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纱系统的闭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46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纱系统的闭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纱系统的闭纱机构,属于电脑针织横机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过程中,导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良好的导纱过程,与导纱过程相对应,必须还要有良好的闭纱过程。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生产的电脑针织横机,导线机构内的闭纱装置多是采用如图I所示的一对夹线片300和弹簧400配合的方式,其原理是两夹线片300在两端弹簧400弹性形变产生挤压力的作用下给纱线一定的阻力,使其能够夹住纱线。由于夹线片300是弧形的,在纱线位于夹线片300中心位置时,由于此时两夹线 片300之间的间距小,在弹簧400的作用下便可以夹持住纱线;而在纱线的位置偏离夹线片300中心位置时,此时两夹线片300之间的间距变大,纱线便可以自由行走。纱线需要穿过边线张力器上的挑线弹簧,正常编织导纱时,边线张力器上的挑线弹簧在导纱器的拉力下,挑线弹簧的位置变化,使穿在其上的纱线偏离夹线片300中心位置,由于此时两夹线片300之间的间距大,纱线便可以自由行走。机头在换向时导线器纱嘴需要产生导纱的回纱,此时导纱器对挑线弹簧的拉力减少,挑线弹簧位置变化,使穿在其上的纱线靠近夹线片300中心位置,由于此时两夹线片300之间的间距变小,纱线在两夹线片300的阻力下被夹持,产生上部闭纱,而使在换向时下部的导纱器(纱嘴)中的纱线返回。但是,针织品编织的毛线品种经常要更换,其原料股数、粗细是不一的,上述夹线片300配合弹簧400的方式,由于弹簧400是固定的,不能根据纱线的品种做出调整,因此这种结构对上部来纱的闭纱效果不够稳定,导纱器(纱嘴)回纱慢,影响织物的质量。另外,在编织过程中纱线断开是经常发生的,此时由于没有导纱器对挑线弹簧的束缚,挑线架的挑线弹簧立即弹开,此时的力度对于挑线弹簧上的纱线来说是很大的,上述结构的夹线片300不能将纱线夹持住,断开的纱线头有时不易找到,造成纱线错乱。挡车工在重新接合纱线时必须要整合导纱步骤,造成了接合纱线时的麻烦,增加了挡车工的劳动强度。公开号为102191624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断纱夹纱装置,虽然其可避免纱线逃逸,方便作业人员将纱线抓取并连接,但是其结构过于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且不易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快速锁定边线张力器弹簧末端以上纱线的导纱来向的导纱系统的闭纱机构。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纱系统的闭纱机构,包括安装在护盖一侧上的挑线簧,所述护盖的另一侧设置有夹纱座,所述夹纱座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突出通孔两端的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横穿护盖顶在挑线簧根部下;所述导杆的另一端通过横穿设置在通孔上的隔板突出通孔,并在其端部设置有夹纱轴,所述纱线设置在夹纱轴与隔板之间,通过导杆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带动夹纱轴向隔板靠拢将纱线夹持;导杆上设置具有使导杆向挑线簧一侧运动的弹性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挑线簧给予本装置的导杆一定的压力,导杆在压力下运动,安装在导杆另一侧的夹纱轴随导杆向一侧运动,远离隔板,从而纱线自由通过。挑线簧对导杆没有压力时,导杆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导杆向挑线簧一侧运动,导杆上的夹纱轴随导杆向隔板方向运动,并与隔板配合夹持住纱线。所述弹性装置套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导杆上,其一端顶在隔板上,另一端顶在导杆中部。位于挑线簧根部下的导杆一端上设置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和锁紧螺母的配合工·作,可调节导杆在挑线簧一侧的长度并固定此长度,以调节夹纱轴与隔板夹持纱线的精确度。为了保证夹纱轴与隔板夹持纱线的质量,与纱线接触的隔板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与夹纱轴相对应。夹纱轴将纱线夹在凹槽内,提高了夹持的力度。本实用新型导纱系统的闭纱机构造型小,结构简单灵敏,纱线导向稍有变化即可反映在挑线簧上,挑线簧的运动带动导杆的运动,从而可以精确地控制对纱线的夹持。本实用新型可使导纱张力均衡,从而提高编织物的质量,纱线导回速度快,机头往复回头速度也能提高,达到机头能快速回头往复编织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能解决在纱线导入编织时,可将产生断裂的纱线立即锁定,控制了断裂纱线的回弹。断裂纱线快速锁定后使在导入过程中的纱线稳定,不会因二道纱线张力器弹簧的回弹生产纱线错乱,方便了挡车工重新接合纱线,使之快速恢复编织运行。
