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麻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413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纯麻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织布技术领域,特别是ー种纯麻布。
技术背景[0002]经纬纱经加强捻后制成织物在后期整理过程中由于强捻纱内应力得以释放,产生收缩,使布面产生永久褶效果,习惯上称此类织物为皱布。然而纯麻纱由于自身原料特殊物理性,多为湿纺纱,很难纺出较高捻度的纱,即使纺成较高捻的纱,在后期染色等高温处理过程中内应カ也很快消失,布面得不到理想的褶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布,以普通捻度的麻纱为原料,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获得永久褶效果的纯麻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纯麻布,包括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为若干个组织结构单元,每个组织结构単元的经纱包括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上层经纱包括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第三经纱,下层经纱包括第四经纱、第五经纱和第六经纱,纬纱包括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上层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第四纬纱、第五纬纱和第六纬纱,下层纬纱包括第七纬纱、第八纬纱、第九纬纱、第十纬纱、第十一纬纱和第十二纬纱,其创新在干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与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第四纬纱,第五纬纱,第六纬纱交织形成上层布面;第四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经纱与第七纬纱,第八纬纱,第九纬纱,第十纬纱,第十一纬纱,第十二纬纱交织形成下层布面,所述经纱还包括接结经纱,接结经纱位于上层布面和下层布面之间且与下层布面中的第八纬纱以及上层布面中的第五纬纱交织,将上层布面和下层布面形成接点,所述各经纱、纬纱和接结经纱交织后,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如下①第四经纱和第七纬纱、第一纬纱、第八纬纱、第二纬纱、第九纬纱、第三纬纱、第十纬纱、第四纬纱、第十一纬纱、第五纬纱、第十二纬纱、第六纬纱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上,落第ー纬纱下,跨第八纬纱上,落第ニ纬纱、第九纬纱、第三纬纱下,跨第十纬纱上落第四纬纱下,跨第十一纬纱上,落第五纬纱、第十二纬纱、第六纬纱下;②第一经纱和第七纬纱、第一纬纱、第八纬纱、第二纬纱、第九纬纱、第三纬纱、第十纬纱、第四纬纱、第十一纬纱、第五纬纱、第十二纬纱、第六纬纱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上,落第ー纬纱下,跨第八纬纱上,落第ニ纬纱下,跨第九纬纱、第三纬纱、第十纬纱上,落第四纬纱下,跨第十一纬纱上,落第五纬纱下,跨第十二纬纱、第六纬纱上;③接结经纱和第七纬纱、第一纬纱、第八纬纱、第二纬纱、第九纬纱、第三纬纱、第十纬纱、第四纬纱、第十一纬纱、第五纬纱、第十二纬纱、第六纬纱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上,落第ー纬纱、第八纬纱、第二纬纱下,跨第九纬纱上,落第三纬纱下,跨第十纬纱上,落第四纬纱下,跨第十一纬纱、第五纬纱、第十二纬纱上,落第六纬纱下;④第五经纱和第七纬纱、第一纬纱、第八纬纱、第二纬纱、第九纬纱、第三纬纱、第十纬纱、第四纬纱、第十一纬纱、第五纬纱、第十二纬纱、第六纬纱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上,落第ー纬纱、第八纬纱、第二纬纱下,跨第九纬纱上,落第三纬纱下,跨第十纬纱上,落第四纬纱、第十一纬纱、第五纬纱下,跨第十二纬纱上,落第六纬纱下;[0009]⑤第二经纱和第七纬纱、第一纬纱、第八纬纱、第二纬纱、第九纬纱、第三纬纱、第十纬纱、第四纬纱、第十一纬纱、第五纬纱、第十二纬纱、第六纬纱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上,落第ー纬纱下,跨第八纬纱、第二纬纱、第九纬纱上,落第三纬纱下,跨第十纬纱上,落第四纬纱下,跨第十一纬纱、第五纬纱、第十二纬纱上,落第六纬纱下;⑥第六经纱和第七纬纱、第一纬纱、第八纬纱、第二纬纱、第九纬纱、第三纬纱、第十纬纱、第四纬纱、第十一纬纱、第五纬纱、第十二纬纱、第六纬纱交织,依次为落第七纬纱、第一纬纱下,跨第八纬纱上,落第ニ纬纱下,跨第九纬纱上,落第三纬纱、第十纬纱、第四纬纱下,跨第十一纬纱上,落第五纬纱下,跨第十二纬纱上,落第六纬纱下;⑦第三经纱和第七纬纱、第一纬纱、第八纬纱、第二纬纱、第九纬纱、第三纬纱、第十纬纱、第四纬纱、第十一纬纱、第五纬纱、第十二纬纱、第六纬纱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第一纬纱、第八纬纱上,落第ニ纬纱下,跨第九纬纱上,落第三纬纱下,跨第十纬纱、第四纬纱、第十一纬纱上,落第五纬纱下,跨第十二纬纱上,落第六纬纱下。