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纺丝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6681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熔融纺丝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熔融纺丝装置,其能制造总纤度在75de以上、单丝纤度在2dpf以上、并且高品质的丝线,具备CIQ。具备:纺丝箱(20),配置在其下方的多个冷却筒(31),给冷却筒(31)的周围提供冷却风的冷却风供给箱(40),配置在冷却风供给箱(40)的下方、构成供单纤维组(F)行走的第2行走空间(54)的延长筒(50);延长筒(50)具备:整流从冷却筒(31)流入的冷却风的整流部(51)和形成在整流部(51)的下方、使第2行走空间(54)与外部连通的开放部(52)。在丝线(Y)的总纤度为75de以上、单丝纤度为2dpf以上的情况下,整流部(51)使从冷却筒(31)的冷却风吹出部(34)的下端到整流部(51)下端的长度X为100mm≤X≤200mm,开放部(52)使从整流部(51)的下端到开放部(52)下端的长度Y为50mm≤Y≤200mm。
【专利说明】熔融纺丝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熔融纺丝装置的技术。更详细为,涉及能够制造总纤度及单丝纤度大、并且高品质的丝线的熔融纺丝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以往,我们知道了由熔融了的热可塑性聚合物制造丝线的熔融纺丝装置。熔融纺丝装置将熔融了的热可塑性聚合物提供给纺丝组件,从纺丝组件的喷丝头将多根单纤维(单纤维组(7 ^ >卜群))纺出到下方。在喷丝头的下方配置有冷却装置,冷却固化从喷丝头纺出的单纤维组,然后实施规定的处理制造丝线或短纤维。
[0003]熔融纺丝装置中制造的丝线或短纤维有很多种类。例如,有用于衣料等的丝线、用于工业材料等的丝线或者将单纤维组切短制造的短纤维等。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丝线意味着从长的长单纤维组(长纤维)生成的丝线。
[0004]由熔融纺丝装置制造的丝线中、例如衣料用丝线要求高的均匀度,但短纤维和工业材料用丝线多数情况下不要求衣料用丝线那么高的均匀度。
[0005]在熔融纺丝装置的冷却装置中,冷却固化单纤维组的工序在制造均匀度高的高品质丝线上是极其重要的。例如,如果在冷却工序中单纤维组的内侧与外侧存在温度差的话,则不能够均匀地冷却固化在熔融状态下纺出的单纤维组,在单纤维组的内外层产生品质差异。并且,在冷却工序中如果单纤维组产生摇晃,则会产生丝条不匀。这样的单纤维组内外层的品质差异或丝条不匀使丝线的均匀度下降、使丝线的质量下降。
[0006]以往,作为熔融纺丝装置的冷却装置我们知道有CIQ (Circular Inflow Quench,外环型冷却方式)(参照例如 专利文献1、2)。CIQ将冷却筒配置在纺丝组件的喷丝头的下方、从在冷却筒内行走的单纤维组的周围向内部吹出冷却风地构成。在CIQ的下方,为了防止在冷却固化的途中单纤维组上产生摇晃等,有时配置延长筒。由于CIQ能够均匀地冷却固化在熔融状态下纺出的单纤维组,因此被广泛用于熔融纺丝装置。CIQ为对制造高品质的丝线也有效的冷却装置。
[0007]但是,以往的CIQ在制造总纤度及单丝纤度大、并且高品质的丝线上,能够制造的丝线的总纤度及单丝纤度存在限制。这是由于冷却风的吹出长度及冷却风的风速存在限制的缘故。
[0008]即,如果丝线的总纤度及单丝纤度大,则冷却风的需要量增加。CIQ从单纤维组的周围向内部吹出冷却风地构成。如果增加冷却筒的长度使冷却风的吹出长度变长,则能够增加冷却风的风量。但是,进入到单纤维组内部的冷却风由于与单纤维组的热交换而变成高温的空气。如果增加冷却风的吹出长度,单纤维组内部的空气被来自周围的冷却风长长地封闭,进入到内部的高温空气不容易排出到外部。因此,即使欲与总纤度及单丝纤度大的丝线相对应地增加冷却筒的长度使冷却风的吹出长度变长,单纤维组内部也不能被充分冷却,存在在单纤维组内外产生品质差异、丝线的质量降低这样的问题。
[0009]并且,如果增大冷却风的吹出速度,能够不改变冷却风的吹出长度地增大冷却风的风量。但是,如果冷却风的吹出速度增大,则单纤维组的摇晃变大、产生丝条不匀。因此即使欲与总纤度及单丝纤度大的丝线相对应地增大冷却风的吹出速度,也存在产生丝条不匀、丝线的质量下降这样的问题。
