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棉混纺发光机织面料的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293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涤纶棉混纺发光机织面料的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涤纶棉混纺发光机织面料的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专业的发光面料一般是应用于安全工作服的,例如在夜间作业时提高穿着工作服的人员显著性,从而提高工作安全度。现时国外采用的发光面料标准是欧洲的EN471或美国的ANSI/IESA 107标准,两者对发光面料的颜色标准是一样的。由于技术所限,一般的发光面料是涤纶或以涤纶盖棉的面料为方,以全涤纶面料为例,虽然涤纶有极良好的物理强力,但是涤纶的穿着舒适性没有棉纤维的好。而采用涤盖棉的面料则有很大的面料风格局限性,一般只能做3/1斜或4/1斜布,不能全产1/1平布或其他风格的面料。涤纶发光染色可以采用具有发光颜色的分散染料,如果只是单染涤纶,即现时市场上一般的发光面料,采用分散染料是非常简单的。然而如果是采用涤棉混纺面料,其发光分散染料在染色后极容易沾染在棉纤维上,从而令面料的牢度和颜色不能达到发光要求。而棉发光部分则可以采用发光活性染料来生产,现时只有德司达公司在生产此棉用发光活性染料。鉴于此,本发明就是为了改善发光面料的穿着舒适性,开发涤纶棉混纺发光机织面料,能生产不同的面料风格,例如1/1平布。发光面料的标准能达到EN471和ANSI/IESA107标准,面料吸湿性能在5秒以后,经多次涤纶后仍有良好的面料外观、亲水性和达到发光颜色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发光涤纶棉混纺机织面料的染色工艺,本发明重点是采用氧化清洗,采用是双氧水和氢氧化钠,通过氧化来去除面料上列留的染料,从而提高染色牢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涤纶棉混纺发光机织面料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坯布经常规涤纶混纺布前处理生产后,染色采用连续生产或浸染方法生产,先对经过前处理后的坯布使用发光分散染料打底,染液的PH调到5-6的微酸性,浸轧后面料的带液率必须均匀,通过红外线预干和烘干,再在205度高温焙烘I分钟;2)经过焙烘后,发光分散染料基本已经固色在涤纶部分上,面料再通过氧化清洗,采用分别盛有双氧水和氢氧化钠的浸轧槽清洗,然后进入汽蒸箱中蒸I分钟,3)再通过连续洗水,皂洗,热水,将面料上剩留的分散染料清洗干净,烘干后涤纶部分已经染上发光染料;4)用硫酸溶去棉部分颜色并检查涤纶部分的颜色是否正确和测试染色牢度,以确定棉纤维部分没有被发光染料沾色;如果棉有剩留的分散染料,牢度会降低,要再进行一次氧化清洗;5)氧化清洗后再进行活性染料对棉纤维染色,然后低温烘 干,再用碱固色;6)进行后整理加工。所述的氧化清洗工艺采用15 g/ L双氧水和2. 5 g/ L氢氧化钠。
所述的后整理加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亲水性硅油和低甲醛树脂作为整理剂;所述的每升染料中整理剂的加入量为
2D 树脂 50 g/L ;(生产厂商BASF,型号Fixapret F-CL NEW)
氯化镁 10 g/L;
高密聚乙烯30 g/L ;(生产厂商BASF,型号Siligen PEP)
亲水性硅油15 g/L ;(生产厂商BASF,型号Siligen SIH)、 渗透剂 3g/L。(生产厂商BASF,型号Kieralon XCJ)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纤维成份是65/35涤纶棉或其他混纺成分,可以通过各种纺纱方法生产的纱线,织成任何风格的面料。面料通过传统的前处理工艺,例如烧毛退浆、煮漂、定型、丝光等交染色准备。在染色时,考虑到发光分散染料的沾色问题,特别开发氧化清洗工艺来代替传统的还原清洗工艺。经过过氧化清洗后的面料,发光分散染料在棉纤维的沾色问题可以明显降低。分散染色后再使用发光活性染料染棉纤维部分,染色后面料颜色均匀,牢度良好,达到发光颜色标准要求。再经过吸湿排汗整理,提高涤纶棉面料的穿着舒适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本实施例的一种涤纶棉混纺发光机织面料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纱线原料24s环绽65/35涤纶棉混纱纱;
