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形片材及使用了该赋形片材的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17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赋形片材及使用了该赋形片材的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赋形片材及使用了该赋形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在生理用卫生巾、内裤衬垫及一次性尿布等所谓的吸收性物品中会使用赋形片材。例如,作为正面片材,公开了下述片材在片材状亲水处理复合纤维无纺布的表面上通过热压花加工形成凹凸部,使该凸部的顶端上表面部分形成薄膜状,从而设置了截去顶端的圆锥体状的凸部(参照专利文献l)。该正面片材的该凸部各自独立,在该凸部的顶端部形成薄膜状,因此纤维密度非常高。另外还公开了下述正面片材利用多个间歇设置的针压花将2层无纺布片材接合,通过热干燥使下层的片材选择性地收縮,从而使上层片材如起波浪那样地分离开来(参照专利文献2)。进而还公开了下述吸收性物品具备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片材及介于这两个片材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并且在肌肤接触面上具有规则地形成有多个凸部的凹凸区域。并且,在该吸收性物品上具有形成高度低于凹凸区域凸部的凸部或者未形成凸部的非凹凸区域(参照专利文献3)。该吸收性物品中,上述凹凸区域是由将配置于肌肤一侧的第1层和配置于吸收体一侧的第2层层叠并在规定图案的接合部处局部地接合而成的层叠片材形成的。并且,该凹凸区域的多个上述凸部是第l层的上述接合部以外的部分通过第2层的收縮变形成凸状而形成的。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正面片材通过下层的收縮而形成上层的凹凸,因此上层的纤维密度变得均匀。除此以外还公开了一种由上层片材及下层片材构成的正面片材,其具有内部变成空洞的凸部,该凸部的底部为矩形,整个凸部的形状为长方体状或截去顶端的四角锥体状(参照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4706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6583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75239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74234号公报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赋形片材是由纤维所构成的片材,其中,在一个表面一侧具有多个凸部和将这些凸部彼此相互连接的阻挡壁状连接部,上述阻挡壁状连接部的纤维密度高于上述凸部的纤维密度。另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是将上述赋形片材以其形成有凸部的表面朝向肌肤表面一侧的方式配置在至少排泄部附近。图1是利用部分截面示意地表示本发明赋形片材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的正面片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放大地表示图1的赋形片材的II-II线截面的截面图。图3是放大地表示图1的赋形片材的III-III线截面的截面图。图4是放大地表示图1的赋形片材的IV-IV线截面的截面图。图5是将6点压花图案坐标化显示的图案图。图6-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赋形片材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工序说明图。图6-2是用于说明其它实施方式的赋形片材的制造方法的工序说明图。图6-3是表示第1轧辊及第2轧辊的齿咬合时的齿顶端的排列的图案图。图6-4是将第1轧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进行示意表示的立体图。图6-5是将第1轧辊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进行示意表示的立体图。图7是利用部分截面示意地表示作为本发明赋形片材的其它实施方式(实施方式2)的正面片材的立体图。图8是放大地表示图7所示的赋形片材的区域Vin的截面图。图9是放大地表示图7所示的赋形片材的IX-IX线截面的截面图。图10是将4点压花图案坐标化显示的图案图。图11是利用部分截面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正面片材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方式3)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2是放大地表示图11的区域XII的周边的立体图。图13是放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赋形片材的又一其它实施方式(实施方式4)的正面片材的主要部分截面的截面图。图14是将使用本发明的赋形片材作为正面片材的一次性尿布局部切开进行示意表示的立体图。图15是利用表面形状分析显微镜测定实施例中制作的正面片材(试验材2-1)的表面形状并以立体图的形式进行图像化而得到的表面形状分析图。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通过与附图一起考虑、由下述记载可以明了。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一边参照表示其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图1为示意地表示作为本发明赋形片材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图1的赋形片材的II-II线截面的截面图。图3为表示图1的赋形片材的III-III线截面的截面图。图4为表示图1的赋形片材的IV-IV线截面的截面图。以下,对于本发明的赋形片材,主要说明使上述附图所示的正面片材的上层片材一侧的表面朝向穿戴者的肌肤表面来使用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本实施方式1的正面片材10具有上层片材1及下层片材2。该正面片材10优选适用于例如生理用卫生巾或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可以在下层片材2的下表面2b—侧配置吸收体(未图示)、使上层片材1的上表面la—侧直接地接触穿戴者的肌肤来使用。本实施方式1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10的上层片材1一侧、即与穿戴者的肌肤相接触的一侧上以锯齿状形成有多个凸部3。上述配置成锯齿状的凸部3中相邻的2个凸部通过阻挡壁状连接部5(第1连接部11及第2连接部12)相连接。在图2所示的截面中,虽然上层片材1和下层片材2未接合,但在配置于该图的更向前或更向里方向上的凹部4处两片材是接合的(一并参照图3及图4)。另外,在图24以及后述的图8、9及13中,考虑到不使附图变得繁琐,省略了附图更向里方向的形状的描写。另外,本发明中各片材的厚度或构造部的大小及其关系并非限定于附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被连接的凸部3和第l连接部ll形成多个直线状的凸部列13(参照图1)。各凸部列13并排,以被凸部3或第l连接部11夹持的方式形成了具有凹部4和第2连接部12的折线状的槽部8(本发明中,将未配置凸部及第1连接部的区域称作槽部。另外,在后述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20中,凹部4直接形成槽部8)。该凸部3在内部保持着拱形的空间6。凹部4在多个凸部3之间以避开上述阻挡壁状连接部5的方式来配置。另外,多个凸部只要是在赋形片材上形成凹凸、使该立体赋形片材显示所需的功能来配置多个凸部即可,片材内的凸部的具体数量或密度或分布并无限定。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中凸部3和第1连接部11所成的山脉状的凸部列13隔着缓缓弯曲的溪谷状的槽部8并行设置(参照图1)。该槽部表面并不平坦,配有与相邻的凸部3相连接的第2连接部12,呈现具有起伏的表面形状。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通过这种凸部3、凹部4、阻挡壁状连接部5(第1连接部11及第2连接部12)、槽部8所形成的特有的外表面形状,可以显示出不使所排泄的尿或软便、经血或白带等容易地扩散的面方向上的高防漏性。更详细地说,当液体或半固体物被排泄至正面片材10的肌肤表面一侧时,在仅配有凸部的片材上,由于该排泄液等所具有的流动性,会围绕着凸部的周边广泛地扩散至片材的上表面,但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上并排设有凸部3借助第1连接部ll连接而成的山脉状的凸部列13,因此可以极为有效地阻断排泄液等向垂直于该凸部列13的方向上移行。另外,对于排泄液等在平行于凸部列13的方向上的扩散,由上述凹部4和第2连接部12构成的槽部8内的起伏成为移行的障碍,可以有效地阻止会导致泄漏的扩散。还可以根据吸收性物品所要求的功能来有效地灵活运用在相对于上述凸部列13为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上的排泄液等的防扩散性的差异。例如,当生理用卫生巾等相比较于纵向(长度方向)而更重视宽度方向上的防侧漏性时,按照凸部列13在卫生巾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来配置正面片材10,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经血等的侧漏。而且,还可以使经血等适度地在长度方向上移行,从而广泛且有效地利用配置于其下方的吸收体的液体吸收区域。本实施方式1的正面片材10的凸部在其内部保持有空间6,该内部空间是指形成于凸部里侧的凹状空间,优选是上层片材1的下表面lb和下层片材2的上表面2a维持着功能上的距离分开而成的空间。内部空间6的距离下层片材2的上表面2a的最大分开距离hd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42.8mm。此时,正面片材仅由上层片材构成时,距离hd可以是并非下层片材、而是例如吸收体的肌肤一侧的表面与上层片材下表面lb之间的分开距离。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中,当有软便等半固体物的排泄时,在正面片材的外表面上,易于从纤维密度低的凸部3进入内部空间6,并移行到槽部8或凹部4的底面并保留,之后软便等一边通过上层片材l的纤维间一边进入内部空间6。这里,收纳于内部空间6的软便等接着通过配置于正面片材下侧的吸收体等而吸收其水分,在不会逆返的状态下被干5燥固化。通过这种作用,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io上即便是有软便或白带所含的高粘性液体或半固体物的排泄,也可长时间地保持极为良好的穿戴使用感及肌肤的清洁状态。而且,对于母亲来说,由于抑制了软便等的逆返,因此用卫生纸等擦掉粪便的操作减少,减轻了更换尿布时的麻烦。对于婴儿来说,对肌肤的伤害也有所减少。本实施方式1的正面片材10中,凸部3的高度ht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63.0mm。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1连接部11的高h。形成得低于凸部的高度ht,凸部3与第l连接部11的高度之比(h。