[0010]以往的CIQ存在上述那样的问题,能够制造的均匀度高的高品质丝线被限制在总纤度不足约75de (旦尼尔)或者单丝纤度不足约2dpf (单丝纤度)的丝线。
[0011]其中,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CIQ与延长筒之间设置开放部的技术。该开放部为通过从外部吸引空气弥补冷却风的不足的单元。但是,即使假设使用专利文献3公开的技术制造高品质的丝,也存在从CIQ吹出的冷却风受设置在CIQ正下方的开放部的影响紊乱、产生单纤维摇晃的问题。并且,由于在开放部冷却风紊乱,因此存在不能够从开放部充分地吸引空气的问题。因此,凭借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技术制造总纤度及单丝纤度大、并且高品质的丝线是困难的。
[0012]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熔融纺丝装置为喷丝头的纺出孔的数量为300?2000、主要制造短纤维的熔融纺丝装置。喷丝头的纺出孔的数量多是因为制造丝的情况下纺出孔的数量没有限制,使制造效率优先而增加纺出的单纤维的根数的缘故。喷丝头的大小也与用于制造衣料用的丝线的喷丝头相比也变得特别大型。这样,制造高品质的长纤维的熔融纺丝装置与制造短纤维的熔融纺丝装置的从喷丝头纺出的单纤维的根数、CIQ所需要的冷却风的风量、或者所要求的品质等前提条件不同。因此不能够将例如专利文献3公开的技术原样地应用于总纤度及单丝纤度大、并且高品质的长纤维的制造。
[0013][专利文献I]日本特许第3868404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52260号公报
[001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2-1406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6]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制造总纤度在75de以上、单丝纤度在2dpf以上,并且高品质的丝线,具备CIQ的熔融纺丝装置。
[0017]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接着说明用来解决该问题的手段。
[0018]发明第I方案的熔融纺丝装置为从熔融了的材料制造丝线的熔融纺丝装置,具备:纺丝箱(Spinning Beam)、多个冷却筒、冷却风供给箱和延长筒。
[0019]纺丝箱配置有纺出单纤维组的多个喷丝头。
[0020]多个冷却筒与多个喷丝头相对置地配置在纺丝箱的下方,构成供单纤维组行走的第I行走空间,并且使提供给周围的冷却风在第I行走空间内通过。
[0021]冷却风供给箱收容多个冷却筒并且给多个冷却筒的周围提供冷却风。
[0022]延长筒与多个冷却筒相对置地配置在冷却风供给箱的下方,构成供单纤维组行走的第2行走空间。
[0023]延长筒具备整流从冷却筒流入的冷却风的整流部、和形成在整流部的下方、并且使第2行走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放部。
[0024]在丝线的总纤度为75de以上、单丝纤度为2dpf以上的情况下,整流部使从冷却筒的冷却风吹出部的下端到整流部下端的长度X为100_200mm ;
[0025]开放部使从整流部的下端到开放部下端的长度Y为50mm < Y < 200mm。[0026]发明第2方案的熔融纺丝装置在发明第I方案的熔融纺丝装置的基础上,在延长筒的下方具备对单纤维组的油剂付与装置。
[0027]使从冷却筒的冷却风吹出部的下端到延长筒下端的长度L为300mm ≤ L ≤ 1000mm0
[0028]发明第3方案的熔融纺丝装置在发明第I或第2方案的熔融纺丝装置的基础上,延长筒相对于冷却风供给箱装卸自由。
[0029]发明的效果
[0030]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取得如下所示的效果。
[0031]根据发明第I方案的熔融纺丝装置,将延长筒配置在冷却风供给箱的下方,冷却筒上具备整流部和开放部。整流部使从冷却筒的冷却风吹出部的下端到整流部下端的长度X为IOOmm≤X≤200mm,开放部使从整流部的下端到开放部下端的长度Y为50mm ≤Y≤ 200mm。因此,能够利用延长筒的整流部来谋求冷却风的整流化,单纤维组的摇晃减少,并且能够有效地吸引大气。因此,即使制造的丝线总纤度为75de以上、单丝纤度为2dpf以上,也能够均匀地冷却固化单纤维组,能够制造高品质的丝线。
