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刀多臂开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663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刀多臂开口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特别是指一种拉刀多臂开口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宽重型织机拉刀多臂开口机构通过两片拉刀形成开口动作,所承受织物开口负载力相对较大,对拉刀强度要求较高,磨损较快,尤其重要的是此机构是在开口平综时进行换刀挂钩,没有停顿时间,对气缸反应时间与精度要求很高,故而降低了织机运转速度, 并且限制了织物种类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刀多臂开口机构,采用四片拉刀,把织物形成开口时的张力分配到每片拉刀上,降低了每片拉刀的负载,使其磨损减缓,延长了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技术构思是拉刀多臂开口机构,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拉刀和大刀片运动;驱动顶杆的一端通过拉刀摆动机构分别驱动四片拉刀沿各自对应的导块滑动,导块固装于墙板上;大刀片在拉刀以及由驱动气缸控制的大刀片摆动机构的驱动下绕固定轴摆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还有拉刀摆动机构包括与驱动顶杆一端铰接的主摆臂,主摆臂中部与第一摆轴固定装配,主摆臂中部与第一摆轴固定装配,摆臂中部与第二摆轴固定装配,第一摆轴、第二摆轴分别与墙板转动配合;第一连杆两端分别与主摆臂和摆臂铰接;第一短连杆两端分别与主摆臂下端和拉刀铰接,第二短连杆两端分别与摆臂上端和拉刀铰接;第一长连杆两端分别与主摆臂上端和拉刀铰接,第二长连杆两端分别与摆臂下端和拉刀铰接。大刀片摆动机构包括固装于两墙板之间的四个导轨,与四个导轨滑动装配的滑动杆;两个挂钩分别与摆杆的上、下两端铰接,摆杆与滑杆的中心销轴铰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滑杆及小连杆端部铰接,小连杆固装在大刀片上,大刀片与固定轴转动装配;压钩与光轴转动配合,固定轴、光轴分别固装在两墙板上,压钩的外端铰接于气缸的一端,气缸的另一端与固装于墙板上的气缸座铰接。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顶杆做周期性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主摆臂绕第一摆轴摆动,主摆臂通过第一连杆带动摆臂绕第二摆轴摆动,四片拉刀分别通过铰接在主摆臂和摆臂上的第一、第二长连杆和第一、第二短连杆在各自的导块之间进行滑动,气缸的伸缩带动压钩的摆动,两个挂钩通过压钩的压紧挂在相应的拉刀上,随拉刀一起滑动,两个挂钩之间铰接的摆杆也就随之摆动移动,从而带动滑杆在导轨之间滑动,滑杆通过第二连杆和小连杆带动大刀片在固定轴上摆动,大刀片的摆动实现开口和综停动作。[0011]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四片拉刀,把织物形成开口时的张力分配到每片拉刀上,降低了每片拉刀的负载力,使其磨损减缓,延长了使用寿命,优化了新型的换刀控制系统,在形成开口时进行换刀,有了停顿缓冲时间,对气缸的反应时间与精度要求降低,从而提高了织机运转速度,并且使得织物的种类明显提高,适应更多织物,织物质量也明显提高,提高了织机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拉刀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刀片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分解示意图。图3表示上开口位置,此时拉刀23b、拉刀23d与挂钩14连接。图4表示下开口位置,此时拉刀23b、拉刀23d与挂钩14连接。图5表示下开口保持状态,此时拉刀23b、拉刀23c与挂钩14连接。图6表示上开口位置,此时拉刀23a、拉刀23c与挂钩14连接。图7表示下开口位置,此时拉刀23a、拉刀23c与挂钩14连接。图8表示上开口保持状态,此时拉刀23a、拉刀23d与挂钩14连接。