/ht)优选为0.30.8的范围(参照图2)。本发明中,阻挡壁状连接部5(第1连接部11及第2连接部12)的形状只要是显示出按所需程度阻止排泄液等以妨碍其移行的功能的形状,则并无特别限定,其截面形状也可以不是矩形,例如可以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发圆的山形(参照图1、图3)。另外,本实施方式1中,第2连接部12的高度、形成得低于第1连接部11的高度h。,两者的高度之比(h乂h。)优选为0.20.9的范围(参照图2、图4)。下面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凸部3的形状。凸部3按照功能可以分为顶部3a、肩部3b、侧部3c(参照图3),凸部3从顶部3a通过肩部3b直至侧部3c具有发圆的拱形的形状。这样,通过形成发圆的凸部形状,即便在由于穿戴者的运动等而使吸收性物品多少有些错位时,也可以抑制对肌肤的摩擦感,从而获得光滑的触感。而且,特别是由于从凸部的肩部3b至顶部3a具有以缓和的曲线突起的形状,因此与穿戴者肌肤的接触面积减小。这样,通过减少正面片材与穿戴者的接触面积,可以大幅度减少一次吸收液体后的片材发生面接触时发粘的感觉,从而实现干爽的状态。另外,外观也很柔软、光滑、且给人优美的印象。对于上述正面片材的柔软、光滑、干爽的(表面干爽、没有发粘或缠绕)触感或者给人这种印象的良好外观,通过将凸部形成为矩形基调的长方体状或截去顶端的四角锥体状或者截去顶端的圆锥体状是难以获得的。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的凸部3的内部具有空间6,可以获得内部保持有空气的特有的缓冲性,从而实现更为柔软温和的肌肤触感。本实施方式l中,凸部侧部3c配置于比凸部的高度ht大致中间点更处于下方(非肌肤表面一侧)的部分上。而且,凸部侧部3c位于向槽部表面或者凹部下降的凸部的下摆的位置上,在其周边软便等具有粘性的液体或半固体物暂时滞留。此时,降低凸部的侧部3c的纤维密度并设置细孔或薄部从借此高粘性液体可有效地通过、迅速地收纳并隐藏于凸部的内部空间6中的方面出发是优选的。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由具有凸部3的上层片材1和配置于与突出有该凸部3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一侧的平坦的下层片材2构成,上述上层片材1和上述下层片材2在上述上层片材的凹部4中的至少一部分凹部处通过压花而接合。但该接合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也可以利用其它的方法。另外,本发明中片材"平坦"是指不对片材材料实施形成凸部的赋形加工、作为整体实质上是平坦的,也可以具有由于与其它片材材料的接合等所导致的一些凹凸或者由于片材成形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表面凹凸。与其相对,对片材赋形是指相反地、片材并不是平坦的,是指例如在自然形状的片材表面上,通过来自规定方向的光的照射,以能够目视识别凸部的阴影的程度形成有起伏。凹部的宽度Wb并无特别限定,但当将相邻的构造部的距离设为Wa时,优选使该距离Wa与凹部的宽度Wb之比(Wb/Wa)为0.10.7。考虑到与通常的吸收性物品的尺寸之间的关系时,作为具体的凹部宽度Wb,0.52.Omm是切合实际的。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中,第l连接部ll的宽度W。(与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比凸部3的宽度Wt窄,例如优选使第l连接ll的宽度W。与凸部3的宽度Wt之比(W。/Wt)为O.20.8的范围。该宽度之比的优选范围对于与第2连接部的宽度Ws(与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未图示)之比(Ws/Wt)而言也同样。凸部3的具体宽度Wt为26mm是切合实际的。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中,在槽部8中配设有第2连接部12(参照图1及图4)。本实施方式中,上层片材1的第2连接部12的下表面与下层片材2相接触,但未被压花接合。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中第1连接部11的内部具有隧道状空间7。由此凸部3的内部空间6是相连的,但也可以没有该隧道状空间7(参照图3)。这样,通过在锯齿状的凸部3的排列中配设高度或宽度或内部空间的接合状态不同的第1连接部11或第2连接部12,可以如上所述地发挥仅靠形成凸部所无法获得的防漏性。而且,通过将这种片材的厚度不同的部分网络化后配置,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IO可以表现出悬垂性(即便是相对于具有复杂起伏的肌肤表面也会柔软地变形、不会发生压弯地贴合、即便由于穿戴者的动作等肌肤的起伏形状发生改变也可追随的性质)。由此可以表现出相对于具有复杂起伏的肌肤表面、片材表面柔和地追随、即便其表面的起伏形状发生改变也可维持其追随状态的性质。例如,在接触于如裆部那样肌肤起伏大的部分来使用时,也可以在正面片材IO和肌肤之间不产生间隙的情况下贴合。另外,当由于穿戴者的运动等肌肤的起伏状态不断变化时,正面片材也可追随该起伏的变化而发生变形,并维持良好的贴合性。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中,阻挡壁状连接部5(第1连接部11、第2连接部12)的纤维密度D。高于凸部的纤维密度Dt。而且,凹部4的纤维密度Db高于阻挡壁状连接部5的纤维密度D。。本发明中,各部的"纤维密度"如下计算在不改变形状的状态下(例如不施加负荷、不接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部顶部的单位面积,测定规定的片材(本实施方式中为上层片材)部分或该片材表面的纤维的根数,从而求得。阻挡壁状连接部5的纤维密度D。与凸部的纤维密度Dt之比Dt/D。优选为0.80.3。另外,凹部4的纤维密度Db与阻挡壁状连接部5的纤维密度D。之比D。/Db优选为0.60.1。另外,阻挡壁状连接部5的纤维密度D。在第1连接部11的密度与第2连接部12的密度D。2不同时,是指两者的平均值。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第1连接部的密度D。J氏于第2连接部的密度D。2。如此,通过在正面片材10内的各构造部中对纤维密度设置梯度,可以使例如粘度低的液体快速地流向高纤维密度一侧、即从凸部经过连接部流向凹部4及其周边。由此,可以将液体吸入正面片材10的非肌肤接触面一侧、使液体迅速地移向其下方所具备的吸收体并吸收保持。与此相对,对于软便等高粘性液体或半固体物而言,由于呈大拱形的凸部3的顶部周边是低密度的,因此易于透过该位置,提高了在空间6中的收纳效果。如此,上述纤维密度的梯度所显示的液体吸入性和特有的正面片材形状所显示的防漏及防逆返性相互作用,当在粘性不同的排泄物共存时,也可以可靠地将它们一起吸收保持。另外,由于直接接触于肌肤的凸部3的纤维密度低,因此所排泄的尿液或软便等难以残留在纤维之间。结果,可以有效地抑制表面的液体残留或有效地抑制发粘,在接触于肌肤的凸部顶部3a处获得特别干爽的触感。另外,可以将肌肤维持在清洁状态,保护婴幼儿或女性的肌肤免患斑疹等。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如上所述,凸部3配置为锯齿状。这里,锯齿状是指将各列的凸部3等间隔地配置、相邻列彼此之间凸部相互错开(优选半个间距)的状态。更详细地是指,当将各列的凸部3向垂直于该列的方向投影时,在特定列的各凸部3的投影像之间(优选中间)配置有与其相邻列的凸部的投影像的状态。但其含义中也包括在制造上不可避免的错位等上述排列稍有错位的情况。通过如此将凸部3配置为锯齿状,可以均匀地分散接触于穿戴者肌肤的压力,从而实现良好的缓冲性。另外,由于对于液体的吸收保持,其作用也可均匀地在整个片材上发挥出来,因此优选。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10采用的是上层片材1及下层片材2的2层构造,但也可以是仅由上层片材1构成的正面片材。作为此时的使用方式,例如可以举出将由上层片材1构成的正面片材按照其非肌肤面lb相接触的方式层叠在吸收体上表面上来使用。此时,还可以将上层片材1所构成的正面片材的背面与吸收体上表面相接合。通过如此制成仅由上层片材1构成的正面片材,配置于肌肤表面一侧的凸部3及与其对应的空间6、以及它们通过阻挡壁状连接部5相连接所产生的弹性或柔软性可以与上述2层构造的表面片材同样地发挥出来。另外,对于液体或软便等的透过处理功能而言,通过与吸收体等的组合,也可以发挥拱形空间6所起到的作用。此时,特别是由于隐藏于空间6内部的软便等直接与吸收体相接触,因此水分容易移至吸收体、软便等迅速干燥,从这方面来说是优选的。另外,移至纤维密度相对于凸部顶部3a有所提高的阻挡壁状连接部5或凹部4的液体不经由下层片材2而直接被吸收保持于吸收体,从这方面来说也是优选的。图5是示意地显示俯视观察本实施方式1的正面片材时的6点压花a的配置的图案图。在该图中,通过12行X12列的方格表示压花图案,作为以6点为l组的压花图案的各构成要素,如下所述。第1个6点图案要素(第l要素)由压花(1,2),(1,4),(3,1),(3,5),(5,2),(5,4)这6点构成。这里,()内的数值表示(行号,列号)。右侧相邻的第2要素由压花(1,8),(I,IO),(3,7),(3,11),(5,8),(5,10)这6点构成。第1要素下方的第3要素共用第l要素下部的2点(5,2),(5,4),与(7,1),(7,5),(9,2),(9,4)一起由6点构成。其右侧的第4要素与第13要素的任一个共用压花(3,5),(3,7),(5,4),(7,5),(5,8),加上压花(7,7),由6点构成。这样相互间共用各要素的一部分(至少2点),大范围重复构成6点图案。这里,当使上述6点压花图案对应于正面片材10的形态时,压花a构成凹部4。而且,当以第1要素来说,位于其中心的P成为凸部3(凸部顶部3a),第1连接部11配置于其前后的位置Y上。此时,在位置e上配置第2连接部12。而且在第3要素的中心13上也配置凸部3,通过形成于位置Y上的第1连接部11与第1要素的凸部3相连接。结果,横轴的列3(坐标)中延伸的13和Y所成的列成为正面片材10的凸部列13。同样的凸部列13在列6(坐标)、列9(坐标)...重复,凸部3在面方向上呈锯齿状扩散,进而构成阻挡壁状连接部5、凹部4所形成的特有表面形状的正面片材10。这样,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6点密封图案将上层片材1和下层片材2相接合,6点密封图案中按照相邻接合单元彼此之间相互共用由6点接合部构成的接合单元中的至少2点的方式来设置接合部,并且按照被形成上述接合单元的6点接合部包围的方式形成上述凸部3。本实施方式1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10中,构成上层片材1或下层片材2的纤维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使用1.07.8dtex的纤维。本实施方式中,将上层片材1及上层片材2以分别为1层构造的片材进行了表示,也可以是2层以上,还可以在各层之间及/或外侧设置其它功能性的层。上层片材1及下层片材2的单位面积质量并无特别限定,但考虑到适用于通常的吸收性物品时,上层片材1及下层片材2的单位面积质量分别为1040g/tf的范围是切合实际的。上层片材1及下层片材2优选使用无纺布。该无纺布可以使用通常的无纺布。例如可以举出利用梳理法制造的热轧(thermalbond)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熔喷型无纺布、射流喷网法无纺布及针剌法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另外,当利用热熔融粘合将上层片材1和下层片材2如后所述那样接合时,优选上述无纺布中含有热熔融粘合纤维。热熔融粘合纤维优选PET/PE、PP/PE等芯鞘构造的纤维。另外,优选对上述无纺布实施使用了表面活性剂等的亲水化处理。