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ddt驱杀蚊纤维的载体整理方法

文档序号:171329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ddt驱杀蚊纤维的载体整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驱杀蚊纤维的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DDT驱杀蚊纤维的载体整理方法。
技术背景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DDT),学名二氯二苯三氯乙烷,或双对 氯苯基三氯乙烷,化学式(C1C6H4)2CH(CC13)。无色针状结晶。熔点108.5—109"C,沸点 260°C。易溶于吡啶及二氧六环。在100ml溶剂中溶解度分别为丙酮58g,四氯化碳45g, 氯苯74g,乙醇2g,乙醚28g。不溶于水、稀酸和碱液。早在1874年DDT分子就被一位名叫蔡德勒的大学化学系学生合成出来了。是通过氯 苯和三氯乙醛酸性条件下高温縮和而成的。蔡德勒报道了他发现的新分子,但就此而已,这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也没人知 道它有非凡的杀虫功效。DDT再次被人发现是1939年的事了,当时瑞士盖杰公司的默勒正在寻找新的杀虫剂。 他试了试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粉末,令他吃惊的是,只需很少的量就能极有效地杀死各种各 样的昆虫。不久后这种物质就开始批量生产,在此后的30年里,共生产了 300万吨的DDT。 默勒于1948年因他为人类健康做出了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DDT是一个伪装的"恶魔",这是一般人的看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它却像希 望的灯塔一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丘吉尔在一次广播演说中提到这种新化学药品时说 "这种神奇的粉未……能够产生令人惊讶的结果,将被大规模用于在缅甸作战的英国军 队。"1944年,盟军还在新占领不久的那不勒斯城成功地使用DDT阻止了一场斑疹伤寒的 爆发。据估计,DDT拯救了大约5000万人的生命。在一个战火弥漫的世界里,这的确是 一个好消息。DDT是通过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细胞来杀死它们的。DDT分子能打开穿过细胞膜的通 道,使钠原子无需经过检查就能通过。这就能反复触发昆虫的神经,直至昆虫力竭而死。 (动物的神经细胞不会以这种方式受到DDT的影响。)这种"神奇的粉末"注定将挽救成 百万人的生命。DDT可以杀死携带细菌的昆虫,如能引发斑疹伤寒的虱子,又如能引发瘟 疫的跳蚤,再如能引发疟疾和黄热病的蚊子。DDT还能杀死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害虫,如科罗拉多土豆甲虫。DDT比当时使用的其他的杀虫剂都要安全得多,因为其他的杀虫剂主要 是基于有毒的元素,如砷、铅、汞等。DDT的使用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有目共睹的。英国政府利 用DDT在它当时的殖民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扑灭疟疾的运动。锡兰(即现在的斯里兰卡) 在1948年开始用DDT对付疟疾,在那里,每年有250万例疟疾。后来人们开始在这个岛 国上的每个家庭都定期喷洒DDT,直到1962年,只有31例病例正式上报。这说明,疟疾这种自古即有的顽症已被明显地遏制住了。然而并非人人都赞成使用化学药品做杀虫剂,就在1962年,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在这本被很多环保主义者奉为经典的书籍中,卡逊用优美的文笔, 将DDT的负面作用传达给公众,并很快影响了政府的决策。1972年,美国国会率先通过 立法,禁止使用DDT,此后,各国纷纷效仿。然而,有关使用DDT的争辩一直在持续。 2005年2月,英国化学家约翰*亭布瑞在新作《毒物魅影》中提出自己的观点"DDT曾经 给人类带来莫大的好处,只要人类在使用时更加小心谨慎,就可以改善危险和利益之间的 平衡。"人们往往认为,人体内累积的DDT,将对健康造成威胁。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军人身上被喷洒DDT粉末,穿的是经过DDT处理的内衣裤,但几乎没有出现不 良副作用;英国一些志愿者,每天口服一颗0.5mg的DDT,连续服用一年,也没有出现中 毒迹象。而人们体内累积的含量,和那些志愿者服用的剂量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在 DDT被禁用后,消灭疟疾的行动也遭到沉重打击,疟疾很快就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巻土重来。 在今天的非洲国家,每年大约有l亿多的疟疾新发病例,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其 中大多数是儿童。美国科学与健康理事会主席Whelan女士在她的著作中《中毒的恐慌》里讨论了赞成 与反对使用DDT的两派观点,并对禁用这种便宜且有效的杀虫剂的理由提出了质疑。她 指出,DDT所拯救的生命的数量是其他任何一种化学药品都不能达到的。她还向许多错误 的观念提出了疑问,并且认为,并不存在明显的证据能够表明DDT会致癌。