联接装置移动的滑轮能够垂直移动通过的动程等于移动 上部竖钩的提刀的动程的一半;-所述移动联接装置的提刀是移动上部竖钩的其中一个提刀的下部;-每个梭口形成装置包括四个上部可移动竖钩,所述四个上部可移动 竖钩能够被两个移动上部竖钩的提刀成对地垂直移动,每对上部竖钩中的 第一竖钩仅靠置在该对竖钩中的第二竖钩上,位于该装置的中夹部分内的 该组滑轮包括至少五个滑轮,其中四个滑轮能根据四个上部竖钩的位置被 垂直移动,而部分地缠绕有所述绳索的第五滑轮能够被联接装置垂直移动, 这五个滑轮能够获得对应于弹性钩的四个不同位置的至少六个不同的预定 构型;-所述弹性钩的四个位置包括一个提升位置、 一个下降位置和位于提 升位置和下降位置之间的两个中间位置,每个中间位置都能用于偶数投梭和奇数投梭两者;-所述弹性钩的四个位置等间距;-所述绳索定位成部分地缠绕第五滑轮,并缠绕由上部竖钩控制的该页梭口形成装置的四个滑轮中的两个滑轮,同时四个上部竖钩由索状元件成 对连接,每个索状元件部分地缠绕由上部竖钩控制的四个滑轮中的另外两个滑轮中的相应一个;-每个梭口形成装置的滑轮是共面的。本发明的另 一 主题是一种配备有如上所述的织造机构的提花机型织机。


通过下面对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定位提花机的经纱位置的织造机构的一 个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该实施例仅作为示例 并参考附图给出,在附图中-图l是当绳索端的弹性钩位于提升位置时,属于本发明的织造机构 的梭口形成装置的元件构型示意图;-图2和图3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其示出当绳索端的弹性钩位于第 一中间位置时该梭口形成装置的元件的两个不同构型;-图4和图5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其示出当绳索端的弹性钩位于第 二中间位置时该梭口形成装置的元件的两个不同构型;以及-图6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其示出当绳索端的弹性钩位于下降位置 时该梭口形成装置的元件构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梭口形成装置1包括四个上部可移动竖钩2、 3、 6和7, 它们可被两个被驱动而反相往复运动的提刀10和11成对地垂直移动。更 具体地,装置1包括两个承载可移动竖钩2和3以及两个从动可移动竖钩 6和7,该承载可移动竖钩由形成绕经滑轮5的索状元件的缆绳4相连接, 该从动可移动竖钩通过部分地缠绕第二滑轮9的第二缆绳8相连接。利用 属于承载竖钩2和3的吊耳2a和3a,提刀10和11能够选择性地移动所 述竖钩2和3。单地靠在承载竖钩2和3上,这意味着竖钩2 和6能够净皮提刀10 —起移动,就像竖钩3和7可以4皮提刀11 一起移动一 样。这样,竖钩2和6组成第一对上部可移动竖钩,同时竖钩3和7组成 第二对上部可移动竖钩。设置选针装置12以用于使竖钩2、 3、 6或7在轨 迹的上死点位置附近固定不动,在该位置这些竖钩靠置在提刀10和11上, 所述选针装置12包括例如四个未示出的被电子控制的电磁体。单个装置 12用来选择前述四个可移动竖钩,该装置12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类型。比较图l至6可以清楚地看到,位于装置l中央部的滑轮5和9相对 于织造机构的机架(未图示)的高度可以根据上部可移动竖钩2、 3、 6和 7的相应位置而变化。装置1还包括位于其中央部的其它三个滑轮15、 16和17,五个滑轮5、 9、 15、 16和17垂直对齐,这意味着这五个滑轮的中心大体位于一条共同 的垂直定向的直线上。四个上部滑轮5、 9、 15和16能够根据四个上部可 移动竖钩2、 3、 6和7的位置垂直移动。第五滑轮17在一个附加联接件的 作用下也能够垂直移动,所述联接件位于装置1的下部并包括第六滑轮19, 该第六滑轮定位成与其它五个滑轮垂直对齐。通过上部可移动竖钩2、 3、 6和7以及下部第六滑轮19的移动,可以得到所迷五个滑轮5、 9、 15、 16 和17的六种不同构型,这些构型通过构造预先确定,在这些构型中,前述 五个滑轮相对于织造机构的机架的高度方向(height-wise)布置和/或这些 滑轮的相对间隔是不同的,如图1至6所示。有利地,装置1的这六个滑轮5、 9、 15、 16、 17和19是共面的,这 可以限制它们所形成的组件的横向尺寸,并且简化织造机构的构造。一导轨20保持四个上部滑轮5、 9、 15和16互相对齐。所述导轨20 包括长形槽20a,滑动件21可在该槽中移动。滑轮5和15安装在滑动件 21上,从而所述滑轮可以自由转动,但在平移运动方面相对于该滑动件固 定。滑轮9和16中的一个安装在导轨20的上端并且另 一个安装在下端, 从而这些滑轮可以自由转动,并且在平移运动方面相对于导轨20固定。