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电脑针织横机夹持纱线的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护盖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编织进纱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换向回纱时的示意图。图5为导纱轴与隔板配合夹持纱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导纱系统的闭纱机构包括安装在护盖I 一侧上的挑线簧2,所述护盖I的另一侧设置有夹纱座3,如图3、4所示,所述夹纱座3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突出通孔两端的导杆4,所述导杆4的一端横穿护盖I顶在挑线簧2根部下;所述导杆4的另一端通过横穿设置在通孔上的隔板5突出通孔,并在其端部设置有夹纱轴6,纱线7设置在夹纱轴6与隔板5之间,通过导杆4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带动夹纱轴6向隔板5靠拢将纱线7夹持,如图5所示。为了调节夹纱轴6与隔板5夹持纱线7的精确度,导杆4在挑线簧2 —侧设置有调节螺杆8,调节螺杆8可延长或缩短导杆4的长度,以达到调整夹纱轴6与隔板5对纱线7夹持的精确度。调节螺杆8对导杆4的长度调整后,锁紧螺母9便可将调节螺杆8固定。为了保证夹纱轴6与隔板5夹持纱线7的质量,本实施例在隔板5上设置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与夹纱轴6相对应,夹纱轴6将纱线7夹在凹槽内,提高了夹持的力度。导杆4上还设置具有使导杆4向挑线簧2 —侧运动的弹性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13,所述弹簧13套设在在通孔内部的导杆4上,其一端顶在隔板5上,另一端顶在导杆4中部。正常工作时,导纱器通过纱线对挑线簧2有一定的拉力,在拉力的作用下,挑线簧 2沿支点向护盖I方向移动,此时其根部给予本装置的导杆4 一定的压力,导杆4在压力下运动,安装在导杆4另一侧的夹纱轴6随导杆4向一侧运动,导纱轴6远离隔板5,从而纱线7自由从导纱轴6与隔板5之间通过。当复位编织需要张力回弹时,导纱器通过纱线7对挑线簧2的拉力减少,挑线簧2回弹,其根部对导杆4的压力不复存在(或减弱),此时导杆4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导杆4向挑线簧2 —侧运动,导杆4上的夹纱轴6随导杆4向隔板5方向运动,并与隔板5配合夹持住纱线7,导杆4向隔板5运动的距离与挑线簧2的位移有关,此位移也就决定了夹持纱线7的松紧度。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技术基础该做出的创造,安装在护盖I上的张力器11以及感应杆12均存在,在纱线断线时,挑线簧2仍然会触碰感应杆12,发出报警信号。而此时,挑线簧2的根部对导杆4的压力不复存在,导杆4在弹簧13的作用下向挑线簧2 —侧运动,导杆4上的夹纱轴6与隔板5配合夹持住纱线7,避免纱线错乱。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导纱系统的闭纱机构,包括安装在护盖(I) 一侧上的挑线簧(2),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I)的另一侧设置有夹纱座(3),所述夹纱座(3)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突出通孔两端的导杆(4),所述导杆(4)的一端横穿护盖(I)顶在挑线簧(2)根部下;所述导杆(4)的另一端通过横穿设置在通孔上的隔板(5)突出通孔,并在其端部设置有夹纱轴(6),纱线(7)设置在夹纱轴(6)与隔板(5)之间,通过导杆(4)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带动夹纱轴(6)向隔板(5)靠拢将纱线(7)夹持;导杆(4)上设置具有使导杆(4)向挑线簧(2) —侧运动的弹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纱系统的闭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13),所述弹簧(13)套设在导杆(4)上,其一端顶在隔板(5)上,另一端顶在导杆(4)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纱系统的闭纱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挑线簧(2)根部下的导杆(4) 一端上设置有调节螺杆(8)。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纱系统的闭纱机构,其特征在于与纱线接触的隔板(5)上设置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与夹纱轴(6)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纱系统的闭纱机构,包括安装在护盖上的挑线簧,护盖的另一侧设置有夹纱座,夹纱座内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突出通孔两端的导杆,导杆的一端横穿护盖顶在挑线簧根部下;导杆的另一端通过横穿设置在通孔上的隔板突出通孔,并在其端部设置有夹纱轴,纱线设置在夹纱轴与隔板之间,通过导杆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带动夹纱轴向隔板靠拢将纱线夹持;导杆上设置具有使导杆向挑线簧一侧运动的弹性装置,本实用新型机构造型小,结构简单灵敏,可以精确地控制对纱线的夹持,使纱线在张力均衡的导纱下编织,提高编织物的质量,纱线导回速度快,机头往复回头速度也能提高,达到机头能快速回头往复编织的效果。
文档编号D04B15/56GK202595442SQ2012202610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
发明者顾振刚, 顾文洁 申请人:常熟市国光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