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段选针的织针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71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单段选针的织针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脑编织横机针槽内的织针及其辅助针脚组成的织针组合,尤其涉及 在一行的编织中同时可进行成圈和集圈编织及前后对翻编织的一种单段选针的织针组合。
背景技术
电脑编织横机中织针的编织动作是由针槽内辅助针脚推动的。现有电脑编织横机 中的辅助针脚一般有花型片、选针片和挺针片3个辅助针脚,所用辅针较多,对其控制也较 为复杂,使整个三角底板结构复杂,尺寸较大,制造成本较高。其公开号为CN101314887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只要挺针片一个辅针来辅助 织针动作的织针组合,参见图1,该织针组合采用电磁选针。挺针片20的基体21上侧设有 电磁吸合面25、前针踵M和后针踵23,基体下侧设有嵌接部22和弹性杆26。在嵌接部22 的前端还设有下定位面27。挺针片20通过其上的嵌接部22嵌合在织针30的针体31上的 嵌接槽32中,并利用下定位面27在织针的针体上侧定位,使两者嵌合形成一组合体。编织 三角通过推抵挺针片20上的前、后针踵对、23,带动织针20进行编织活动。在织针不参与 编织时,选针器中的导磁板81将通过电磁吸合面25吸住其对应的挺针片20,后针踵沉入针 槽,受不到编织三角80的推抵而处于不编织状态。此时,挺针片20会以弹性杆沈的末端 为支撑点,其前部有向上翘起的趋势,并通过其嵌接部上的圆弧面绕嵌接槽转动,导致织针 的后端在针槽内上下晃动,影响织针的稳定,致使编织的布面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这样一种织针组合在受到选针器吸合或释放时,其中的 织针都能保持平稳定的状态。上述的发明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织针组合,置于电脑横编织机针板的针槽中,包括其针体上设有第一嵌接槽 或第一嵌接部的一织针,还包括一弹性针脚和一推针脚;所述弹性针脚有一片状杆形的针 体,在该针体的前端设有第二嵌接部或第二嵌接槽,在第二嵌接部或第二嵌接槽的后端设 有第一针踵,在第一针踵下侧的针体上侧设有第三嵌接槽或第三嵌接部,在该第三嵌接槽 或第三嵌接部的后侧的针体上侧设有一向后上方翘起的弹性杆,在针体后部下侧设有支承 于针槽底部的支撑面;所述推针脚有一片状杆形的针体,在该针体的前端设有第四嵌接部 或第四嵌接槽,在第四嵌接部或第四嵌接槽的后侧设有第二针踵,在第二针踵后侧的针体 下侧及针体后端侧分别设有电磁吸合面和三角推抵面;所述弹性针脚置于所述织针的上 侧,并通过第一嵌接槽与第二嵌接部或第一嵌接部与第二嵌接槽的嵌接实现相互间的连 接;所述推针脚置于所述弹性针脚的上侧,并通过第三嵌接槽与第四嵌接部或第三嵌接部 与第四嵌接槽的嵌接实现相互间的连接。所述织针组合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弹性针脚的第二嵌接部或第二嵌接槽的后 端的针体上侧设有矩形凸起,第一针踵设置在该矩形凸起上侧,第三嵌接槽设置在所述矩形凸起上。本发明的织针组合由织针、弹性针脚和推针脚组成,织针和弹性针脚嵌合,弹性针 脚和推针脚嵌合,且推针脚位于弹性针脚的上侧,弹性针脚上的弹性杆向后上方翘起并紧 抵在推针脚下侧,弹性针脚由后端的支撑面支承于针槽底部。这样在选针器对弹性针脚上 的吸合面吸合或释放时,弹性杆产生弹性变形或变形后的回位使推针脚通过其嵌接部绕弹 性针脚上对应嵌接槽转动,但这种转动因弹性杆针体后端的支撑面,而不能带动弹性针脚 相对织针的转动,保证了织针的平稳,使织针只能沿针槽上下移动,从而保证了较高的编织 质量。同时,织针组合所含的辅针相对较少,使三角编织机构相对结构简单且尺寸较小,从 而使整个编织机的制造成本相降低。


