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23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设置于自动纺纱机或者自动络纱机等纤维机械上的集棉装置。集棉装置回收在纤维机械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飞花或者尘埃等并进行处理。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了尘箱的结构。尘箱设置在纤维机械的机体端部,且具备吸引风扇和过滤器。飞花由尘箱的过滤器回收。专利文献2公开了具备成组化的多个单元、且在各组设置鼓风机和飞花分离机构的纤维机械的结构。通过在各组设置鼓风机和飞花分离机构,集中管道的压力损失减少,能够缩小集中管道的截面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 - 9978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 971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纤维机械中,将在各单元吸引的空气全都朝集中管道排出。因此,当单元的数量增大时,被排出至集中管道的空气量增大。当被排出至集中管道的空气量增大时,不得不使集中管道以及集中鼓风机的尺寸大型化。当集中管道、集中鼓风机的尺寸大型化时,存在纤维机械的尺寸、耗电量、成本增大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将空气和飞花可靠地分离、并防止集中管道大型化的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方案进行说明。技术方案I涉及一种设置于纤维机械的吸引分离装置,具备吸引流产生装置、壳体、吸气部、第一排气部以及第二排气部。吸引流产生装置产生用于吸引除去物质的吸引流。壳体收纳上述吸引流产生装置。吸气部形成于上述壳体。第一排气部形成于上述壳体。第二排气部形成在由上述吸气部和上述第一排气部形成的流路的中途,且由空气通过部件覆盖。对于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I的吸引分离装置中,上述吸引流产生装置具备多个叶片部件和驱动上述叶片部件旋转的驱动装置,上述叶片部件的自由端构成为在上述壳体的内侧、且在从覆盖上述第二排气部的空气通过部件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旋转。技术方案3涉及一种纤维机械,具备:卷取单元,卷取纱线;技术方案I或2的吸引分离装置,吸引并回收在上述卷取单元产生的除去物质;集中管道,至少由上述吸引分离装置回收的除去物质在该集中管道中流动;以及集中鼓风机,使上述集中管道内产生空气流。对于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纤维机械中,沿着上述空气通过部件移动的空气的平均流速设定成通过上述空气通过部件的空气的平均流速的四倍以上。对于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3或4的纤维机械中,上述吸引流产生装置产生从上述卷取单元朝上述集中管道流动的吸引流。对于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3至5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纤维机械中,具备闸门部件,该闸门部件以能够活动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吸引分离装置与上述集中管道之间。对于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3至6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纤维机械中,具备:多个上述卷取单元;以及单元管道,针对上述多个卷取单元中的每规定数量的卷取单元而设置,上述除去物质和空气在该单元管道中流动,上述吸引分离装置配置成连接上述单元管道和上述集中管道。对于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3至7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纤维机械中,具备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堵塞或者打开由上述空气通过部件覆盖的上述第二排气部。对于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3至8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纤维机械中,上述卷取单元具备:牵伸装置,牵伸纱条;气流纺纱装置,利用捻回气流对由上述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纱条加捻而生成细纱;以及卷取装置,将由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生成的上述细纱卷取成卷装。