[0032]根据发明第2方案的熔融纺丝装置,由于使从冷却筒的冷却风吹出部的下端到延长筒下端的长度L为300mm ≤L≤ 1000mm,因此能够在排出高温风的延长筒的下端部与油剂付与装置之间确保间隔,能够防止因高温风油剂的温度上升或者使油剂飞溅。
[0033]根据发明第3方案的熔融纺丝装置,延长筒相对于冷却风供给箱装卸自由。因此,在例如进行总纤度不足75de、或者单丝纤度不足2dpf的丝线的制造的情况这样延长筒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能够卸下延长筒。通过卸下延长筒,能够提高对熔融纺丝装置的操作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熔融纺丝装置100的概略结构图;
[0035]图2为图1的i1-1i线剖视图;
[003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熔融纺丝装置100的概略结构图;
[0037]图4为图3的iv -1v线剖视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00.熔融纺丝装置;20.纺丝箱(Spinning Beam) ;23.喷丝头;30.冷却装置;31.冷却筒;33.第I行走空间;34.冷却风吹出部;40.冷却风供给箱;41.冷却筒收容室;42.上侧连接流路;43.下侧连接流路;45.隔板;50.延长筒;51.整流部;52.开放部;54.第2行走空间;55.开口部;59.管道;60.油剂付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实施例1]
[0041]使用图1及图2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熔融纺丝装置100。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中的图示上方(箭头A)方向作为上方,将图示下方(箭头B)作为下方。在图2中将设置了管道59的一侧作为熔融纺丝装置100的后侧,将其相反的一侧作为熔融纺丝装置100的前侦U。将从后侧向前侧的方向(箭头C)作为第I方向,将从前侧向后侧的方向(箭头D)作为第2方向。[0042]本实施例的熔融纺丝装置100为适于制造总纤度在75de以上、单丝纤度在2dpf以上,并且高品质的丝线Y的熔融纺丝装置。总纤度在75de以上、单丝纤度在2dpf以上的丝线Y指例如总纤度75de、单纤维数36根、单丝纤度约2dpf的丝线,或者总纤度150de、单纤维数48根、单丝纤度约3dpf的丝线。高品质指例如表示均匀度的乌斯特均匀度U (%)的值低——例如满足作为衣料用丝要求的U (%)的值。另外,虽然熔融纺丝装置100作为适于制造总纤度在75de以上、单丝纤度在2dpf以上,并且高品质的丝线Y的装置,但也作为能够进行这样的丝线以外的一例如总纤度不足75de、或者单丝纤度不足2dpf的丝线的制造的装置。
[0043]适用于熔融纺丝装置100的热可塑性聚合物如果是能够熔融纺丝的物质就没有特别的限制,能够使用任何热可塑性聚合物。例如能够列举聚酰胺、聚酯、聚烯烃等热可塑性聚合物。
[0044]本实施例的熔融纺丝装置100如图1所示,主要具备纺丝箱(紡糸e — ^ )20、冷却装置30、油剂付与装置60、卷绕装置(未图示)。熔融纺丝装置100将熔融了的热可塑性聚合物提供给纺丝箱20,作为多个单纤维组F纺出到下方。通过冷却装置30冷却固化被纺出的单纤维组F。通过油剂付与装置60将油剂付与单纤维组F,用卷绕装置(未图示)卷绕来制造丝线Y。
[0045]在纺丝箱20上配置有多个组件壳体21。多个组件壳体21沿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配置成一列。各组件壳体21中配置有纺丝组件22,在纺丝组件22的下端部配置有纺出单纤维组F的多个喷丝头23。在喷丝头23中形成多个纺出孔(未图示),熔融的热可塑性聚合物作为单纤维组F而纺出到下方。
[0046]多个组件壳体21既可以为按各纺丝组件22而形成,也可以为安装多个纺丝组件22地具备多个安装孔的整 体型。虽然组件壳体21将多个纺丝组件22排列成一列地构成,但也可以将多个纺丝组件22排列成锯齿形地构成。
