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19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的制作方法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
技术背景
如业界所知之理,电脑针织横编机具有诸如自动计行编织、自动加减针、自动换纱、自动移圈和挑花时自动翻针等的功能,为了保障编织机构顺利编织,因此配备有针床横移机构,由针床横移机构使针床横移。例如在编织挑花织物时需要使线圈从一侧的织针(针床的一侧如前针床上的织针)移动至位于另一侧的针床上的织针上,并且有时需要错开一枚或复数枚织针,因而需要由针床的相对移动(横移)来实现。针床横移的这种情形对于编织诸如日常生活所见的食品中的麻花状风格的编织物时更为常见。
低机号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织物过程中针床的移动幅度相对应较大,所谓的低机号的概念是机号为E3的电脑针织横编机,而E3表示针床上每25. 4 mm长度内的织针数为3枚。
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针床横移机构的技术信息,例如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拟663466Y推荐有“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该专利方案尽管在其说明书第1页倒数第7至倒数第3行归纳了诸多技术效果,但客观上存在以下欠缺其一,不足以满足编织速度要求,因为专利方案仅仅表现为前针床移动,而后针床则是静态的,即不移动的,如前述,由于低机号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的针距较大(在25. 4 mm长度内的织针仅为3枚),因此前针床移动所需的时间较长,无法以高速度要求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相适应, 并且势必影响生产效率;其二,专利方案未公开归零位检测装置和针床移动量检测装置之类的技术内容。又如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106088Y公开有“电脑加针机针床横移控制机构”,该专利方案同样存在前一专利的缺憾。再如实用新型授权公告号CN201198518Y 提供有“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横移传动装置”,该专利方案是针对编织机构的机头的横移而提出的,因此对于针床的横移在技术上不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适应针距大的针床的移动而藉以避免对不同机号产生挑剔性和有利于使前后针床均能横移而藉以保障编织速度并提高生产效率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底部构成有机架腔的机架、移动地设置在机架的前侧的前针床和移动地设置在机架的后侧的并且与前针床相对应的后针床,其中在机架的前侧和后侧的机架壁上并且在彼此相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让位腔,所述的针床横移机构包括一螺杆托架,该螺杆托架设置在所述的机架腔内,与机架固定,并且还与所述的让位腔相对应,在该螺杆托架的一端移动地配设有一电机座;一与所述的前针床连接的用于驱使前针床横向移动的前针床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螺杆托架上,并且对应于所述机架的前侧;一与所述的后针床连接的用于驱使后针床横向移动的后针床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螺杆托架上,对应于机架的后侧,并且该后针床驱动装置还与所述前针床驱动装置相对应;一前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和一后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前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固定在所述螺杆托架的一侧上部并且与所述的位于机架的前侧的让位腔相对应,后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固定在螺杆托架的另一侧上部并且与机架的后侧的让位腔相对应;一第一信号感测装置和一第二信号感测装置,第一信号感测装置与所述前针床驱动装置固定,并且在所述机架的前侧的让位腔的位置与所述前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相对应,第二信号感测装置与所述后针床驱动装置固定,并且在所述机架的后侧的让位腔的位置与所述后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针床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带、前螺杆、前滑杆和前螺杆螺母,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的电机座的一端,并且位于所述机架的机架腔内,该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伸展到电机座外,第一传动轮固定在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前螺杆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螺杆托架上,第二传动轮固定在前螺杆朝向电机座的一端,第一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上,前滑杆的一端与前螺杆螺母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前针床连接,前螺杆螺母与所述前螺杆相配合,并且该螺