对于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3至9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纤维机械中,上述卷取单元具备:喂纱部,供给细纱;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由上述喂纱部供给的上述细纱的纱疵;以及卷取装置,将由上述纱疵检测装置检测后的上述细纱卷取成卷装。发明效果作为本发明的效果,能够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对于技术方案1,能够仅将包含空气和飞花的吸引流中的空气从第二排气部朝外部排出,并吸引除去物质。因此,能够将空气和飞花可靠地分离。仅将包含空气和飞花的吸引流中的空气从第二排气部朝外部排出。因此,被排出至集中管道的空气量减少,能够防止集中管道大型化。对于技术方案2,即便在除去物质堆积于覆盖第二排气部的空气通过部件的内侧的情况下,叶片部件的自由端也能够将所堆积的除去物质掏出。对于技术方案3,将除去在卷取单元中产生的飞花等除去物质的吸引分离装置设置于纤维机械。因此,能够将纤维机械的空气和飞花可靠地分离。即便在将这样的吸引分离装置设置于纤维机械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纤维机械整体紧凑地构成。对于技术方案4,沿着上述空气通过部件移动的空气的平均流速在通过上述空气通过部件的空气的平均流速的四倍以上。因此,能够利用吸引分离装置将不需要的空气从空气透过部件排出,并能够从卷取单元回收除去物质。对于技术方案5,能够将从卷取单元回收的除去物质可靠地朝集中管道排出。对于技术方案6,能够将吸引分离装置从纤维机械容易地卸下。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吸引分离装置的维护作业。对于技术方案7,能够缩小集中管道以及集中鼓风机的结构。因此,能够削减纤维机械整体的耗电量。与利用一个管道和鼓风机吸引所有的卷取单元的结构相比较,各卷取单元的吸引偏差小。
对于技术方案8,能够将堆积于由切换部件遮盖的部分的空气通过部件的除去物质从空气通过部件剥离并朝集中管道排出。即便在除去物质堆积于空气通过部件的状态下,也能够在去除除去物质的同时使纤维机械连续运转。对于技术方案9,能够实现起到技术方案I 8的效果的气流纺纱机。对于技术方案10,能够实现起到技术方案I 8的效果的自动络纱机。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该纺纱机的纺纱单元的纵剖视图。图3是示出该纺纱机的集绵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图4中,(A)是示出该纺纱机的吸引分离装置的侧视图,(B)是示出该纺纱机的吸引分离装置的后视图。图5是示出该纺纱机中空气通过网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该纺纱机的吸引分离装置的作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亦即作为纺纱机械的纺纱机I进行说明。以下,“上游”以及“下游”意味着纺纱时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以及下游。纺纱机I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作为卷取单元的纺纱单元2和接头台车3。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具备牵伸装置10、纺纱装置20、纱线张紧装置
30、以及卷取装置40。利用牵伸装置10牵伸由条筒(省略图示)拉出的纱条S。从牵伸装置10送出的纤维束F由纺纱装置20作为细纱Y送出。由纺纱装置20送出的细纱Y由纱线张紧装置30输送,由卷取装置40卷取,从而形成卷装P。使用图2对纺纱单元2进一步进行说明。牵伸装置10具备:后辊对11、11、第三辊对12、12、第二辊对13、13、前辊对14、14这四个线辊对;喇叭头引导件15 ;以及牵伸摇架16。喇叭头引导件15配置成将纱条S导入至后辊对11、11。牵伸装置10的各上辊均由牵伸摇架16支承为能够旋转,且压接于各自的下辊。各上辊相对于各下辊接触分离自如。纺纱装置20是利用捻回气流对纤维束F加捻从而生成细纱Y的气流式的装置。纱线张紧装置30配置在纺纱装置20的下游。纱线张紧装置30具有对细纱Y赋予规定的张力并将其从纺纱装置20拉出的功能。纱线张紧装置30具有在后述的由接头台车3进行的接头时等使从纺纱装置20送出的细纱Y滞留从而防止细纱Y松弛的功能。纱线张紧装置30具有调节张力以免后述的卷取装置40侧的张力的变动传递至纺纱装置20侧的功能。清纱器50配置在纺纱装置20与纱线张紧装置30之间的位置。由纺纱装置20纺出的细纱Y在被纱线张紧装置30卷取之前通过清纱器50。清纱器50监视行进的细纱Y的粗细。当检测到细纱Y的纱疵的情况下,朝单元控制器(省略图示)发送纱疵检测信号。另夕卜,清纱器50也可以构成为除了检测细纱Y的粗细异常之外,还检测细纱Y是否包含异物。另外,也可以在纱线张紧装置30的下游侧配置在对行进中的细纱Y上蜡的上蜡装置(省略图不)。
