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8643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目的是提供的合股导纱器能将内倍捻锭子和外倍捻锭子的两股纱线合成一股,同时可配合内倍捻锭子和外倍捻锭子的吐丝盘对纱线进行倍捻,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股导纱器安装在内倍捻锭子上方,并且与内倍捻锭子的初捻锭子锭杆同轴布置;该合股导纱器制有作为内倍捻锭子的纱线通道的第一导纱孔和作为外倍捻锭子的纱线通道的第二导纱孔,第一导纱孔的进纱口位于合股导纱器底端且孔口朝下布置,第二导纱孔的进纱口位于合股导纱器顶端且孔口朝上布置,第一导纱孔和第二导纱孔的出纱口重合。
【专利说明】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纱线的加捻领域,占市场总需求量60%以上的多为2股且单丝在150D以下的细纱线。目前国内外用于加工这些产品的设备大多采用一步法环锭加捻与两步法倍捻加捻。
[0003]采用一步法环锭加捻,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上手,并且产品从原料到成品在同一台机器上一次性加工完成,缺点是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废品率高,效率低下,还需经常加油(一般3天左右),容易造成纱线的污染。
[0004]采用两步法倍捻加捻,主要优点是效率高,没有油污;缺点是无法在一台设备上一次性完成成品加工,需要上下2次才能完成加工,在这过程中就会造成废品率的增加和效率的耽误。
[0005]针对以上情况, 申请人:提出一种采用倍捻加捻并且从原料到成品一次性加工完成的倍捻锭子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该倍捻锭子在现有锭子的下方增设了一个锭子,形成同轴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的内、外倍捻锭子结构。内倍捻锭子的吐丝盘配合导纱器对一股纱线进行倍捻,外倍捻锭子的吐丝盘也配合导纱器对另一股纱线进行倍捻;导纱器将两股倍捻的纱线合股后,再配合外倍捻锭子的吐丝盘对合股后的多股线进行倍捻,即该导纱器在将两股纱线合股的同时,还需分别作为单股纱线以及多股线倍捻的握持点;然而,该导纱器的结构尚待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该合股导纱器能将内倍捻锭子和外倍捻锭子的两股纱线合成一股,同时可配合内倍捻锭子和外倍捻锭子的吐丝盘对纱线进行倍捻,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股导纱器安装在内倍捻锭子上方,并且与内倍捻锭子的初捻锭子锭杆同轴布置;该合股导纱器制有作为内倍捻锭子的纱线通道的第一导纱孔和作为外倍捻锭子的纱线通道的第二导纱孔,第一导纱孔的进纱口位于合股导纱器底端且孔口朝下布置,第二导纱孔的进纱口位于合股导纱器顶端且孔口朝上布置,第一导纱孔和第二导纱孔的出纱口重合。
[0009]所述合股导纱器包括合股导纱器底座、设置在合股导纱器底座中的合股器以及安装在合股导纱器底座顶部的合股导纱器头子,所述合股导纱器制有第一纱线导纱孔和第二纱线导纱孔,第一纱线导纱孔和第二纱线导纱孔的出纱口重合,第一纱线导纱孔的进纱口位于合股导纱器底座底端且孔口朝下布置,第二纱线导纱孔的进纱口位于合股导纱器头子顶端且孔口朝上布置。[0010]所述合股导纱器头子为中空结构并与第二纱线导纱孔连通,合股导纱器头子的下端固定在合股导纱器底座上,合股导纱器盖头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合股导纱器头子的外壁上。
[0011]所述合股导纱器底座的底部设有中心过丝器,中心过丝器与第一纱线导纱孔连通。
[0012]第一、第二导纱孔的出纱口位于合股导纱器的侧面。