以前报告上说,DDT将在环境中长期存在下去,无法被分解。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在一 小块土壤里使用10倍于标准施用量的DDT,然后使土壤保持干燥或阴湿的状态,再测量 DDT含量。DDT确实没有被分解。然而,在正常的土壤状态下,DDT会被微生物分解掉, 使得DDT的活性只能持续两周左右。微生物还能通过去除DDT分子中一个氯原子的方式 来使它失去活性。同样的机理也发生在海水中。在海水中,卯o/。的DDT在一个月内消失。 DDT在人体内的积聚的确是事实,在DDT开始被禁用的时候,人体中DDT的平均含量大约是7ppm,这些DDT来源于食品。因为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食品中都含有约0.2ppm 的DDT。 DDT主要集中在脂肪组织里,并且排泄得很慢。人体内DDT的"半衰期"约为 16周。但DDT在体内含量水平对人体健康毫无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DDT的年摄入量 警戒线是255 mg。这个量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DDT使用量达到最高点时人体摄入 DDT量的10倍。我们从一些偶然的事故或自杀事件中得知,DDT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 可怕。有想喝DDT自杀,喝了杯这种杀虫剂,其DDT含量为4000mg,居然对健康没有 有害影响。对人来说,DDT的致死剂量大约是30g,而且要求不含杂质。终于,在2006年9月一次"并不很隆重"的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正式 解除对DDT的禁令。"来自科学和实践的证据,都支持对DDT的这一重新评价"。世界卫 生组织一名官员表示,"DDT只要使用得当,并不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 今,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已有10个国家在采取这种方式控制疟疾,在重新启用DDT之 后,这些国家的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自从DDT被发现可用于杀灭蚊虫以来,主要通过喷洒方式来驱杀蚊子的,迄今尚没 有通过将DDT施加到民用纺织品上,制成驱杀蚊服装、家纺、蚊帐、窗帘的报道。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DDT驱杀蚊纤维的载体整理方法,本发明的 驱杀蚊纤维织品具有高效的驱杀蚊效果,持久性强, 一般情况对人畜无害。 本发明的一种含DDT驱杀蚊纤维的载体整理方法包括(1) 载体乳化用20mL热水溶解3—8g平平加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乳白色或米 黄色膏状物,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然后加入载体20—70g,高速搅拌10—15min, 加入100"150mL 90'C热水,继续搅拌30min,冷却至5CTC加入2—5mL乙醇,再搅拌10 一15min,即得到180—220mL乳化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待用;(2) 整理液处方将DDT与环己酮按质量比1: 1.3—1.5溶解,加入2201型乳化剂 (江苏海安石油化工厂商品,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40—80g/L、载体乳液乳液2—5g/L,配成整理液;(3) 整理工艺待整理液升温到6(TC,将纤维制品以浴比(纤维制品重量g与整理 液体积mL的比值)1: 10—15放入整理液,保温10—15min,升温至95—10(TC,恒温45 一60min,降温至60'C后,水洗2次,脱水,在80—10(TC烘干。所述步骤(1)中的载体为二氯苯、三氯苯、苯酚、邻苯基苯酚、苯甲醇、芳香酯或 醚、苯甲酸、甲基萘、水杨酸甲酯或邻苯基苯酚钠;所述的纤维为涤纶、锦纶、醋酯纤维或含有上述纤维的混纺纤维制品; 所述的纤维织品为服装、家纺、蚊帐、窗帘或地毯。本发明的载体整理方法是在整理液中加入一些称为载体或携染剂的助剂,使DDT在温 度100'C左右就能较好地进入涤纶,可以采用常用设备在常压下进行整理。关于载体作用 的解释有多种,可归纳如下载体对纤维有较大的亲和力,整理液内的载体很快地被纤维 表面吸附,在纤维表面形成一载体层,并不断扩散到纤维中,载体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的 作用力减弱了纤维分子之间的引力,使纤维的玻璃态转化温度降低。载体进入纤维时引起 纤维增塑溶胀,同时,DDT溶解物较易增溶于载体,吸附在纤维表面的载体层可溶解较多 的DDT,使纤维表面的DDT单分子浓度增加,提高了纤维表面和内部的DDT浓度差,因此 促进DDT扩散。载体和DDT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比DDT本身的溶解度高。在整 理液中加入载体,提高DDT在纤维内的扩散系数,并随载体浓度提高而提高。对载体的要 求是价格低,使用方便,没有毒性,DDT整理效果好,不引起纤维脆化等。 有益效果(O本发明的驱杀蚊纤维织品具有高效的驱杀蚊效果,持久性强, 一般情况对人畜无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 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范围。