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浸胶液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309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涤纶浸胶液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浸胶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涤纶浸胶液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涤纶帆布作为聚酯帆布的其中一种,其主要应用于橡胶制品的骨架,例如三角带、同步带或者输送带等,涤纶浸胶液作为涤纶帆布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使涤纶帆布内的帘线粘合在一起并增强其耐磨性、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及抗拉性。现有的涤纶浸胶液其主要是由间甲液与胶乳混合来对帆布进行上胶,这种混合的胶液其与涤纶帆布上的丝线不能有效的扩散及渗透性差而且粘合力不高,使得在附胶量较高的情况下,胶液经过高温烘干热处理后聚酯纤维抗拉强度增加不明显;而且在生产操作中,苯酚长期接触会影 响人体的健康,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强度高、粘度好、渗透性强且能有效减少污染的涤纶浸胶液及其生产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涤纶浸胶液,它的配方以质量份数计算由以下组份组成苯酚106. 5 107. 5份;腰果酚39 41份;甲醛溶液190 191份;氢氧化钠溶液5 6. 5份;草酸11. 5 12. 5份;间苯二酹178. 5 180份;甲醇
9.5 10. 5份;一水合铵溶液105. 5 106. 5份;硅烷偶联剂17 19份;水280 300份。所述苯酚106. 8份;腰果酚40. 02份;甲醛溶液190. 58份;氢氧化钠溶液5. 88份;草酸12. 06份;间苯二酚180份;甲醇10份;一水合铵溶液105份;硅烷偶联剂18. 6份;水293. 09 份。所述甲醛溶液中的甲醛含量为37%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含量为50% ;—水合氨溶液中的铵含量为25%。涤纶浸胶液的生产工艺,所述原料按上述配方的组份量取,其工艺步骤如下
a、在反应釜中加入苯酚、腰果酚及甲醛使其之间相互混合并充分搅拌;
b、缓慢加入氢氧化钠,并通过蒸汽炉升温到74 75°C,使其参与反应并恒温5 6小
时;
C、反应完毕后,加入水进行稀释并降温,在温度下降到45°C以下后,加入草酸及水进行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完成后再往溶液中加入间苯二酚,然后升温到89 91°C,在此温度条件下反应8 9个小时后,再进行冷却;
e、在温度下降到70°C以下后,再加入水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甲醇及一水合铵;
f、在溶液冷却后加入硅烷偶联剂,使其与溶液进行混合反应;
g、用收集罐进行罐装。
所述步骤a中的搅拌时间为30分钟;步骤b中温度为75°C,恒温时间为5小时;步骤d中的温度为90°C,反应时间为8个小时。所述步骤c中第一次加入的水为89份,第二次加入的水为29. 09份;步骤e中加入的水为175份。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发明用部分腰果酚来替代部分苯酚,能有效减少苯酚的有害性,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而且还能有效增加浸胶液的粘度和强度,让浸胶液经过热处理后颜色更加红亮鲜艳;硅烷偶联剂的加入也能促进浸胶液的分散性和粘合力;通过本发明的配方及工艺所得的产品能有效提高与涤纶帆布的粘合力,使得附胶量得到提升,增强涤纶帆布的耐磨性、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及抗拉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涤纶浸胶液及其生产工艺,浸胶液的配方以质量份数计算由以下组份组成苯酚106. 8份;腰果酚40. 02份;甲醛含量为37%的甲醛溶液190. 58份;氢氧化钠含量为50%的氢氧化钠溶液5. 88份;草酸12. 06份;间苯二酹180份;甲醇10份;氨含量为25%的一水合氨溶液105份;偶联剂18. 6份;水293. 09份;所述水的份数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可以做下调整。涤纶浸胶液的生产工艺,所述原料按上述配方的组份量取,其工艺步骤如下
a、在反应釜中加入苯酚、腰果酚及甲醛使其之间相互混合并搅拌30分钟;腰果酚含有苯环结构用其来代替部分苯酚参与反应能有效减少苯酚的有害性;
b、缓慢加入氢氧化钠,并通过蒸汽炉升温到75°C,使其参与反应并恒温5小时;
C、反应完毕后,加入89份水进行稀释并降温,在温度下降到45°C以下后,加入草酸及29. 09份水进行中和反应;在反应完成后测量下PH值,让PH值保持在I. 7 I. 95之间;
d、中和反应完成后再往溶液中加入间苯二酚,然后升温到90°C,在此温度条件下反应8个小时后,再进行冷却;
e、在温度下降到70°C以下后,再加入175水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30分钟;搅拌均匀后加入甲醇及一水合氨;甲醇的份数根据季节的不同可适当调整,在冬季时可以增加10份来防止由于天气过于寒冷而使得液体冻结、分层或者沉淀,从而影响使用;