所述的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第三经纱均为单根麻纱,所述的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第四纬纱,第五纬纱和第六纬纱也均为单根麻纱。所述的第四经纱、第五经纱和第六经纱为单根麻纱,所述的第七纬纱、第八纬纱、第九纬纱、第十纬纱、第十一纬纱和第十二纬纱也均为单根麻纱。所述的接结经纱为单根麻纱。采用上述方案织成的纯麻布,每ー个组织结构单元中,上下层经纬纱各自独立交织,形成上层布面和下层布面,通过ー根独立接结经纱与各纬纱交织时,独立接结经纱按ー定规律穿梭于织物上层上表面,两层之间,下层的下表面。其接结点将上下两层布面接结在一起,由这样组织结构单元组成的纯麻布通过染色等整理之后在接结点各两层不同结构共同作用下,布面呈现永久的褶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纯麻布,不必采用强捻麻纱,节约了成本,而且这种组织结构使皱效果更加自然、稳定、持久。满足人们在服装和家纺选用面料上特殊外观的需求,同时更加环保。

图I是本实用新型纯麻布一个组织结构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描述。ー种纯麻布,包括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为若干个组织结构单元,每个组织结构单元的经纱包括上层经纱I和下层经纱2,上层经纱I包括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和第三经纱1-3,下层经纱2包括第四经纱2-1、第五经纱2-2和第六经纱2-3,纬纱包括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上层纬纱包括第一纬纱Al、第二纬纱BI、第三纬纱Cl、第四纬纱D1、第五纬纱El和第六纬纱Fl,下层纬纱包括第七纬纱A2、第八纬纱B2、第九纬纱C2、第十纬纱D2、第i^一纬纱E2和第十二纬纱F2,其创新在于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第三经纱1-3与第一纬纱Al,第二纬纱BI,第三纬纱Cl,第四纬纱Dl,第五纬纱El,第六纬纱Fl交织形成上层布面;第四经纱2-1,第五经纱2-2,第六经纱2-3与第七纬纱A2,第八纬纱B2,第九纬纱C2,第十纬纱D2,第十一纬纱E2,第十二纬纱F2交织形成下层布面,所述经纱还包括接结经纱3,接结经纱3位于上层布面和下层布面之间且与下层布面中的第八纬纱B2以及上层布面中的第五纬纱El交织,将上层布面和下层布面分别形成接点M、N,所述各经纱、纬纱和接结经纱3交织后,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如下[0019]①第四经纱2-1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I、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i^一纬纱E、第五纬纱E1、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A2上,落第ー纬纱Al下,跨第八纬纱B2上,落第ニ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下,跨第十纬纱D2上落第四纬纱Dl下,跨第i^一纬纱E2上,落第五纬纱El、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下;②第一经纱1-1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i^一纬纱E2、第五纬纱El、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A2上,落第ー纬纱Al下,跨第八纬纱B2上,落第ニ纬纱BI下,跨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I、第十纬纱D2上,落第四纬纱DI下,跨第i^一纬纱E2上,落第五纬纱El下,跨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上;③接结经纱3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i^一纬纱E、第五纬纱El、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A2上,落第ー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下,跨第九纬纱C2上,落第三纬纱Cl下,跨第十纬纱D2上,落第四纬纱Dl下,跨第i^一纬纱E2、第五纬纱El、第十二纬纱F2上,落第六纬纱Fl下;④第五经纱2-2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i^一纬纱E、第五纬纱E1、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A2上,落第ー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下,跨第九纬纱C2上,落第三纬纱Cl下,跨第十纬纱D2上,落第四纬纱D1、第十一纬纱E2、第五纬纱El下,跨第十二纬纱F2上,落第六纬纱Fl下;⑤第二经纱1-2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i^一纬纱E、第五纬纱E1、