上层片材1及下层片材2的构成纤维的种类中优选的组合是PET/PE纤维之间的组合。接着,参照作为本发明赋形片材优选的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10的优选制造方法。图6-1为示意地表示制造本实施方式1的正面片材10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工序说明。如该图所示,首先,从坯料巻轧辊(未图示)放出上层片材l,另外从坯料巻轧辊(未图示)放出下层片材2。上层片材1及下层片材2分别沿着其MD方向(方向4及d2)被放出。这里,MD方向是指无纺布等片材材料在制造时的流向,是"MachineDirection"的简写,有时仅标记为MD来表示该方向。与此相对,CD方向是指垂直于上述MD方向的方向,是"CrossDirection"的简写,有时仅标记为CD来表示该方向。使放出的上层片材1咬入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1轧辊51和周面具有成为与第1轧辊的凹凸形状相咬合的形状的凹凸形状的第2轧辊52的咬合部P工中,对上层片材1进行凹凸赋形。第1轧辊51的各齿轮的齿槽部上优选形成有抽吸孔(未图示)。该齿槽部相当于第1轧辊51周面的凹凸形状中的凹部。抽吸孔优选通至鼓风机或真空泵等抽吸源(未图示)、并按照从第1轧辊51(旋转方向箭头d5)和第2轧辊52(旋转方向箭头d7)的咬合部Pi抽吸至将接合了上层片材1和下层片材2的正面片材送出的部分P3的方式来进行控制。抽吸轧辊的具体例子根据图6-4、6-5在后详述。由此,通过第1轧辊和第2轧辊的咬合而进行了凹凸赋形的上层片材1通过抽吸孔产生的抽吸力密合于第1轧辊51的周面,并原样保持其经过凹凸赋形的状态。对于上述周面上具有凹凸的轧辊51、52,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4-174234号公报的图25所记载的轧辊。在合流部P2处,在使上层片材1抽吸密合于第1轧辊51的周面的状态下,与另外供给的下层片材2层叠。这里,优选用第1轧辊51和第3轧辊53夹压两片材。作为第3轧辊53,优选使用没有凹凸的支承辊,优选仅将第3轧辊53预先加热至规定温度。由此,通过热熔融粘合将位于第1轧辊51的齿轮的凸部顶端的上层片材1与下层片材2接合。利用该按压接合制成正面片材时,形成凹部4。另一方面,在齿轮的凹部处,上层片材1和下层片材2未被夹压,不会发生热熔融粘合,从而形成凸部3。S卩,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利用第1轧辊51和第2轧辊52的片材赋形中未进行压热加工,因此在凸部3的顶部保持了柔软性。因而,在作为正面片材使用时,即便成为凹部4的部分被加热夹压、无纺布纤维发生热熔融而多少发生硬化,但由于凸部3柔软地突出,因此硬的部分不会直接与肌肤相接触,从而实现良好的触感。进而,按照被上述凹部4挟持的方式对成为第1连接部11和第2连接部12的部分进行赋形,将各凸部3相连接地进行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贴合有上层片材1和下层片材2的复合片材在被第1轧辊51及第4轧辊54挟持的部分P3处被加热夹压。此时,第4轧辊54与第3轧辊53同样,优选是外周没有凹凸的支承辊,优选加热至规定的温度。如此形成牢固固定的接合部,从而维持凸部的形状稳定性。图6-2是示意地表示制造本发明赋形片材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工序说明图。如该图所示,在使用第1第4轧辊(51,52,53,54)的方面与上述图6_1所示的实施方式通用。但是,在图6-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不使用下层片材2而仅使用上层片材1,在该上层片材1上赋形成为凸部3和谷部4的凹凸。因而,虽然在谷部4处未与其它片材相接合,但成为被第1轧辊51和第3轧辊53或第4轧辊54加热夹压、无纺布纤维发生热熔融而硬化了的状态。如此,不仅弯曲成凹凸形状,而且在制成上述正面片材时被赋形成显示特定功能的凸部3及谷部4。另外,利用第1轧辊51和第2轧辊52的齿的咬入所进行的片材赋形及利用第1轧辊51的P工至P3的抽吸与图6-1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图6-3为示意地表示图6-1所示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第1轧辊及第2轧辊的齿相互咬合的状态的图案图。图6-3中,以从图6-1的箭头A的方向将第1轧辊及第2轧辊的齿咬合的点Pi处的两轧辊的齿顶端投影的状态进行表示,实线表示第2轧辊52的齿(齿的顶端)52a、虚线表示第l轧辊51的齿(齿的顶端)51a。但实际上两轧辊在正视图(参照图6-1)中为圆形且仅靠1列齿相互咬合,而在图6-3中将其看成是相向的平板上的齿以面相咬合(或者将点Pi处的咬合状态在时间上连续地在MD方向上送出)进行图案化来表示。以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上述两轧辊的齿的咬合状态。图6-3所示的图案图中,为从图6-1中方向A观察到的状态,因此齿的顶端52a在向纸面里侧方向没入的方向上动作、齿的顶端51a在向纸面前侧突出的方向上动作,两者咬合。S卩,齿的顶端52a—边没入纸面里侧一边按入上层片材1(参照图6-1),在制成正面片材时,将多个成为凸部3(参照图1)的局部弯曲形状赋形。另一方面,齿的顶端51a将上层片材按压至纸面前侧,在制成正面片材时,将多个成为谷部4的局部弯曲形状赋形。如此进行了凹凸赋形的上层片材维持与第1轧辊的密合状态、被送至第3轧辊,与前述的另外送来的下层片材2层叠(参照图6-1)。然后,在第1轧辊51的齿的顶端51a和第3轧辊53或第4轧辊54的周面处将两片材加热夹压,从而形成在齿的顶端51a的部分处进行了热熔融接合的热压花。这里,当取出图6-3的齿的顶端51a中的1\T6时,齿的顶端1\T6分别形成成为凹部4的部分。此时,被齿的顶端51a,52a按压出的(或按入)部分的无纺布通过拉伸(或压縮)局部地移动,同时例如位于顶端部的纤维会进入两轧辊的齿的间隙中。此时,由于通常对上层片材1在MD方向上施加张力,因此受其影响,在形成上层片材的无纺布的纤维的流动中产生特有行为。具体地说,当纤维要进入上述齿的顶端1\T6的各个齿之间时,由于与施加于MD方向的片材张力的关系,MD方向及CD方向上的各自的纤维流动状态分别不同。即,在形成齿的顶端L和T4之间及齿的顶端T3和Te之间的区域91中,由其它区域92进入的纤维的量增多,制成正面片材时,形成成为第l连接部ll的部分。而且,区域91的部分由于未被齿的顶端52a加热夹压,因此未在该部分上与下层片材2接合,从而形成正面片材中的隧道状空间7。另外,图6-3中的MD方向在图1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中相当于X方向。与此相对,区域92中所进入的纤维量较少,结果成为在制成正面片材时形成第2连接部12(后述的本实施方式3中为小凸部9)的程度。如此,被齿的顶端51a夹压的部分所形成的凹部4与上述第2连接部12连续,形成折线状的槽部。以图示者具体地表示成为槽部时的形态时,VT2及T3所成的列以及T4、T5及T6所成的列分别沿着MD方向形成以1条折线状连续的槽部8。因此,正面片材的凸部和第1连接部在图1的X方向上连接而成的山脉状的凸部列13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沿着MD方向(参照图6-3)形成。与此相对,在图1的Y方向上延伸的图3所示的截面形状沿着图6-3所示的CD方向形成。这里,将连接第1轧辊的齿(顶端面)51a的1\T6的中心而成的六边形面积设为基本面积A。将连接第1轧辊的齿51a的1\T6的中心而成的六边形内所含的面积设为面积B,面积B与基本面积A之比(B/A)优选为0.100.25。该比(B/A)的值过小时,凸部3与第1连接部11没有差别,成为1个凸部,无法成型第1连接部11,因此易于压塌。该比(B/A)过大时,第l连接部ll的内部的隧道状空间7有时会消失。另外,优选基本面积A内的第2轧辊的齿(顶端面)52a的面积C与基本面积A之比(C/A)为0.100.25。该比(C/A)过小时,有时难以成型凸部。该比(C/A)过大时,有时凸部易变成长方体形状、变硬,从而柔软的触感会降低。第1轧辊的齿的间隔97除以第2轧辊的齿的CD尺寸98所得的值优选为0.250.83。通过调节该值,可以更为稳定地获得大致山形形状的凸部3和第l连接部ll。第1轧辊的齿的MD尺寸101并无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0.53.5mm,更优选为0.62mm。另外,CD尺寸100并无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0.53.5mm、更优选为0.62mm。另外,第1轧辊的齿的间隔97并无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0.85mm、更优选为12mm。第2轧辊的齿的MD尺寸99并无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0.53.5mm、更优选为0.62mm。另外,CD尺寸98并无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0.56mm、更优选为0.64mm。第1轧辊或第2轧辊的齿的间隔94可以适当设定,例如优选设为1.510mm、更优选为26mm。第1、第2轧辊的MD方向的齿的间隔102并无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0.44mm。第1、第2轧辊的MD方向的齿的间隔103也无特别限定,优选是与第1、第2轧辊的MD方向的齿的间隔102相同的尺寸,例如优选为0.44mm。另外,CD方向的齿的间隔104也无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1.27.5mm。进而,第l轧辊及第2轧辊的齿的高度和形状可以根据目标正面片材的形态来适当决定。例如优选使齿的高度为0.89mm。另外,对于图6_3,利用与图6_1所示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关系来说明了利用第1轧辊及第2轧辊的齿咬合所进行的片材赋形,但其在图6-2所示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也是同样的。另外,优选MD的断裂伸长率为100%以上的无纺布,可以加工本发明的优选赋形形状的正面片材。图6-4是将第1轧辊51的一个实施方式(51A)的主要部分放大进行示意表示的立体图。第1轧辊51是将多个具有规定齿宽的平齿轮61,61,…组合并形成为轧辊状。各齿轮的齿宽优选根据所需的吸收性物品用片材的凸部的间隔来决定。该方式中,相邻的齿轮按照其齿的间距错开半个间距的方式进行组合。在第1轧辊51A的各齿轮的齿槽部上形成有抽吸孔63。正面片材通过该抽吸孔63所产生的抽吸力而密合于第1轧辊的周面,并保持其经过凹凸赋形的状态。此时,当在相邻齿轮间设置规定的空隙G时,可以在不对片材施加过分的伸长力或不产生轧辊的凹凸咬合所导致的切断效果的情况下使片材密合于第1轧辊的周面。空隙G优选为0.150mm、更优选为0.15mm左右。图6-5为将第1轧辊51的其它实施方式(51B)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第1轧辊是将多个由平齿轮构成的齿轮61c及第2齿轮61d组合、将这些齿轮以旋转轴65为圆心安装成同心状并形成为轧辊状。各齿轮均具有相同的齿宽。各齿轮的中心开口,在该开口部插有旋转轴65。各齿轮及旋转轴65上分别形成有切口部(未图示),在该切口部中插入楔(未图示)。由此防止各齿轮的空转。第2齿轮61d的齿尖圆直径小于第1齿轮61c的齿尖圆直径。具体地说,第2齿轮(间隔物)的齿尖圆直径优选比第1齿轮的齿尖圆直径小0.510mm。本实施方式的第1轧辊51B中,相对于1个第2齿轮61d,在其两侧分别配置各1个的第1齿轮61c,组装多个将这3个齿轮作为一组的齿轮群66。各齿轮群66中,第1齿轮61c及第2齿轮61d按照各齿轮的齿在轧辊的旋转轴方向上并排的方式配置。