[00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内倍捻锭子的纱线I1-1和外倍捻锭子的纱线1-1从各自的吐丝盘出来后,分别通过中心过丝器进入到合股导纱器,在合股导纱器的出纱口形成一个握持点;当内倍捻锭子和外倍捻锭子的吐丝盘转动时,各自的吐丝盘分别配合合股导纱器的握持点对两股纱线进行加捻(S捻回);从合股导纱器的出纱口出来后的两股纱线并合成多股线,合股导纱器的握持点配合外倍捻锭子的吐丝盘对多股线进行加捻(Z向捻回)。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合股导纱器通过上下两个导纱孔,将内倍捻锭子和外倍捻锭子的纱线合成一股,同时在出纱口形成一个握持点,配合内倍捻锭子和外倍捻锭子吐丝盘,对单股纱以及合股线进行加捻,结构简单,使用和安维护方便,成本也较,可以满足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生产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8]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安装在内倍捻锭子II上方,并且与内倍捻锭子的初捻锭子锭杆同轴布置。该合股导纱器制有第一导纱孔I和第二导纱孔2,第一导纱孔的进纱口朝下布置,第二导纱孔的进纱口朝上布置,第一导纱孔的出纱口和第二导纱孔的出纱口 A重合且位于合股导纱器的侧面(即第一导纱孔的出纱口和第二导纱孔的出纱口为同一出纱口)。所述第一导纱孔为内倍捻锭子的纱线通道,第二导纱孔为外倍捻锭子I的纱线通道。
[0019]所述合股导纱器包括合股导纱器底座7、设置在合股导纱器底座内的合股器3以及安装在合股导纱器底座顶部的合股导纱器头子4,所述合股器3制有第一纱线导纱孔I和第二纱线导纱孔2,第一纱线导纱孔的进纱口位于合股导纱器底座底端且孔口朝下布置,第二纱线导纱孔的进纱口位于合股导纱器头子顶端且孔口朝上布置。
[0020]所述合股导纱器头子为中空结构并与第二纱线导纱孔连通,合股导纱器头子的下端固定在合股导纱器底座上,合股导纱器盖头6通过轴承5可转动地安装在合股导纱器头子的外壁上。所述合股导纱器底座的底部设有中心过丝器8 (外购获得),中心过丝器与第一纱线导纱孔连通。
[0021]为减少磨损,所述合股导纱器和中心过丝器可以采用耐磨材料制作,如氧化铝耐磨陶瓷。
[0022]图中还有,换向机构III。
【权利要求】
1.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股导纱器安装在内倍捻锭子(II)上方,并且与内倍捻锭子的初捻锭子锭杆同轴布置;该合股导纱器制有作为内倍捻锭子的纱线通道的第一导纱孔(I)和作为外倍捻锭子(I )的纱线通道的第二导纱孔(2),第一导纱孔的进纱口位于合股导纱器底端且孔口朝下布置,第二导纱孔的进纱口位于合股导纱器顶端且孔口朝上布置,第一导纱孔和第二导纱孔的出纱口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股导纱器包括合股导纱器底座(7)、设置在合股导纱器底座中的合股器(3)以及安装在合股导纱器底座顶部的合股导纱器头子(4),所述合股导纱器(3)制有第一纱线导纱孔(I)和第二纱线导纱孔(2),第一纱线导纱孔和第二纱线导纱孔的出纱口重合,第一纱线导纱孔的进纱口位于合股导纱器底座底端且孔口朝下布置,第二纱线导纱孔的进纱口位于合股导纱器头子顶端且孔口朝上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股导纱器头子为中空结构并与第二纱线导纱孔连通,合股导纱器头子的下端固定在合股导纱器底座上,合股导纱器盖头(6)通过轴承(5)可转动地安装在合股导纱器头子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股导纱器底座的底部设有中心过丝器(8),中心过丝器与第一纱线导纱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成型倍捻锭子的合股导纱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纱孔的出纱口、第二导纱孔的出纱口(A)位于合股导纱器的侧面。
【文档编号】D01H7/86GK203741486SQ201420036183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1日
【发明者】郭育丰 申请人:台州市路桥穗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