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夹纱及清除尾纱的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75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自动夹纱及清除尾纱的锭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纺织机上的锭子。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环锭细纱机普遍采用的带有留尾纱装置的锭子,特别是集体自动落纱细纱机,其全部是带有留尾纱装置的锭子,以实现集体自动落纱机细纱机的自动化。图1是现有技术的带自动留尾纱、割纱装置的铝杆锭子示意图,其包括铝杆101、锭盘102、割纱器103、钢领104、钢丝圈105,锭盘102上端外圆上加工有网状花纹,纺纱时,在铝杆101上装有纱管,纱管随锭子杆盘组件一同旋转,上下运动的钢领板上安装有钢领104,钢领104上装有可以绕钢领跑道旋转的钢丝圈105,由于锭子和钢丝圈105速度的差异,纱线106被加捻并被卷绕到纱管上形成管纱107。管纱107纺满结束时钢领板下行,锭子减速,当钢领板下行到割纱器103组件以下位置,纱线106被卷绕在锭盘102上端的滚花部位2-3圈后锭子停止转动,此时,如果圈数太少,可能不足以提供断纱所需的摩擦力;管纱107被落纱机械手拔离锭子铝杆101时,绕在锭盘102滚花部位的尾纱靠摩擦力紧绕在锭盘102上不致脱落或滑动,外缘纱线在锭子割纱器103刀片外缘的刀口上被割断,此时完成拔纱过程。锭子铝杆101上重新插入纱管后,开始转动,钢领板上行,纱线106被绕在新纱管上,细纱机开始新的纺纱循环。现有技术的留尾纱装置,基本满足了集体自动落纱细纱机的生产需要,但也存在较大缺陷为了提供拔纱所需足够的摩擦力,缠绕在锭盘上的纱线必须有2-3圈,且被割纱器刀片割断的纱线头被压在最内圈,所以,当锭子再次转动起来后,缠绕在锭盘上的纱线很难在自身离心力的作用下离开锭盘。所以多次落纱后,在锭盘上缠绕很多的纱线,必须停机进行人工清理缠绕在锭盘上的尾纱,否则会影响正常的纺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夹持尾砂、自动留纱头和自动清除尾纱装置的锭子。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自动夹纱及清除尾纱的锭子,包括锭盘和用于割断纱线的割纱器,所述锭盘下部的外圆周面上压配有一个内衬套,所述内衬套外圆周面设有压簧,所述内衬套顶部的外圆周面上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压簧上方,所述压簧外还套有一个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内壁与所述压簧有间隙,所述定位套的内壁上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环状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压簧之间,所述定位套具有第二凸部处的内径小于所述内衬套具有第一凸部处的直径,所述定位套具有第二凸部处的内径小于所述压簧的外圆直径;所述锭盘上部的外圆周面上还压配有一个割纱器座,所述割纱器座的下端面与所述内衬套的上端面相接触并形成接触面,该接触面与所述割纱器座和内衬套的外圆周面相交处套有一个弹性圈,所述弹性圈的内径小于所述接触面的直径,所述割纱器设于所述割纱器座上。[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留头可靠性高,可达98%以上;夹持尾纱时,纱线在夹持部位缠绕更短,只需O. 7-1.1圈就足以提供断纱所需的力;另外,该锭子可以在自身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自动清除尾纱,节省了人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割纱器座的下部和所述内衬套的上部为与所述弹性圈外表面形状适配的弧形凹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弹性圈与弧形凹槽的抱紧与贴合更好,利于夹紧纱线。进一步,所述定位套上端面的圆周边缘为向上方延伸的环状突起,所述环状突起与所述弹性圈在同一高度上,所述环状突起的内径大于所述弹性圈的外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锭子转起来后,对弹性圈的外圆的变形实行径向限位。进一步,所述割纱器座的外表面具有花纹。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大与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进一步,所述弹性圈为O型弹性橡胶圈。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易于实现,橡胶圈本身具有一定摩擦系数,可更好拉住纱线,且自身受力和变形较为充分。进一步,所述弹性圈为多个。可以是多个压簧或者是一个具有多圈的压簧。

图1为现有技术留尾纱锭子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定位套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内衬套的剖面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1、铝杆,102、锭盘,103、割纱器,104、钢领,105、钢丝圈,106、纱线,107、管纱,201、割纱器,202、割纱器座,203、弹性圈,204、定位套,205、内衬套,206、压簧,207、锭盘,208、凹槽,209、环状突起,211、第一凸部,212、第二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锭盘207和用于割断纱线的割纱器201,锭盘207下部的外圆周面上压配有一个内衬套205,内衬套205外圆周面不同高度处设有多个压簧206,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多圈的压簧,内衬套的放大图详见图4,内衬套205顶部的外圆周面上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第一凸部211,第一凸部211位于压簧206上方,压簧206外还套有一个定位套204,定位套204的内壁与压簧206有间隙,定位套204的内壁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环状第二凸部212,第二凸部212位于第一凸部211和压簧206之间,定位套204具有第二凸部处的内径小于内衬套205具有第一凸部处的直径,定位套204具有第二凸部处的内径小于压簧206的外圆直径;锭盘207上部的外圆周面上还压配有一个割纱器座202,割纱器座202的下端面与内衬套205的上端面相接触并形成接触面,该接触面与割纱器座202和内衬套205的外圆周面相交处套有一个弹性圈203,弹性圈203的内径小于接触面的直径,使弹性圈203抱紧割纱器座202与内衬套205相邻处,割纱器201设于割纱器座202上。