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与编织用针织机及其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166141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与编织用针织机及其编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包括大身,所述大身上设置有开口,在大身上形成上边沿与下边沿,所述开口下方的大身上连接有后口袋布,所述后口袋布上端与所述上边沿相连接,所述后口袋布下端与所述大身相连接围成的部分形成前口袋布,所述大身与所述后口袋布一体织成。本发明公开的带有口袋的针织衫,通过将大身与后口袋布一体织成,后口袋布与大身连接部分形成前口袋布,实现了织物的大身与口袋布的一体织成,无需传统的单独织口袋片、织片对应、缝合等步骤,简化了工作流程,降低工作量,由于前口袋布与大身为同一纱线编织形成,避免织物出现色差、漏针、脱线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且保证织物外观美感。
【专利说明】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与编织用针织机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与编织用针织机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一般的针织品主要采用STOLL(德国斯托尔电脑横机)机器进行编织,而传统的针织品主要为单层织物,主要为大身,为保证产品的外观效果及增加相应的功能,通常情况下,在原有的单层织物上增加口袋用于放置物品。
[0003]传统的在织物上设置口袋的方式为将口袋布编织完成后缝合在织物上,采用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需按照口袋布的不同排针分别做不同的编程程序,编程人员工作量繁琐。
[0004]2、编织时每个织片程序都需要读卡,逐个织片。
[0005]3、在口袋编织完成后,后道流程需先将口袋布与对应的织物进行配片,之后进行缝合,还需要手缝藏毛头,工作量较大。
[0006]4、而且通过上述多道工序后的成品易出现色差、漏针、脱线等质量问题,产品质量较差。
[0007]5、缝合后的产品外观效果较差。
[0008]因此,一种可将织物的大身与口袋布一体织成,简化工作流程,降低工作量,避免织物出现色差、漏针、脱线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织物外观美感的织物、编织机及其编织方法亟待出现。

【发明内容】

[0009]为解决传统的在大身上添加口袋布主要通过先一步将口袋布编织完成,后将大身与其缝合,工作繁琐、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且易出现色差、漏针、脱线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外观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与编织用针织机及其编织方法,以达到可将织物的大身与口袋布一体织成,简化工作流程,降低工作量,避免织物出现色差、漏针、脱线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织物外观美感的目的。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包括大身,所述大身上设置有开口,在大身上形成上边沿与下边沿,所述开口下方的大身上连接有后口袋布,所述后口袋布上端与所述上边沿相连接,所述后口袋布下端与所述大身相连接围成的部分形成前口袋布,所述大身与所述后口袋布一体织成。
[0011]一种针织机,用于编织带有口袋的针织衫,该针织机包括机壳、前针床、后针床、位于所述前、后针床上方的纱嘴、位于所述前、后针床下方的起针梳与罗拉、以及用于选纱的机头,所述机头能够带动所述纱嘴在所述前、后针床上左右移动,所述针织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总控模块:控制所述针织机的运行; 选纱模块:控制所述机头选择不同的纱嘴;
编织模块:控制所述前、后针床进行编织;
牵引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起针梳与所述罗拉运行将编织成型部分下拉;
所述选纱模块、编织模块及牵引模块均与所述总控模块电连接;
所述编织模块包括控制所述大身与所述后口袋布编织的大身编织模块与后口袋布编织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后口袋布编织完成时移位翻针与所述大身连接的移位翻针模块,用于将前口袋布与所述大身分离的废纱编织模块,以及将所述前口袋布与所述前、后针床脱离的脱圈模块。
[0012]优选的,所述纱嘴包括所述大身编织用第一纱嘴,所述后口袋布编织用第二纱嘴,以及所述废砂编织用第三纱嘴。
[0013]优选的,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控制大身编织形成不同花版的翻针模块与挑洞模块。
