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杯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73159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杯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杯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多元化纤维纱线是近10年来,由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一种复合型纤维纱线。多元化纤维纺纱技术,是以棉纺的设备与技术为基础,融合了毛纺的部分设备与技术。纱线所应用的纤维涵盖了棉、毛、丝、麻、化纤及变型、变性等功能性纤维,适纺纤维长度在20mm以上、60mm以下,适纺纤维细度在3. ODtex以下。多元化纤维纱线织物融合了所用纤维的优点,提高了织物的服用性,改善了织物的感性外观。环锭纺与转杯纺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种纺纱方法,环锭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的生产工艺如下散纤染色一和毛工序一梳理工序一并条工序一粗纱工序一细纱工序一自动络筒工序一并纱工序一倍捻工序,但是目前多元化纤维环锭纺纱线存在着抗起毛、起球等级低;断裂强力不勻;混色不勻;纤维间混合不勻;色粒、毛粒;条干cv%值偏高等技术问题还未彻底解决。转杯纺纱是自由端纺纱的一种,是目前世界上各种新型纺纱技术中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转杯纺纱也称之为“气流纺纱”,转杯纱线也称之为“0E”纱线。 转杯纺技术自1937年发明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而我国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才开始研究、应用转杯纺技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转杯纺技术仅仅适用于棉纺行业,主要生产低支纱线,目前还未能应用于多元化纤维纱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转杯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方法,它采用转杯纺纱技术生产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出来的多元化纤维纱线各项性能均得到了提高,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减少了用工人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杯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工艺过程散纤染色一和毛工序一梳理工序一并条工序一转杯纺工序一并纱工序一倍捻工序,在所述转杯纺工序中,纤维条通过喂给机构输送给分梳辊,在分梳辊上针布的作用下, 将纤维条再次梳理成单纤维状的纤维流,单纤维流在分梳辊离心力及负压空气的作用下, 从分梳辊的针齿上脱离并在负压空气的作用下进入纺纱杯,纺纱杯为高速回转的部件,单纤维流进入纺纱杯后,在其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凝聚槽,使单纤维再次聚集并呈环状,在种子纱及加捻器的作用下形成纱线,所述分梳辊的针齿密度为125 210齿/平方英寸,所述纺纱杯的凝聚槽呈U型,所述U型凝聚槽与U型凝聚槽两侧的纺纱杯内壁呈圆弧过渡。所述分梳辊转速为500(T9000r/min,所述纺纱杯转速为3000(Tl50000r/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转杯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方法,它通过转杯纺纱的方法生产多元化纤维纱线,在纱线品质、产能、能耗、用工、效益等方面均优于环锭纺。