由此,各齿轮群66中,沿着轧辊的旋转方向交替形成凸部67和凹部68。凸部67为3个齿轮(即2个第1齿轮61c和1个第2齿轮61d)的各个齿在轧辊的旋转轴方向上并排地形成(图中用符号67a表示)、或者2个第1齿轮61c的齿在轧辊的旋转轴方向上并排地形成(图中用符号67b表示)。齿轮群66使用两组以上。各齿轮群66按照相邻的齿轮群66、66的凹凸部的间距互不相同的方式配置。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齿轮群66、66的凹凸部错开半个间距。各齿轮群66中,在2个第1齿轮61c之间,沿着轧辊51B的旋转方向以隔开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空隙部69。各空隙部69通过2个第1齿轮61c和位于它们之间的第2齿轮61d形成。更详细地说,各空隙部69通过2个第l齿轮61c的相对向的侧面和第2齿轮61d的相邻2个齿来划定。因此,空隙部69形成的数量与第2齿轮61d的齿数相同。空隙部69朝向外部开口。在第1齿轮61c上按照包围插入旋转轴65的中心的开口部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开口部60。各开口部60的直径相同,形成在距离齿轮中心分别为等距离的位置上。相邻的开口部60,60与齿轮的中心所成的角度均相等。各齿轮61c的开口部60的个数与第2齿轮61d的齿数相等。而且,组装各齿轮群66时,按照各开口部60分别位于第2齿轮61d的相邻齿之间的方式来配置第l及第2齿轮61c、61d。如此,在组装各齿轮群66并进一步配置各个齿轮群66使得凹凸部的间距互不相同的状态下,各个第1齿轮61c的开口60在轧辊51B的旋转轴方向上相连,从而在轧辊的内部形成在该旋转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抽吸路61。各抽吸路61与前述的空隙部69相连通。抽吸路61的至少一端通至鼓风机或真空泵等抽吸源(未图示)。因此,启动抽吸源进行抽吸操作时,从空隙部69通过抽吸路61抽吸空气。图7为将作为本发明赋形片材的其它实施方式(实施方式2)的正面片材20部分切开进行示意表示的立体图。图8是将图7的赋形片材的区域VIII放大表示的截面图。图9为将图7的赋形片材的IX-IX线截面放大表示的截面图。另外,本实施方式2的正面片材20中,与上述本实施方式1的正面片材IO在功能上通用的构造部或尺寸线等用相同12的符号进行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正面片材20中,配置成锯齿状的凸部3在其四周具有阻挡壁状连接部5,各凸部3相互间通过该四周的阻挡壁状连接部5而与相邻的凸部3连接。上述四周的阻挡壁状连接部5配置于将上述凸部3在片材面方向上大致四等分、即以凸部3为中心分别成约45。角度的位置上。如此,在正面片材20的上层片材1一侧(肌肤表面一侧)上形成了宛如多个山被四周的山脊相连而成的网眼状山脉那样的特有的表面形状。这里,上层片材1和下层片材2通过形成于凹部4的压花而间歇地接合,但也可以仅由上述经凹凸赋形的上层片材1构成正面片材。本实施方式2中,凸部3是设于上层片材1上并按照向肌肤一侧的面突出的方式被赋形了的部分,在图8所示的截面中,以夹在2个凹部4之间的状态形成凸部3(参照图8)。各凸部3在功能上分为顶部3a、肩部(棱)3b、侧部3c,特别是从顶部3a至肩部3b具有发圆的大致山形的形状。另一方面,在图9所示的截面中,相邻的各凸部通过阻挡壁状连接部5相连接。此时,凸部3具有顶部3a及肩部3b,但在该截面上侧部3c与阻挡壁状连接部5无法区分而成为一体地连续的状态。而且,阻挡壁状连接部5成为内部被纤维充满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上层片材1和下层片材2在阻挡壁状连接部5的区域内未被接合,但在功能上优选两片材相接触。但是,也可以是在维持阻挡壁状连接部5所具有的各作用的范围内两片材隔开一些间隔而不接触的状态。另外,图7所示的X-X线截面(截面图未图示)也与图9所示的截面相同,成为凸部3借助阻挡壁状连接部5相连接的形状。本实施方式2的正面片材20中,宽度Wa及宽度Wb的尺寸以及它们的比(Wb/Wa)的优选范围与上述本实施方式l相同。但是,本实施方式2的图9截面的凸部的宽度W。优选为24mm、连接部的宽度Wd优选为0.52mm。另夕卜,凸部内部的拱形空间6的最宽部分的间隔、、凸部3的高度ht、阻挡壁状连接部5的高度h。、凸部3与阻挡壁状连接部5的高度之比(h。/ht)也与本实施方式l相同。另外,凸部顶部3a的密度Dt、阻挡壁状连接部5的密度D。、凹部的纤维密度Db的优选范围也与前述的本实施方式1相同。本实施方式2的正面片材20具有上述特有的片材外表面形状及内面形状、可以防止尿或软便等在面方向上的扩散。另外,通过凸部3、阻挡壁状连接部5、凹部4所具有的纤维密度的梯度所带来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干爽的肌肤触感。进而,由于特有的片材内部空间和上述外表面形状所形成的空间网络,软便等的处理性优异,可以显示出高的悬垂性。这些作用与上述本实施方式1是通用的。作为本实施方式2的特有作用,由于阻挡壁状连接部5配置于凸部3的四周,因此可以在凸部3的四周全部发挥防止软便或尿等排泄液等的扩散的作用。另外,由于内部空间6各个独立,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暂时保持于内部的软便等在面方向上的扩散。为此,例如当想极力地使软便等停留在一个位置、严格地抑制在面方向上的扩散时,优选将本实施方式2的正面片材用于吸收性物品。本实施方式2的正面片材20可以与上述本实施方式1的正面片材10同样地制造,例如可以经过图6-l所示的工序来制造。因此,例如按照图10所示的以4点压花a形成1个图案要素的4点密封图案来配置用于形成凹部4的轧辊51的齿51a。然后,按照使轧辊52的齿52a位于上述4点所成的图案要素的中心位置P的方式来配置,从内部空间6对凸部3进行赋形。如此,使两轧辊的齿51a及52a咬合进行赋形,获得以在位置Y具有13阻挡壁状连接部5的4点密封图案赋形了的正面片材20。另外,图10中,仅对压花(1,3)(3,1)(3,5)(5,3)这4点所构成的第l要素显示了形成凸部3(凸部顶部3a)的位置P及形成阻挡壁状连接部5的位置Y,但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其它压花要素也同样,位置a、p、Y所成的凸部3、连接部5及凹部4的构造在面方向上大范围重复。图11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3)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立体图、图12为从多少有些不同的角度观察图11的区域XII的部分并放大表示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3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30的上层片材1一侧、即接触于穿戴者肌肤的一侧上以锯齿状设有多个凸部3。凸部3在内部保持有通过上层片材1的凹凸赋型所形成的拱形的空间6。凸部3通过阻挡壁状连接部5连接而形成凸部列13。凸部内部的拱形空间6通过隧道状空间7相连,在上述凸部列的阻挡壁状连接部5的两侧位置上配置凹部(本实施方式3中,有时将该阻挡壁状连接部5特别称作"山脊部")。它们的片材形状与本实施方式l通用,由此起到的悬垂性、良好的贴合性、缓冲性、以及使液体等移至吸收体并隐蔽的作用与本实施方式l相同。拱形的凸部3内部的空间6利用隧道状空间7在空间上连续,由此有效地将软便等隐蔽在内部空间网络中。该作用在本实施方式1中也是同样,这里进行详细说明。当排泄软便等时,在正面片材的外表面上,其首先移行至槽部8的底部并停留,之后或者与此同时,通过正面片材的纤维间,软便等被保持在内部空间6中。这里,收纳在内部空间6中的软便等接着被配置于正面片材下侧的吸收体等吸收水分而干燥,成为不会逆返的状态,从而维持对穿戴者的良好触感。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的拱形的凸部内部的空间6通过隧道状空间7相连。因此,即便在正面片材上例如施加较大的体压时,由于山脊部等所发挥的抑制变形作用,可以抑制并防止向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逆返。另外,抑制并防止收纳于空间6内的软便等通过隧道状空间7而在正面片材的面方向上扩散、并向肌肤接触面一侧逆返。由此,即便排泄软便或白带所含的高粘性液体或半固体物,也可长时间地保持极为良好的穿戴使用感及肌肤的清洁状态。考虑到上述作用,优选山脊部内部的隧道状空间7的最宽部分的间隔hn(图2)为0.15mm、更优选为0.lmmlmm。本实施方式3的正面片材30与本实施方式1不同,其没有第2连接部12,在该位置上配置的是小凸部9。该小凸部9不连接凸部3,作为与凸部独立的突出部而配置于槽部8。在本实施方式3中,优选小凸部9比阻挡壁状连接部5低、阻挡壁状连接部(山脊部)5的高度h。与小凸部9的高度、之比(h乂h。)为O.10.9。本实施方式3中,该小凸部9处于比凹部4底部(成为最低的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部分)高的状态。通过该小凸部9,槽部8的底面不是成为平坦的U字槽状,而是成为如上所述的机能性的凹凸面。另外,该小凸部9在其上层片材背面处与下层片材2相接触,但如凹部4那样未被压花接合。如此,通过在锯齿状的凸部3和谷部4的排列中配设高度、宽度、接合状态不同的山脊部5和小凸部9,显示出仅以线状密封形成槽状部时所无法获得的悬垂性等功能。仅在凸部内部形成空间时相对于大的压力有易于压塌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材中,由于凸部3通过细宽度的阻挡壁状连接部(山脊部)5连接而成为连成山脉状的形状,因此可以在维持良好的缓冲性的同时,当强烈按压凸部3时也不会过度变形。由此,凸部不会过度压塌,可以实现极为良好的缓冲性。而且,阻挡壁状连接部(山脊部)5或小凸部9被通过上层片材及下层片材相接合或粘接所形成的凹部4夹持,曲率小于凸部3,从而难以发生变形。因此,相对于凸部3的变形,通过山脊部5或小凸部9各自具有的高度,可以阶段性地抑制变形。因而,相对于小的压力,凸部3的顶部周边发生微小变形而产生柔软感;相对于大的压力,不仅凸部3、而且阻挡壁状连接部(山脊部)5和小凸部9也弹性地支撑。结果,在由于穿戴者的活动或体重而将多种压力施加于正面片材30时,也可功能性地进行响应、显示出适度的排斥力,从而成为柔软且柔和的肌肤触感。另外,由于凸部3并非孤立而是通过阻挡壁状连接部(山脊部)5相连接,因此即便在片材被弯折时,凸部3也难以成为不可逆的变形状态。由此,即便片材受到由于肌肤的起伏或剧烈运动所导致的大的弯曲变形时,在脱力之后,凸部3以及与山脊部5的连接结构复原,回复到具有原来厚度的柔软的正面片材的状态。进而,通过如上所述以适当的高度抑制凸部3的变形,难以将收纳于空间6内部的粘性液体等挤压出来,可以抑制向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逆返,从而维持干爽、清洁的穿戴使用状态。另外,上述本实施方式3的凸部3、阻挡壁状连接部(山脊部)5及小凸部9相互作用所带来的效果可以在凸部3、第1连接部11及第2连接部各自对应的范围内与在本实施方式1中同样地发挥出来。图13是表示本发明赋形片材的又一其它实施方式(实施方式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13所示的主要部分截面在本实施方式1中与图3所示的截面相对应,以第1连接部11为中心进一步放大表示。但是,两者的截面形状在示意化的方式中有所不同。本实施方式4的上层片材1由肌肤接触面一侧的第一层le和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第二层lf构成,构成第一层的纤维比构成第二层的纤维细。各层的具体的纤维直径可以适当设定,优选使第一层的纤维的纤度(Eld)为1.04.4dtex、更优选为1.23.3dtex。第一层所用纤维的纤度(Eld)与第二层所用纤维的纤度(E2d)的比率(Eld/E2d)优选为1070%、更优选为2060%。构成上层片材第二层lf的纤维的纤度(E2d)优选为2.27.8dtex、更优选为3.35.6dtex。