接头台车3具备捻接器71、吸管72以及吸引口 73。当在某一纺纱单元2发生断纱、或者发生用于除去纱疵的纱线切断时,接头台车3在轨道74上行进到该纺纱单元2并停止(参照图1)。吸管72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同时吸入并捕捉从纺纱装置20送出的纱头并朝捻接器71引导。吸引口 73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同时从由卷取装置40支承的卷装P吸引并捕捉纱头并朝捻接器71引导。捻接器71进行引导来的纱头彼此的接头。卷取装置40具备摇架臂42,该摇架臂42被支承为能够绕支轴41摇动。摇架臂42将用于卷绕细纱Y的筒管B支承为能够旋转。卷取装置40具备卷取滚筒43和横动装置44。卷取滚筒43与筒管B或者卷装P的外周面接触而进行驱动。横动装置44具备能够与细纱Y卡合的横动导纱器。在横动装置44中,借助驱动单元使横动导纱器往复移动,使其在卷装P的宽度方向上横动。卷取装置40使与卷取滚筒43接触的卷装P旋转,边利用横动装置44使细纱Y横动边卷取卷装P。使用图2以及图3对集绵装置80进行说明。集绵装置80具备集中管道85和集中鼓风机86。在本实施方式的集绵装置80中,针对由多个纺纱单元2构成的一台纺纱机I配置有一台集中管道85以及集中鼓风机86。从后述的吸引分离装置90被排出的飞花以及空气集中并被汇集于集中管道85。集中鼓风机86吸引通过集中管道85的飞花以及空气,使集中管道85的内部产生空气的流动。集绵装置80具备单元管道81、柔性管道82、作为闸门部件的闸门83、以及吸引分离装置90。在集绵装置80中,针对四台纺纱单元2配置一台单元管道81。单元管道81经由吸引分离装置90与集中管道85连接。在单元管道81上连接有多个柔性管道82。从各柔性管道82被排出的飞花以及空气集中并汇集于单元管道81。柔性管道82接近纺纱单元2的牵伸装置10以及纺纱装置20而配置。柔性管道82A、82B、82C、82D的开口侧配置在牵伸装置10以及纺纱装置20的周围,吸入牵伸装置10以及纺纱装置20的飞花(参照图2)。柔性管道82A的开口侧接近牵伸装置10的牵伸摇架16而配置。柔性管道82B、82C的开口侧接近牵伸装置10的各自的下辊侧而配置。柔性管道82D接近纺纱装置20的上方而配置。闸门83配置在各吸引分离装置90与集中管道85之间。闸门83设置成能够开闭,以便能够切断吸引分离装置90与集中管道85之间的空气流。另外,在不切断吸引分离装置90与集中管道85之间的空气流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闸门83。使用图4对吸引分离装置90进行说明。图4A表示吸引分离装置90的主视图,图4B表示吸引分离装置90的侧视图。为了容易理解说明,在图4中以后述的吸引分离装置90的吸气管道93所被设置的一侧作为吸引分离装置90的正面侧。吸引分离装置90具备作为壳体的外壳95和作为吸引流产生装置的叶板式离心风扇100。外壳95构成为圆柱形状。叶板式离心风扇100被收纳于外壳95。外壳95具备:作为第一排气部的第一排气管道91 ;作为第二排气部的第二排气口92 ;作为吸气部的吸气管道93 ;作为空气通过部件的网96 ;以及作为切换部件的罩94。当从正面侧观察构成为圆柱形状的外壳95而将其看做圆时,在圆柱的侧面上,第一排气管道91沿圆的切线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排气口 92在与形成有第一排气管道91的一侧对置的一侧的外壳95的侧面开口。吸气管道93以贯通构成为圆柱形状的外壳95的中心部的方式
延伸设置。网96以覆盖第二排气口 92的方式配置。网96是为了除去叶板式离心风扇100所吸引的飞花以及空气中的飞花、并将空气的一部分从第二排气口 92排出而设置的。由网96分离后的飞花堆积在网96的内表面侧,并借助叶板式离心风扇100产生的空气流以沿外壳95的内周面滑动或者滚动的方式移动而被从第一排气管道91排出。罩94能够沿着圆柱形状的外壳95的侧面滑动。罩94局部地覆盖第二排气口 92的外侧并滑动。罩94的滑动可以手动或者借助驱动装置进行。也可以将罩94的大小形成为与第二排气口 92同等的大小,从而能够密闭或者打开第二排气口 92。叶板式离心风扇100产生吸引在多个纺纱单元2产生的飞花的吸引流。叶板式离心风扇100具备作为叶片部件的板101、轴部102以及作为驱动部的电动机105。板101形成为平板形状,且呈放射状地立起设置于轴部102。所有的板101在呈放射状地立起设置于轴部102的状态下在外壳95的内侧与网96隔开规定间隔D配置。规定间隔D形成为当在网96的内侧面堆积有飞花的情况下板101能够与所堆积的飞花接触而将其掏出的间隔。或者,规定间隔D也可以形成为即便板101不与飞花接触也能够借助板101所产生的空气流将所堆积的飞花从网96剥离的间隔。