因 此,导轨20被上部滑轮9支承,并且能够与滑轮9 一起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此外,第五滑轮17和第六滑轮19安装在第二滑动件18上,以便这些滑轮 可以自由转动,但在平移运动方面相对于该第二滑动件固定。滑动件18 能够相对于织造机构的机架作平移运动,并且由滑道(未图示)引导平移 运动。绳索23的其中一个端部固定在基部22上——该基部22固定在织造机 构的机架上一一并相继绕经滑轮16、滑轮17和滑轮15,并且下垂到滑轮 15下方。绳索23的第二端部带有用于悬挂综丝(未示出)的弹性钩24, 该综丝控制经纱的位置。棕丝(未示出)附接在弹性钩24上并且抵抗由弹簧施加的弹性力作用 以控制对应的综丝的往复垂直运动,该弹簧将综丝的下端连接到配备该织 造才几构的织机的机架上。作为替代,多个通丝(harness cord)可附接在弹 性钩24上,以便可利用此弹性钩控制多个综丝。附接在不同弹性钩上的所 有通丝一起形成该织造机构的综統(harness)。此外,附加的联接装置包括绳子25,该绳子的一端固定在笫二基部26 上并且绕经第六滑轮19,所述第二基部固定在织造机构的机架上。绳子25 的位于弹性钩24的相对侧的第二端配备有下部可移动竖钩27。下部可移 动竖钩27能够被下部提刀31垂直移动,该下部提刀31被驱动进行与提刀 11的运动同相的运动,并且其动程H与提刀lO和ll的动程相同。操作过程如下从对应于弹性钩24的提升位置的图1的构型开始,当提刀10 # 予 垂直向下的运动时,如果选针装置12同时保持承载竖钩2和从动钩竖6, 则四个上部滑轮5、 9、 15和16都保持静止不动。同时,下部可移动竖钩 27伴随着下部提刀31 —起垂直向上移动。由于附接到弹性钩24的综丝导 致的绳索23内的张力,滑轮17趋向于朝着竖钩2、 3、 6和7上升。在图 1所示的位置中,绳子25内的张力和由处于降低位置的提刀31规定的构 型抵抗滑轮17的上升。相反,当绳子25附接于其上的下部竖钩27伴随提 刀31 —起上升时,绳子25不再阻碍滑轮19,则该滑轮19可通过被滑轮 17提升而朝着图2所示的提升位置上升,由于滑动件18,滑轮19相对于滑轮17保持固定的间隔。然后,第五和第六滑轮17和19上升H/2的高度, 该高度等于下部提刀31的动程的一半。因此,绳索23相继巻绕在滑轮16、 17和15上的部分的长度变短,这意味着绳索23越过滑轮15下垂的部分 的长度大于图l所示构型中的长度。因此,弹性钩24下降的高度等于装置 1的提刀的动程H并从而获得图2所示的第一中间位置。再次从图1的构型开始,如果从动竖钩6被选针装置12保持在提升位 置,并且如杲承载竖钩2被释放以便它伴随提刀IO向下运动,那么滑轮9 保持其位置而滑轮5下降以到达图4所示的位置。相对于滑轮5的间隔固 定的滑轮15因此下降H/2的高度,该高度等于提刀IO的动程的一半。同 时,下部竖钩27伴随下部提刀31垂直向上移动,使得第六滑轮19上升到 达其提升位置,这对应于第五滑轮17被上升H/2高度。因此,绳索23的 相继巻绕在滑轮16、 17和15上的部分的长度减少了 H + H=2H,即装置1 的提刀动程H的两倍。因此弹性钩24下降2H的高度,从而到达图4所示 的第二中间位置。从图1所示的构型开始,如果选针装置12既不限制承载竖钩2也不限 制从动竖钩6,则滑轮5和9都将向下平移H/2高度。因此,相对于滑轮9 位置固定的滑轮16下降H/2高度并且滑轮15也降低H/2高度。同时,下 部竖钩27所伴随的下部提刀31的上升使第六滑轮19能够移动到提升位 置,同时相对于滑轮19位置固定的第五滑轮17上升H/2高度。这导致绳 索23的相继巻绕在滑轮16、 17和15上的部分的长度减小H + H + H=3H, 即装置1的提刀动程H的三倍。因此弹性钩24下降3H高度以到达图6 所示的下降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织造机构的每个装置1可以为弹性钩24获得四 个等间距的位置,两个相邻位置之间的间距等于装置1的提刀的动程H。 如上所述,两个中间位置可用于奇数投梭。但是这两个中间位置也可用于 如图3和5的构型所示的偶数投梭,用于图2和4的类似的原理描述可应 用于图3和5中的滑轮的运动。弹性钩24的提升位置仅用于偶数投梭,而 下降位置仅用于奇数投梭。在所述实施例的织造机构中,有利地,梭口形成装置1分组成八个装 置一组以形成能够单独装配在织造机构中的模块。作为替代,模块中的装 置数目可不同于八个。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可以改进对织绒和圏绒地趙的选择,这是因 为所述中间位置既能用于偶数投梭也能用于奇数投梭,相继可用的提升和 下降位置确保了地毯绒头的形成。此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可以获得四个位置,其中两个是既用 于偶数投梭又用于奇数投梭的中间位置,所以该装置1可用于地毯织造, 并且在用于致动上层绒纱的装置和用于致动下层绒纱的装置之间不存在结构上或控制方式上的任何差异。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织造^L构的所有装置 1都直接由提刀10、 11和31控制。