构成下层片材2的纤维的纤度(E3d)优选为1.04.4dtex、更优选为1.23.3dtex。构成上层片材的第二层lf的纤维的纤度(E2d)与构成下层片材2的纤维的纤度(E3d)的比率(E2d/E3d)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150%800%、更优选为150%500%。本实施方式4中,正面片材40以形成具有凸部3、阻挡壁状连接部5(第1连接部11、第2连接部12)、凹部4的形状的方式进行的片材赋形与上述本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此时也可以使第2连接部12形成为小凸部9、成为与本实施方式3相同的片材赋形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凸部3在截面上具有发圆的大致山形的形状。详细地说,凸部的侧部并非相对于下层片材2垂直的垂直壁的状态,而是如图所示那样,是缓缓倾斜的状态。而且,凸部肩部3b(参照图3)是发圆的。具体地说,棱的角度9(参照图13)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95140°、更优选为100130°。本发明中,棱的角度9是从凸部4的顶点沿平行于X方向的方向用剃刀片切断凸部4,从顶点与片材面方向平行地划一条直线,测定该直线与从侧部3c延伸的直线所成角的角度,将该测定值作为角度e。如此,通过制成发圆的棱(肩部),即便由于穿戴者的运动等吸收性物品发生错位时,也不会造成不适感,从而优选。进而,通过使侧部3c形成倾斜的状态(通过增大角度e),可以减小凸部顶部3a(参照图3)的面积。凸部顶部3a与穿戴者的肌肤直接接触,但通过如上所述减小其面15积,可以减小与穿戴者的接触面积。由此,可以避免一次吸收了液体的片材发生面接触时产生的发粘感,成为适度的点接触,由此赋予良好的缓冲感和干爽的感触。进而,在吸收性物品错位时,也可以减少由于正面片材的摩擦所导致的不适感,触感及穿戴使用感优异。本实施方式4中,由于使上层片材为2层构造,且使各片材的纤度为特定的纤度,因此可以更为稳定地获得所需凸部的形态。对于该赋形稳定性的作用,可以认为在形成内部保持空洞的凸部时,本实施方式4中由于使上层片材为2层、并在片材内产生刚性的梯度,因此易于将该片材赋形为所需的形状。另外认为,当利用产生抽吸力的齿轮对凸部3进行赋型时,相对于该抽吸,片材表面密合的状态随着片材内的纤维直径所带有的梯度而发生变化,从而易于将所得的凹凸形状稳定化成所需形状。本实施方式4中,上层片材1及下层片材2可以由相同种类的纤维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纤维材料构成。优选各片材均由实质上不伸縮的片材材料构成。此时,各片材可以是在MD及CD的任何方向均实质上不伸縮的片材,也可以是仅在MD及CD的任一方向上伸縮的片材。当是仅在一个方向上具有伸縮性的无纺布时,优选按照两片材的伸縮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层叠。通过使用这种片材材料,如后所述,当利用抽吸齿轮及其轧辊进行赋型时,可以稳定且重现性良好地凹凸赋型成所需形状。进而,如本实施方式4所示,通过使构成凸部的上层片材1的外侧第一层le的纤维比内侧第二层lf的纤维细,可以使凸部难以压塌,在穿戴使用过程中维持良好的触感及缓冲感。认为其原因在于,由于构成凸部的内侧的第二层lf的纤维更粗,因此在压縮时特别是凸部的侧部难以倒塌,因此可以实现。换句话说,凸部内侧的第二层lf显示出如桥墩那样支撑着整个凸部3的作用,使凸部难以压塌。另一方面,使得凸部的顶部能够以适当的弹力发生变形,从而获得如在刚性高的筒状壁部放置蓬松的棉花那样的优良的缓冲性。而且,当未压縮时,由第二层的纤维更粗所产生的复原力发挥作用,与上述如桥墩的支撑作用相辅相成,层内的刚性发挥效果,即便在凸部被压縮时也易于恢复至原来的形状。如此,在压縮时凸部3—边维持规定的高度一边弹性地变形,在不压縮时迅速地恢复至原来的形状。另外,如本实施方式4所示,通过使构成凸部的上层片材的外侧第一层le的纤维比内侧第二层lf的纤维细,在液体等的吸收性方面发挥优异的作用。具体来说,如上所述,由于第二层的纤维比第一层的纤维粗,因此通常第二层的纤维间隔也比第一层宽。由此,由于在第二层一侧形成了纤维的疏松的空间,因此显示出例如吸入并强烈捕集含有大量液体成分的软便的作用。而且,将软便的固态成分摄入凸部3的内部空间6中隐蔽,从而可以抑制软便直接接触穿戴者肌肤的不适感。另外,在凹部的接合点4a的周边,构成上层片材1的第一层le及第二层lf的纤维在稍被拉伸的同时被压縮。因此,在接合点4a的周边产生通过大的毛细管力强烈地吸入液体的作用。由此,即便是软便那样含有大量液体成分的情况下,液体集中积存在凹部4的周边,该液体成分通过下层片材2迅速地被送入吸收体。此时,如本实施方式4所示,通过将子层(sublayer)21配置在顶层片材1和吸收体(图13中未图示)之间,液体成分的送入作用进一步提高,从而优选。如上所述,由于构成凸部的上层片材1的内侧第二层lf的纤维直径粗、通常纤维间隔宽,因此即便是半固态状的软便,也可有效地捕集于空洞内。此时,预先使下层片材216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小于上层片材第2层lf、例如与第一层le为相同程度。这样的话,下层片材2由于未被立体赋形,因此纤维间隔不会变宽,软便难以借由下层片材2进入吸收体。这样,可以有效地将软便的固态成分关在空间6内而仅将液体成分快速地吸收到吸收体中。即,即便是含有大量液体成分的软便,也可以将固态成分留在空间6中,从而不会污损吸收体,不会过度地恶化吸收功能等。另一方面,仅使液体成分选择性地移向吸收体,可以给穿戴者以清洁且干爽的极为良好的穿戴使用感。S卩,通过使构成顶层片材的纤维如上所述在各层中是特定的、优选使第二层的纤维间隔宽于第一层、更优选使第一层的纤维间隔宽于下层,从而显示出对特别是含有大量液体成分的软便的高处理作用。本发明中,纤维间距离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是指片材规定区域的平均纤维间距离,通过无纺布的厚度、单位面积质量及构成纤维网的纤维构成来求得,用下述式进行定义。平均纤维间距离=、/^~式(1)V9000w式(1)中,t为无纺布的厚度[mm]、W为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g/m2]、d为构成纤维网的纤维的纤度[旦尼尔]。本发明中,纤维间距离优选上层片材的第1层为70100iim。另夕卜,第2层优选为120160iim。下层片材优选为70ym90ym。本实施方式4中,当使用具有伸縮性的无纺布时,其伸縮率在其伸縮方向上优选为105200%、更优选为105120%。这里,伸縮性例如在伸縮率为105%时,是指相对于材料伸长方向的长度的伸长率超过5%来进行伸长时发生材料破坏或者发生永久变形。另外,实质上为非伸縮性的无纺布是指伸縮率为105%以下、在超过伸长率5%的伸长下发生材料破坏或者发生永久变形的无纺布。其中,关于伸縮率,在原本材料的长度伸长至2倍时,伸縮率为200%。另外,对于伸长率,在原本材料的长度伸长至2倍时,变为100%。上述无纺布可以使用通常的无纺布。例如可以举出利用梳理法制造的热轧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熔喷型无纺布、射流喷网法无纺布及针剌法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另外,当利用热熔融粘合将上层片材1和下层片材2如后所述那样接合时,优选上述无纺布中含有热熔融粘合纤维。热熔融粘合纤维优选PET/PE、PP/PE等芯鞘构造的纤维。另外,优选对上述无纺布实施使用了表面活性剂等的亲水化处理。上层片材1及下层片材2的构成纤维的种类中优选的组合是PET/PE纤维之间的组合。本实施方式4的正面片材40的上层片材1中,外侧第1层le及内侧第2层lf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第1层低于或等同于第2层。对于厚度而言,优选第1层薄于或等同于第2层。另外,优选上层片材l的单位面积质量高于或等同于下层片材2。对于厚度而言,优选上层片材1厚于或等同于下层片材2。对于构成上层片材1及下层片材2的纤维的纤度,优选构成上层片材1的第2层lf的纤维粗于或等同于构成下层片材2的纤维。本实施方式4的正面片材40在其下部配置有子层21(参照图13)。正面片材40和子层21优选例如间歇地接合以使得在顶层片材中不滞留液体。当在子层21的下部配置吸收体时,为了吸收体易于吸入液体,优选例如以疏松的整个面粘接进行接合。对于该子层21,当从肌肤一侧(顶层片材一侧)施加压力时,通过在正面片材40下配置子层21,具有缓冲该应力的作用。由此,更加难以压塌经过立体赋形的正面片材的凸部3,从而可以进一步17优化感触及缓冲感。另外,本实施方式4中,通过具有上述子层21,可以提高从正面片材40移行来的液体的吸收作用及扩散作用。具体地说,具有一边抑制在表面材料上的液体扩散一边迅速地吸入液体、促进向吸收体的液体扩散的效果。本实施方式中,子层21由子层上层21e及子层下层21f这2层构成。构成该子层21的上层21e的纤维比构成配置于其上的顶层片材下层21f的纤维粗。由此,当使液体集中在上层的凹部4中并吸入下层片材2—侧后、进一步使其移向子层21时,可以使液体在子层的面方向上扩散。其是由以下作用导致的由于子层上层21e的纤维直径比下层21f的纤维直径粗,因此子层上层21e的密度变得更低,相对于液体的吸入力,扩散力有所增高。这样,当将液体吸入子层下层21f并进一步吸入吸收体时,不会以液体在局部不均匀存在的状态饱和,可以在面方向上扩散并吸收保持。结果,作为吸收性物品整体的液体保持量及吸收(吸入)速度增高。作为子层21中使用的材料,优选使用无纺布(可以举出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热塑性树脂所构成的纤维、由这些树脂中2种以上组成的复合纤维构成的材料)、纸浆或将巻曲纤维素纤维层压制成片材状的材料。本实施方式4中,子层下层21f的纤维直径比子层上层21e的纤维直径细。由此,子层下层21f的密度高于子层上层21e,在子层上层21e先扩散的液体迅速地被吸入至子层下层21f。这样,可以将在顶层片材上层片材1处接收的液体首先集中至凹部4,同时借助接合界面4a的周边吸入至下层片材2,进而使其在子层上层21e上扩散,同时移向子层下层21f。结果,可以将液体快速地送入配置于子层下部的整个吸收体中。这样,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顶层片材的各层及/或子层的各层所具有的功能的特有的相互作用,可以不在顶层片材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留住液体而迅速地使其移向吸收体一侧。构成子层上层21e的纤维的纤度(E4d)优选为3.315dtex、更优选为5.610dtex。构成下层片材2的纤维的纤度(E3d)与构成子层上层21e的纤维的纤度(E4d)的比率(E3d/E4d)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150.8、更优选为0.20.5。构成子层下层21f的纤维的纤度(E4d)优选为2.05.6dtex、更优选为2.24.4dtex。构成子层上层21e的纤维的纤度(E4d)与构成子层下层21f的纤维的纤度(E5d)的比率(E4d/E5d)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58、更优选为25.5。层叠子层上层21e和子层下层21f而进行一体化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在重叠上层和下层后进行热风处理来进行一体化。子层上层21e与子层下层21f的边界可以不明确而具有倾斜的界面。图14是将使用了本实施方式1的正面片材10的一次性尿布切开一部分进行示意表示的立体图。