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A2上,落第ー纬纱Al下,跨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上,落第三纬纱Cl下,跨第十纬纱D2上,落第四纬纱Dl下,跨第i^一纬纱E2、第五纬纱El、第十二纬纱F2上,落第六纬纱Fl下;⑥第六经纱2-3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i^一纬纱E、第五纬纱E1、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落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下,跨第八纬纱B2上,落第ニ纬纱BI下,跨第九纬纱C2上,落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下,跨第i^一纬纱E2上,落第五纬纱El下,跨第十二纬纱F2上,落第六纬纱Fl下;⑦第三经纱1-3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i^一纬纱E、第五纬纱E1、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上,落第ニ纬纱BI下,跨第九纬纱C2上,落第三纬纱Cl下,跨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1、第十一纬纱E2上,落第五纬纱El下,跨第十二纬纱F2上,落第六纬纱Fl下。所述的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和第三经纱1-3均为单根麻纱,所述的第一纬纱Al,第二纬纱BI,第三纬纱Cl,第四纬纱Dl,第五纬纱El和第六纬纱Fl也均为单根麻纱。所述的第四经纱2-1、第五经纱2-2和第六经纱2-3为单根麻纱,所述的第七纬纱A2、第八纬纱B2、第九纬纱C2、第十纬纱D2、第i^一纬纱E2和第十二纬纱F2也均为单根麻纱。所述的接结经纱3为单根麻纱。本实用新型的纯麻双层布所用原料均以天然纤维麻纱为原料,吻合了人们越来越重视天然,回归自然的心里需求;本实用新型纯麻双层布的组织结构,使布面兼具双层布和传统上只有用强捻纱来制织的皱布外观效果;它解决了高捻麻纱很难纺纱和高捻麻纱内应力在染色等高温处理过程中容易消失的难题,本实用新型的纯麻双层布,不必采用强捻麻纱,节约了成本,而且这种组织结构使皱效果更加自然、稳定、持久。满足人们在服装和家纺选用面料上特殊外观的需求,同时更加环保。
权利要求1.ー种纯麻布,包括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为若干个组织结构单元,每个组织结构单元的经纱包括上层经纱(I)和下层经纱(2),上层经纱(I)包括第一经纱(1-1 )、第二经纱(1-2)和第三经纱(1-3),下层经纱(2)包括第四经纱(2-1 )、第五经纱(2-2)和第六经纱(2-3),纬纱包括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上层纬纱包括第一纬纱(Al)、第二纬纱(BI)、第三纬纱(Cl)、第四纬纱(Dl)、第五纬纱(El)和第六纬纱(Fl),下层纬纱包括第七纬纱(A2)、第八纬纱(B2)、第九纬纱(C2)、第十纬纱(D2)、第i^一纬纱(E2)和第十二纬纱(F2),其特征在于 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第三经纱(1-3)与第一纬纱(Al),第二纬纱(BI),第三纬纱(Cl),第四纬纱(D1),第五纬纱(E1),第六纬纱(Fl)交织形成上层布面;第四经纱(2-1),第五经纱(2-2),第六经纱(2-3)与第七纬纱(A2 ),第八纬纱(B2),第九纬纱(C2 ),第十纬纱(D2 ),第十一纬纱(E2 ),第十二纬纱(F2 )交织形成下层布面,所述经纱还包括接结经纱(3 ),接结经纱(3 )位于上层布面和下层布面之间且与下层布面中的第八纬纱(B2 )以及上层布面中的第五纬纱(El )交织,将上层布面和下层布面形成接点,所述各经纱、纬纱和接结经纱(3 )交织后,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如下 ①第四经纱(2-1)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一纬纱(E2)、第五纬纱(El )、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A2)上,落第ー纬纱(Al)下,跨第八纬纱(B2)上,落第ニ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下,跨第十纬纱(D2)上,落第四纬纱(Dl)下,跨第i^一纬纱(E2)上,落第五纬纱(El)、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下; ②第一经纱(1-1)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1)、第i^一纬纱(E2)、第五纬纱(E1)、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A2)上,落第ー纬纱(Al)下,跨第八纬纱(B2)上,落第ニ纬纱(BI)下,跨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上,落第四纬纱(Dl)下,跨第i^一纬纱(E2)上,落第五纬纱(El)下,跨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上; ③接结经纱(3)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一纬纱(E2)、第五纬纱(El)、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A2)上,落第ー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下,跨第九纬纱(C2)上,落第三纬纱(Cl)下,跨第十纬纱(D2)上,落第四纬纱(Dl)下,跨第i^一纬纱(E2)、第五纬纱(El)、第十二纬纱(F2)上,落第六纬纱(Fl)下; ④第五经纱(2-2)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 