[0014]优选的,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通过将纱线穿过织针不集圈形成镂空的吊目模块。
[0015]优选的,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进行拐花编织的拐花模块、采用正反针方式编织的正反针模块与进行平纹编织的平纹模块。
[0016]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的编织方法,用于编织带有口袋的针织衫,具体编织步骤如下:
一、大身的编织:在后针床上采用第一纱嘴进行大身的编织,各编织线圈位置相间一针;/在前针床上采用第一纱嘴进行大身的编织,各编织线圈位置相间一针;
二、后口袋布起底:在后针床上大身未编织线圈的织针上采用第二纱嘴进行后口袋布的空起编织,各编织线圈位置相间一针;/在前针床上大身未编织线圈的织针上采用第二纱嘴进行后口袋布的空起编织,各编织线圈位置相间一针;
三、大身的编织:后口袋布起底的同时在第一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大身的编织线圈;
四、后口袋布起底与大身的连接:在第三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将后针床上的大身编织线圈翻针到前针床上,将后口袋布的编织线圈压住,使得大身与后口袋布起底形成稳固线圈,并有效连接起来;/在第三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将前针床上的大身编织线圈翻针到后针床上,将后口袋布的编织线圈压住,使得大身与后口袋布起底形成稳固线圈,并有效连接起来;
五、大身的编织,在第四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编织线圈;
六、后口袋布编织:在第四步后口袋布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后口袋布的编织,且后口袋布的编织纱线在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或一边缘针目所对应的前针床织针上集圈,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或一边缘针目是以对应的前针床的织针为边针;/在第四步后口袋布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后口袋布的编织,且后口袋布的编织纱线在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或一边缘针目所对应的后针床织针上集圈,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或一边缘针目是以对应的后针床的织针为边针;
七、大身的编织:在前针床上进行大身的编织,编织线圈将后口袋布穿过前针床织针上的纱线压住,使得后口袋布的两边或一边与大身相连接;/在后针床上进行大身的编织,编织线圈将后口袋布穿过后针床织针上的纱线压住,使得后口袋布的两边或一边与大身相连接;
八、重复六、七步骤编织至后口袋布的编织完成;
九、废纱编织:在前针床上两边针内侧的各大身的编织线圈位置处进行废纱编织,形成与大身连接的前口袋布;/在后针床上两边针内侧的各大身的编织线圈位置处进行废纱编织,形成与大身连接的前口袋布;
十、废纱脱圈:将前针床上的废纱线圈进行脱落处理;/将后针床上的废纱线圈进行脱落处理;
十一、后口袋布的结束翻针与大身连接:将后针床上后口袋布的所有编织线圈移一位翻针到前针床上,使得后口袋布的编织线圈勾于原废纱线圈所在的织针上,完成口袋的编织;/将前针床上后口袋布的所有编织线圈移一位翻针到后针床上,使得后口袋布的编织线圈勾于原废纱线圈所在的织针上,完成口袋的编织;
十二、大身的编织:在前针床上的大身编织线圈与后口袋布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大身编织;/在后针床上的大身编织线圈与后口袋布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大身编织。
[0017]优选的,根据编织的花版不同,所述第五与第六步骤间还设置有大身的部分或全部编织线圈的翻针步骤、移位翻针步骤、挑洞步骤、吊目步骤、拐花步骤。
[0018]本发明公开的带有口袋的针织衫与编织用针织机及其编织方法,通过将大身与后口袋布一体织成,后口袋布与大身连接部分形成前口袋布,实现了织物的大身与口袋布的一体织成,无需传统的单独织口袋片、织片对应、缝合等步骤,简化了工作流程,降低工作量,由于前口袋布与大身为同一纱线编织形成,避免织物出现色差、漏针、脱线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且保证织物外观美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针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针织机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方法中步骤一大身的编织