织造1/1平布织法,成品面料重量145 g/m2。本实施例坯布经传统涤纶混纺布前处理生产,染色可以采用连续生产或浸染方法生产。先使用发光分散染料打底,染液的pH必须调到5-6的微酸性,浸轧后面料的带液率必须均匀,通过红外线预干和烘干,再在205度高温焙烘I分钟,经过焙烘后,发光分散染料基本已经固色在涤纶部分上。面料再通过氧化清洗,采用分别盛有15 g/L双氧水和2.5g/L氢氧化钠的浸轧槽清洗,然后进入汽蒸箱中I分钟,再通过连续洗水,皂洗,热水,将面料上剩留的分散染料清洗干净,烘干后涤纶部份已经染上发光染料。用硫酸溶去棉部分,检查涤纶部分的颜色是否正确和测试染色牢度,以确定棉纤维部分没有被发光染料沾色。如果棉有剩留的分散染料,牢度会降低,需要再进行一次氧化清洗。氧化清洗后再进行棉纤维染色,可以采用半连续性或连线性生产,两者均采用活性染料生产,面料通过染料浸轧槽后,低温烘干,烘干温度不可以超过160°c以避免分散染料升华,再用碱固色,气蒸,洗水,皂洗,热水后烘干。染色后,涤纶和棉纤维均有颜色,颜色必须均匀,左中右无明显色差,达到灰尺4. 5级或以上,染色牢度达到4级或以上,颜色附合发光颜色标准要求。染色面料再进行后整理加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亲水性硅油和低甲醛树脂作为整理剂。所述的每升染料中整理剂的加入量具体为2D树脂50 g/L ;氯化镁10 g/L ;高密聚乙烯30 g/L ;亲水性硅油15 g/L ;渗透剂3g/L。后整理温度不可以超过150°C,同样是避免分散染料升华。整理后不影响面料牢度和颜色,亲水性可以在5秒后吸尽。本实施例的纤维成份是65/35涤纶棉或其他混纺成分,可以通过各种纺纱方法生产的纱线,织成任何风格的面料。面料通过传统的前处理工艺,例如烧毛退浆、煮漂、定型、丝光等交染色准备。在染色时,考虑到发光分散染料的沾色问题,特别开发氧化清洗工艺来代替传统的还原清洗工艺。经过过氧化清洗后的面料,发光分散染料在棉纤维的沾色问题可以明显降低。分散染色后再使用发光活性染料染棉纤维部分,染色后面料颜色均匀,牢度良好,达到发光颜色标准要求。再经过吸湿排汗整理,提高涤纶棉面料的穿着舒适性。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涤纶棉混纺发光机织面料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纱线原料24s环绽65/35涤纶棉混纱纱;
织造1/1平布织法,成品面料重量145 g/m2本实施例坯布经传统涤纶混纺布前处理生产,染色可以采用连续生产或浸染方法生产。先使用发光分散染料打底,染液的PH必须调到5-6的微酸性,浸轧后面料的带液率必须均匀,通过红外线预干和烘干,再在205度高温焙烘I分钟,经过焙烘后,发光分散染料基本已经固色在涤纶部分上。面料再通过氧化清洗,采用分别盛有5 g/L双氧水和0.5 g/L氢氧化钠的浸轧槽清洗,然后进入汽蒸箱中I分钟,再通过连续洗水,皂洗,热水,将面料上剩留的分散染料清洗干净,烘干后涤纶部份已经染上发光染料。用硫酸溶去棉部分,检查涤纶部分的颜色是否正确和测试染色牢度,以确定棉纤维部分没有被发光染料沾色。如果棉有剩留的分散染料,牢度会降低,需要再进行一次氧化清洗。氧化清洗后再进行棉纤维染色,可以采用半连续性或连线性生产,两者均采用活性染料生产,面料通过染料浸轧槽后,低温烘干,烘干温度不可以超过160°C以避免分散染料升华,再用碱固色,气蒸,洗水,皂洗,热水后烘干。染色后,涤纶和棉纤维均有颜色,颜色必须均匀,左中右无明显色差,达到灰尺4. 5级或以上,染色牢度达到4级或以上,颜色附合发光颜色标准要求。染色面料再进行后整理加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亲水性硅油和低甲醛树脂作为整理剂。所述的每升染料中整理剂的加入量具体为2D树脂50 g/L;氯化镁10 g/L;高密聚乙烯30 g/L ;亲水性硅油15 g/L ;渗透剂3g/L。后整理温度不可以超过150°C,同样是避免分散染料升华。整理后不影响面料牢度和颜色,亲水性可以在5秒后吸尽。本实施例的纤维成份是65/35涤纶棉或其他混纺成分,可以通过各种纺纱方法生产的纱线,织成任何风格的面料。面料通过传统的前处理工艺,例如烧毛退浆、煮漂、定型、丝光等交染色准备。在染色时,考虑到发光分散染料的沾色问题,特别开发氧化清洗工艺来代替传统的还原清洗工艺。经过过氧化清洗后的面料,发光分散染料在棉纤维的沾色问题可以明显降低。分散染色后再使用发光活性染料染棉纤维部分,染色后面料颜色均匀,牢度良好,达到发光颜色标准要求。再经过吸湿排汗整理,提高涤纶棉面料的穿着舒适性。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涤纶棉混纺发光机织面料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纱线原料24s环绽65/35涤纶棉混纱纱;