该图所示的尿布为带型的婴幼儿用一次性尿布,是以将展开成平面状态的尿布稍微弯曲、从内侧(肌肤接触面一侧)进行观察的状态来表示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0上当然也可以使用正面片材20、30、40(本实施方式2、3、4)来代替正面片材IO(本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0具有配置于肌肤接触面一侧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10、配置于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片材75、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吸收体73。正面片材优选至少配置于接收尿、粪便或者如果是生理用物品则接收经血等排泄液等的部分,即优选至少配置于吸收性物品的排泄部附近。本实施方式中,子层21介于正面片材10和吸收体73之间。背面片材75具有在展开状态下其两侧边缘在长度方向中央部c处向内侧收紧的大致沙漏形状,可以由1张片材构成,还可以由多张片材构成。本实施方式中,在背面片材75上设置有防侧漏皱褶72,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婴幼儿的运动等所导致的股关节部分处的液体等的侧漏。本实施方式的尿布中,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功能性的构造部或片材材料等。在该背面片材75上,按照正面片材10将吸收体73的上侧包裹的方式来配置正面片材10和吸收体73。本实施方式的尿布是作为带型尿布来显示,在背侧r的折翼部设置有紧固带73。将该带73粘贴在设于腹侧f的折翼部上的带粘贴部(未图示)上,可以穿戴固定尿布。此时,慢慢地将尿布中央c向内侧弯折,按照吸收体73从婴幼儿的臀部沿着直至下腹部来穿戴使用。由此,可以可靠地将排泄物吸收保持于吸收体73。本发明的赋形片材可以用于各种用途。本发明的赋形片材在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作为吸收性物品等的正面片材来优选地使用,可以表现出高的液体等的吸收保持性,特别是可以抑制或防止所排泄的尿或软便等在表面上扩散、泄漏。而且,可以抑制粪便或尿、汗等排泄物逆返而附着在肌肤上,从而保护穿戴者的肌肤免患斑疹(肌肤粗糙、肌肤出疹或产生炎症)等。另外,本发明的赋形片材在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挥出下述优异的作用效果同时具有上述功能和柔软性及缓冲性,肌肤触感良好,显示出悬垂性,并长时间维持其良好触感。进而,本发明的赋形片材在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特别显示出高粘性液体的良好的透过处理性,而且即便是施加体压而使正面片材被压塌时也不容易逆返。另外还发挥出即便暂时被压塌时片材的厚度也易于回复、使用后也长时间持续柔软且干爽的触感的优异的作用效果,从而可以获得与片材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透气性良好的片材。以下根据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实施例1、比较例1]1.尿布试验体的制作(实施例l)作为构成上层片材的无纺布,使用单位面积质量为18g/m2的热风法无纺布,其层叠了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构成的2.2dtexX51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6g/tf和4.4dtexX51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12g/m2。上层片材由于通过赋形加工而在MD方向上被弯折且单位面积质量提高,因此赋形后变为22g/m2(上层的放出速度比下层片材放出速度增加了约20%)。作为构成下层片材的无纺布,使用单位面积质量为18g/m2的热风法无纺布,其以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构成的2.2dtexX51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作为构成纤维。使用这些片材,利用图6-1所示的装置来制作实施方式1的正面片材(试验材l)。所得正面片材(试验材l)具有图1图4所示的特有的片材形状,凸部的高度ht约为1.72.lmm,阻挡壁状连接部的高度h。约为0.61.Omm。利用光学显微镜(株式会社Keyence制、DigitalHFMicroscopeVH-8000(商品名))放大拍摄试验材1的规定的片材材料部分(倍率150倍),利用该显微镜图像求得的试验材1的凸部与阻挡壁状连接部的纤维密度之比(Dt/D。)约为0.5。制作由用薄纸包裹的100X150mm的吸收芯(纸浆200g/tf、吸收聚合物280g/m2)、该吸收芯上的子层(40g/m2的热风法无纺布)及其上的上述正面片材(试验材1)构成的吸收体l。在100X330mm的外层片材(无纺布和透湿片材的复合物)的透湿片材上放置上述获得的100X150mm的吸收体l,从而制作了尿布试验体1。另外,为了使尿布试验体1中吸收体的纸浆或吸收聚合物、所注入的人工尿不会漏出,以包覆吸收体1周边的吸收体1表面10mm左右的方式,用外层片材进行密封。(比较例1)使用下述的热风法无纺布,其在单位面积质量为10g/m2的作为构成上层片材的纤维网上层叠了单位面积质量为15g/m2的作为构成下层片材的纤维网,所述构成上层片材的纤维网以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所构成的2.0dtexX51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作为构成纤维,所述构成下层片材的纤维网是将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所构成的5.6dtexX51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和芯为聚丙烯、鞘为聚乙烯所构成的5.6dtexX5l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等量混合而得到的。将这些片材层叠接合,获得用于比较的正面片材(试验材cl)。正面片材(试验材cl)的厚度约为lmm。制作除了使用正面片材(试验材cl)代替上述正面片材(试验材1)之外与实施例1为相同构成所形成的吸收体cl。在100X330mm的外层片材(无纺布和透湿片材的复合物)的透湿片材上放置上述获得的100X150mm的吸收体c1,从而制作了尿布试验体c1。另外,对尿布试验体cl,也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即为了使吸收体的纸浆或吸收聚合物、所注入的人工尿不会漏出,以包覆吸收体cl周边表面10mm左右的方式,用外层片材进行密封。2.成人前腕部处的肌肤水分贴片试验(patchtest)将上述获得的实施例1的尿布试验体1及比较例1的尿布试验体cl为贴片,作为模型试验,按照下述(1)(3)的顺序评价成人前腕部处贴贴片后的肌肤水分量(肌肤的湿度)。(1)在作为贴片的尿布试验体1及cl上分别注入保温于4(TC的人工尿20ml。(2)在一个手腕上缠绕比较例1的尿布试验体cl的贴片、另一个手腕上缠绕实施例1的尿布试验体1的贴片。此时,按照使尿布试验体1或cl的贴片的上述注入部与前腕部的测定部位对准的方式来缠绕上述贴片,并用胶带固定端部。另外,按照上述贴片与手腕之间没有间隙的方式在贴片周围贴上橡皮膏。(3)经过3小时后剥离上述贴片,然后立即利用皮肤水分测试仪(商品名CorneometerMPA5;C+K公司制)对测定部位的肌肤水分进行测定。(结果)缠绕上述尿布试验体的贴片之前的测定部位的肌肤水分量为30。使用了比较例1的尿布试验体cl的贴片后变为82.4,肌肤水分量增加了52.4。而使用了实施例1的尿布试验体1的贴片后变为68.5,增加了38.5。其中,上述值是7位受试者的平均值。以下同样。已知上述值超过75时会产生肌的潮湿感,为75以下时是感到干爽。因此可知,使用了实施例1的尿布试验体1的贴片没有肌肤的潮湿感、而是感到干爽。3.利用间接法(复制法)来评价肌肤肿胀时的肌肤纹理平坦化的抑制对于上述贴片试验后的肌肤表面使用肌肤用硅印模剂(商品名ABS-01SkyBlue;Asahibiomed公司制)来制作肌肤复制品,使用分析装置(SkinVisiometerSV500、C+K公司制)测定表面粗糙度Ra。(结果)使用了比较例1的尿布试验体cl的贴片的肌肤复制品的表面粗糙度为0.008m,而使用了实施例1的尿布试验体1的贴片的肌肤复制品粗达0.Oilm,可知其抑制了肌肤纹理的平坦化。已知肌肤因水分而肿胀,由此肌肤纹理会发生平坦化,由此可知使用了实施例1的尿布试验体1的贴片与使用了比较例1的尿布试验体cl的贴片相比,肌肤难以肿胀。4.肌肤肿胀时的角质层厚度评价利用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商品名SkinDex300;ISIS公司制)测定贴片试验后的肌肤角质层厚度。(结果)缠绕尿布试验体的贴片前的肌肤角质层厚度为13.7m。缠绕比较例1的尿布试验体cl的贴片的肌肤角质层厚度为19.2iim,增加了9.4iim。而缠绕实施例1的尿布试验体1的贴片的肌肤角质层厚度为23.1m,增加了5.5m。由此可知,实施例1的尿布试验体1的贴片抑制了因肌肤肿胀所导致的肌肤角质层厚度的增加。已知由于肌肤肿胀而肌肤角质层厚度增加时,肌肤对于外部异物的阻隔功能会降低,从而可知使用了实施例1的尿布试验体1的贴片与比较例1的尿布试验体cl的贴片相比,肌肤的阻隔功能难以降低。5.评审小组试验将实施例1的尿布试验体1用于婴幼儿,利用14位评审员(有正在使用一次性尿布的婴幼儿的母亲)进行评价试验。作为试验体l相对于目前使用中的市售品的的评价,将最多的意见作为判定结果。(1)试验体1的肌肤接触面的肌肤(手)触感与布接近,是光滑且像棉那样的肌肤触感。外观上给人的印象是吸收性好、且不会发生水分的逆返。(2)用手掌直接触摸排尿后的尿布表面部分来确认触感,结果相对于市售品,试验体1的干爽感强烈,且附着在手上的水分少。而且,在婴幼儿的臀部肌肤上也没有残留湿气,抑制了尿或软便所导致的发粘。(3)尿布试验体1与市售品相比,附着残留于婴幼儿臀部的量少,反而粪便附着在尿布的肌肤接触面上。而且,其附着并不是由于尿布试验体1的水分吸收而带着水分扩散,而是以排泄时的原样固化了的泥状。结果,擦拭附着于婴幼儿臀部的大便是容易的。[实施例2、比较例2](实施例2-l)作为构成上层片材的无纺布,使用单位面积质量为18g/m2的热风法无纺布,其层叠了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所构成的2.2dtexX51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6g/tf和4.4dtexX51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12g/m2。上层片材由于通过赋形加工而在MD方向上弯折且单位面积质量提高,因此赋形后变为22g/m2(上层的放出速度与下层片材放出速度相比,增加了约20%)。作为构成下层片材的无纺布,使用单位面积质量为18g/tf的热风法无纺布,其以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所构成的2.2dtexX51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作为构成纤维。使用这些片材,利用图6-1所示的装置,通过成为图6-3所示的齿的咬合图案(间隔94为3.2mm、间隔97为lmm、宽度98为2mm、长度99为0.8mm、宽度100为lmm、长度101为0.8mm)的第1轧辊及第2轧辊,制作实施方式3的正面片材(试验材2-1)。所得正面片材(试验材2-1)具有图11及12所示的特有的片材形状,凸部的高度ht约为1.72.lmm、山脊部的高度h。约为0.61.0mm。利用表面形状分析显微镜(Keyence公司制、VHX-900(商品名))测定该正面片材(试验材2_1)的上层片材一侧的表面形状,将以立体图的形式图像化了的表面形状分析图示于图15。该图中,"t"表示凸部、"b"表示凹部、"o"表示山脊部(阻挡壁状连接部)、"s"表示小凸部。另外,图中的尺寸单位标记为"um",但是指"iim"的意思。