图1公开号为CN101314887的中国专利申请的织针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织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弹性针脚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推针脚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织针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织针组合所对应的三角编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织针组合未受三角编织系统作用在针槽内的状态。图8是推针脚后部针体受到压板作用时本发明的织针组合处于不编织状态的结 构示意图及对应针踵的的轨迹图。图9是推针脚后部端侧受到成圈三角推抵时本发明的织针组合处于成圈编织状 态的结构示意图及对应针踵的的轨迹图。图10是推针脚后部端侧受到集圈三角推抵时本发明的织针组合处于集圈编织状 态的结构示意图及对应针踵的的轨迹图。图11是弹性针脚上的第一针踵受到对应三角推抵时本发明的织针组合处于移圈 编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及对应针踵的的轨迹图。图12是弹性针脚上的第一针踵受到对应三角推抵时本发明的织针组合处于接圈 编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及对应针踵的的轨迹图。图13是织针、弹性针脚和推针脚上嵌接槽与嵌接部互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40织针,40a第一嵌接槽,40b织针针体,41弹性针脚,41a第一针踵,41b第 二嵌接部,41c第三嵌接槽,41d弹性杆,41e支撑面,41f弹性针脚针体,41h矩形凸起,42推 针脚,4 第二针踵,42b电磁吸合面,42c推针脚的针体,42d第四嵌接部,4 推抵面,50电 磁选针器,60三角底板,61移圈拦针三角,62移圈三角,63成圈回针三角,64成圈三角,65 压针三角,66第一接圈三角,67第二接圈三角,68集圈三角,69成圈起针三角,70、71压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及其优点做进一步说明。对照图5,本发明的织针组合由织针40、弹性针脚41和推针脚42组成。其中的织 针40、弹性针脚41和推针脚42的结构可分别参见图2、图3和图4。
对照图2,织针40是一普通的舌针,在针体40b上设有用于与弹性针脚41嵌接的 第一嵌接槽40a。对照图3,弹性针脚41有一片状杆形的针体41f,在该针体的前端设有第二嵌接部 41b,在第二嵌接部41b的后端设有一矩形的凸起41h,第一针踵41a设置在该矩形凸起上 侧,第三嵌接槽41c设置在第一针踵41a下侧的矩形凸起上。在第三嵌接槽41c的后部的 针体上侧设有一向后上方翘起的弹性杆41d,在该弹性杆41d下方的后部针体的下侧设有 用于支承在针槽底部的支撑面41e。对照图4,推针脚42有一片状杆形的针体42c,在该针体的前端设有第四嵌接部 42d,在该第四嵌接部42d的后端设有第二针踵42a,在第二针踵4 后端的针体下侧设有电 磁吸合面42b,在针体42c的后端设有三角推抵面42e。上述弹性针脚41通过其前端的第二嵌接部41b与上述织针40上的第一嵌接槽 40a的嵌合实现两者的连接,并使弹性针脚41位于织针40的上侧。上述推针脚42通过其 前端的第四嵌接部42d与上述上弹性针脚41的第三嵌接槽41c的嵌合实现两者的连接,并 使推针脚42位于弹性针脚41的上侧。上述的织针组合放置在针床上的每一针槽内,其上的第一针踵41a、第二针踵4 和推针脚的后端的推抵面4 受到如图6所示的三角编织系统的控制。该三角编织系统主 要由三角底板60、选针器50、压板70、71和置于底板60上侧面上的各种编织三角组成,如 移圈三角62、成圈回针三角63、成圈三角64、第一接圈三角66、压针三角65、接圈三角67、 成圈起针三角69和集圈三角68。压板70安装在三角底板60的下端,电磁选针器50安装 在压板70的上方。每一编织单元有2组电磁选针器50,形成对应于该编织单元的两对选针 位置I II。进行每一行的编织前,推针脚的上的第二针踵4 露在针槽外,请参见图7。当三 角编织机构在针床上进行该行的编织时,压板70开始逐个压制针床上每一针槽51内的推 针脚42的针体后部的上侧,弹性杆41d产生弹性变形,推针脚42以其前端嵌接部与弹性针 脚上嵌接槽的接触点为支点产生转动,推针脚42后部的电磁吸合面42b向下转动时被选针 器50吸住,第二针踵4 沉入针槽。如进行花型编织,不参与编织的织针将被,选针器50 继续吸住,第二针踵4 不露在针槽51外,受不到对应编织三角的推抵而处于不编织状态, 请参见图8。