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la、第一短连杆lb、第二短连杆 2a、第一长连杆2b、第二长连杆3、主摆臂 4、第一连杆 5、摆臂 6、驱动顶杆 7a、第一摆轴7b、第二摆轴8、导块9、墙板10、摆杆11、销轴12、导轨13、滑动杆 14、挂钩 15、压钩 16、气缸 17、气缸座18、大刀片19、小连杆 20、第二连杆 21、固定轴 22、光轴 23a_23d、拉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本专利说明书所作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的整体技术构造如图示,其中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拉刀和大刀片运动;驱动顶杆6的一端通过拉刀摆动机构分别驱动四片拉刀23a、23b、 23c、23d沿各自对应的导块8滑动,导块8固装于墙板9上;大刀片18在拉刀23a、23b、23c、 23d以及由驱动气缸16控制的大刀片摆动机构的驱动下绕固定轴21摆动。拉刀摆动机构包括与驱动顶杆6 —端铰接的主摆臂3,主摆臂3中部与第一摆轴 7a固定装配,主摆臂3中部与第一摆轴7a固定装配,摆臂5中部与第二摆轴7b固定装配, 第一摆轴7a、第二摆轴7b分别通过轴承与墙板9转动配合;第一连杆4两端分别与主摆臂 3和摆臂5铰接;第一短连杆Ia两端分别与主摆臂3下端和拉刀23d铰接,第二短连杆Ib 两端分别与摆臂5上端和拉刀23a铰接;第一长连杆加两端分别与主摆臂3上端和拉刀 23c铰接,第二长连杆2b两端分别与摆臂5下端和拉刀2 铰接。[0032] 大刀片摆动机构包括固装于两墙板9之间的四个导轨12,与四个导轨12滑动装配的滑动杆13 ;两个挂钩14分别与摆杆10的上、下两端铰接,摆杆10与滑杆13的中心销轴11铰接;第二连杆20的两端分别与滑杆13及小连杆19端部铰接,小连杆19固装在大刀片18上,大刀片18与固定轴21转动装配;压钩15与光轴22通过轴承转动配合,固定轴 21、光轴22分别固装在两墙板9上,压钩15的外端铰接于气缸16的一端,气缸16的另一端与固装于墙板9上的气缸座17铰接。
权利要求1.拉刀多臂开口机构,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拉刀和大刀片运动;其特征在于驱动顶杆(6)的一端通过拉刀摆动机构分别驱动四片拉刀03a)、(23b), (23c), (23d)沿各自对应的导块(8)滑动,导块(8)固装于墙板(9)上;大刀片(18)在拉刀、0 )、03c)、以及由驱动气缸(16)控制的大刀片摆动机构的驱动下绕固定轴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刀多臂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刀摆动机构包括与驱动顶杆(6) —端铰接的主摆臂(3),主摆臂(3)中部与第一摆轴(7a)固定装配,摆臂(5) 中部与第二摆轴(7b)固定装配,第一摆轴(7a)、第二摆轴(7b)分别与墙板(9)转动配合; 第一连杆(4)两端分别与主摆臂(3)和摆臂(5)铰接;第一短连杆(Ia)两端分别与主摆臂 (3)下端和拉刀(23d)铰接,第二短连杆(Ib)两端分别与摆臂( 上端和拉刀(23a)铰接; 第一长连杆Oa)两端分别与主摆臂C3)上端和拉刀(23c)铰接,第二长连杆Ob)两端分别与摆臂(5)下端和拉刀(23b)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刀多臂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刀片摆动机构包括固装于两墙板(9)之间的四个导轨(12),与四个导轨(12)滑动装配的滑动杆(13);两个挂钩(14)分别与摆杆(10)的上、下两端铰接,摆杆(10)与滑杆(13)的中心销轴(11)铰接; 第二连杆00)的两端分别与滑杆(1 及小连杆(19)端部铰接,小连杆(19)固装在大刀片(18)上,大刀片(18)与固定轴转动装配;压钩(15)与光轴02)转动配合,固定轴 (21)、光轴(2 分别固装在两墙板(9)上,压钩(1 的外端铰接于气缸(16)的一端,气缸 (16)的另一端与固装于墙板(9)上的气缸座(17)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特别是指一种拉刀多臂开口机构。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拉刀和大刀片运动;驱动顶杆的一端通过拉刀摆动机构分别驱动四片拉刀沿各自对应的导块滑动,导块固装于墙板上;大刀片在拉刀以及由驱动气缸控制的大刀片摆动机构的驱动下绕固定轴摆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对拉刀强度要求较高,磨损较快,降低了织机运转速度,并且限制了织物种类的发展等问题。具有拉刀磨损减缓,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织机运转速度,并且使得织物的种类明显提高,适应更多织物,织物质量也明显提高,提高了织机整体性能。
文档编号D03C1/18GK201952559SQ20102067170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
发明者侯建明, 侯文磊, 杨卫东, 王磊 申请人:石家庄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