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方法中步骤二后口袋布空起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方法中步骤三后口袋布编织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方法中步骤四大身翻针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方法中步骤五大身的编织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方法中步骤六后口袋布编织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方法中步骤七大身的编织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方法中步骤九废纱编织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方法中步骤十废纱脱圈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方法中步骤十一后口袋布移位翻针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方法中步骤十二大身的编织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方法中挑洞步骤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公开的编织方法中吊目步骤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3大身的编织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3 口袋布的编织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3 口袋布的编织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机壳2、针床3、前针床4、后针床5、纱嘴6、起针梳7、罗拉8、机头9、大身10、后口袋布11、前口袋布12、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与编织用针织机及其编织方法,以达到可将织物的大身与口袋布一体织成,简化工作流程,降低工作量,避免织物出现色差、漏针、脱线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织物外观美感的目的。
[0024]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包括大身9,大身9上设置有开口 12,在大身上形成上边沿与下边沿,开口 12下方的大身上连接有后口袋布10,后口袋布10上端与上边沿相连接,后口袋布10下端与大身相连接围成的部分形成前口袋布11,大身9与后口袋布10一体织成。通过将后口袋布的底边与侧边分别与大身一体编织,底边与侧边所包围的大身部分形成前口袋布,后通过后口袋布上端与上边沿相连接,使得后口袋布与大身有效连接,形成口袋。
[0025]通过将大身与后口袋布一体织成,后口袋布与大身连接部分形成前口袋布,实现了织物的大身与口袋布的一体织成,无需传统的单独织口袋片、织片对应、缝合等步骤,简化了工作流程,降低工作量,由于前口袋布与大身为同一纱线编织形成,避免织物出现色差、漏针、脱线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且保证织物外观美感。
[0026]其中,大身、前口袋布与后口袋布的编织花样均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分别设计,具体不做限制。
[0027]如图2、3所示,一种针织机,用于编织带有口袋的针织衫,该针织机包括机壳1、针床2,分别为前针床3与后针床4、位于前、后针床上方的纱嘴5、位于前、后针床下方的起针梳6与罗拉7、以及用于选纱的机头8,机头8能够带动纱嘴5在前、后针床上左右移动,针织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总控模块:控制针织机的运行;
选纱模块:控制机头8选择不同的纱嘴5 ;
编织模块:控制前、后针床进行编织;
牵引模块:用于控制起针梳6与罗拉7运行将编织成型部分下拉; 选纱模块、编织模块及牵引模块均与总控模块电连接。
[0028]编织模块包括控制大身与后口袋布编织的大身编织模块与后口袋布编织模块,用于控制后口袋布编织完成时移位翻针与大身连接的移位翻针模块,用于将前口袋布与大身分离的废纱编织模块,以及将前口袋布与前、后针床脱离的脱圈模块。
[0029]编织模块还包括控制大身编织形成不同花版的翻针模块与挑洞模块,以及通过将纱线穿过织针不集圈形成镂空的吊目模块。
[0030]编织模块还包括进行拐花编织的拐花模块、采用正反针方式编织的正反针模块与进行平纹编织的平纹模块。以实现大身和/或后口袋布形成不同的样式。
[0031]纱嘴包括大身编织用第一纱嘴,后口袋布编织用第二纱嘴,以及废砂编织用第三纱嘴。通过采用不同的纱嘴对大身与后口袋布进行编织,可实现大身与后口袋布编织的同时进行,且采用不同的纱线将废纱、大身及后口袋布进行编织区分。