实施例1(1) 载体乳液制备20mL热水溶解5g平平加0,然后加入苯甲酸50g,高速搅拌15min, 加入123mL 90。C热水,继续搅拌30min,冷至50。C加入乙醇2. 5mL,再搅拌15min,即得 到200mL乳化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待用;(2) 整理液处方将DDT与环己酮按质量比1: 1.5溶解,加入乳化剂2201 60g/L、载 体乳液5g/L,配成整理液;(3) 整理工艺整理液升温到6(TC,将纤维制品以浴比l: IO放入整理液,保温15min 升温至95。C,恒温60min,降温至60'C后,水洗2次,脱水,在IO(TC烘干,得驱杀蚊纺如口实施例2(1) 载体乳液制备20mL热水溶解3g平平加0,然后加入水杨酸甲酯25g,高速搅拌 15min,加入120mL 90。C热水,继续搅拌30min,冷至50。C加入乙醇2. 5mL,再搅拌15min, 即得到200mL乳化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待用;(2) 整理液处方将DDT与环己酮按质量比1: 1.5溶解,加入乳化剂2201 60 g/L、载 体乳液5 g/L,配成整理液;(3) 整理工艺整理液升温到60'C,将纤维制品以浴比l: IO放入整理液,保温15min 升温至95'C,恒温60min,降温至6(TC后,水洗2次,脱水,在IO(TC烘干,得驱杀蚊纺 织品。实施例3(1) 载体乳液制备20mL热水溶解8g平平加0,然后加入苯甲醇50g,高速搅拌15min, 加入150mL 9(TC热水,继续搅拌30min,冷至50'C加入乙醇2. 5mL,再搅拌15min,即得 到200mL乳化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待用;(2) 整理液处方将DDT与环己酮按质量比1: 1.3溶解,加入乳化剂2201 60g/L、载 体乳液3 g/L,配成整理液;(3) 整理工艺整理液升温到60。C,将纤维制品以浴比l: IO放入整理液,保温15min 升温至95'C,恒温60min,降温至6(TC后,水洗2次,脱水,在IO(TC烘干,得驱杀蚊纺 织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含DDT驱杀蚊纤维的载体整理方法包括(1)载体乳化用20mL热水溶解3-8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然后加入载体20-70g,高速搅拌10-15min,加入100-150mL 90℃热水,继续搅拌30min,冷却至50℃加入2-5mL乙醇,再搅拌10-15min,即得到180-220mL乳化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待用;(2)整理液处方将DDT与环己酮按质量比1∶1.3-1.5溶解,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40-80g/L、载体乳液2-5g/L,配成整理液;(3)整理工艺待整理液升温到60℃,将纤维制品以浴比1∶10-15放入整理液,保温10-15min,升温至95-100℃,恒温45-60min,降温至60℃后,水洗2次,脱水,在80-100℃烘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DDT驱杀蚊纤维的载体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1)中的载体为二氯苯、三氯苯、苯酚、邻苯基苯酚、苯甲醇、芳香酯或醚、苯甲酸、 甲基萘、水杨酸甲酯或邻苯基苯酚钠。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DDT驱杀蚊纤维的载体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 维为涤纶、锦纶、醋酯纤维或含有上述纤维的混纺纤维制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DDT驱杀蚊纤维的载体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纤维织品为服装、家纺、蚊帐、窗帘或地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DDT驱杀蚊纤维的载体整理方法包括(1)载体乳化用热水溶解3-8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加入载体20-70g,加入100-150ml热水,搅拌30min,冷却至50℃加入乙醇,再搅拌10-15min,得到乳化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待用;(2)整理液处方将DDT与环己酮按质量比1∶1.3-1.5溶解,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40-80g/l、载体乳液2-5g/l,配成整理液;(3)整理工艺待整理液升温到60℃,将纤维制品以浴比1∶10-15放入整理液,经保温、升温、恒温、降温后,水洗2次,脱水,在80-100℃烘干。本发明的驱杀蚊纤维织品具有高效的驱杀蚊效果,持久性强,一般情况对人畜无害。
文档编号D06M101/34GK101403193SQ200810200958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9日
发明者周惠明, 姜建英, 刚 孙, 张小丽, 辉 李, 军 杨, 杨玉红, 王玉娟, 蔡再生, 陈炳良 申请人:东华大学;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