杆螺母对应于所述机架的前侧的机架壁上的所述让位腔,与所述的前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感测装置固定在前螺杆螺母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的第二传动轮均为皮带轮时,所述的第一传动带为传动皮带;当所述的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的第二传动轮均为链轮时,所述的第一传动带为传动链条;当所述的第一传动带和所述的第二传动轮均为同步带轮时,则所述的第一传动带为同步带,所述的第一电机为正反转电机,并且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针床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三、 第四传动轮、第二传动带、后螺杆、后滑杆和后螺杆螺母,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电机座的另一端,并且位于所述机架的机架腔内,该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伸展到电机座外,第三传动轮固定在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后螺杆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螺杆托架上,第四传动轮固定在后螺杆朝向电机座的一端,第二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三传动轮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上,后滑杆的一端与后螺杆螺母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的后针床连接,后螺杆螺母与所述后螺杆相配合,并且该后螺杆螺母对应于所述机架的后侧的机架壁上的所述让位腔,与所述的后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相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感测装置固定在后螺杆螺母上。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第三传动轮和所述的第四传动轮均为皮带轮时,所述的第二传动带为传动皮带;当所述的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均为链轮时,所述的第二传动带为传动链条;当所述的第三传动轮和所述的第四传动轮均为同步带轮时,则所述的第二传动带为同步带,所述的第二电机为正反转电机,并且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包括前固定板、第一信号采集器和第二信号采集器,前固定板固定在所述螺杆托架上,并且与所述机架的前侧的机架壁上的所述让位腔相对应,第一信号采集器固定在前固定板的一端,而第二信号采集器固定在前固定板的另一端,第一信号采集器和第二信号采集器均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所述的第一信号感测装置包括前固定架、第一感测片和第二感测片,前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的前螺杆螺母上,并且与所述机架的前侧的机架壁上的所述让位腔相对应,第一感测片固定在前固定架的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器相配合, 第二感测片固定在前固定架的另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器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和所述的第二信号采集器为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包括后固定板、第三信号采集器和第四信号采集器,后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的螺杆托架上,并且与所述机架的后侧的机架壁上的所述让位腔相对应,第三信号采集器固定在后固定板的一端,而第四信号采集器固定在后固定板的另一端,第三、第四信号采集器均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所述的第二信号感测装置包括后固定架、第三感测片和第四感测片, 后固定架固定在所述后螺杆螺母上,并且与所述机架的后侧的机架壁上的所述让位腔相对应,第三感测片固定在后固定架的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三信号采集器相配合,第四感测片固定在后固定架的另一端,并且与所述第四信号采集器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信号采集器和所述的第四信号采集器为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器为可编程序控制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其一,由前针床驱动装置驱使前针床左右移动,并且由后针床驱动装置驱使后针床左右移动,因此既可适用于中等机号和高机号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又能适合于大针距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的快速移动;之二,由于前、后针床均可相对移动,因此可提高编织速度并且提高生产效率; 之三,整体结构简单并且还可以对已有技术中的电脑针织横编机改装。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状态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敬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一机架1,该机架1的横截面形状大体上呈八字形,藉由该八字形的截面的形状而使机架1具有(形成有)一机架腔11,在该机架1的前侧和后侧的机架壁上各开设有位置彼此对应的一个让位腔12。在机架1的前侧移动地设置有一前针床2a,而后侧移动地设置有一后针床2b,前、后针床2a、2b也可称为前、后针板。