电动机105配置在构成为圆柱形状的外壳95的与吸气管道93相反一侧,并驱动轴部102旋转。使用图5对网96进行更详细地说明。首先,通过叶板式离心风扇100在外壳95内旋转,在外壳95内产生从吸气管道93朝向第一排气管道91的空气流。尤其是在与形成有第一排气管道91的一侧相对置的一侧的外壳95的侧面产生沿着外壳95的侧面的空气流。网96设置于与形成有第一排气管道91的一侧相对置的一侧的外壳95的侧面。通过将网96设置在该位置,而产生外壳95的半径方向的空气流、即通过网96的空气流。此处,将网96的内表面侧的空气流的平均流速设定为平均流速V。将该平均流速V分解成沿着网96流动(不通过网96)的空气的平均流速Vl和通过网96的空气的平均流速V2这两个速度分量。进而,网96选定为:平均流速Vl在平均流速V2的四倍以上。具体而言,网96的厚度、网96的大小、网96的目数(表示网的粗细,意味着每平方英寸排列有多少个网眼)等选定成:使得平均流速Vl在平均流速V2的四倍以上。之所以按照上述基准选定网96是由于以下原因。即,当相对于沿着网96移动的空气的平均流速Vl而通过网96的空气的平均流速V2变大时,与此相应,网96处的除去飞花的能力提高。并且,从第二排气口 92排出的空气量增大,能够减少从第一排气管道91被排出至集中管道85的空气量。然而,当平均流速V2大时,存在飞花容易堆积于网96的内侧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当相对于平均流速Vl而平均流速V2变小时,虽然飞花难以堆积于网96的内侧面,但网96处的除去飞花的能力变低。并且,从第二排气口 92排出的空气量减少,从第一排气管道91被排出至集中管道85的空气量减少。这样,沿着网96移动的空气的平均流速Vl与通过网96的空气的平均流速V2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对吸引分离装置90的除去飞花的能力、以及从吸引分离装置90被排出至集中管道85的空气量造成较大影响。为了在该吸引分离装置90的除去飞花的能力和从吸引分离装置90被排出至集中管道85的空气量之间获得平衡,优选从第一排气管道91被排出至集中管道85的空气量设定成吸引分离装置90从吸气管道93吸引的空气量的25% 50%。进而,由于从吸引分离装置90被排出至集中管道85的空气量与吸引分离装置90所吸引的空气量形成为这种比率,因此,网96优选选定成使得平均流速Vl在平均流速V2的四倍以上。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使用图6对吸引分离装置90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吸引分离装置90中,通过叶板式离心风扇100旋转,在外壳95的内部借助离心力形成从中心朝向外侧、且朝向叶板式离心风扇100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空气的流动。从吸气管道93进入吸引分离装置90后的空气以及飞花借助离心力沿着构成为圆柱形状的外壳95的内侧面朝第一排气管道91流动。第二排气口 92由网96覆盖。因此,从第二排气口 92借助离心力朝外流动的空气和飞花中的飞花堆积于网96的内侧,仅空气被朝网96的外侧排出。当堆积于网96的内侧的飞花达到某种程度的堆积量时,借助沿着网96的空气的流动被朝第一排气管道91排出。在第二排气口 92形成有在外壳95中借助离心力从中心朝向外侧的空气的流动,因此不会从外侧吸入空气。堆积在网96的内侧的飞花进一步堆积,例如若达到高度D以上的堆积量,则被叶板式离心风扇100的板101掏出。被掏出后的飞花借助沿着网96的空气的流动而被朝第一排气管道91排出。通过使罩94滑动而利用罩94局部地覆盖第二排气口 92(参照图4),通过由网96覆盖的第二排气口 92的空气流量减少,相对地,沿着网96的空气流量增加。因此,堆积于网96的飞花容易被从网96剥离。网96选定成使得平均流速Vl在平均流速V2的四倍以上。因此,在集中管道85中流动的空气量是吸引分离装置90所吸引的空气量、即通过吸气管道93的空气量的25% 50%。对吸引分离装置90的效果进行说明。吸引分离装置90能够仅将包括空气和飞花的吸引流中的空气从第二排气口 92朝外部排出,并吸引飞花。因此,吸引分离装置90能够将空气和飞花可靠地分离。进而,吸引分离装置90将包括空气和飞花的吸引流中的空气的一部分从第二排气口 92朝外部排出。因此,被排出至集中管道85的空气量减少,能够防止集中管道85大型化。即便当飞花堆积在外壳95的侧面的内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板101将飞花掏出。以沿着网96移动的空气的平均流速Vl在通过网96的空气的平均流速V2的四倍以上的方式选定网96。因此,能够利用吸引分离装置90将不需要的空气从网96排出,并从纺纱单元2回收飞花。通过将堆积于由罩94遮盖的部分的网96的飞花从网96剥离,能够将其朝集中管道85排出。即便在飞花堆积于网96的状态下,也能够在去除飞花的同时使纤维机械I连
续运转。对集绵装置80的效果进行说明。在集绵装置80中,利用吸引分离装置90产生从纺纱单元2朝向集中管道85的空气的流动。因此,能够将从纺纱单元2回收的飞花可靠地朝集中管道85排出。