(实施例2-2)作为构成上层片材及下层片材的无纺布,使用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所构成的2.2dtexX51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的18g/m2的热风法无纺布。上层片材由于通过赋形加工而在MD方向上弯折且单位面积质量提高,因此赋形后变为22g/m2(上层的放出速度与下层片材的放出速度相比,增加了约20%)。使用这些片材,利用图6-1所示的装置,通过成为图6-3所示的齿的咬合图案(间隔94为3.2mm、间隔97为lmm、宽度98为2mm、长度99为0.8mm、宽度100为lmm、长度101为0.8mm)的第1轧辊及第2轧辊,制作实施方式3的正面片材(试验材2-2)。所得正面片材(试验材2-2)具有图11及12所示的特有的片材形状,凸部的高度ht约为1.31.7mm、山脊部的高度h。约为0.40.7mm。(比较例2-l)使用下述的热风法无纺布其在单位面积质量为16g/m2的作为构成上层片材的纤维网上层叠了单位面积质量为24g/m2的作为构成下层片材的纤维网,所述构成上层片材的纤维网以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所构成的7.7dtexX51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作为构成纤维,所述构成下层片材的纤维网是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所构成的3.3dtexX51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将这些片材层叠接合,获得用于比较的正面片材(试验材c2-l)。正面片材(试验材c2-l)的厚度约为lmm。(比较例2-2)作为构成上层片材和下层片材的无纺布,使用以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所构成的2.2dtexX51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作为构成纤维的单位面积质量为20g/m2的热风法无纺布,利用将2张该热风法无纺布重叠并通过超声波接合而成的无纺布获得正面片材(试验材c2-2)。正面片材(试验材c2-2)的厚度约为lmm。[表层返液试验]将测定了重量的正面片材(各试验材)放置于吸收材料(绒毛纸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纤维层压体,纸浆的单位面积质量及聚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均为257g/m2)上。接着,从正面片材的中心部使用定量泵注入80g的人工尿。注入后放置10分钟。然后测定正面片材的重量,并减去评价前的重量。将该值作为无纺布的表层液体残留量。该液体残留量为300mg以下时则满足实用上的要求,为150mg以下时能够以高水平满足实用上的要求。22[OWO][横向透气试验]对于正面片材(各试验材),利用以下方法测定35g/cm2压力下的平行于片材面的方向上的空气透过容量。首先,使用KES压縮试验机(KATOTECH株式会社制、KESFB-3AUT0-A(商品名),接触部为圆形(面积2cm2)),测定施加35g/cm2的负荷时的正面片材的厚度Thl。将测定了厚度的正面片材夹在中央具有边长为lOmm的正方形状的开口部的正方形状第1丙烯酸板(尺寸50mmX50mmX3mm)和除了没有开口部以外其它与第1丙烯酸板相同的第2丙烯酸板之间,并使该正面片材朝着穿戴者肌肤一侧的面在第1丙烯酸板一侧。将其按照第1丙烯酸板一侧朝上的方式放置在JISP8117的"格利(Gurley)试验机法"所规定的格利试验机(B型)的垫圈下,压縮正面片材直至其达到上述厚度Thl。接着,在维持了厚度Thl的正面片材的中央部借助上述开口部导入空气,测量导入300mL空气所需要的时间。然后算出相对于每开口部的单位面积(lcm2)Xl秒的空气导入量(cc)。该横向透气试验的结果显示的是正面片材上空气移动的容易性、即难聚集性,横向透气量为30cc/sec以上时则满足实用上的要求,为70cc/sec以上时能够以高水平满足实用上的要求。[KES厚度]对于各正面片材(各试验材),使用KES压縮试验机(KATOTECH株式会社制、KESFB-3AUT0-A(商品名)、接触部为圆形(面积2cm2)),测定分别施加0.5g/cm2及50g/cm2的负荷时的厚度(凸部的高度ht加上下层片材厚度后的样品厚度)。该厚度的值越大,则实际穿戴使用尿布时越可以维持良好的缓冲性。具体地说,在上述0.5g/cm2的负荷条件下KES厚度为1.2以上、在20g/cm2的负荷条件下KES厚度为0.8以上、在50g/cm2的负荷条件下KES厚度为0.5以上时,可以满足实用上的要求。[O178][压縮硬度(KES)试验]对于各正面片材(各试验材),测定50g/cm2负荷下的压縮硬度。使用KES压縮试验机(KATOTECH株式会社制、KESFB-3AUT0-A(商品名)、接触部为圆形(面积2cn^)),对正面片材加压至50g/cn^负荷,测定压縮特性。上述压縮硬度(KES)试验中,LC值表示较小力下的压縮性,为0.75以下时则可以满足实用上的要求。WC值表示松软感,为0.5gfcm/cm2以上时则满足实用上的要求;为1.Ogfcm/cm2以上时则以高水平满足实用上的要求。RC值表示压縮回复性,为30X以上时则以高水平满足实用上的要求。[悬垂性、KES弯曲特性B'试验]对于各正面片材(各试验材),测定施加一定曲率(±2.5cm—0时的弯曲力矩。将正面片材裁剪为20cmX10cm(MDXCD)的形状制成试验片。使用KES纯弯曲试验机(KATOTECH株式会社制、KESFB-2AUT0-A(商品名),测定对所得试验片施加MD方向和CD方向各自上的一定曲率(±2.5cm—0时的弯曲力矩。将曲率士2.5cm—^勺弯曲力矩值作为B'。上述悬垂性、KES弯曲特性B'试验中,值越小,则表示越易弯曲,在一个方向(MD方向)上为0.35gfcm7cm以下时则满足实用上的要求,为0.2gfcm7cm以下时则以高水平满足实用上的要求。在另一方向(CD方向)上为0.20gfcm7cm以下时则满足实用上的要求。[有无压弯(MD对折部)试验]对于各正面片材(各试验材),放置尺子作为基点将其对折(MD方向),确认打开时折痕的状态。该评价中,〇以上则满足实用上的要求、€)以上则以高水平满足实用上的要求。X:带有多个折痕,出现皱褶或角,感到折痕的硬度。△:带有折痕,残留很多皱褶,稍微感到折痕的硬度。〇带有折痕但没有皱褶。几乎感觉不到折痕的硬度。◎:不带有折痕,还是原来的状态。完全感觉不到折痕的硬度。[手摸触感试验]用手掌直接触摸上述进行了表层液体残留量测定试验的尿布的正面片材,确认触感。用手掌直接触摸装入尿布前的正面片材的表面(上层的表面),按照以下标准判定其触感。判定由3人以上进行,将支持最多的意见作为判定结果。判定为每人分别一个意见时,将中间的意见作为判定结果。该评价中,〇以上则为满足实用上的要求、€)以上则为以高水平满足实用上的要求。X:很硬。有阻力感(粗糙感)。△:稍硬。稍有阻力感(粗糙感)。〇稍软。稍有光滑的感觉。(D:柔软,有光滑的感觉。表l试验材料2-1试验材料2-2试验材料c2-l试验材料c2-2单位面积质量[g/m2]42.141.640.839.5表面返液[mg]1301543卯185横向透气[cc/sec]84792820KES厚度[mm]0.5g/tm21.871.490.930.8320g/cm21.010.920.450.3450g/cm20.650,530.380.28压缩硬度KESLC0.600.710.320.29WC1.811.710.440.40RC46.441.666.162,0悬垂性、KES弯曲特性B'MD0.1850.1960.3660.136CD0.1090.1190.1330.050有无压弯(MD对折部)△0手摸触感◎◎△0由上述结果可知,本实施方式3的正面片材(试验材2-l、2-2)相对于比较例的正面片材(试验材c2-l、c2-2),显示出高的表面返液性及横向透气性。另外,本实施方式3的正面片材(试验材2-l、2-2)在上述正面片材的各特性评价(KES厚度试验、压縮硬度试验、24悬垂性试验、有无压弯试验及手摸感触试验)中显示出相对于比较例(试验材c2-l、c2-2)更为优异的结果,易于追随肌肤的起伏且具有柔软、光滑的手感。[实施例3]作为构成第1片材的无纺布,准备了将下述第1层和第2层贴合而成的2层片材(上层片材),第1层由以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所构成的2.2dtex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作为构成纤维且单位面积质量为6g/tf热风法无纺布形成,第2层由以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所构成的4.4dtex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作为构成纤维且单位面积质量为12g/m2的热风法无纺布形成。该上层片材的厚度为0.6mm。作为构成下层片材的无纺布,使用了以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所构成的2.2dtex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作为构成纤维且单位面积质量为18g/m2的热风法无纺布。下层片材的厚度为0.6mm。使用这些片材,利用图6-l所示的装置来制作本实施方式4的正面片材(试验体3-l)。所得片材(试验体3-l)中凸部的高度ht为1.4mm、沿着X方向的凸部宽度Wt为4.Omm、接合部(凹部)的宽度Wb为1.Omm。除了将上层片材及下层片材所用纤维的纤度及片材的单位面积质量、以及上层片材第1层的热风法温度如表2所示进行改变之外,与试验体3-1同样地制作正面片材(试验体3-23-8)。其中。表中"X"表示不使用内层而仅用作为外层记载的层来制作1层构造的第1层。将各片材(试验体)作为正面片材,按照上层片材成为肌肤接触面一侧的方式来使用,制作一次性尿布。作为吸收材料,使用了绒毛纸浆和高级吸收性聚合物的纤维层压体。纸浆的单位面积质量为257g/m2、聚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为257g/m2。在该吸收材料的表面配置各片材试验体。作为外包覆体,使用了单位面积质量为20g/tf的透湿膜。使用所得的一次性尿布对各个试验体进行以下试验。将它们的结果示于表2。[表层液体残留量测定试验]将尿布按照其正面片材朝上的方式放置于水平的台子上。在其上放置内尺寸为20cmX10cm的矩形框。用油性笔描绘框的内侧,从而在正面片材上画出框内侧的形状。接着,向框内均匀地注入200g的人工尿。注入后放置10分间。框在注入后经过l分钟后取下。放置IO分钟后,沿着画在正面片材上的框的形状剪切正面片材,测定其质量。然后,将剪切的无纺布夹在厨房用纸中,在此状态下在辗压机间往返一次,使人工尿吸收入厨房用纸中。进行2次该操作。再次测定吸收了人工尿后的无纺布的质量,将该质量从最初测定的无纺布的质量中减去。将该值作为无纺布的表层液体残留量。该值越小,则能够以越高水平满足穿戴者的要求。[触感试验]用手掌直接触摸上述进行了表层液体残留量测定试验的尿布的正面片材,确认触感。用手掌直接触摸装入尿布前的正面片材的表面(上层的表面),按照以下标准判定其触感。判定由3人以上进行,将支持最多的意见作为判定结果。判定各人有所不同时,将中间的意见作为判定结果。X:很硬。有阻力感(粗糙感)。△:稍硬。稍有阻力感(粗糙感)。〇稍软。稍有光滑的感觉。◎:柔软。有光滑的感觉。[oaos][形状稳定性测定试验]对于各正面片材(各试验体),测定在使用KES压縮机(KESFB-3AUT0-A(商品名)、接触部为圆形(面积2cm2))施加2.5kPa的负荷时的凸部高度ht(图2)加上下层片材的厚度后的样品厚度。该厚度的值越大,则在实际穿戴使用时越可以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该值越大,则能够以越高的水平满足穿戴者的要求。[OHO][棱的角度测定]从凸部4的顶点开始,在平行于X方向的方向上用剃刀片切断凸部4,测定从顶点平行于X所划出的直线与从壁部4c延伸出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将其作为棱的角度(参照图1、2)。该值越大,则可以给穿戴者越好的触感。