[0032]如图4-16所示,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的编织方法,用于编织带有口袋的针织衫,具体编织步骤如下:
一、大身的编织:在后针床上采用第一纱嘴进行大身的编织,各编织线圈位置相间一针;其中大身的编织线圈位置还可根据大身的具体编织样式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二、后口袋布起底:在后针床上大身未编织线圈的织针上采用第二纱嘴进行后口袋布的空起编织,各编织线圈位置相间一针;
三、大身的编织:后口袋布起底的同时在第一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大身的编织线圈;
四、后口袋布起底与大身的连接:在第三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将后针床上的大身编织线圈翻针到前针床上,将后口袋布的编织线圈压住,使得大身与后口袋布起底形成稳固线圈,并有效连接起来;
五、大身的编织,在第四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编织线圈;
六、后口袋布编织:在第四步后口袋布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后口袋布的编织,且后口袋布的编织纱线在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或一边缘针目所对应的前针床织针上集圈,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或一边缘针目是以对应的前针床的织针为边针;如果后口袋布在后针床上的编织线圈为3、5、7、9,则其在前针床上所对应的边针为2、10 ;
七、大身的编织:在前针床上进行大身的编织,编织线圈将后口袋布穿过前针床织针上的纱线压住,使得后口袋布的两边或一边与大身相连接;其中后口袋布两端穿过前针床上的织针为第六步提到的边针;如果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分别穿过前针床的织针,则形成开口水平的口袋,如果后口袋布其中一边缘针目穿过前针床的织针,则形成开口为斜线形的袋鼠袋;具体口袋形式由边缘针目与大身的连接情况而定,在此不做限制;
八、重复六、七步骤编织至后口袋布的编织完成;
九、废纱编织:在前针床上两边针内侧的各大身的编织线圈位置处进行废纱编织,形成与大身连接的前口袋布;通过编织废纱使得前口袋布与大身进行分离;
十、废纱脱圈:将前针床上的废纱线圈进行脱落处理;完成前口袋布的编织;
十一、后口袋布的结束翻针与大身连接:将后针床上后口袋布的所有编织线圈移一位翻针到前针床上,使得后口袋布的编织线圈勾于原废纱线圈所在的织针上,完成口袋的编织; 十二、大身的编织:在前针床上的大身编织线圈与后口袋布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大身编织,使得大身与后口袋布相连接。
[0033]根据编织的花版不同,所述第五与第六步骤间还设置有大身的部分或全部编织线圈的翻针步骤、移位翻针步骤、挑洞步骤、吊目步骤、拐花步骤。
[0034]大身编织模块用于控制大身的编织,后口袋布编织模块用于控制后口袋布空起及后口袋布的编织,移位翻针模块用于在前口袋布编织完成后控制后口袋布移位翻针至原前口袋布所在的织针上,形成大身的编织线圈,在后期大身的编织时与大身有效的连接。废纱编织模块用于编织废纱使得前口袋布与大身进行分离,脱圈模块用于控制前口袋布与前、后针床脱离,完成前口袋布的编织。
[0035]通过在前后针床上同时进行大身的编织及后口袋布起底,之后通过大身翻针实现后口袋布起底与大身的有效连接,之后经后口袋布在大身所在针床的边针上进行集圈步骤及大身的编织步骤,实现后口袋布侧边与大身的有效连接,形成前口袋布,后口袋布编织完成后,经废纱编织与废纱脱圈步骤完成前口袋布编织,最后经后口袋布的后口袋布结束翻针与大身连接步骤,使得后口袋布的线圈替补原有前口袋布的位置,与原有的大身线圈一起进行大身的编织,使得后口袋布终端与大身的有效连接,实现大身与口袋的一体织成。
[0036]编织模块还包括控制大身编织形成不同花版的翻针模块与挑洞模块,以及通过将纱线穿过织针不集圈形成镂空的吊目模块。
[0037]编织模块还包括进行拐花编织的拐花模块、采用正反针方式编织的正反针模块与进行平纹编织的平纹模块。以实现大身和/或后口袋布形成不同的样式。
[0038]在编织的过程中,大身与后口袋布为依次错开编织,如:大身在前针床1、3、5、7、9等奇数针上编织,则后口袋布在后针床2、4、6、8、10等偶数针上编织,通过移位翻针模块在口袋结束编织时将后口袋布向前移一位翻针到前针床上,替补原有前口袋布所在的织针位置。
[0039]起针梳用于将编织完成的织物向下拉动,防止产生织物堆积卷取的问题,当起针梳带动织物下行至罗拉位置处时,松开起针梳通过两侧的罗拉对织物进行牵引下移。
[0040]实施例2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编织集圈的针床做相应的调换,具体步骤如下:
一、大身的编织:在前针床上采用第一纱嘴进行大身的编织,各编织线圈位置相间一针;其中大身的编织线圈位置还可根据大身的具体编织样式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二、后口袋布起底:在前针床上大身未编织线圈的织针上采用第二纱嘴进行后口袋布的空起编织,各编织线圈位置相间一针;
