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熨斗的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82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蒸气熨斗的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气熨斗的底座,特别涉及一种包含蒸气产 生构件与熨烫构件的蒸气凝斗的底座。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为现有中国台湾申请第091124641号所公开的一种"用 于家用熨斗的底座",其包括蒸气产生构件11以及熨烫构件12,蒸气 产生构件11内部界定出第一蒸气室111,凝烫构件12包括底板120 及设置在底板120顶面的壳体121,且壳体121内部界定出第二蒸气 室122。蒸气产生构件11与熨烫构件12还分别设置有一加热组件13、 14而可分别对蒸气产生构件11以及煲烫构件12进行不同温度的加 热,借此可克服一般凝斗共享同一个加热组件时,若凝斗欲进行低温 熨烫而稍降低加热组件的温度时,凝斗内的蒸气便容易大量冷凝成液 态水并漏出而沾湿衣物的问题。
但这种底座1在结构设计以及运作上仍然具有以下的缺点
(1) 由于蒸气产生构件11是往前组装在熨烫构件12的壳体121 而共享底板120的面积,碍于底板120的部分面积已经被壳体121占 用,第一蒸气室111的容量空间便受到限制,因此,蒸气产生构件ll 一次所能将液态水汽化成蒸气的量便较有限。
(2) 由于蒸气产生构件11与底板120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可以直 接配合形成可让蒸气通过的路径,因此,要设置壳体121以便为蒸气 产生构件ll内的蒸气提供可往下由底板120散出的路径,但壳体121 的结构复杂度较高,制造成本也比较高。
(3) 将底座1的结构设计成第一蒸气室111的蒸气只能经单个开 口 123往前送入第二蒸气室122再往下送出底板120,较容易发生蒸
气大部分都集中往底板120的前端溢出、造成底板120前半部蒸气过 多而后半部蒸气量不足的情况。
因此,这种底座l在结构上仍有待改进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较大的空间产生蒸气且结构较 筒单而可降低制造成本的蒸气凝斗的底座。
本实用新型蒸气熨斗的底座包含第一座体、第二座体、设置于该 第一座体的第一加热组件以及设置于该第二座体的笫二加热组件,其 特征在于该第一座体具有底板、设置于该底板顶面的第一蒸气槽道以 及多个位于该第一蒸气槽道内且贯穿该底板的第一蒸气口。
该第二座体具有底壁、间隔于该底壁上方的顶壁、介于该底壁与 该顶壁之间的蒸气室、贯穿该顶壁而连通该蒸气室的第一进水口、设 置于该底壁并用以与该第一蒸气槽道嵌合而界定出蒸气通道的第二蒸 气槽道,以及至少一个贯穿该底壁而连通该蒸气室与该蒸气通道的第 二蒸气口。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气熨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蒸气室内部 形成有第 一蒸气空间及第二蒸气空间,该第二座体还具有贯穿该顶壁 的第二进水口,该第一进水口对应于该第一蒸气空间,该第二进水口 对应于该第二蒸气空间,该第一蒸气空间与该第二蒸气空间均与该第 二蒸气口相连通。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气熨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座体还 具有围绕壁以及内围壁,该围绕壁连接该顶壁与该底壁之间而围绕界 定出该蒸气室,该围绕壁具有一大致呈U形结构的前壁部,该内围壁 间隔于该前壁部内侧并且大致呈U形结构,该内围壁内侧将该蒸气室 部分区隔出该第一蒸气空间,该内围壁与该前壁部之间该蒸气室部分 区隔出该第二蒸气空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气熨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蒸气空 间大致呈U形并具有向后的两个端部开口 ,该第二座体具有两个贯穿
该底壁而连通该蒸气室与该蒸气通道的第二蒸气口 ,所述第二蒸气口 邻近该前壁部内侧,且该第二座体还具有两个挡墙,每一挡墙由该前 壁部内侧延伸出并介于该端部开口与该第二蒸气口之间,且所述挡墙 间隔于所述端部开口。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气熨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蒸气槽 道包括由该底板顶面往上延伸的第一槽道围壁,以及沿该第一槽道围 壁顶缘凹陷形成的嵌槽,所述第一蒸气口设置于该底板的位于该第一 槽道围壁围绕的区域内。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气熨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蒸气槽 道为一由该底壁底面往下延伸的第一槽道围壁围绕界定出,通过该第 二槽道围壁嵌合于该嵌槽,该第二座体结合于该第一座体上并且界定 出该蒸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第二座体叠置在第一座体上 的结构设置,不只第二座体可提供较大的空间产生蒸气,也可让蒸气 较均匀地由底板散出,此外,在结构上也较现有的简单而可减少制造 成本。