在集绵装置80中,闸门83切断吸引分离装置90与集中管道85之间的空气流。因此能够将吸引分离装置90容易地卸下。进而,能够容易地实施吸引分离装置90的维护作业。在该情况下,能够仅将实施维护作业的吸引分离装置90从纤维机械I卸下,并使其他的吸引分离装置90继续运转。因而,在与继续运转的吸引分离装置90连接的纺纱单元2中,能够继续进行卷装P的卷取作业,因此能够提高纤维机械I整体的生产率。在集绵装置80中,针对每四台纺纱单元2配置一台单元管道81。因此,能够缩小集中管道85以及集中鼓风机86的结构。进而,能够削减纤维机械I整体的耗电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将空气通过部件形成为网96的结构,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将空气通过部件形成为无纺布并以覆盖第二排气口 92的方式配置的结构。即,空气透过部件只要是能够将空气和飞花分离、不使飞花通过而能够使空气通过的结构,也能够采用网或者无纺布以外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使第二排气口 92在外壳95的侧面开口而形成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形成在由叶板式离心风扇100所形成的从吸气管道93朝向第一排气管道91的空气的流动的中途即可。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将第二排气口 92形成在外壳95的正面或者背面的结构。在将第二排气口 92形成在外壳95的正面或者背面的情况下,形成为所有的板101与外壳95的正面以及背面的内侧隔开规定间隔D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将吸引流产生装置形成为叶板式离心风扇100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将吸引流产生装置形成为涡轮风扇的结构。也可以形成为将吸引流产生装置形成为其他的旋转体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将外壳95形成为圆柱形状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形成为内侧的壁面沿着叶板式离心风扇100所形成的空气的流动的形状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罩94能够沿着圆柱形状的外壳95的侧面滑动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当不在网96上堆积大量的飞花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为省略罩94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针对每四台纺纱单元2配置有一台单元管道81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针对每I 3台、或者5台以上的纺纱单元2配置有一台单元管道81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纺纱机形成为具备气流纺纱单元的纺纱机,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自动络纱机、捻纱机、并纱机等具有与纱线摩擦的部位的纤维机械中均会产生飞花,因此均能够应用本发明。另外,自动络纱机通常具备喂纱部、张力赋予装置、纱疵检测装置(清纱器)、接头装置、卷取装置。自动络纱机边使从供纱管退绕的细纱横动边将其卷绕于卷取筒管,从而以规定长度形成规定形状的卷装。喂纱部具备保持供纱管的保持部和退绕辅助装置。退绕辅助装置通过与来自供纱管的细纱的退绕联动地使覆盖于芯管的限制部件下降来对来自供纱管的细纱的退绕进行辅助。限制部件通过使从供纱管退绕的细纱舞动而与形成在供纱管上部的气圈接触,通过对该气圈赋予合适的张力而对细纱的退绕进行辅助。作为张力赋予装置,能够采用公知的棚栏式张力赋予装置或者盘式张力赋予装置。张力赋予装置对卷取于卷装的细纱赋予规定的张力。纱疵检测装置在利用卷取装置将来自供纱管的细纱卷取成卷装之前检测有无纱疵等。当纱疵检测装置检测到纱疵时,自动络纱机将细纱切断而除去纱疵,并利用接头装置接合细纱从而重新开始利用卷取装置进行的卷取。在这种自动络纱机中,也可以将吸引分离装置90的柔性管道82的吸引口配置在张力赋予装置的附近,利用吸引分离装置90吸引并分离在张力赋予装置产生的飞花等。或者,也可以将吸引分离装置90的柔性管道82的吸引口配置在喂纱部的附近,利用吸引分离装置90吸引并分离在喂纱部产生的飞花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能够减少排出至集中管道的空气量,能够防止集中管道大型化,因此在产业上是有用的。