本发明提供的针床横移机构包括螺杆托架3、前、后针床驱动装置4、5、前、后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6、7、第一信号感测装置8和第二信号感测装置9,申请人在下面对这些部件分别作详细的说明。
螺杆托架3位于前述的机架腔11内,由图1所示,该螺杆托架3的前后侧的底部各由第一螺钉32与机架1的前后侧的底部固定,并且该螺杆托架3的一侧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朝向左的一侧具有一托架左墙33,而另一侧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朝向右的一侧具有一右墙板34,在托架右墙板34的下部可上下调整地配设有一电机座31。由图所示,在电机座 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开设有一对调整槽311,各调整槽311上配设有一第二螺钉3111,由第二螺钉3111在调整槽311的位置将电机座31与托架右墙板34固定。
前针床驱动装置4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第一电机41、第一、第二传动轮42、43、第一传动带44、前螺杆45、前滑杆46和前螺杆螺母47,第一电机41以卧置状态与前述的电机座31的一端(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前端)固定,位于机架腔11内,并且该第一电机41的电机轴探出电机座31,第一电机4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并且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控制器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该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为伺服电机,其转速和转角可调,以改变前述的前针床加的横移速度和横移动程。第一传动轮42优选以平键固定方式固定在第一电机41的电机轴上,并且用压盖421和第三螺钉422限定。由图1的示意可知,第三螺钉422与第一电机41的电机轴的端面上的螺钉孔固定,以阻止第一传动轮42自电机轴上脱出的情形发生。前螺杆45的左、右两端各通过轴承451转动地设置在螺杆托架3的托架左、右墙板33、34上,也就是说前螺杆45的左端通过轴承451支承在托架左墙板33上,而右端通过轴承451支承在托架机墙板上。第二传动轮43同样以平键固定方式固定在前螺杆45伸展到电机座31外的端部,并且优选使用限定螺母4521与前螺杆45的螺杆头452相配合,即由限定螺母453对第二传动轮43限定。第一传动带44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4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43上。前螺杆螺母47与前螺杆45相配合,由前螺杆45的顺/逆旋转而带动前螺杆螺母47作向左或向右的移动。前滑杆46的一端即图示的右端与前螺杆螺母47的前螺杆螺母座471连接,具体是在前述的前螺杆螺母座471上并且朝向前述的托架左墙板33的一端用第四螺钉47111 固定有一第一定位块4711,而在前螺杆螺母座471朝向前述的托架右墙板34的一端用第五螺钉47121固定有一第二定位块4712,将前滑杆46的一端(右端)对应到第一、第二定位块4711、4712,并且由配设于前滑杆46的调整槽461上的第六螺钉4611与第一、第二定位块4711、4712连接,前滑杆46的中部优选与预设在机架1的前侧的机架壁上的滑槽13滑动配合,而前滑杆46的另一端即朝向前针床加的一端用第七螺钉462与前针床加连接。
当需要将前针床加向左或向右横移时,则由PLC (可编程序控制器〈以下同〉)使前述的第一电机41作顺时针或逆时针工作,第一电机41的电机轴带动第一传动轮42,经第一传动带44带动第二传动轮43,由于第二传动轮43与前螺杆45固定,因此由第二传动轮 43带动前螺杆45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使与前螺杆45相配合的前螺杆螺母47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带动前滑杆46向左或向右移动,最终由前滑杆46带动前针床加向左或向右横移。如前述,第一电机46的转速和转角可以调节,因此前针床加的横移速度和横移动程也可相应改变,前针床加的横移距离可从最小四分之一针距至最大6针距(即50. 8 mm,也即2英吋)。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42、43均使用同步带轮,并且第一传动带使用同步带,然而,并不排斥其它情形,例如将第一、第二传动轮42、43均择用皮带轮,将第一传动带择用传动皮带;或者,将第一、第二传动轮42、43均择用链轮,将第一传动带择用链条。因此,不能以第一、第二传动轮42、43和第一传动带44的选择方式的变化而限制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技术实质。
请重点见图1,由于给出的后针床驱动装置5的结构实质上是与前述的前针床驱动装置4完全相同的,并且不论是零部件数目、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还是工作原理均与前针床驱动装置4 一致,因此申请人下面仅作扼要的描述。
