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轻量型送纱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有关一种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送纱器本体皆以金属铸造成形,由于铸造成形的本体成品初胚具有诸多毛边,尤其用以轴设离合器与送纱轮间的轴承孔及轴孔以及用以扣持于圆编针织机铝环支架的扣持颚部等,皆须一一加以修饰或车修,其作业相当繁琐又费时费工,对于送纱器制造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又金属制造的送纱器本体,虽其机械强度良好,但重量较大,在包装运输上也徒增一些成本。因此,为使整个送纱器本体加工作业大幅改善,因此研发一种送纱器本体的结构,可以塑料射出成形,成形后不必额外加工,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使其重量减轻实属必要,因而研创出本发明的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使其既经塑料射出成形后毋需额外加工,而可直接进行组装作业,因而降低制造成本,又因送纱器本体的重量减轻后,又可降低运输及包装费用,因而使本发明的轻量型送纱器构造具有市场竞争力与实用性。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为使其可承受较大荷重应力,复于送纱器上本体扣持颚部内加设一与上本体结合为一体的金属增强件,以使本发明的送纱器质轻又具机械强度而达到实用目的。于本发明之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中,塑料一体成形其上、下本体,使上、下本体一经射出成形后,其重要部位的构造,如驱动轮与离合器组及送纱轮间的轴孔与轴承孔,扣持颚部的内凹部以及上、下本体间的锁合孔均毋须二次加工修饰及车牙,因而大幅简化加工作业,且于上本体内可选择增设金属增强件,以大幅提升塑料送纱器本体的机械强度。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其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由塑料成形的送纱器的上本体及下本体的构造;及一设于上本体内的金属增强件,以减轻送纱器本体的重量及提升塑料送纱器本体的机械强度。所述的该金属增强件设于送纱器扣持颚部内。所述的该增强件与上本体结合为一体,该增强件整体形状系做成U形体,其后端及前端皆由两侧分别朝下方延伸一支脚所支撑,以具有抗纵向及横向的应力作用。所述的该增强件的两支脚具有直角部,用以与上本体的后端的扣持颚部相结合为一体,藉螺丝与上本体的扣持颚部的螺孔与增强件的突缘螺孔锁固于针织机上,承受整个送纱器的重量。所述的该增强件顶面设两道补强肋部,又于两肋部之间设两通孔,藉螺钉与上本体锁固成一体。
所述的该增强件的前端设一固定通孔,以便以螺钉经由上本体的顶面通孔锁固于下本体的高螺柱,使上、下本体及增强件锁固成一体。所述的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于下本体对应送纱轮上方的直径相对位置处设通孔与自上本体壳体往下延伸的长螺柱相结合并以螺钉由下本体往上锁入,而将下本体与上本体锁固成一体,以使送纱轮与驱动轮之间的结合更加稳固。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藉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送纱器本体上体移开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送纱器上本体与增强件结合体倒置的立体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送纱器本体部份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送纱器使用状态平面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轻量型的送纱器1,如图1 3所示,基本上包括一上本体10及下本体50,一设于本体上的驱动轴43 ;—设于驱动轴43上方的驱动轮与离合器组41,一设于下本体50的送纱轮42,一设于送纱器I送纱路径上游的压纱器60,一枢设于上本体10及下本体50之间的第一侦知臂30及第二侦知臂40,一与第一侦知臂30工作上相关位置的导纱眼30A,一与第二侦知臂40工作上相关位置的导纱眼40A,一用以操控第一及第二侦知臂30、40的选择开关70,及用以增强送纱器上本体10的机械强度的金属增强件20。本发明主要特征在于将送纱器I的上本体10及下本体50皆设为塑料一体成形的构造,使上本体10及下本体50 —经射出成形后,重要部位的构造,如驱动轮与离合器组41及送纱轮42间的轴孔与轴承孔,扣持颚部11的内凹部113以及上、下本体10、50间的锁合孔均毋须二次加工修饰及车牙,因而使上、下本体10、50的加工作业大幅简化,且将上本体10的扣持颚部11内增设的金属增强件20,以大幅提升塑料送纱器本体的机械强度,有关本发明的构造部份将详细说明如后。至于本发明有关侦知臂30、40的选择开关70的旋纽71及坐体部72已另案申请专利,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赘述,谨此说明。请参阅图2至图5,再将本发明塑料送纱器本体构造说明如后,本发明的送纱器本体构造包括一上本体10、下本体50及金属增强件20,由图可知,增强件20系与上本体10结合为一体,增强件20整体形状系做成U形体,以便具有抗纵向及横向的应力作用,即增强件20后端及前端皆由两侧分别朝下方延伸一支脚21、23,尤其两支脚21具有直角部,用以与上本体10的后端的扣持颚部11相结合为一体,藉螺丝28与上本体10的扣持颚部11的螺孔115与增强件20的突缘螺孔22锁固于针织机支架铝环圈上,承受整个送纱器10的重量,为了使增强件20具有较佳的抗应力,于增强件20的顶面设两道补强肋部29-29,又于两肋部29-29间设两通孔25-25,藉螺钉251-251与上本体10锁固成一体,又在增强件20的前端设一固定通孔26,以便以大螺钉118经由上本体10的顶面通孔111锁固于下本体50的高螺柱53,使上、下本体10、50及增强件20锁固成一体。
另外,为使送纱轮42与驱动轮41间的结合稳固,于下本体50对应送纱轮42上方的直径相对位置处设通孔52-52(如图2所示)与自上本体10壳体往下延伸的长螺柱117-117相结合并以长螺钉59-59由下本体50往上锁入,而将下本体50与上本体10锁固成一体,如图5及图6所示。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
1.一种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由塑料成形的送纱器(I)的上本体(10)及下本体(50)的构造;及 一设于上本体(10)内的金属增强件(20),以减轻送纱器(I)的本体的重量及提升塑料送纱器本体的机械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增强件(20)设于送纱器扣持颚部(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增强件(20)与上本体(10)结合为一体,该增强件(20)整体形状系做成U形体,其后端及前端皆由两侧分别朝下方延伸一支脚(21、23)所支撑,以具有抗纵向及横向的应力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增强件(20)的两支脚(21)具有直角部,用以与上本体(10)的后端的扣持颚部(11)相结合为一体,藉螺丝(28)与上本体(10)的扣持颚部(11)的螺孔(115)与增强件(20)的突缘螺孔(22)锁固于针织机上,承受整个送纱器(I)的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增强件(20)顶面设两道补强肋部(29-29),又于两肋部(29-29)之间设两通孔(25-25),藉螺钉(251-251)与上本体(10)锁固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增强件(20)的前端设一固定通孔(26),以便以螺钉(118)经由上本体(10)的顶面通孔(111)锁固于下本体(50)的高螺柱(53),使上、下本体(10、50)及增强件(20)锁固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其特征在于:于下本体(50)对应送纱轮(42)上方的直径相对位置处设通孔(52-52)与自上本体(10)壳体往下延伸的长螺柱(117-117)相结合并以螺钉(59-59)由下本体(50)往上锁入,而将下本体(50)与上本体(10)锁固成一体,以使送纱轮(42)与驱动轮(41)之间的结合更加稳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量型的送纱器构造,由塑料成形的送纱器的上本体及下本体的构造;及设于上本体内的金属增强件共同组合而成,组合后送纱器的本体不必额外加工,以降低制造成本并减轻送纱器的本体的重量及提升塑料送纱器本体的机械强度。
文档编号D04B15/48GK103205855SQ20121001343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陈仁惠, 陈伯霖 申请人:陈仁惠, 陈伯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