图1为转杯纺纱工序中纺纱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改造前纺纱杯凝聚槽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纺纱杯凝聚槽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分梳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纺纱杯1 凝聚槽2 分梳辊3 针布4。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杯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工艺过程散纤染色一和毛工序一梳理工序一并条工序一转杯纺工序一并纱工序一倍捻工序,在所述转杯纺工序中,纤维条通过喂给机构输送给分梳辊,在分梳辊上针布的作用下,将纤维条再次梳理成单纤维状的纤维流,单纤维流在分梳辊离心力及负压空气的作用下,从分梳辊的针齿上脱离并在负压空气的作用下进入纺纱杯,纺纱杯为高速回转的部件,单纤维流进入纺纱杯后,在其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凝聚槽,使单纤维再次聚集并呈环状,在种子纱及加捻器的作用下形成纱线,所述分梳辊的针齿密度为125 210齿/平方英寸,所述纺纱杯的凝聚槽呈U 型,所述U型凝聚槽与U型凝聚槽两侧的纺纱杯内壁呈圆弧过渡。所述分梳辊转速为500(T9000r/min,所述纺纱杯转速为3000(Tl50000r/min。凝聚槽由原来的V型改为U型,不仅增加了凝聚槽的容积量,而且提高了对纤维的束缚力(抱合力),使转杯纺纱能够适用于除棉以外的其他多元化纤维(如麻、丝、毛、化纤寸y。转杯纺纱用于棉纺时,为了将棉杂棉结排出,因此分梳辊的针齿密度较大,一般为 325齿/平方英寸,当转杯纺用于多元化纤维纺纱时,针齿密度过大容易对纤维造成损伤, 影响最终纱线的质量,因此将分梳辊的针齿密度改变为125 210齿/平方英寸。转杯纺多元化纤维纱线与环锭纺多元化纤维纱线对比
转杯纺纱线结构所谓纱线结构是纤维在纱线内的排列或几何形状以及线密度,具体指在纱线的轴向纤维是否伸直、平行,径向纤维是否迁移。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转杯纺纱线不论在轴向还是径向,都与环锭纺有着很大的区别。转杯纺纱线在加捻时,捻度是从纱线的内部向纱线的外部表面逐层传递完成的,也就是说纤维是从内向外沿纱线轴线纺线旋转、 缠绕。环锭纺纱线在加捻时与转杯纺恰好相反。转杯纺纱线中纤维的相对平行度、相对伸直度比环锭纺纱线差,所以转杯纺纱线中纤维的径向迁移量小于环锭纺纱线。1、纱线条干均勻度转杯纺纱线过程中,分梳辊对须条产生再次分梳作用,使得纤维的分离度好,成纱条干比较均勻。同品种、同支数转杯纺纱线的乌氏条干cv%值要比环锭纺纱线低89TlO%。同时可有效解决环锭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的混色不勻、纤维间混合不勻的问题。2、纱疵数由于转杯纺中有排杂装置,再加上分梳辊的作用,故转杯纺纱线中的棉结(毛粒)、杂志比环锭纺少259Γ35%。可有效解决环锭纺多元化纤维纱线中色粒、毛粒的问题。再就是可以有效解决环锭纺多元化纤维纱线必须使用精梳棉等高价位原料的问题。3、纱线的强力由于转杯纺纱线的条干(^/。值较好,纤维间混合均勻度较好。转杯纺纱线的认为接头、换管接头大大少于环锭纺。所以纱线断裂强力cv%值远远好于环锭纺纱线。使得纱线在织造、电脑横机、大圆机上的断纱率大大降低,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奠定了基础。4、纱线的耐磨度由于转杯纺纱线中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较差,纤维在纱线中径向位移很困难。所以转杯纺单纱、股线的耐磨度比环锭纺分别高209Γ25%、459Γ55%,即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分别提高了 0. 5^1. 0级、1. (Tl. 5级。在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中,可以在不增加纤维长度、不提高纤维细度,不增加纱线捻度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多元化纤维纱线织物抗起毛起球问题。5、纱线的弹性转杯纺纱线因成纱时受纤维排列结构的影响,及成纱时较小张力的影响,纱线的断裂伸长、断裂功均高于环锭纺纱线。纱线的弹性好,能有效地改善制成品在日常穿着中的手感、服用性及可塑性。6、纱线的蓬松性由于转杯纺纱线中纤维伸直度及排列度较差,在纱线加捻过程中纱条张力较小,外层又抱有缠绕纤维,纱线结构蓬松。一般转杯纺纱线的蓬松度要比环锭纺纱线高129Γ18%。纱线蓬松性好,能有效改善面料的表面纹路及面料的厚重感,使面料纹路清晰,厚而不重。转杯纺纱与环锭纺纱对比分析 1、工艺流程对比
转杯纺生产多元化纤维纱线工艺流程散纤染色一和毛工序一梳理工序一并条工序一转杯纺工序一并纱工序一倍捻工序;
环锭纺生产多元化纤维纱线工艺流程散纤染色一和毛工序一梳理工序一并条工序一粗纱工序一细纱工序一自动络筒工序一并纱工序一倍捻工序;