f、在溶液冷却后加入硅烷偶联剂,使其与溶液进行混合反应;
g、用收集罐进行罐装。实施例2,实施例2的工艺步骤与实施例I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其配方以质量份数计算由以下组成苯酚106. 5份;腰果酚39份;甲醛溶液190份;氢氧化钠溶液5份;草酸11. 5份;间苯二酹178. 5份;甲醇9. 5份;一水合氨溶液105. 5份;娃烧偶联剂17份;水280份。其中,步骤c中第一次加入的水为85. 46份,第二次加入的水为27. 28份;步骤e中加入的水为167. 26份,同样的如果是在冬季可以增加9. 5份的甲醇来防止液体冻结、分层或沉淀。
实施例3,实施例3的工艺步骤与实施例I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其配方以质量份数计算由以下组成苯酚107. 5份;腰果酚41份;甲醛溶液191份;氢氧化钠溶液6. 5份;草酸12. 5份;间苯二酚180份;甲醇10. 5份;一水合氨溶液106. 5份;硅烷偶联剂19份;水300份。其中,步骤c中第一 次加入的水为90. 78份,第二次加入的水为30. 21份;步骤e中加入的水为179. 01份,同样的如果是在冬季可以增加10. 5份甲醛来防止液体冻结、分
层或沉淀。
权利要求
1.一种涤纶浸胶液,其特征在于它的配方以质量份数计算由以下组份组成苯酚106. 5 107. 5份;腰果酚39 41份;甲醛溶液190 191份;氢氧化钠溶液5 6. 5份;草酸11. 5 12. 5份;间苯二酚178. 5 180份;甲醇9. 5 10. 5份;一水合铵溶液105. 5 106. 5份;硅烷偶联剂17 19份冰280 3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涤纶浸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苯酚106.8份;腰果酚40. 02份;甲醛溶液190. 58份;氢氧化钠溶液5. 88份;草酸12. 06份;间苯二酚180份;甲醇10份;一水合铵溶液105份;硅烷偶联剂18. 6份;水293. 09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涤纶浸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醛溶液中的甲醛含量为37%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含量为50% ;—水合氨溶液中的铵含量为25%。
4.如权利要求I所述涤纶浸胶液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按上述配方的组份量取,其工艺步骤如下 a、在反应釜中加入苯酚、腰果酚及甲醛使其之间相互混合并充分搅拌; b、缓慢加入氢氧化钠,并通过蒸汽炉升温到74 75°C,使其参与反应并恒温5 6小时; C、反应完毕后,加入水进行稀释并降温,在温度下降到45°C以下后,加入草酸及水进行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完成后再往溶液中加入间苯二酚,然后升温到89 91°C,在此温度条件下反应8 9个小时后,再进行冷却; e、在温度下降到70°C以下后,再加入水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甲醇及一水合铵; f、在溶液冷却后加入硅烷偶联剂,使其与溶液进行混合反应; g、用收集罐进行罐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涤纶浸胶液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搅拌时间为30分钟;步骤b中温度为75°C,恒温时间为5小时;步骤d中的温度为90°C,反应时间为8个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涤纶浸胶液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第一次加入的水为89份,第二次加入的水为29. 09份;步骤e中加入的水为17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涤纶浸胶液及其生产工艺,配方如下苯酚106.5~107.5份;腰果酚39~41份;甲醛溶液190~191份;氢氧化钠溶液5~6.5份;草酸11.5~12.5份;间苯二酚178.5~180份;甲醇9.5~20.5份;一水合氨溶液105.5~106.5份;硅烷偶联剂17~19份;水295~310份。工艺如下加入苯酚、腰果酚及甲醛搅拌;加入氢氧化钠,升温反应;加入水稀释降温,温度降到45℃以下后,加入草酸及水中和;往溶液中加入间苯二酚,升温反应;温度降到70℃以下后,加入水搅拌,然后加入甲醇及一水合氨;冷却后加入偶联剂;罐装。优点本发明用部分腰果酚替代苯酚,不但增加粘度和强度而且能减少苯酚的有害性,降低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所得产品能提高与帆布的粘合力,让附胶量得到提升。
文档编号D06M101/32GK102912635SQ201210430250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日
发明者吴国荣, 边荣寅, 张礼钗 申请人:台州宏元工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