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59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织机,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
技术背景
碳纤维织机包括开口机构、弓I纬机构、打纬机构、送经机构及卷取机构,由开口机构带动综框上下运动,使经纱形成梭口,引纬机构将经纱带人梭口,然后打纬机构带动钢筘将进入梭口的纬纱打入织口织造成布。
送经机构设有送经张力控制装置,送经张力控制装置包括一根后梁张力辊,后梁张力辊的两端安装于可移动托架上,送经机构的经纱张力主要是由后梁张力辊形成并调整,碳纤维经纱绕过后梁张力辊并形成包角。在进行张力调整时,后梁张力辊相应移动促使经纱包角随之改变,进而达到使经纱保持适宜张力的目的。现有的送经张力控制装置结构复杂,难以控制,经纱张力波动较大。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且经纱张力稳定。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包括一根后梁张力辊,所述后梁张力辊的两端安装于可移动托架上,碳纤维经纱绕过所述后梁张力辊并形成包角,所述后梁张力辊的两轴端还分别卡接有后梁转臂,所述后梁转臂的下部设有拨销孔,所述拨销孔中插接有拨销,所述拨销位于弧形转臂中部的拨销槽中,所述弧形转臂的上端铰接在弧形转臂轴上,所述弧形转臂的下部设有弧形转臂连杆孔,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弧形转臂连杆孔中,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曲柄下端的曲柄连杆孔中,所述曲柄的中部固定连接在曲柄转轴的轴端,所述曲柄转轴的轴端还固定安装有摆臂,所述摆臂的下端抵靠在弹簧装置的前弹簧座外侧,所述弹簧装置的后弹簧座上安装有探测弹簧张力大小并向控制系统提供信号的张力传感器,所述前弹簧座与后弹簧座之间安装有弹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后梁张力辊移动时,后梁转臂随之移动,安装在后梁转臂下部的拨销拨动弧形转臂绕上方的弧形转臂轴摆动,弧形转臂牵动连杆左右移动,连杆拉动曲柄的下部绕曲柄转轴的轴线转动,曲柄转轴也同步转动,固定在曲柄转轴上的摆臂绕曲柄转轴的轴线摆动,摆臂下方通过前弹簧座压缩弹簧,弹簧向摆臂施加反作用力;安装在后弹簧座上的张力传感器探测弹簧的张力大小并向控制系统提供张力信号。该送经张力控制装置结构简单,动作灵活,制造方便,经纱张力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曲柄的上端安装有与所述后梁张力辊平行的辅助张力辊。辅助张力辊可以与后梁张力辊共同向经纱施加张力。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后梁转臂的下部沿后梁转臂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所述拨销孔。两个拨销孔与后梁张力辊的中心距不等,如使用离后梁张力辊轴线较远的拨销孔,当后梁张力辊移动时,拨销的位移动程较大,最终体现为弹簧的压缩量较大;反之,如使用离后梁张力辊轴线较近的拨销孔,当后梁张力辊移动时,拨销的位移动程较小,最终体现为弹簧的压缩量较小。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弧形转臂的下部设有多个所述弧形转臂连杆孔,各所述弧形转臂连杆孔依次沿所述弧形转臂的圆弧分布。越靠近弧形转臂的下端,弧形转臂连杆孔与后梁张力辊的中心距越大,选择最上端的弧形转臂连杆孔则张力最小,选择最下端的弧形转臂连杆孔则张力最大。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曲柄的下端设有两个所述曲柄连杆孔,两所述曲柄连杆孔距离所述曲柄转轴轴线的中心距不等。选择靠近曲柄转轴轴线的曲柄连杆孔则张力最小,选择远离曲柄转轴轴线的曲柄连杆孔则张力最大。


图1为本发明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梁张力辊;2.后梁转臂;2a.拨销孔;3.拨销;4.弧形转臂;4a.拨销槽;4b.弧形转臂连杆孔;5.弧形转臂轴;6.连杆;7.曲柄;7a.曲柄连杆孔;8.曲柄转轴; 9.辅助张力辊;10.摆臂;11.弹簧装置;Ila.前弹簧座;lib.弹簧;lie.后弹簧座;12.张力传感器;13.经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包括一根后梁张力辊1,后梁张力辊1的两端安装于可移动托架上,碳纤维经纱13绕过后梁张力辊1并形成包角,后梁张力辊1的两轴端还分别卡接有后梁转臂2,后梁转臂2的下部设有拨销孔加,拨销孔加中插接有拨销3,拨销3位于拨销槽如中,拨销槽如位于弧形转臂4中部的弧背上。弧形转臂4的上端铰接在弧形转臂轴5上,弧形转臂的下部设有弧形转臂连杆孔4b,连杆6的一端铰接在弧形转臂连杆孔4b中,连杆6的另一端铰接在曲柄7下端的曲柄连杆孔7a中,曲柄7的中部固定连接在曲柄转轴8的轴端,曲柄7的上端安装有与后梁张力辊平行的辅助张力辊9。曲柄转轴8的轴端还固定安装有摆臂10,摆臂10的下端抵靠在弹簧装置11的前弹簧座Ila外侧,弹簧装置11的后弹簧座Ilc上安装有探测弹簧张力大小并向控制系统提供信号的张力传感器12,前弹簧座Ila与后弹簧座Ilc之间安装有弹簧lib。