提刀运动幅度的减小——这可以使滑 轮15、 16和17移动与弹性钩24需要到达的四个位置一致的动程一一由装 置l内部的元件提供并且对于织造机构的所有装置都相同,因此有利地简 化了装有例如这种织造机构的织机的构造并减小了占地尺寸。利用本发明的装置l,负责弹性钩24运动的三个滑轮15、 16和17能 相互独立地移动以用于偶数投梭和奇数投梭。通过为滑轮17设定具有H/2 动程的运动,使弹性钩24的所述四个位置等间距,因此优化了梭口开口和 织机上的负荷。此外,装置1的构成元件的垂直对齐限制了所占的空间。 因此配备有本发明的织造机构的织机是非常紧凑的。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和所示的例子。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替 代方式(未图示),提刀11和31可由单个提刀ll的两个部分代替,该提 刀11的尺寸设计成能到达上部竖钩3和7以及下部竖钩27。使用这种长 的提刀ll可以通过省略一个提刀致动装置而节省空间。此外,尽管此时存 在附加下部竖钩27,但是装置1的机械控制和包括两个能够反相移动的提 刀的传统装置的机械控制相同。也可考虑安装由相同的左右提刀致动的根 据本发明的织机的某些装置1,其中下部竖钩27与装置1的左手上部竖钩 位于同侧,以及其中下部竖钩27与装置1的右手上部竖钩位于同侧的其它 装置l,然后通过绕滑轮的对齐轴线旋转180°以反转装置l。于是这产生一个完全平衡的系统,其中两种提刀10和11都设计成能到达上部竖钩和下部竖钩,并且每种提刀仅承载下部竖钩中的一半。此外,织机综統施加的返回力趋向于向上拉动滑轮17和19,这意味着在提刀的整个运动过程 中下部竖钩27和提刀11之间始终保持接触。下部竖钩27施加在提刀11 下侧的力与上部竖钩3和7施加在提刀11上侧的力相反,这意味着附加竖 钩27不会对提刀ll进一步施加弯曲应力。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替代方式(也没有图示),下部竖钩27可与类似于 用于上部竖钩的选针装置12的电子选针装置相关联。则仅在电子控制已经 中止将下部竖钩27保持在其下降位置时,该下部竖钩27才伴随下部提刀 31运动。这样,可以将滑轮19和进而滑轮17保持在用于奇数投梭的下降 位置。因此装置1可以有三个附加构型,这意味着提升位置和两个中间位 置既可用于偶数投梭也可用于奇数投梭,而下降位置保持仅用于奇数投梭。 结果,通过在下次投梭时采用对上部竖钩的对称选针,可以在两次连续投 梭时保持提升位置和两个中间位置,因此限制了为保持弹性钩24的位置不 变而必须移动的部件数目。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确定提花机类型的织机的经纱位置的织造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梭口形成装置(1),每个梭口形成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上部可移动竖钩(2,3,6,7),该上部可移动竖钩位于该装置的上部,并能被两个被驱动从而反相往复运动的提刀(10,11)垂直移动,每个梭口形成装置还包括一组在该装置的中央部分内垂直对齐的滑轮(5,9,15,16,17),该组滑轮包括部分地缠绕有绳索(23)的滑轮(15,16,17),该绳索的一端装有适配成紧固在综丝上的弹性钩(24),缠绕有该绳索(23)的其中一些滑轮(15,16)能够根据上部竖钩(2,3,6,7)的位置垂直运动,其特征在于,缠绕有所述绳索(23)的其中一个滑轮(17)能够被包括至少一根绳子(25)的联接装置垂直移动,该绳子(25)缠绕在至少一个附加滑轮(19)上,该附加滑轮(19)在平移运动方面相对于可由所述联接装置移动的滑轮(17)固定,所述绳子(25)的一端固定在织造机构的机架上,而绳子(25)的另一端能够被移动联接装置(19,25)的提刀(31)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可由所述联接装 置(19, 25)移动的滑轮(17)是位于梭口形成装置(1)的中央部分内的 该组滑轮(5, 9, 15, 16, 17)中的下部滑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装置(19, 25)位于该梭口形成装置(1)的下部。
4.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 梭口形成装置(1)的中央部分内的该组滑轮(5, 9, 15, 16, 17)与该联 接装置(19, 25)的所述或每个滑轮(19)垂直对齐。