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后针床驱动装置5包括第二电机51、第三、第四传动轮52、 53、第二传动带M、后螺杆55、后滑杆56和后螺杆螺母57,第二电机51的设置方式与前述的第一电机41的设置方式相同,并且同样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用电机,与PLC电气控制连接。第三传动轮52固定在第二电机51的电机轴上,并且由挡片521和第八螺钉522 限定。后螺杆阳的左端通过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托架左墙板33上,而右端同样通过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托架右墙板34上。第四传动轮53固定在后螺杆55伸展到托架右墙板34外的端部,并且同样由限定螺母限定。第二传动带M的一端套置在第三传动轮5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53上。后螺杆螺母57与后螺杆55相配合。后滑杆56的一端与后螺杆螺母57的后螺杆螺母座571连接,连接方式如同对前述的前滑杆46的描述,后滑杆56的中部同样优选与预设在机架1的后侧的机架壁上的等效于前述的滑槽13的滑槽相配合,后滑杆46的另一端即朝向后针床2b的一端与后针床2b连接。
第三、第四传动轮52、53和第二传动带M的选择方式如同前述对第一、第二传动轮42、43和第一传动带44的描述。当要使后针床2b作向左或向右的横移时,则在PLC的控制下,第二电机51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正转或反转),由第二电机51的电机轴带动第三传动轮52,经第二传动带M带动第四传动轮53,后螺杆55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后螺杆螺母57向左或向右位移,带动后滑杆56,最终由后滑杆56带动后针床2b向左或向右横移。
前述的第二电机51同样通过程序控制而可调节转速与转角,以改变后针床2b的横移速度和横移动程,后针床2b的横移距如同对前针床加的描述。
请继续见图1,给出的前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6包括前固定板61、第一信号采集器62和第二信号采集器63,前固定板61的一端即图示状态的左端用第九螺钉611固定在螺杆托架3的托架左墙板33上,而另一端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右端用螺钉612固定在螺杆托架3的托架右墙板34上,前固定板61的中部对应于开设在前述机架1的前侧的机架壁上的让位腔12。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62、63彼此间隔一定的距离而相互并行地固定在前固定板61上,并且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62、63均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PLC电气控制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62、63均采用零位传感器,但是,如果使用微动开关、行程开关、干簧管乃至霍尔感应元件或其它类似的部件,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变换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
第一信号感测装置8包括前固定架81、第一感测片82和第二感测片83,前固定架 81通过前固定架固定座811与前述的前螺杆螺母座471固定,由前螺杆螺母47的左右移动而带动该前固定架81左右移动,第一感测片82与前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62相配合,并且固定在前固定架81的一端,即图示状态的左端,第二感测片83与第二信号采集器63相配合,并且固定在前固定架81的另一端,即固定在图示位置状态的前固定架81的右端。整个前固定架81同样对应于开设在机架1的前侧的机架壁上的让位腔12。
在前螺杆45带动前螺杆螺母47移动的过程中当第一感测片82向左移动到对应于前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62的位置时,第一信号采集器62感测到前针床加处于不存在横移的位置,即处于零位,并可通过电脑程序设置与调整针床零位和控制无需针床横移的编织状态;当第一感测片82向右移动到对应于前述的第二信号采集器63的位置时,第二信号采集器63感测到前针床加处于向右横移的极限位置,并通过电脑程序控制(阻止)前针床加继续向右横移,以避免损及机器。当第二感测片83向左移动到对应于第二信号采集器63的位置时,便由第二信号采集器63感测到前针床加处于向左横移的极限位置,并通过电脑程序限制前针床加继续向左横移,以防止机器损坏。
请依然见图1,给出的后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7包括后固定板71、第三信号采集器72和第四信号采集器73,后固定板71的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用第十一螺钉 711固定在螺杆托架3的托架左墙板33上,而另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用第十二螺钉712固定螺杆托架3的托架右墙板34上,后固定板71的中部对应于开设在前述的机架1的后侧的机架壁上的让位腔12。第三、第四信号采集器72、73彼此间隔并且相互并行地固定在后固定板71上,并且第三、第四信号采集器72、73均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PLC电气控制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第四信号采集器72、73均采用零位传感器,但是,如果使用诸如微动开关、行程开关、干簧管、霍尔感应元件、光电开关或其它类似的部件,那么毫无疑问应当视为等效性变化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