三、大身的编织:后口袋布起底的同时在第一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大身的编织线圈;
四、后口袋布起底与大身的连接:在第三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将前针床上的大身编织线圈翻针到后针床上,将后口袋布的编织线圈压住,使得大身与后口袋布起底形成稳固线圈,并有效连接起来;
五、大身的编织,在第四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编织线圈;
六、后口袋布编织:在第四步后口袋布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后口袋布的编织,且后口袋布的编织纱线在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或一边缘针目所对应的后针床织针上集圈,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或一边缘针目是以对应的后针床的织针为边针;如果后口袋布在前针床上的编织线圈为3、5、7、9,则其在后针床上所对应的边针为2、10 ;
七、大身的编织:在后针床上进行大身的编织,编织线圈将后口袋布穿过后针床织针上的纱线压住,使得后口袋布的两边或一边与大身相连接;其中后口袋布两端穿过后针床上的织针为第六步提到的边针;如果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分别穿过后针床的织针,则形成开口水平的口袋,如果后口袋布其中一边缘针目穿过后针床的织针,则形成开口为斜线形的袋鼠袋;具体口袋形式由边缘针目与大身的连接情况而定,在此不做限制;
八、重复六、七步骤编织至后口袋布的编织完成;
九、废纱编织:在后针床上两边针内侧的各大身的编织线圈位置处进行废纱编织,形成与大身连接的前口袋布;通过编织废纱使得前口袋布与大身进行分离;
十、废纱脱圈:将后针床上的废纱线圈进行脱落处理;完成前口袋布的编织;
十一、后口袋布的结束翻针与大身连接:将前针床上后口袋布的所有编织线圈移一位翻针到后针床上,使得后口袋布的编织线圈勾于原废纱线圈所在的织针上,完成口袋的编织;
十二、大身的编织:在后针床上的大身编织线圈与后口袋布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大身编织,使得大身与后口袋布相连接。
[0041]实施例3
如图17-19所示,其余与实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选针为满针,大身在前针床或后针床上进行编织,口袋布在前后针床上分别进行两次空起编织,每次空起的编织线圈在前后针床上分别为I间I设置,如第一次在前针床的织针位置为1、3、5、7、9,后针床为2、
4、6、8、10,则第二次在前针床的织针位置为2、4、6、8、10,后针床为1、3、5、7、9,这样经过两次空起,实现满针编织,口袋布的纱线与大身所在针床部分在大身后期编织时与大身有效连接,形成稳固线圈,使得大身与口袋布起底连接固定。
[0042]本发明公开的带有口袋的针织衫与编织用针织机及其编织方法,通过将大身与后口袋布一体织成,后口袋布与大身连接部分形成前口袋布,实现了织物的大身与口袋布的一体织成,无需传统的单独织口袋片、织片对应、缝合等步骤,简化了工作流程,降低工作量,由于前口袋布与大身为同一纱线编织形成,避免织物出现色差、漏针、脱线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且保证织物外观美感。
[0043]以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身,所述大身上设置有开口,在大身上形成上边沿与下边沿,所述开口下方的大身上连接有后口袋布,所述后口袋布上端与所述上边沿相连接,所述后口袋布下端与所述大身相连接围成的部分形成前口袋布,所述大身与所述后口袋布一体织成。
2.—种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用于编织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口袋的针织衫,该针织机包括机壳、前针床、后针床、位于所述前、后针床上方的纱嘴、位于所述前、后针床下方的起针梳与罗拉、以及用于选纱的机头,所述机头能够带动所述纱嘴在所述前、后针床上左右移动,所述针织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总控模块:控制所述针织机的运行; 选纱模块:控制所述机头选择不同的纱嘴; 编织模块:控制所述前、后针床进行编织; 牵引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起针梳与所述罗拉运行将编织成型部分下拉; 所述选纱模块、编织模块及牵引模块均与所述总控模块电连接; 