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一纬纱(E2)、第五纬纱(El )、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A2)上,落第ー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下,跨第九纬纱(C2)上,落第三纬纱(Cl)下,跨第十纬纱(D2)上,落第四纬纱(Dl)、第i^一纬纱(E2)、第五纬纱(El)下,跨第十二纬纱(F2)上,落第六纬纱(Fl)下;⑤第二经纱(1-2)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一纬纱(E2)、第五纬纱(El )、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A2)上,落第ー纬纱(Al)下,跨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上,落第三纬纱(Cl)下,跨第十纬纱(D2)上,落第四纬纱(Dl)下,跨第i^一纬纱(E2)、第五纬纱(El)、第十二纬纱(F2)上,落第六纬纱(Fl)下; ⑥第六经纱(2-3)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一纬纱(E2)、第五纬纱(E1)、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落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下,跨第八纬纱(B2 )上,落第ニ纬纱(BI)下,跨第九纬纱(C2 )上,落第三纬纱(CI)、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下,跨第i^一纬纱(E2)上,落第五纬纱(El)下,,跨第十二纬纱(F2)上,落第六纬纱(Fl)下; ⑦第三经纱(1-3)和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第二纬纱(BI)、第九纬纱(C2)、第三纬纱(Cl)、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一纬纱(E2)、第五纬纱(E1)、第十二纬纱(F2)、第六纬纱(Fl)交织,依次为跨第七纬纱(A2)、第一纬纱(Al)、第八纬纱(B2)上,落第ニ纬纱(BI)下,跨第九纬纱(C2)上,落第三纬纱(Cl)下,跨第十纬纱(D2)、第四纬纱(Dl)、第i^一纬纱(E2)上,落第五纬纱(El)下,跨第十二纬纱(F2)上,落第六纬纱(Fl)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纯麻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和第三经纱(1-3)均为单根麻纱,所述的第一纬纱(Al),第二纬纱(BI),第三纬纱(Cl),第四纬纱(Dl),第五纬纱(El)和第六纬纱(Fl)也均为单根麻纱。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纯麻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经纱(2-1)、第五经纱(2-2)和第六经纱(2-3)为单根麻纱,所述的第七纬纱(A2)、第八纬纱(B2)、第九纬纱(C2)、第十纬纱(D2)、第i^一纬纱(E2)和第十二纬纱(F2)也均为单根麻纱。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纯麻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结经纱(3)为单根麻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麻布,包括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为若干个组织结构单元,每一个组织结构单元中,上下层经纬纱各自独立交织,形成上层布面和下层布面,通过一根独立接结经纱与各纬纱交织时,独立接结经纱按一定规律穿梭于织物上层上表面,两层之间,下层的下表面,接结点将上下两层布面接结在一起,由这样组织结构单元组成的纯麻双层布兼具双层布和传统上只有用强捻纱来制织的皱布外观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纯麻布,不必采用强捻麻纱,节约了成本,而且这种组织结构使皱效果更加自然、稳定、持久。满足人们在服装和家纺选用面料上特殊外观的需求,同时更加环保。
文档编号D03D13/00GK202401203SQ20112055926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王闽, 胡德清, 高宏图, 魏巍然, 魏晶慧 申请人:东嘉麻棉(常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