图1是公知的中国台湾申请第091124641号的一种"用于家用凝 斗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气熨斗的底座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
图3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二座体不包含顶壁的俯视图。 图5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二座体的仰视图。 图6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气熨斗的底座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两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图3,本实用新型蒸气凝斗的底座2的第一优选实施例 包含一个第一座体3、 一个第二座体4、 一个设置于第一座体3的第一 加热组件5以及一个设置于第二座体4的第二加热组件6,且第二加 热组件6所设定的加热温度高于第一加热组件5所设定的加热温度。
第一座体3包括底板31、设置在底板31顶面的第一蒸气槽道32 以及位于第一蒸气槽道32内的多个第一蒸气口 33。底板31具有略尖 端状的前端301、呈弧形外缘轮廓的后端302,且底板31的底面可供 设置一用以与衣物接触的铝板或不锈钢板201。第一蒸气槽道32包括 由底板31的顶面往上延伸并围绕界定出一 U型区域的第一槽道围壁 321,以及沿着第一槽道围壁321顶缘凹陷形成的嵌槽322,第一加热 组件5大致呈U型安装在第一蒸气槽道32内侧。所述第一蒸气口 33 在沿着第一槽道围壁321所围绕出的U型区域内间隔设置并且贯穿底 板31。
参阅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座体4包括底壁41、设置 在底壁41底面的第二蒸气槽道45、两个贯穿底壁41的第二蒸气口 411、间隔于底壁41上方的顶壁42、贯穿顶壁42的第一进水口 421、 第二进水口 422、连接在顶壁42与底壁41之间的围绕壁43、内围壁 44、两个挡墙442。
本实施例的底壁41与顶壁42大致呈半椭圆形。围绕壁43具有大 致呈U形结构的前壁部431以及与前壁部431连接的后壁部432,在 本实施例中,后壁部432连接在前壁部431的U形结构两端之间,两 个第二蒸气口 411分别邻近前壁部431左右两内侧,且两个第二蒸气 口 411也邻近后壁部432。底壁41、顶壁42与围绕壁43围绕界定出 一蒸气室46。
内围壁44大致呈U形结构并且间隔于前壁部431内侧,内围壁 44内侧将部分蒸气室46区隔出第一蒸气空间461,内围壁44与围绕
壁43的前壁部431之间将部分蒸气室46区隔出 一大致呈U形的第二 蒸气空间462,设置在顶壁42的第一进水口 421对应连通第一蒸气空 间461,第二进水口 422对应连通第二蒸气空间462。
第二蒸气空间462具有两个朝向围绕壁43、后壁部432的端部开 口 443,且内围壁44的U形结构的两末端相向弯折而界定出开口 441, 第一蒸气空间461与第二蒸气空间462通过开口 441以及两个端部开 口 443相连通。
两个挡墙442分别由前壁部431的左右两内侧往后斜向延伸出, 且每一挡墙442的位置介于端部开口 443与第二蒸气口 411之间并间 隔于端部开口 443。
参阅图3、图5、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蒸气槽道45包括由 第二座体4的底壁41往下延伸并界定出一 U型区域的第二槽道围壁 451,且第二槽道围壁451对应于第一槽道围壁321顶缘的嵌槽322, 通过第二槽道围壁451嵌入第一槽道围壁321的嵌槽322内,第二座 体4嵌合于第一座体3上,并且第一槽道围壁321与第二槽道围壁451 共同界定出 一呈U型的蒸气通道200,且第二座体4的底壁41的两个 第二蒸气口 411均位于蒸气通道200的区域内,每一个第二蒸气口 411 往上连通蒸气室46,往下则连通蒸气通道200。
实际上,当第二槽道围壁451嵌入第一槽道围壁321的嵌槽322 时,可事先在嵌槽322内涂布硅胶,以促使第二槽道围壁451可粘结 于第一槽道围壁321的嵌槽322内。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座体4的底壁41的位于第二蒸气空间 462的两端部开口 443处、邻近两个挡墙442的区域还分别凹陷形成 有一集水凹槽412 (见图3)。
请回头参阅图2,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所举的蒸气凝斗9 中,除了前述的底座2外,还包括一内部可供容装液态水的水箱外壳 91、 一形成于水箱外壳91上方的手把92以及一设置于水箱外壳91 的滴水控制单元(图未示)。水箱外壳91底部设有第一给水孔911和 第二给水孔912。手把92上设置有控制按钮,通过按压手把92上的控制按钮,可通过滴水控制单元控制液态水由第一给水孔911或第二 给水孔912流出水箱外壳91底部。
参阅图2与图3,当水箱外壳91与底座2相结合时,水箱外壳91 底部的第一给水孔911对应于第二座体4上的第一进水口 421,第二 给水孔912则对应于第二座体4的第二进水口 422。