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由表2所示的结果可知,试验体3-13-8在正面片材的各评价项目中充分地满足要求水平。其中,使上层片材为2层构造的本实施方式4的正面片材(试验体3-13-4)在凸部的形状稳定性、表层液体残留的抑制防止及触感的全部项目中均能够以高水平满足实用上的要求。特别是,通过调节构成上层片材的第l层及第2层的纤度,触感极为良好,可以大幅度提高表层液体残留的抑制效果(试验体3-l、3-2)。[实施例4](实施例4-l)利用图6-1所示的制造装置,制作以6点封口图案将分别为1层构造的上层和下层接合而成的实施方式1的正面片材(顶层片材),使用其来制作婴幼儿用尿布(试验体4-1)。此时,使顶层片材的上层的纤维的纤度为2.2dtex、下层纤度的纤度为2.2dtex。所得上层中纤维间隔为100iim、下层的纤维间隔为55iim。顶层片材的上层的厚度约为70ym、下层的厚度约为50iim,相邻凸部的间隔约为2.5mm、凸部的高度约为1.3mm。对于试验体4-l,6名评审员(有正在使用一次性尿布的婴幼儿的母亲)对试验体的顶层片材一侧(尿布内侧)的外观及触感(手触摸)进行了评价。结果,就尿布的配有顶层片材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外观(柔软性、光滑性、干爽感)而言可以满足实用。(实施例4-2)对上述试验体4-l,除了使顶层片材的上层为由第1层和第2层所构成的2层构造之外,同样地制作实施方式4的正面片材(顶层片材),并使用其来制作婴幼儿用尿布(试验体4-2)。此时,使顶层片材的上层中的第1层纤维的纤度为2.2dtex、第2层纤维的纤度为4.4dtex、下层纤度的纤度为2.2dtex。所得第1层中纤维间隔为90ym、第2层的纤维间隔为140iim、下层的纤维间隔为55iim。试验体4_2的顶层片材的上层的厚度、下层的厚度、相邻凸部的间隔、凸部的高度与试验体4-1基本相同。对试验体4-2进行与上述同样的评审小组评价试验,结果,试验体4-2的尿布就从配有该顶层片材的肌肤接触面一侧观察到的外观(柔软性、光滑性、干爽感)而言,满足实用或者是高度满足实用的水平。而且,相对于上述试验体4-l,感触(手触摸)大幅度提高,试验体4-2的尿布的顶层片材部分的感触就柔软性、光滑性、干爽感的全部项目而言,是可获得实用上高度满足的水平。[实施例5](试验体5-1)利用图6-1所示的制造装置,制作以6点封口图案将具有肌肤接触面一侧的第一层及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第二层的上层片材和下层片材接合而成的实施方式4的正面片材(顶层片材),并制作将该顶层片材层叠于吸收体上而得到的婴幼儿用尿布(试验体5-1)。吸收体使用用薄纸包裹绒毛纸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混合纤维层压体而成的吸收体。绒毛纸浆的单位面积质量为215g/tf、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00g/m2。此时,顶层片材的非肌肤接触面(下表面)与吸收体的肌肤接触面(上表面)未接合,仅在端部处将两者接合并固定在背面片材上。使顶层片材中上层片材的第l层纤维的纤度为2.2dtex、第2层纤维的纤度为4.4dtex、重叠上层片材和下层片材后,通过进行热风处理,制成两层一体化而成的片材。顶层片材的下层片材的纤维的纤度为2.2dtex。所得顶层片材中上层片材的厚度约为70iim、下层片材的厚度约为50iim、凸部的宽度Wt约为4.Omm、凹部的宽度Wb约为1.0mm、凸部的高度K约为1.4mm。(试验体5-2)制作对上述试验体5-1在顶层片材和吸收体之间配置子层而成的婴幼儿用尿布(试验体5-2)。吸收体使用用薄纸包裹绒毛纸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混合纤维层压体而成的吸收体。绒毛纸浆的单位面积质量为215g/tf、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00g/m2。此时,顶层片材、子层及吸收体的层叠界面未接合,仅在它们的端部处接合并固定在背面片材上。子层是对肌肤接触面一侧的子层上层和子层下层在重叠上层和下层后进行热风处理从而接合一体化的2层构造的层。使子层上层的纤维的纤度为7.8detx、子层下层的纤维的纤度为3.3dtex。子层的厚度约为0.85mm。(试验体5-3)对于上述试验体5-1,除了使构成顶层片材中上层片材的第2层的纤维的纤度为2.2dtex之外,同样地制作婴幼儿用尿布(试验体5-3),并测定表面材料液体残留量和表面材料液体扩散面积。试验体5-3中顶层片材的上层的厚度、下层的厚度、凸部的宽度、凹部的宽度、凸部的高度与试验体5-1基本相同。(试验体5-4)对于上述试验体5-2,除了使构成顶层片材中上层片材的第2层的纤维的纤度为2.2dtex之外,同样地制作婴幼儿用尿布(试验体5-4),并测定表面材料液体残留量和表面材料液体扩散面积。试验体5-4中顶层片材的上层的厚度、下层的厚度、凸部的宽度、凹部的宽度、凸部的高度与试验体5-l基本相同。(试验体5-5)对于上述试验体5-4,除了使子层上层片材的纤维的纤度为3.3dtex、子层下层的纤维的纤度为7.8dtex之外,同样地制作婴幼儿用尿布(试验体5-5),并测定表面材料液体残留量和表面材料液体扩散面积。试验体5-5中子层的厚度与试验体5-4基本相同。[表面材料液体残留量和表面材料液体扩散面积试验法]将预先测定了重量的顶层片材用于上述试验体,将上述试验体按照顶层片材朝上的方式放置于水平的台子上,在吸收体大致中央部以5g/sec的速度一次性注入80g的人工尿。注入后放置io分钟后,将透明膜放置于顶层片材上,利用油性笔将顶层片材润湿部分的周围从透明膜上描绘出来,测定该描绘的图形的面积,将其作为表面材料液体扩散面积。接着,从上述试验体中仅取出顶层片材,测定重量,计算与层叠在上述试验体之前的顶层片材重量之差,将其作为表面材料液体残留量。上述表面液体残留量越少、且表面材料液体扩散面积越小,则能够以越高的水平满足实用上的要求。将评价结果一并示于表3。试验体5-l与试验体5-3相比,表面材料液体残留和表面材料液体扩散面积均抑制得很小。另外,试验体5-2与试验体5-4、5-5相比,特别是表面材料液体残留被抑制得很小。由此可知,通过调节构成正面片材的上层片材(第1层、第2层)、下层片材及子层的纤维的粗细,可以将表面材料液体残留和表面材料液体扩散面积抑制得更低。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8</column></row><table>如上述结果所示,本发明的赋形片材在吸收性物品中显示了良好的触感及缓冲感,而且可以将液体迅速地从肌肤接触面一侧引入至非肌肤接触面一侧。另外,在片材表面不会滞留液体,可以使液体迅速地移向吸收体一侧,将表面材料液体残留和表面材料液体扩散面积抑制得很小,因此起到维持干爽的肌肤触感和清洁感的优异的作用效果。本发明的赋形片材可以作为吸收性物品用片材、配置于需要与机械钩扣合的部分上的钩扣合用片材、清扫用片材、皮肤擦拭用片材、外伤保护片材、烹调片材、烹饪用油吸收片材等来使用、或者作为构成它们的片材材料来使用。其中,除了一次性尿布之外,例如还可优选作为卫生巾及内裤衬垫等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来使用。虽然与其实施方式一起说明了本发明,但只要我们没有特别指定,则我们的发明并不受说明的哪个具体部分的限定,其应该在不违反权利要求书所示的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以广泛的范围来进行解释。权利要求一种赋形片材,其是由纤维构成的片材,其中,在一个表面一侧具有多个凸部和将这些凸部彼此相互连接的阻挡壁状连接部,且所述阻挡壁状连接部的纤维密度高于所述凸部的纤维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赋形片材,其中,在所述多个凸部之间以避开所述阻挡壁状连接部的方式具有凹部,该凹部的纤维密度高于所述阻挡壁状连接部的纤维密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赋形片材,其中,所述凸部借助阻挡壁状连接部与所有的相邻凸部连接起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赋形片材,其中,所述阻挡壁状连接部具有2种连接部第1连接部和比该第1连接部低的第2连接部。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赋形片材,其中,所述凸部具有内部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赋形片材,其中,所述凸部呈锯齿状配置。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赋形片材,其中,呈锯齿状配置的所述凸部在内部保持有空间,该凸部通过在垂直于连接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凸部的宽度细的阻挡壁状连接部相互连接起来而形成凸部列,该凸部列并排成使得配置于该凸部列之间的槽部为折线状,在所述折线状的槽部中,在所述阻挡壁状连接部的两侧的位置上具有凹部。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赋形片材,其中,所述阻挡壁状连接部的内部具有隧道状空间,所述凸部的内部空间彼此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赋形片材,其中,所述阻挡壁状连接部的纤维密度D。与所述凸部的纤维密度Dt之比Dt/D。为0.80.3。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赋形片材,其中,所述赋形片材由具有所述凸部的上层片材和配置在与突出有所述凸部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一侧的平坦的下层片材构成,所述上层片材和所述下层片材通过所述上层片材的凹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凹部而接合。11.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赋形片材,其中,所述上层片材由靠所述下层片材一侧的第2层及该第2层的外侧的第1层构成,并且构成所述第1层的纤维比构成所述第2层的纤维细。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赋形片材,其中,构成所述上层片材的第2层的纤维比构成所述下层片材的纤维粗。13.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赋形片材,其中,构成所述上层片材的第l层的纤维的纤度Eld与构成第2层的纤维的纤度E2d之比Eld/E2d为1070%,构成所述上层片材的第2层的纤维的纤度E2d与构成所述下层片材的纤维的纤度E3d之比E2d/E3d为150%800%。14.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将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赋形片材以使其形成有凸部的表面朝向肌肤表面一侧的方式配置在至少排泄部附近。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将所述赋形片材隔着子层配置在吸收体的肌肤表面一侧。全文摘要本发明为一种赋形片材,其是由纤维构成的片材,其中,在一个表面一侧具有多个凸部(3)和将这些凸部(3)彼此相互连接的阻挡壁状连接部(5),且所述阻挡壁状连接部(5)的纤维密度高于所述凸部(3)的纤维密度。文档编号D04H1/42GK101790606SQ200880104490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申请日期2008年4月30日优先权日2007年8月28日发明者吉元绫,坂涉,宫本孝信,宫村猛史,武井忍,藤田莊一,金井妙子,铃木彦行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