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8779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装置由集聚机构、传动机构组成,集聚机构设置在环锭细纱机前罗拉钳口输出侧,所述的集聚机构包括了转盘、转轮、纤维导向块、止捻轮、负压吸气管,转盘上表面有气槽,气槽底部有穿透转盘的通气孔,负压吸气管位于转盘下方,负压吸气管上有吸气口,吸气口向上贴着转盘底面,纺纱时,转盘与转轮在传动机构的驱动下作同步匀速转动,负压吸气管中的负压从吸气口透过转盘产生吸入气流,输出前罗拉的纤维须条被连续吸向转盘盘面,随转盘的转动匀速引离,附着在转盘盘面上的纤维须条,全程受气流控制,在随转盘转动的同时,受转盘下吸气口位置的变化,向聚纱轴肩或聚纱槽轴处集聚,经止捻钳口后,纤维须条在锭子的旋转带动下,加捻成纱。
【专利说明】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纺纱成形加工领域,涉及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纱线长毛羽是纱线的有害疵点,为了在环锭细纱加工工序中细消除有害长毛羽,人们针对前罗拉输出的纤维须条的集聚与捻合,提出了多种纺纱方法:紧密纺——在纤维输出前罗拉,进入加捻区前,利用气流把纤维须条,集合在一个多孔的表面上,因负压气流吸力作用被聚集,缩小钳口处纤维须条宽度,降低毛羽;赛络纺——在细纱机上喂入两根保持一定间距的粗纱,经牵伸后,由前罗拉输出这两根单纱须条,由于捻度的传递而使单纱须条上带有少量的捻度,拼合后被进一步加捻成类似合股的纱线,达到降低毛羽效果;赛络菲纺——在赛络纺基础上变化,在环锭细纱机将一根长丝与另一根牵伸后的短纤维须条交捻成纱,减少毛羽;索罗纺纱——在前罗拉下加装一个表面有许多沟槽的分割罗拉,利用沟槽将前钳口下输出的扁平须条分割成许多窄条,这些纤维窄条由于捻度传递而围绕自身捻心回转,带有小量捻度,再被汇聚加捻,形成类似多股纱条捻成的缆绳纱;赛络紧密纺——以紧密纺为基础,配以赛络纺特色;喷气纺——利用喷射气流对牵伸后纤维条施行假捻时,纤维条上一些头端自由纤维包缠在纤维条外围,负压吸入式气流纺——利用负压气流,即时将前罗拉输出的纤维须条吸入纺纱通道聚集加捻成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
[0004]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装置由集聚机构、传动机构组成,集聚机构设置在环锭细纱机前罗拉钳口输出侧,传动机构驱动集聚机构的转动,所述的集聚机构包括了转盘、转轮、纤维导向块、止捻轮、负压吸气管,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芯轴、芯轴齿轮、若干过桥齿轮、若干传动齿轮或者若干传动轮、传动带,转轮重叠在转盘盘面上,重叠处,转轮外径小于转盘外径形成聚纱轴肩或聚纱槽,转盘与转轮固定套装在芯轴上同步旋转,芯轴垂直于罗拉轴,芯轴的一端装有芯轴齿轮,芯轴齿轮与过桥齿轮、传动齿轮构成传动轮系,由前罗拉传动或者由独立的传动机构传动,前罗拉与聚纱轴肩表面线速度或聚纱槽表面线速度之比为1:1?1: 1.15,转盘的上表面是平面,转盘上表面有气槽,气槽底部有穿透转盘的通气孔,负压吸气管位于转盘下方,负压吸气管上有吸气口,吸气口向上贴着转盘底面,透过转盘上的通气孔与气槽吸入空气,纱线加Z捻时,转盘顺时针旋转,吸气口位于转轮右侧,纤维导向块磁性吸附或者弹力压靠在转盘上,不随转盘的转动而移动,对纤维须条起到导向的作用,止捻轮侧向压在聚纱轴肩或聚纱槽处,形成止捻钳口,止捻钳口位于导纱钩中心与聚纱轴肩或聚纱槽轴径连线的切点处,纺纱时,转盘与转轮在传动机构的驱动下作同步匀速转动,负压吸气管中的负压从吸气口透过转盘产生吸入气流,输出前罗拉的纤维须条被连续吸向转盘盘面,随转盘的转动匀速引离,附着在转盘盘面上的纤维须条,全程受气流控制,在随转盘转动的同时,受转盘下吸气口位置的变化,向聚纱轴肩或聚纱槽轴处集聚,经止捻钳口后,纤维须条在锭子的旋转带动下,加捻成纱。
[0005]装置中,转轮的直径为20?45mm,转盘直径大于转轮直径6?16mm,聚纱轴肩或聚纱槽是由转盘与转轮重叠组合构成,转盘的平面与转轮的柱面构成聚纱轴肩或聚纱槽的形状,其形态为直角形、或者为锐角形、或者为凹形。
[0006]装置中,转盘与转轮重叠区是圆形,转盘底面的吸气口对重叠区形成部分包围,吸气口起自前罗拉钳口引纱处,终至于止捻钳口处。