[0047]冷却装置30为将冷却风吹到纺出的单纤维组F上使其冷却固化的装置。有关冷却装置30将后面详述。
[0048]油剂付与装置60配置在冷却装置30的下方。油剂付与装置60为将油剂付与冷却固化了的单纤维组F上的装置。在单纤维组F的行走方向的下游侧经由牵引用导丝辊(未图示)而设置有卷绕装置(未图示)。
[0049]接着,详细说明冷却装置30。冷却装置30主要具备冷却筒31、冷却风供给箱40及延长筒50。从行走的单纤维组F的周围向内部吹冷却风的CIQ主要用冷却筒31和冷却风供给箱40构成。
[0050]如图2所示,冷却风供给箱40为收容多个冷却筒31并且给多个冷却筒31的周围供给冷却风的部件。箭头表示冷却风。如图1、图2所示,冷却风供给箱40在多个纺丝组件22共通地形成为一体型。冷却风供给箱40配置在纺丝组件22的下方。在纺丝箱20与冷却风供给箱40之间配置有喷丝头加热器25及隔热材料24。尤其在限定在生产单丝纤度粗的丝线的结构的情况下或者在将纺丝箱20等高温的热源作为喷丝头加热的热源来挪用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没有喷丝头加热器25,纺丝箱20与冷却风供给箱40通过隔热材料24相接地构成。冷却风供给箱40在内部构成冷却筒收容室41,多个冷却筒31被收容在冷却筒收容室41内。收容在冷却风供给箱40中的冷却筒31的数量能够任意地设定。[0051]冷却筒31为与多个喷丝头23相对置地多个配置在纺丝箱20的下方的筒状部件。冷却筒31沿上下贯穿冷却筒收容室41地配置。在冷却筒31的内侧构成供单纤维组F行走的第I行走空间33。
[0052]冷却筒31使冷却风能够通过地由圆筒状过滤器等部件构成。因此,如图1、图2所示,冷却筒31中位于冷却筒收容室41内的部分构成冷却风吹出部34。冷却风吹出部34使从冷却风供给箱40的后部提供给冷却筒31周围的冷却风通到冷却筒31内部的第I行走空间33内。圆筒状过滤器对冷却风的通过阻力使在各冷却筒31之间冷却风的风量和静压均等地设定。冷却筒31的冷却风吹出部34的长度P为80?300mm地设定。从喷丝头23的下面到冷却风吹出部34的上面的长度Q为20?200mm地设定(参照图1)。
[0053]如图1、图2所示,提供冷却风的管道59被连接在冷却风供给箱40的后部。在管道59的路径上配置有多孔体(未图示),使冷却风的风量和静压均等,将冷却风均等地分配给冷却风供给箱40内的多个冷却筒31。在管道59中设置有风量调整装置(未图示),适当地调整对冷却装置30的风量。
[0054]如图1所示,延长筒50为使冷却固化途中的单纤维组F的冷却固化进行并且防止干扰,防止单纤维组F产生摇晃等的部件。延长筒50在冷却风供给箱40的下方与多个冷却筒31相对置地配置。延长筒50的内侧从上端连续到下端而构成供单纤维组F行走的第2行走空间54。在第2行走空间54通过从冷却筒31吹出的冷却风从上方向下方通过,再从后述的开放部52导入大气,使单纤维组F的冷却固化进行。在延长筒50上端开口部的周围设置有凸缘57,利用螺栓58被安装在冷却风供给箱40上。利用螺栓58,延长筒50相对于冷却风供给箱40装卸自由。另外,延长筒50向冷却风供给箱40的固定并不局限于螺栓固定。既可以是螺纹拧入的结构,也可以是钩住的结构。
[0055]延长筒50具备整流部51及开放部52。整流部51由延长筒50的上端形成。整流部51在延长筒50安装在冷却风供给箱40上的状态下与冷却筒31连续地配置。整流部51整流从冷却筒31的冷却风吹出部34吹出、流入延长筒50内部的冷却风。其中,希望使整流部51上部的内径与冷却筒31的内径为大致相同的尺寸。而且,希望包含整流部51、开放部52的延长筒50的内径上没有大的台阶地构成,希望在改变内径的情况下直径逐渐变化。
[0056]开放部52为与整流部51的下方连续地形成并且将第2行走空间54与外部连通的单元。通过在开放部52的上方形成整流部51,被整流过的冷却风在开放部52的内侧流动。该整流过的冷却风通过自然吸引大气效率良好地导入延长筒50内部。从开放部52导入的大气补偿制造总纤度及单丝纤度大的丝线Y之际冷却风的不足。并且,由于大气不是强制地而是通过自然吸引导入延长筒50内,因此不容易使冷却风的流动紊乱,单纤维组F的摇晃被抑制。
[0057]本实施例中,开放部52由形成在延长筒50上的多个开口部55构成。开口部55采用沿上下方向形成缝隙状的孔,但并不局限于这样的形状。例如,既可以是圆孔,也可以采用双重结构,采用将内部大大切口、从外部覆盖冲孔板或金属网等开孔部件的结构。