如进行成圈编织,推针脚42上的电磁吸合面42b被选针器50吸合住并随三角 编织机构运动到选针位I时,选针器50放开对电磁吸合面42b的吸合,在弹性针脚41上的 弹性杆41d的作用下使推针脚42上的针踵4 露出针槽。针踵4 进入到有成圈回针三 角63和成圈三角64组成的针道中,推动织针完成成圈编织,其针踵轨迹请参见图9。如进 行集圈编织,推针脚42上的电磁吸合面42b被选针器50吸合住并随三角编织机构运动到 选针位II时,选针器50放开对电磁吸合面42b的吸合,使推针脚42上的针踵4 露出针 槽,推针脚42的后端的三角推抵面4 受到集圈三角68的推抵,推动织针完成集圈编织, 其针踵轨迹请参见图10。如进行翻针编织,移圈编织一侧推针脚42上的电磁吸合面42b 被选针器50吸合住并随三角编织机构运动到选针位I时,选针器50放开对电磁吸合面42b 的吸合,使推针脚42上的针踵4 露出针槽。推针脚42上的针踵4 先受到成圈起针69 的推抵向上运动,使弹性针脚41上的针踵41a进入到由移圈拦针三角61和移圈三角62组 成的移圈针道中,推动织针完成移圈编织,其针踵轨迹请参见图11。接圈编织一侧推针脚42上的电磁吸合面42b被选针器50吸合住并随三角编织机构运动到选针位II时,选针器 50放开对电磁吸合面42b的吸合,使推针脚42上的针踵4 露出针槽。带动织针完成接圈 编织,其针踵轨迹请参见图12。 在上述的织针组合中也可将织针40与弹性针脚41及弹性针脚41与推针脚相互 嵌合的嵌接部与嵌接槽进行对应的互换。即将织针40上的第一嵌接槽40a设置在弹性针 脚41的针体前端部形成第二嵌接槽41g,将原弹性针脚41针体前端部的第二嵌接部设置在 织针40的针体上,形成第一嵌接部40c。同样也可将弹性针脚41针体上的第三嵌接槽41c 替换成第三嵌接部41j,将推针脚上的第四嵌接部替换成第四嵌槽42f。这样,织针40通过 其上的第一嵌接部40c与弹性针脚41上的第二嵌接槽41g的嵌合实现相互间的嵌合。同 样,弹性针脚41通过其上的第三嵌接部41 j与推针脚上的第四嵌接槽42f的嵌合实现相互 间的嵌合,请参见图13。
权利要求
1.一种单段选针的织针组合,置于电脑横编织机针板的针槽中,包括其针体上设有第 一嵌接槽或第一嵌接部的一织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针脚和一推针脚;所述弹性针 脚有一片状杆形的针体,在该针体的前端设有第二嵌接部或第二嵌接槽,在第二嵌接部或 第二嵌接槽的后端设有第一针踵,在第一针踵下侧的针体上侧设有第三嵌接槽或第三嵌接 部,在该第三嵌接槽或第三嵌接部的后侧的针体上侧设有一向后上方翘起的弹性杆,在针 体后部下侧设有支承于针槽底部的支撑面;所述推针脚有一片状杆形的针体,在该针体的 前端设有第四嵌接部或第四嵌接槽,在第四嵌接部或第四嵌接槽的后侧设有第二针踵,在 第二针踵后侧的针体下侧及针体后端侧分别设有电磁吸合面和三角推抵面;所述弹性针脚 置于所述织针的上侧,并通过第一嵌接槽与第二嵌接部或第一嵌接部与第二嵌接槽的嵌接 实现相互间的连接;所述推针脚置于所述弹性针脚的上侧,并通过第三嵌接槽与第四嵌接 部或第三嵌接部与第四嵌接槽的嵌接实现相互间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段选针的织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针脚的第二 嵌接部或第二嵌接槽的后端的针体上侧设有矩形凸起,第一针踵设置在该矩形凸起上侧, 第三嵌接槽设置在所述矩形凸起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段选针的织针组合。置于电脑横编织机针板的针槽中,包括一织针,还包括一弹性针脚和一推针脚;弹性针脚的针体前端设有第二嵌接部,在第二嵌接部的后端设有第一针踵,在第一针踵下侧的针体上侧设有第三嵌接槽,在该第三嵌接槽的后侧的针体上侧设有弹性杆,在针体后部下侧设有支撑面;推针脚的针体前端设有第四嵌接部,在第四嵌接部的后侧设有第二针踵,在第二针踵后侧的针体下侧及针体后端侧分别设有电磁吸合面和三角推抵面;弹性针脚置于所述织针的上侧,并通过第一嵌接槽与第二嵌接部实现嵌接连接;推针脚置于所述弹性针脚的上侧,并通过第三嵌接槽与第四嵌接部实现嵌接连接。优点是织针运动平稳,编织质量高。
文档编号D04B15/00GK102121164SQ20111010479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张海 申请人:张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