定位套204套在压簧206外圆周面上,且定位套204的内孔与压簧206之间有间隙,定位套204可以随压簧的压缩以锭盘205为基准上下滑动;内衬套205外圆处的第一凸部211挡住定位套204向内的第二凸部212,使定位套204不至脱落;割纱器座202压配在锭盘207上部的外圆周面上,割纱器座202的下端面与内衬套205的上端面相邻,这里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割纱器座202的底部加工成与弹性圈203外表面形状相配合的环状弧形槽,内衬套205的上部也加工成与弹性圈203外表面形状相配合的环状弧形槽,因此割纱器座202与内衬套205相邻接处组成了一个环状弧形凹槽208,弹性圈203套设在凹槽208内。弹性圈203优选采用O型弹性橡胶圈并放于该凹槽208内,上述结构使得弹性圈203可以更好的包含在凹槽208内,凹槽208可与弹性圈形成更好的配合,利于夹住纱线。采用O型弹性橡胶圈的优点是易于实现,且橡胶圈本身具有一定摩擦系数,可更好拉住纱线,其自身受力和变形也较为充分,由于弹性圈203的内径小于割纱器座202与内衬套205相邻处的外径,所以弹性圈203对割纱器座202与内衬套205相邻接处有一定的抱紧力,割纱器座202与弹性圈203的接触面上还可进一步加工有花纹,以增大其与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如图3所示,定位套204上端面的圆周边缘为向上延伸的环状突起209,该环状突起209与弹性圈203在同一高度上,且该环状突起209的内径大于弹性圈203的外径,优选二者之间有1-1. 5mm间隙,当锭子的转速较高时,弹性圈203不能有太大的变形,该环状突起209到了对弹性圈203的外圆约束和径向限位作用。当锭子纺满纱管后,由于钢领板快速下落到与图2中弹性圈203上端面基本平齐的高度位置,此时锭子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旋转O. 7-1.1圈左右,同时钢丝圈在纱线张力作用下,也跟着旋转O. 7-1.1圈左右使纱线缠绕在割纱器座202与弹性圈203之间的A处O. 7-1.1圈,由于钢丝圈对纱线的张力迫使纱线滑落到割纱器座202的弧形槽与弹性圈之间的B处,此时纱线在弹性圈203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双重作用下被拽在B处,此时锭子迅速下降到零速度,锭子完成对纱线的加捻及卷绕过程。集落装置落纱时,将纺满纱的纱管从锭子上拔出,满管纱纱线被割纱器201内的刀片割断,此时完成拔纱及自动留尾纱过程。锭子重新插入空纱管后,启动运转,钢领板上行,由于此时尾纱在弹性圈203弹力和摩擦力的双重作用下被压在B处,锭子完成自动生头,开始新的纺纱循环。当锭子转速不断提高,大于5000r/min左右时,弹性圈203的离心力克服自身的弹力,从而松开抱紧的纱线头,此时缠绕在B处的纱线头也在自身离心力的作用下甩脱锭子,完成自动清理尾纱的过程,节省了人工清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自动夹纱及清除尾纱的锭子,包括锭盘和用于割断纱线的割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锭盘下部的外圆周面上压配有一个内衬套,所述内衬套外圆周面设有压簧,所述内衬套顶部的外圆周面上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压簧上方,所述压簧外还套有一个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内壁与所述压簧有间隙,所述定位套的内壁上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环状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压簧之间,所述定位套具有第二凸部处的内径小于所述内衬套具有第一凸部处的直径,所述定位套具有第二凸部处的内径小于所述压簧的外圆直径;所述锭盘上部的外圆周面上还压配有一个割纱器座,所述割纱器座的下端面与所述内衬套的上端面相接触并形成接触面,该接触面与所述割纱器座和内衬套的外圆周面相交处套有一个弹性圈,所述弹性圈的内径小于所述接触面的直径,所述割纱器设于所述割纱器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自动夹纱及清除尾纱的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割纱器座的下部和所述内衬套的上部为与所述弹性圈外表面形状适配的弧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可自动夹纱及清除尾纱的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上端面的圆周边缘为向上方延伸的环状突起,所述环状突起与所述弹性圈在同一高度上,所述环状突起的内径大于所述弹性圈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自动夹纱及清除尾纱的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割纱器座的外表面具有花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自动夹纱及清除尾纱的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圈为O型弹性橡胶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自动夹纱及清除尾纱的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为多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动夹纱及清除尾纱的锭子,锭盘下部的外圆周面上压配有一个内衬套,内衬套外圆周面设有压簧,内衬套顶部的外圆周面上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第一凸部,压簧外还套有一个定位套,定位套的内壁与压簧有间隙,定位套的内壁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环状第二凸部,第二凸部位于第一凸部和压簧之间,定位套的具有第二凸部处的内径小于内衬套的具有第一凸部处的直径,也小于压簧的外圆直径;锭盘上部的外圆周面上还压配有一个割纱器座,割纱器座的下端面与内衬套的上端面相接触并形成接触面,该接触面的外圆周上套有一个弹性圈,弹性圈的内径小于接触面的直径,割纱器设于割纱器座上。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完成夹纱和尾纱清理,节省人工。
文档编号D01H7/04GK202881509SQ20122059320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2日
发明者史翔, 赵辉军, 翁明, 计文, 张跃峰 申请人: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