[0058]上述整流部51最好使从冷却筒31的冷却风吹出部34的下端到整流部51下端的长度X为IOOmm以上、200mm以下。这是因为,如果整流部51的长度不足100mm,则从冷却筒31吹出的冷却风的整流变得不充分,从开放部52导入的大气会变得不充分的缘故。并且,如果整流部51的长度超过200mm,则从开放部52的大气的导入变慢,会在冷却风不充分的状态下进行单纤维组F的冷却固化的缘故。如果在冷却风不充分的状态下进行单纤维组F的冷却固化,则不能够均匀地冷却单纤维组F,丝线的品质下降。
[0059]开放部52最好使从整流部51的下端到开放部52的下端的长度Y在50mm以上、200mm以下。这是因为,如果开放部52的长度不足50mm,则大气被急剧地吸引到延长筒50的内部,诱发单纤维组F的摇摆,大气的吸引变得不充分的缘故。并且,如果开放部52的长度超过200mm,则延长筒50进行的冷却风的整流效果或者防止干扰的效果变得不充分的缘故。
[0060]从冷却筒31的冷却风吹出部34的下端到延长筒50下端的长度L最好在300mm以上、1000mm以下,在400mm以上、700mm以下更好。这是因为如果从冷却筒31的冷却风吹出部34的下端到延长筒50下端的长度超过1000mm,则从延长筒50下端的开口部排出的高温风会直接吹到延长筒50下方的油剂付与装置60上的缘故。如果高温风直接吹到油剂付与装置60上,则由于使油剂付与装置60的油剂温度升高、或者使油剂飞散,不理想。
[0061][实施例2]
[0062]接着,使用图3及图4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熔融纺丝装置100。本实施例的熔融纺丝装置100在从冷却筒31的前后提供冷却风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不同。与实施例1相同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详细的说明省略。
[0063]如图3所示,纺丝箱20上配置有多个组件壳体21。多个组件壳体21被排列成锯齿状。各组件壳体21中配置纺丝组件22,在纺丝组件22的下端部配置有纺出单纤维组F的多个喷丝头23。
[0064]冷却装置30主要具备冷却筒31、冷却风供给箱40及延长筒50。CIQ主要由冷却筒31和冷却风供给箱40构成。在冷却风供给箱40的内部形成有冷却筒收容室41、上侧连接流路42及下侧连接流路43。
[0065]上侧连接流路42被连接在冷却筒收容室41的后部。上侧连接流路42从冷却筒收容室41的后部提供冷却风。上侧连接流路42被连接在管道59的顶端部的约上半部分。在冷却筒收容室41与上侧连接流路42的连接部配置有第I过滤器46。第I过滤器46进行从管道59提供的冷却风的风量调整及整流。
[0066]下侧连接流路43被连接在冷却筒收容室41的前部。下侧连接流路43从冷却筒收容室41的前部提供冷却风。下侧连接流路43被连接在管道59顶端部的约下半部分上。即,下侧连接流路43从冷却筒收容室41的前部在冷却筒收容室41的下方迂回地延伸、连接到管道59上。在冷却筒收容室41与下侧连接流路43的连接部配置有第2过滤器47。第2过滤器47进行从管道59提供的冷却风的风量调整及整流。
[0067]在上侧连接流路42及下侧连接流路43与管道59的连接部分配置有第3过滤器48。第3过滤器48进行从管道59分歧到上侧连接流路42及下侧连接流路43的冷却风的风量调整及整流。
[0068]在冷却筒收容室41内收容有多个冷却筒31。冷却筒31沿上下方向贯穿冷却筒收容室41及下侧连接流路43。冷却筒31的位于冷却筒收容室41内的部分能够让冷却风通过地由圆筒状过滤器等部件构成。因此,如图3、图4所示那样冷却筒31的位于冷却筒收容室41内的部分构成冷却风吹出部34。另一方面,冷却筒31的位于下侧连接流路43内的部分由不让冷却风通过的部件构成。因此,冷却筒31中位于下侧连接流路43内的部分防止冷却风从下侧连接流路43直接流入第I行走空间33。
[0069]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却装置30中,冷却风从管道59分歧到上侧连接流路42及下侧连接流路43,从冷却筒31的前后提供。由此,冷却风被均等地提供给排列成锯齿形的多个冷却筒31。
[0070]延长筒50在冷却风供给箱40的下方与多个冷却筒31相对置地配置。延长筒50具备整流部51及开放部52。整流部51由冷却筒31的冷却风吹出部34的下端形成。开放部52与整流部51的下方连续地形成,并且使第2行走空间54与外部连通。