所述编织模块包括控制所述大身与所述后口袋布编织的大身编织模块与后口袋布编织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后口袋布编织完成时移位翻针与所述大身连接的移位翻针模块,用于将前口袋布与所述大身分离的废纱编织模块,以及将所述前口袋布与所述前、后针床脱离的脱圈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嘴包括所述大身编织用第一纱嘴,所述后口袋布编织用第二纱嘴,以及所述废砂编织用第三纱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控制大身编织形成不同花版的翻针模块与挑洞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通过将纱线穿过织针不集圈形成镂空的吊目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模块还包括进行拐花编织的拐花模块、采用正反针方式编织的正反针模块与进行平纹编织的平纹模块。
7.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的编织方法,用于编织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口袋的针织衫,其特征在于,具体编织步骤如下: 一、大身的编织:在后针床上采用第一纱嘴进行大身的编织,各编织线圈位置相间一针;/在前针床上采用第一纱嘴进行大身的编织,各编织线圈位置相间一针; 二、后口袋布起底:在后针床上大身未编织线圈的织针上采用第二纱嘴进行后口袋布的空起编织,各编织线圈位置相间一针;/在前针床上大身未编织线圈的织针上采用第二纱嘴进行后口袋布的空起编织,各编织线圈位置相间一针; 三、大身的编织:后口袋布起底的同时在第一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大身的编织线圈; 四、后口袋布起底与大身的连接:在第三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将后针床上的大身编织线圈翻针到前针床上,将后口袋布的编织线圈压住,使得大身与后口袋布起底形成稳固线圈,并有效连接起来;/在第三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将前针床上的大身编织线圈翻针到后针床上,将后口袋布的编织线圈压住,使得大身与后口袋布起底形成稳固线圈,并有效连接起来;五、大身的编织,在第四步大身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编织线圈; 六、后口袋布编织:在第四步后口袋布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后口袋布的编织,且后口袋布的编织纱线在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或一边缘针目所对应的前针床织针上集圈,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或一边缘针目是以对应的前针床的织针为边针;/在第四步后口袋布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后口袋布的编织,且后口袋布的编织纱线在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或一边缘针目所对应的后针床织针上集圈,后口袋布两边缘针目或一边缘针目是以对应的后针床的织针为边针; 七、大身的编织:在前针床上进行大身的编织,编织线圈将后口袋布穿过前针床织针上的纱线压住,使得后口袋布的两边或一边与大身相连接;/在后针床上进行大身的编织,编织线圈将后口袋布穿过后针床织针上的纱线压住,使得后口袋布的两边或一边与大身相连接; 八、重复六、七步骤编织至后口袋布的编织完成; 九、废纱编织:在前针床上两边针内侧的各大身的编织线圈位置处进行废纱编织,形成与大身连接的前口袋布;/在后针床上两边针内侧的各大身的编织线圈位置处进行废纱编织,形成与大身连接的前口袋布; 十、废纱脱圈:将前针床上的废纱线圈进行脱落处理;/将后针床上的废纱线圈进行脱落处理; 十一、后口袋布的结束翻针与大身连接:将后针床上后口袋布的所有编织线圈移一位翻针到前针床上,使得后口袋布的编织线圈勾于原废纱线圈所在的织针上,完成口袋的编织;/将前针床上后口袋布的所有编织线圈移一位翻针到后针床上,使得后口袋布的编织线圈勾于原废纱线圈所在的织针上,完成口袋的编织; 十二、大身的编织:在前针床上的大身编织线圈与后口袋布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大身编织; /在后针床上的大身编织线圈与后口袋布编织线圈的基础上进行大身编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口袋的针织衫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编织的花版不同,所述第五与第六步骤间还设置有大身的部分或全部编织线圈的翻针步骤、移位翻针步骤、挑洞步骤、吊目步骤、拐花步骤。
【文档编号】D04B7/30GK103628243SQ20121030135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3日
【发明者】安太平 申请人: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