参阅图2、图3、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蒸气空间461 可供蒸气熨斗9进行一般熨烫时产生蒸气及清洗第一蒸气空间461与 第二座体4内部时使用,而第二蒸气空间462可供蒸气爽斗9爆炸蒸 气使用。当蒸气熨斗9被切换为进行一般熨烫或清洗第二座体4内部 的模式时,液态水由水箱外壳91底部的第一给水孔911经第二座体4 的第一进水口 421进入第一蒸气空间461内,并且受到第二加热组件 6的加热而蒸发成蒸气后,往后通过开口 441并往左右两侧的两个第 二蒸气口 411往下进入蒸气通道200,并沿着蒸气通道200往前由各 第一蒸气口 33而从蒸气凝斗9的底座2散出。
当蒸气熨斗9被切换为爆炸蒸气模式时,较大量的液态水由水箱 外壳91底部的第二给水孔912经第二座体4的第二进水口 422进入第 二蒸气空间462内,并且受到第一加热组件5的加热而蒸发成大量蒸 气,大量蒸气由第二蒸气空间462左右两侧的端部开口 443通过挡墙 442与内围壁44的后端之间,并且绕过挡墙442而经由两个第二蒸气 口 411进入蒸气通道200 (如图4的箭头方向所示),沿着U型的蒸气 通道200两端往前由各第一蒸气口 33而从蒸气凝斗9的底座2散出。
参阅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座体4设置挡墙442以及集 水凹槽412的作用在于当蒸气熨斗2在进行爆炸蒸气时,由于一次 有较大量的液态水进入第二座体4的第二蒸气空间462汽化为蒸气, 因此,通过设置挡墙442,让第二蒸气空间462的蒸气必须绕过挡墙 442才能进入第二蒸气口 411,由此可增加汽化的路径长度,让进入第 二蒸气空间462的液态水达到更佳的汽化效果,再由第二蒸气口 411 进入蒸气通道200,此外,通过设置挡墙442,也可让未完全蒸发的水 气被挡墙442挡住并且集中在集水凹槽412内,以确保未完全蒸发的
水气不会经由第二蒸气口 411进入蒸气通道200内而流出第一座体3 外,沾湿熨烫衣物。
补充说明一点,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加热组件6所设定的加 热温度比第一加热组件5高,举例来说,假设第二加热组件6可在加 热蒸气室46温度为140度以及l卯度的两种档次切换,而第一加热组 件5可在加热底板31温度为107度、118度、127度、146度、171度、 188度以及190度的七种档次切换,且第一加热组件5设定在127度 以前的三种档次时,第二加热组件6是在140度的档次,第一加热组 件5设定在146度以后的四种档次时,第二加热组件6则切换为190 度的档次。因此,即使底板31温度处在最低温的107度,此时蒸气室 46的温度仍有140度的高温,而可让由第二进水口 422进入第一蒸气 空间461内的液态水蒸发为较饱和的蒸气状态,让底板31在进行低温 熨烫的同时,蒸气室46也能提供较饱和状态的蒸气而不会轻易冷凝回 液态水而沾湿衣物。
如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所示,本实用新型蒸气爽斗的底座2相较 于图1现有的座体1具有下列优点
(1) 由于负责产生蒸气的第二座体4是叠置在负责进行爽烫的第 一座体3上,因此,整个第二座体4便有较大的空间汽化产生较大量 的蒸气。
(2)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2通过在第一座体3与第二座体4之间, 分别设置可互相嵌合的第一蒸气槽道32与第二蒸气槽道45,借此便 可形成可供第二座体4的蒸气往下通过而从底板31散出的路径(也就 是蒸气通道200),不只结构上较简单,制造成本也比较低。
(3) 在本实用新型的底座2中,由于第二座体4的蒸气是往下由 两侧的两个第二蒸气口 411进入U形蒸气通道200两端,再往前沿着 各第一蒸气口33散出,因此,便可让蒸气较均匀地由底板31的各第 一蒸气口33散出,而不会集中在底板31的某处。
参阅图7、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其第一座体 3与第二座体4,之间、第一蒸气槽道32与第二蒸气槽道45相结合的
结构与笫一优选实施例相同。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在
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蒸气空间462的蒸气必须绕过 挡墙442才能进入第二蒸气口 411。而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挡墙442, 连接在前壁部431与内围壁44之间而介于第二蒸气空间462与所述第 二蒸气口411之间,端部开口 443,直接凹陷形成于挡墙442,,第二蒸 气空间462的蒸气直接经由端部开口 443,越过挡墙442,进入第二蒸气 口 411。而且,内围壁44邻近与后壁部432,连接处同样设有缺口以便 可供第一蒸气空间461内的蒸气通过而进入第二蒸气口 41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蒸气熨斗的底座2、 2,中,通过将第二 座体4、 4,叠置在第一座体3上的结构设置,不只第二座体4、 4'可提 供较大的空间产生蒸气,也可让蒸气较均匀地由底板31散出,此外, 在结构上也较现有的蒸气凝斗底座简单而可减少制造成本,因此,确 实可克服现有底座1的缺点。
此外,如第一优选实施例所示,通过第二座体4内的第二蒸气空 间462以及挡墙442所形成的汽化路径,也可让进入第二蒸气空间462 的液态水有较足够的时间及空间完全汽化成蒸气,避免液态水未完全 汽化便由底座2排出而沾湿衣物。