后梁转臂的下部沿后梁转臂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拨销孔加。两个拨销孔加与后梁张力辊的中心距不等,如使用离后梁张力辊轴线较远的拨销孔,当后梁张力辊移动时,拨销的位移动程较大,最终体现为弹簧lib的压缩量较大;反之,如使用离后梁张力辊轴线较近的拨销孔,当后梁张力辊移动时,拨销的位移动程较小,最终体现为弹簧lib的压缩量较小。
弧形转臂的下部设有多个弧形转臂连杆孔4b,优选为五个,各弧形转臂连杆孔4b 依次沿弧形转臂的圆弧分布。曲柄7的下端设有两个曲柄连杆孔7a,两曲柄连杆孔7a距离曲柄转轴轴线的中心距不等。连杆6的左端越靠近弧形转臂的下端,弧形转臂连杆孔4b与后梁张力辊的中心距越大,选择最上端的弧形转臂连杆孔则张力最小,选择最下端的弧形转臂连杆孔则张力最大。连杆6的右端选择靠近曲柄转轴轴线的曲柄连杆孔则张力最小, 选择远离曲柄转轴轴线的曲柄连杆孔则张力最大。连杆6的左端有五个位置,右端有两个位置,连杆6共能变换十种接法,加上拨销3可以选择两个位置,张力共能体现二十种不同的大小,调整范围大。
工作中,后梁张力辊移动时,后梁转臂随之移动,安装在后梁转臂下部的拨销拨动弧形转臂绕上方的弧形转臂轴5摆动,弧形转臂牵动连杆左右移动,连杆拉动曲柄7的下部绕曲柄转轴8的轴线转动,曲柄转轴也同步转动,固定在曲柄转轴上的摆臂绕曲柄转轴的轴线摆动,摆臂10下方通过前弹簧座Ila压缩弹簧11b,弹簧lib向摆臂施加反作用力;安装在后弹簧座Ilc上的张力传感器12探测弹簧lib的张力大小并向控制系统提供张力信号。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包括一根后梁张力辊,所述后梁张力辊的两端安装于可移动托架上,碳纤维经纱绕过所述后梁张力辊并形成包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梁张力辊的两轴端还分别卡接有后梁转臂,所述后梁转臂的下部设有拨销孔,所述拨销孔中插接有拨销,所述拨销位于弧形转臂中部的拨销槽中,所述弧形转臂的上端铰接在弧形转臂轴上,所述弧形转臂的下部设有弧形转臂连杆孔,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弧形转臂连杆孔中,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曲柄下端的曲柄连杆孔中,所述曲柄的中部固定连接在曲柄转轴的轴端,所述曲柄转轴的轴端还固定安装有摆臂,所述摆臂的下端抵靠在弹簧装置的前弹簧座外侧,所述弹簧装置的后弹簧座上安装有探测弹簧张力大小并向控制系统提供信号的张力传感器,所述前弹簧座与后弹簧座之间安装有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的上端安装有与所述后梁张力辊平行的辅助张力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梁转臂的下部沿后梁转臂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所述拨销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转臂的下部设有多个所述弧形转臂连杆孔,各所述弧形转臂连杆孔依次沿所述弧形转臂的圆弧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的下端设有两个所述曲柄连杆孔,两所述曲柄连杆孔距离所述曲柄转轴轴线的中心距不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属于碳纤维织机技术领域。该碳纤维织机送经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后梁张力辊,后梁张力辊两轴端的后梁转臂下部设有拨销孔,拨销孔中插接有拨销,拨销位于弧形转臂中部的拨销槽中,弧形转臂的上端铰接在弧形转臂轴上,弧形转臂的下部设有弧形转臂连杆孔;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弧形转臂连杆孔中,另一端铰接在曲柄下端的曲柄连杆孔中,曲柄中部固定连接在曲柄转轴轴端,曲柄转轴轴端还固定安装有摆臂,摆臂下端抵靠在弹簧装置的前弹簧座外侧,后弹簧座上安装有探测弹簧张力大小并向控制系统提供信号的张力传感器,前弹簧座与后弹簧座之间安装有弹簧。该装置结构简单,动作灵活,制造方便,经纱张力稳定。
文档编号D03D49/06GK102505291SQ20111030635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1日
发明者李俊 申请人:扬州新扬科技发展产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