5.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子 (25)的可移动端装有下部可移动竖钩(27),该下部竖钩(27)能够被移动联接装置(19, 25)的提刀(31)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梭口形成装置(1)包括选针装置,该选针装置能够使所述下部竖钩(27)在其轨迹的 下死点位置附近固定不动。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梭口 形成装置(1)中,所述下部竖钩(27)和弹性钩(24)位于该装置的两个 相对侧。
8.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 联接装置(19, 25)的提刀(31)根据移动上部竖钩(2, 3, 6, 7)的其 中一个提刀(11)的位置被移动。
9.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 联接装置(19, 25)的提刀(31)能够移动通过的动程(H)等于所述移 动上部竖钩(2, 3, 6, 7)的提刀(10, 11)的动程(H)。
10.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可由所述 联接装置(19, 25 )移动的滑轮(17 )能够垂直移动通过的动程(H/2 )等 于移动上部竖钩(2, 3, 6, 7)的提刀(10, 11)的动程(H)的一半。
11.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 联接装置(19, 25)的提刀(31)是移动上部竖钩(2, 3, 6, 7)的其中 一个提刀(11)的下部。
12.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梭口 形成装置(1)包括四个上部可移动竖钩(2, 3, 6, 7),所述四个上部可 移动竖钩能够被两个移动上部竖钩的提刀(10, ll)成对地垂直移动,每 对上部竖钩中的第一竖钩(6, 7)仅靠置在该对竖钩中的第二竖钩(2, 3) 上,位于该装置的中央部分内的该组滑轮包括至少五个滑轮(5, 9, 15, 16, 17),其中四个滑轮(5, 9, 15, 16)能根据四个上部竖钩(2, 3, 6, 7)的位置被垂直移动,而部分地缠绕有所述绳索(23)的第五滑轮(17) 能够被联接装置(19, 25)垂直移动,这五个滑轮(5, 9, 15, 16, 17) 能够获得对应于弹性钩(24 )的四个不同位置的至少六个不同的预定构型。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钩(24 ) 的四个位置包括一个提升位置、 一个下降位置和位于提升位置和下降位置之间的两个中间位置,每个中间位置都能用于偶数投梭和奇数投梭两者。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 钩(24)的四个位置等间距。
15.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索(23)定位成部分地缠绕第五滑轮(17),并缠绕由上部竖钩(2, 3, 6, 7)控制的该梭口形成装置的四个滑轮(5, 9, 15, 16)中的两个滑 轮(15, 16),同时四个上部竖钩(2, 3, 6, 7)由索状元件(4, 8)成 对连接,每个索状元件(4, 8)部分地缠绕由上部竖钩控制的四个滑轮(5, 9, 15, 16)中的另外两个滑轮(5, 9)中的相应一个(5, 9)。
16.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织造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梭口 形成装置(1)的滑轮(5, 9, 15, 16, 17, 19)是共面的。
17. —种提花机型织机,其特征在于,该织机配备有根据上述任一权 利要求所述的织造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造机构,包括梭口形成装置(1),每个该装置包括能被两个提刀(10,11)移动的上部可移动竖钩(2,3,6,7)。每个装置(1)包括一组滑轮(5,9,15,16,17),该组滑轮包括部分地缠绕有绳索(23)的滑轮(15,16,17),该绳索(23)的一端装有适配成紧固在综丝上的弹性钩(24)。缠绕有绳索(23)的滑轮(17)能够被包括绳子(25)的联接装置垂直移动,所述绳子(25)缠绕在附加滑轮(19)上,该滑轮(19)在平移运动方面相对于滑轮(17)固定。绳子(25)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而另一端能被提刀(31)移动。
文档编号D03C3/00GK101240472SQ20071030359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6日
发明者A·波特, M·希梅尔斯托斯 申请人:施托布利里昂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