[0071]整流部51最好使从冷却筒31的冷却风吹出部34的下端到整流部51下端的长度X为IOOmm以上、200mm以下。另外,本实施例中,下侧连接流路43被配置在冷却筒收容室41的下方、位于下侧连接流路43内的部分不让冷却风通过地构成。因此,冷却筒31的冷却风吹出部34的下端为冷却筒收容室41与下侧连接流路43的边界即隔板45的位置。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使从隔板45到整流部51的下端的长度为长度X,在IOOmm以上、200mm以下。
[0072]开放部52最好使从整流部51的下端到开放部52下端的长度Y为50mm以上、200mm以下。
[0073]最好使从冷却筒31的冷却风吹出部34的下端即从隔板45到延长筒50下端的长度L为300mm以上、1000mm以下,400mm以上、700mm以下更好。
[0074]根据以上说明过的实施例1、2的熔融纺丝装置100,具有如下效果。
[0075]根据熔融纺丝装置100,将延长筒50配置在冷却风供给箱40的下方,在延长筒50上具备整流部51和开放部52。整流部51使从冷却筒31的冷却风吹出部34的下端到整流部51下端的长度X为IOOmm≤X≤200mm,开放部52使从整流部51的下端到开放部52下端的长度Y为50mm ≤X ≤ 200mm。因此,能够利用延长筒50的整流部51谋求冷却风的整流化,单纤维组F的摇晃减少,并且能够有效地吸引大气。由此,即使制造的丝线Y为总纤度75de以上、单丝纤度2dpf以上,也能够均匀地冷却固化单纤维组F,能够制造高品质的丝线Y。
[0076]根据熔融纺丝装置100,由于使从冷却筒31的冷却风吹出部34的下端到延长筒50下端的长度L为300mm ≤ L ≤ 1000mm,因此能够确保排出高温风的延长筒50的下端部与油剂付与装置60之间的间隔,能够防止因高温风而使油剂的温度上升或者使油剂飞溅。
[0077]根据熔融纺丝装置100,延长筒50相对于冷却风供给箱40而装卸自由。因此,在例如进行总纤度不足75de、或者单丝纤度不足2dpf的丝线Y的制造的情况这样延长筒50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能够卸下延长筒50。通过卸下延长筒50,能够提高对熔融纺丝装置100的操作性。
[0078]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能够进行种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熔融纺丝装置,从熔融的材料制造丝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配置有纺出单纤维组的多个喷丝头的纺丝箱; 与上述多个喷丝头相对置地配置在上述纺丝箱的下方、构成供上述单纤维组行走的第I行走空间,并且使提供给周围的冷却风在上述第I行走空间内通过的多个冷却筒; 收容上述多个冷却筒、并且给上述多个冷却筒的周围提供冷却风的冷却风供给箱;以及, 与上述多个冷却筒相对置地配置在上述冷却风供给箱的下方,构成供上述单纤维组行走的第2行走空间的延长筒; 上述延长筒具备:整流从上述冷却筒流入的冷却风的整流部;以及,被形成在上述整流部的下方、并且使上述第2行走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放部; 在上述丝线的总纤度为75de以上、单丝纤度为2dpf以上的情况下,上述整流部使从上述冷却筒的冷却风吹出部的下端到上述整流部下端的长度X为100_200mm ; 上述开放部使从上述整流部的下端到上述开放部下端的长度Y为50mm < Y < 20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延长筒的下方具备对上述单纤维组的油剂付与装置;` 使从上述冷却筒的冷却风吹出部的下端到延长筒下端的长度L为300mm ^ L ^ 100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熔融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延长筒相对于上述冷却风供给箱装卸自由。
【文档编号】D01D5/092GK103710768SQ201310446434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日
【发明者】川本和弘, 松井正宏 申请人: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