第二信号感测装置9包括后固定架91、第三感测片92和第四感测片93,后固定架 91通过后固定架固定座911与前述的后螺杆螺母座571固定,由后螺杆螺母57的左右移动而带动该后固定架91左右移动,第三感测片92与前述的第三信号采集器72相配合,并且固定在后固定架91的一端,即固定在图示状态的左端,第四感测片93与第四信号采集器73 相配合,并且固定在后固定架91的另一端,即固定在图示位置状态的后固定架91的右端。 整个后固定架91对应于开设在前述机架1的后侧的机架壁上的让位腔12。
在后螺杆55带动后螺杆螺母57移动的过程中当第三感测片92向左移动到对应于前述的第三信号采集器72的位置时,第三信号采集器72感测到后针床2b处于不存在横移的位置,即处于零位,并可通过电脑程序设置与调整针床零位和控制无需针床横移的编织状态;当第三感测片92向右移动到对应于前述的第四信号采集器73的位置时,第四信号采集器73感测到后针床2b处于向右横移的极限位置,并且通过电脑程序控制(阻止)后针床2b继续向右横移,以避免损坏机器。当第四感测片93向左移动到对应于第四信号采集器73的位置时,便由该第四信号采集器73感测到后针床2b处于向左横移的极限位置,并通过电脑程序限制后针床2b继续向左横移,以防止机器损坏。
在使用过程中,例如当本发明应对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犹如前述的食品范畴的“麻花状”织物时,在移圈过程中,如果前针床加上的织针与后针床2b上的织针错开 6个针位(六枚织针的针位),那么需要对前针床加横移6个针位,于是由前、后针床驱动装置4、5的彼此相反的运动下,可使前、后针床2a、2b快速移动,例如使前后针床2a、2b彼此朝着相反的方向移动3个(3枚)织针的位置,从而提高针床的移动速度,进而保证产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达到了发明目的,客观地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底部构成有机架腔(11)的机架(1)、移动地设置在机架(1)的前侧的前针床Oa)和移动地设置在机架(1)的后侧的并且与前针床Oa)相对应的后针床(2b),其中在机架(1)的前侧和后侧的机架壁上并且在彼此相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让位腔(12),所述的针床横移机构包括一螺杆托架(3),该螺杆托架C3)设置在所述的机架腔(11)内,与机架(1)固定,并且还与所述的让位腔(1 相对应,在该螺杆托架(3)的一端移动地配设有一电机座(31); — 与所述的前针床Oa)连接的用于驱使前针床Oa)横向移动的前针床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螺杆托架C3)上,并且对应于所述机架(1)的前侧;一与所述的后针床Ob)连接的用于驱使后针床Ob)横向移动的后针床驱动装置(5),设置在所述螺杆托架C3)上,对应于机架(1)的后侧,并且该后针床驱动装置( 还与所述前针床驱动装置(4)相对应;一前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6)和一后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7),前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6)固定在所述螺杆托架(3)的一侧上部并且与所述的位于机架(1)的前侧的让位腔(1 相对应,后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7)固定在螺杆托架(3)的另一侧上部并且与机架(1)的后侧的让位腔(1 相对应;一第一信号感测装置(8)和一第二信号感测装置(9),第一信号感测装置(8)与所述前针床驱动装置固定,并且在所述机架(1)的前侧的让位腔(12) 的位置与所述前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6)相对应,第二信号感测装置(9)与所述后针床驱动装置( 固定,并且在所述机架(1)的后侧的让位腔(1 的位置与所述后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7)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针床驱动装置(4)包括第一电机(41)、第一、第二传动轮02、43)、第一传动带(44)、前螺杆 (45)、前滑杆06)和前螺杆螺母(47),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的电机座(31)的一端,并且位于所述机架(1)的机架腔(11)内,该第一电机Gl)的电机轴伸展到电机座(31)夕卜, 第一传动轮0 固定在第一电机Gl)的电机轴上,前螺杆0 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螺杆托架(3)上,第二传动轮固定在前螺杆0 朝向电机座(31)的一端,第一传动带G4) 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0 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幻上,前滑杆G6)的一端与前螺杆螺母G7)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前针床Oa)连接,前螺杆螺母G7)与所述前螺杆0 相配合,并且该螺杆螺母G7)对应于所述机架(1)的前侧的机架壁上的所述让位腔(12),与所述的前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6)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感测装置(8)固定在前螺杆螺母G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第一传动轮0 和所述的第二传动轮^幻均为皮带轮时,所述的第一传动带G4)为传动皮带;当所述的第一传动轮0 和所述的第二传动轮^幻均为链轮时,所述的第一传动带 (44)为传动链条;当所述的第一传动带0 和所述的第二传动轮均为同步带轮时, 则所述的第一传动带G4)为同步带,所述的第一电机Gl)为正反转电机,并且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针床驱动装置( 包括第二电机(51)、第三、第四传动轮(52、53)、第二传动带64)、后螺杆 65)、后滑杆(56)和后螺杆螺母(57),第二电机(51)固定在所述电机座(31)的另一端,并且位于所述机架⑴的机架腔(11)内,该第二电机(51)的电机轴伸展到电机座(31)外,第三传动轮(5 固定在第二电机(51)的电机轴上,后螺杆(5 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螺杆托架 (3)上,第四传动轮(5 固定在后螺杆(5 朝向电机座(31)的一端,第二传动带(54)的一端套置在第三传动轮(5 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5 上,后滑杆(56)的一端与后螺杆螺母(57)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的后针床Ob)连接,后螺杆螺母(57)与所述后螺杆(5 相配合,并且该后螺杆螺母(57)对应于所述机架(1)的后侧的机架壁上的所述让位腔(12),与所述的后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7)相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感测装置(9) 固定在后螺杆螺母(57)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第三传动轮(5 和所述的第四传动轮(5 均为皮带轮时,所述的第二传动带(54)为传动皮带;当所述的第三传动轮(5 和第四传动轮(5 均为链轮时,所述的第二传动带(54)为传动链条;当所述的第三传动轮(5 和所述的第四传动轮(5 均为同步带轮时,则所述的第二传动带(54)为同步带,所述的第二电机(51)为正反转电机,并且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6)包括前固定板(61)、第一信号采集器(6 和第二信号采集器(63), 前固定板(61)固定在所述螺杆托架C3)上,并且与所述机架(1)的前侧的机架壁上的所述让位腔(1 相对应,第一信号采集器(6 固定在前固定板(61)的一端,而第二信号采集器(6 固定在前固定板(61)的另一端,第一信号采集器(6 和第二信号采集器(63) 均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所述的第一信号感测装置(8)包括前固定架 (81)、第一感测片(8 和第二感测片(83),前固定架(81)固定在所述的前螺杆螺母G7) 上,并且与所述机架(1)的前侧的机架壁上的所述让位腔(1 相对应,第一感测片(82)固定在前固定架(81)的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器(6 相配合,第二感测片(83)固定在前固定架(81)的另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器(6 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6 和所述的第二信号采集器(6 为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7)包括后固定板(71)、第三信号采集器(7 和第四信号采集器(73), 后固定板(71)固定在所述的螺杆托架C3)上,并且与所述机架(1)的后侧的机架壁上的所述让位腔(1 相对应,第三信号采集器(7 固定在后固定板(71)的一端,而第四信号采集器(7 固定在后固定板(71)的另一端,第三、第四信号采集器(72、74)均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所述的第二信号感测装置(9)包括后固定架(91)、第三感测片(9 和第四感测片(93),后固定架(91)固定在所述后螺杆螺母(57)上,并且与所述机架(1)的后侧的机架壁上的所述让位腔(1 相对应,第三感测片(9 固定在后固定架 (91)的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三信号采集器(7 相配合,第四感测片(9 固定在后固定架 (91)的另一端,并且与所述第四信号采集器(73)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信号采集器(7 和所述的第四信号采集器(7 为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5或6或8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为可编程序控制器。
全文摘要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属于针织机构技术领域。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底部构成有机架腔的机架、设置在机架的前侧的前针床和设置在机架的后侧的并且与前针床相对应的后针床,针床横移机构包括螺杆托架,设置在机架腔内,与机架固定,在螺杆托架的一端配设电机座;前针床驱动装置,设置在螺杆托架上;后针床驱动装置,设置在螺杆托架上;前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固定在螺杆托架的一侧上部,后针床位置信号采集装置固定在螺杆托架的另一侧上部;第一信号感测装置与前针床驱动装置固定,第二信号感测装置与后针床驱动装置固定。优点适用范围广;生产效率高;整体结构简单并且还可以对已有技术中的电脑针织横编机改装。
文档编号D04B15/12GK102534985SQ2011104455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邵锡良 申请人: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