权利要求1.一种蒸气熨斗的底座,包含第一座体、第二座体、设置于该第一座体的第一加热组件以及设置于该第二座体的第二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座体具有底板、设置于该底板顶面的第一蒸气槽道以及多个位于该第一蒸气槽道内并贯穿该底板的第一蒸气口;以及该第二座体具有底壁、间隔于该底壁上方的顶壁、介于该底壁与该顶壁之间的蒸气室、贯穿该顶壁而连通该蒸气室的第一进水口、设置于该底壁并用以与该第一蒸气槽道嵌合而界定出一蒸气通道的第二蒸气槽道,以及至少一个贯穿该底壁而连通该蒸气室与该蒸气通道的第二蒸气口。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蒸气熨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蒸气室 内部形成有第 一蒸气空间及第二蒸气空间,该第二座体还具有贯穿该 顶壁的第二进水口,该第一进水口对应于该第一蒸气空间,该第二进 水口对应于该第二蒸气空间,该第一蒸气空间与该第二蒸气空间均与 该第二蒸气口相连通。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气熨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座 体还具有围绕壁以及内围壁,该围绕壁连接该顶壁与该底壁之间而围 绕界定出该蒸气室,该围绕壁具有一大致呈U形结构的前壁部,该内 围壁间隔于该前壁部内侧并且大致呈U形结构,该内围壁内侧将该蒸 气室部分区隔出该第一蒸气空间,在该内围壁与该前壁部之间该蒸气 室部分区隔出该第二蒸气空间。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气熨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蒸 气空间大致呈U形并具有向后的两个端部开口 ,该第二座体具有两个 贯穿该底壁而连通该蒸气室与该蒸气通道的第二蒸气口 ,所述第二蒸 气口邻近该前壁部内侧,且该第二座体还具有两个挡墙,每一挡墙由 该前壁部内侧延伸出并介于该端部开口与该第二蒸气口之间,且所述 挡墙间隔于所述端部开口。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气熨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座 体还具有与该前壁部连接的后壁部,所述端部开口邻近该后壁部。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气凝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座 体底壁凹陷形成有两个集水凹槽,所述两个集水凹槽分别位于该第二 蒸气空间的两个端部开口处并分别邻近所述两个挡墙。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气熨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内围壁 的U形结构的两末端相向弯折延伸而界定出一开口,在该第一蒸气空 间内产生的蒸气经该开口进入所述第二蒸气口 。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气熨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座 体具有两个贯穿该底壁而连通该蒸气室与该蒸气通道的第二蒸气口, 所述第二蒸气口邻近该前壁部内侧,该第二座体还具有两个挡墙,所 述挡墙连接该前壁部与该内围壁而介于该第二蒸气空间与所述第二蒸 气口之间,该第二蒸气空间大致呈U形并具有分别形成于所述挡墙的 两个端部开口。
9.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气熨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蒸气槽道包括由该底板顶面往上延伸的第一槽道围壁,以及沿 该第一槽道围壁顶缘凹陷形成的嵌槽,所述第一蒸气口设置于该底板 的位于该第一槽道围壁围绕的区域内。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气凝斗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 蒸气槽道为由该底壁底面往下延伸的第一槽道围壁围绕界定出,通过 第二槽道围壁嵌合于该嵌槽,该第二座体结合于该第一座体上并且界 定出该蒸气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气熨斗的底座,包含第一座体、结合于第一座体上的第二座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座体具有底板、设置于底板顶面的第一蒸气槽道以及多个位于第一蒸气槽道内并贯穿底板的第一蒸气口。第二座体具有底壁、顶壁、介于底壁与顶壁之间的蒸气室、贯穿顶壁而连通蒸气室的第一进水口、设置于底壁并能与第一蒸气槽道嵌合而界定出一蒸气通道的第二蒸气槽道,以及至少一个贯穿底壁而连通蒸气室与蒸气通道的第二蒸气口。通过将第二座体叠置在第一座体上的结构设置,不只第二座体可提供较大的空间产生蒸气,也可让蒸气较均匀地由底板散出,此外,在结构上也较现有的蒸气熨斗的底座简单而可减少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D06F75/00GK201183911SQ20082010473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6日
发明者李文庆 申请人:李文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