标号说明I 纺纱机(纤维机械)2 纺纱单元(卷取单元)80集绵装置81单元管道83闸门(闸门部件)85集中管道86集中鼓风机90吸引分离装置91第一排气管道(第一排气部)92第二排气口(第二排气部)93吸气管道(吸气部)94罩(切换部件)95外壳(壳体)96网(空气通过部件)100叶板式离心风扇(吸引流产生装置)101板(叶片部件)105电动机(驱动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吸引分离装置,设置于纤维机械,具备: 吸引流产生装置,产生用于吸引除去物质的吸引流; 壳体,收纳上述吸引流产生装置; 吸气部,形成于上述壳体; 第一排气部,形成于上述壳体;以及 第二排气部,由分离 上述除去物质和空气的空气通过部件覆盖,形成的位置为在由上述吸气部和上述第一排气部形成的流路的中途、且在上述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分离装置,其中, 上述吸引流产生装置具备: 多个叶片部件;以及 驱动装置,驱动上述叶片部件旋转, 上述叶片部件的自由端构成为在上述壳体的内侧、且在从覆盖上述第二排气部的空气通过部件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旋转。
3.—种纤维机械,具备: 卷取单元,卷取纱线;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引分离装置,吸引并回收在上述卷取单元产生的除去物质;集中管道,与上述吸引分离装置的上述第一排气部连接,至少由上述吸引分离装置回收的除去物质在该集中管道中流动;以及 集中鼓风机,使上述集中管道内产生空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机械,其中, 上述空气通过部件的至少面积、厚度以及通过率设定成:使得沿着上述空气通过部件移动的空气的平均流速在通过上述空气通过部件的空气的平均流速的四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纤维机械,其中, 上述吸引流产生装置产生从上述卷取单元朝上述集中管道流动的吸引流。
6.根据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中, 具备闸门部件,该闸门部件以能够活动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吸引分离装置与上述集中管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 6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中, 具备: 多个上述卷取单元;以及 单元管道,针对上述多个卷取单元中的每规定数量的卷取单元而设置,上述除去物质和空气在该单元管道中流动, 上述吸引分离装置配置成连接上述单元管道和上述集中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3 7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中, 具备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堵塞或者打开由上述空气通过部件覆盖的上述第二排气部。
9.根据权利要求3 8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中, 上述卷取单元具备: 牵伸装置,牵伸纱条;气流纺纱装置,利用捻回气流对由上述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纱条加捻而生成细纱;以及卷取装置,将由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生成的上述细纱卷取成卷装。
10.根据权利要求3 8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中,上述卷取单元具备:喂纱部,供给细纱;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由上述喂纱部供给的上述细纱的纱疵;以及卷取装置,将由上 述纱疵检测装置检测后的上述细纱卷取成卷装。
全文摘要
提供能够将空气和飞花可靠地分离,并能够防止集中管道大型化的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设置于纺纱机(1)的吸引分离装置(90)具备产生用于吸引飞花的吸引流的叶板式离心风扇(100);收纳叶板式离心风扇(100)的外壳(95);形成于外壳(95)的吸气管道(93);形成于外壳(95)的第一排气管道;以及形成在由吸气管道(93)和第一排气管道形成的流路的中途、且由网(96)覆盖的第二排气口。
文档编号D01H11/00GK103140614SQ20118004790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5日
发明者竹内秀年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