织造1/1平布织法,成品面料重量145 g/m2。本实施例坯布经传统涤纶混纺布前处理生产,染色可以采用连续生产或浸染方法生产。先使用发光分散染料打底,染液的pH必须调到5-6的微酸性,浸轧后面料的带液率必须均匀,通过红外线预干和烘干,再在205度高温焙烘I分钟,经过焙烘后,发光分散染料基本已经固色在涤纶部分上。面料再通过氧化清洗,采用分别盛有10 g/L双氧水和1.5 g/L氢氧化钠的浸轧槽清洗,然后进入汽蒸箱中I分钟,再通过连续洗水,皂洗,热水,将面料上剩留的分散染料清洗干净,烘干后涤纶部份已经染上发光染料。用硫酸溶去棉部分,检查涤纶部分的颜色是否正确和测试染色牢度,以确定棉纤维部分没有被发光染料沾色。如果棉有剩留的分散染料,牢度会降低,需要再进行一次氧化清洗。氧化清洗后再进行棉纤维染色,可以采用半连续性或连线性生产,两者均采用活性染料生产,面料通过染料浸轧槽后,低温烘干,烘干温度不可以超过160°C以避免分散染料升华,再用碱固色,气蒸,洗水,皂洗,热水后烘干。染色后,涤纶和棉纤维均有颜色,颜色必须均匀,左中右无明显色差,达到灰尺4. 5级或以上,染色牢度达到4级或以上,颜色附合发光颜色标准要求。染色面料再进行后整理加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亲水性硅油和低甲醛树脂作为
整理剂。所述的每升染料中整理剂的加入量具体为2D树脂50 g/L ;氯化镁10 g/L ;高密聚乙烯30 g/L ;亲水性硅油15 g/L ;渗透剂3g/L。后整理温度不可以超过150°C,同样是避免分散染料升华。整理后不影响面料牢度和颜色,亲水性可以在5秒后吸尽。本实施例的纤维成份是65/35涤纶棉或其他混纺成分,可以通过各种纺纱方法生产的纱线,织成任何风格的面料。面料通过传统的前处理工艺,例如烧毛退浆、煮漂、定型、丝光等交染色准备。在染色时,考虑到发光分散染料的沾色问题,特别开发氧化清洗工艺来代替传统的还原清洗工艺。经过过氧化清洗后的面料,发光分散染料在棉纤维的沾色问题可以明显降低。分散染色后再使用发光活性染料染棉纤维部分,染色后面料颜色均匀,牢度良好,达到发光颜色标准要求。再经过吸湿排汗整理,提高涤纶棉面料的穿着舒适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涤纶棉混纺发光机织面料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坯布经常规涤纶混纺布前处理生产后,染色采用连续生产或浸染方法生产,先对经过前处理后的坯布使用发光分散染料打底,染液的PH调到5-6的微酸性,浸轧后面料的带液率必须均匀,通过红外线预干和烘干,再在205度高温焙烘I分钟;2)经过焙烘后,发光分散染料基本已经固色在涤纶部分上,面料再通过氧化清洗,采用分别盛有双氧水和氢氧化钠的浸轧槽清洗,然后进入汽蒸箱中蒸I分钟,3)再通过连续洗水,皂洗,热水,将面料上剩留的分散染料清洗干净,烘干后涤纶部分已经染上发光染料;4)用硫酸溶去棉部分颜色并检查涤纶部分的颜色是否正确和测试染色牢度,以确定棉纤维部分没有被发光染料沾色;如果棉有剩留的分散染料,牢度会降低,要再进行一次氧化清洗;5)氧化清洗后再进行活性染料对棉纤维染色,然后低温烘干,再用碱固色;6)进行后整理加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涤纶棉混纺发光机织面料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清洗工艺采用5g/L -15 g/L双氧水和0.5- 2.5 g/L氢氧化钠。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涤纶棉混纺发光机织面料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整理加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亲水性硅油和低甲醛树脂作为整理剂;所述的每升染料中整理剂的加入量为2D树脂50 g/L ;氯化镁10 g/L ;高密聚乙烯30 g/L ;亲水性硅油15 g/L ;渗透剂3g/L。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涤纶棉混纺发光机织面料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坯布经常规涤纶混纺布前处理生产后,先对经过前处理后的坯布使用发光分散染料打底,通过红外线预干和烘干,再在205度高温焙烘1分钟;2)经过焙烘后,发光分散染料基本已经固色在涤纶部分上,面料再通过氧化清洗,然后进入汽蒸箱中蒸1分钟,3)再将面料上剩留的分散染料清洗干净,烘干后涤纶部分已经染上发光染料;4)用硫酸溶去棉部分颜色并检查涤纶部分的颜色是否正确和测试染色牢度;5)氧化清洗后再进行活性染料对棉纤维染色;6)进行后整理加工。本发明采用双氧水和氢氧化钠作为氧化清洗剂,通过氧化来去除面料上列留的染料,从而提高染色牢度。
文档编号D06M15/643GK102660877SQ201210121130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4日
发明者刘晓梅, 赵严涛, 陈煜明, 陈艳 申请人:浙江庆茂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