从生产流程上可以看到转杯纺一道工序替代了环锭纺的粗纱、细纱、自动络筒三道工序,简化了生产工艺。2、转杯纺纱与环锭纺纱实例对比分析
以5000锭环锭纺的产能、用工、能耗、交期、制成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2.1)产能对比分析
转杯纺纱208头/台;纺纱速度105米/头*分钟,配置3台;日产量1800公斤。环锭纺纱420锭/台;纺纱速度14. 13米/锭*分钟,配置12台;日产量1800 公斤。(2. 2)用工对比分析乂序和毛梳理并条转杯粗纱细紗自络并纱倍逸辅助合计纺纱94*3 =123*3 =9_3*3 =912*3 =364本3 =123*3 =96*3 =187*3 =21135转杯纺纱94*3 =123木3 =96*3 =18—一一=96*3 =185*3 =1590
由表中看出转杯纺比环锭纺可少用生产一线员工45人。转杯纺吨纱用工50人/吨;环锭纺吨纱用工75人/吨。转杯纺比环锭纺吨纱少用工25人/吨。(2. 3)能耗对比分析
同产能环锭纺中粗纱工序、细纱工序、自动络筒工序三个工序的装机功率是420千瓦左右;而转杯纺的装机功率是300千瓦左右。环锭纺的吨纱用电234千瓦/吨;转杯纺的吨纱用电167千瓦/吨。转杯纺比环锭纺吨纱少用电67千瓦/吨。(2.4)订单交期的对比分析 环锭纺从投料到批量出成品需6 7天; 转杯纺从投料到批量出成品需3、天。转杯纺比环锭纺交期可提前3天时间。(2. 5)制成率的对比分析(同投料数、同品种、同色光、同支数) 环锭纺的制成率一般在83% 94%之间;
转杯纺的制成率一般在87% 96%之间。转杯纺比环锭纺的制成率可提高29Γ4%。(2.6)生产管理的对比分析
从设备管理、操作管理、现场管理三个方面来分析。设备管理转杯纺较环锭纺少两个生产工序,设备的维修、保养周期大大缩短;机配件的种类、型号大量减少,易于对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
操作管理在纺纱行业生产管理中,操作管理战友“半边天”的地位,其中粗纱、细纱的操作更是重中之重。转杯纺对员工的操作技术要求较环锭纺更容易简单。现场管理包括生产环境、机台清整洁、容器具摆放及产品标识。由于生产工艺流程减少,比环锭纺易于管理。更主要的是转杯纺纱用的是负压气流,可有效解决空中飞花的污染。
权利要求
1.一种转杯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工艺过程散纤染色一和毛工序 —梳理工序一并条工序一转杯纺工序一并纱工序一倍捻工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杯纺工序中,纤维条通过喂给机构输送给分梳辊,在分梳辊上针布的作用下,将纤维条再次梳理成单纤维状的纤维流,单纤维流在分梳辊离心力及负压空气的作用下,从分梳辊的针齿上脱离并在负压空气的作用下进入纺纱杯,纺纱杯为高速回转的部件,单纤维流进入纺纱杯后,在其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凝聚槽,使单纤维再次聚集并呈环状,在种子纱及加捻器的作用下形成纱线,所述分梳辊的针齿密度为125 210齿/平方英寸,所述纺纱杯的凝聚槽呈U 型,所述U型凝聚槽与U型凝聚槽两侧的纺纱杯内壁呈圆弧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杯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梳辊转速为500(T9000r/min,所述纺纱杯转速为3000(Tl50000r/min。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杯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工艺过程散纤染色→和毛工序→梳理工序→并条工序→转杯纺工序→并纱工序→倍捻工序,在转杯纺工序中,纤维条通过喂给机构输送给分梳辊,在分梳辊的作用下,将纤维条再次梳理成单纤维状的纤维流,单纤维流在分梳辊离心力及负压空气的作用下,从分梳辊上脱离进入纺纱杯,单纤维流进入纺纱杯后,在其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凝聚槽,使单纤维再次聚集并呈环状,在种子纱及加捻器的作用下形成纱线,所述纺纱杯的凝聚槽呈U型。本发明一种转杯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方法,它通过转杯纺纱的方法生产多元化纤维纱线,在纱线品质、产能、能耗、用工、效益等方面均优于环锭纺。
文档编号D01H4/08GK102534881SQ2012100351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7日
发明者张建民, 李 浩, 董杰 申请人:江阴市振新毛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