[0007]装置中,转盘上表面气槽的一端位于转盘与转轮重叠区域,气槽的路径偏转于转盘的径向方向,保持与转盘表面的纤维须条方向成一交叉角度,纤维不嵌入气槽内,气槽呈直线或者呈曲线由内向外放射状发散,气槽壁与转盘上表面成α夹角,α为45°?90°,并斜向转盘外侧,气槽底部通气孔轴线与转盘表面成β夹角,β为45°?90°,并顺着气槽方向斜向转盘外侧。
[0008]装置中,纤维导向块位于前罗拉钳口处,依靠磁性吸力、或者弹性压力、或者自身重力附着或悬挂在转盘上表面,起到对纤维须条在罗拉钳口与转盘之间的引导作用。
[0009]装置中,止捻轮是圆柱形或者是碟形,止捻轮轴线平行于芯轴轴线或者与芯轴轴线交叉,交叉角为15°?45°。
[0010]装置中,转盘的芯轴与前罗拉轴交叉夹角为90°,转盘平面与前罗拉钳口切线夹角 Y 为 150° ?180°。
[0011]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时,一根粗纱须条经喇叭口从后罗拉喂入,经中罗拉、前罗拉牵伸输出,被集聚器连续引离,并随集聚器运转在引纱过程中集聚成束,经止捻钳口输出,在环锭的旋转作用下,捻合成纱,集聚器采用转盘的圆盘面与转盘的旋转承载并引离纤维须条,转盘绕转盘轴线转动,转盘轴线垂直于前罗拉轴线,转盘与负压气管组合,转盘覆盖在负压气管气口之上,负压气管透过转盘盘面上的气孔与气槽吸入空气,吸入空气时产生的气流吸引前罗拉输出的纤维须条附着在转动的转盘表面,并随转盘的转动与转盘下负压气管气口形态的引导,附着的纤维须条向转盘上的聚纱轴肩或聚纱槽集聚,经止捻钳口输出后,在锭子的旋转带动下,加捻成纱。
[0012]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转盘以恒速旋转,引离纤维须条,转盘上的聚纱轴肩轴径表面线速度或聚纱槽轴径表面线速度等于或者大于前罗拉表面线速度,保持纤维须条以平直的形态转移到转盘上;在纤维须条从钳口被引入转盘、至随转盘转至止捻钳口,整个引纱路径,全程处于负压气管吸气口位置,受到气流吸附,使纤维须条中单纤维的头尾端不发散、纤维条宽度变小,集束加捻。
[0013]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0014]纱线的长毛羽不利于纱线的后道加工,减少有害长毛羽是许多纺织技术人员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与现有的紧密纺或集聚纺纱不同之处在于:转盘式聚纱其聚纱路径长、聚纱区域气流全程控制、止捻钳口对纤维多面夹持,有利于纤维须条的紧密加捻,减少毛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集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盘与吸气口、纤维引导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盘气槽分布的示意图(气槽均布在整个环状区域,图中仅画出示意);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盘气槽与通气孔垂直于转盘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转盘气槽与转盘上表面成锐角α、通气孔垂直于转盘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通气孔与转盘上表面成锐角β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止捻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转盘传动的一种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用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供说明具体方法,该方法的其规模不受实施例的限制。
[0024]实施例
[0025]如图1所示,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的集聚机构,集聚机构位于前罗拉钳口输出侧,集聚机构是由转盘2、转轮3、纤维导向块8、止捻轮7、负压吸气管
6、芯轴4、芯轴齿轮5,若干过桥齿轮、若干传动齿轮,转轮3重叠在转盘2的盘面上,重叠处的转轮外径小于转盘外径,形成聚纱轴肩或聚纱槽,聚纱轴肩或聚纱槽是由转盘与转轮重叠组合构成,转盘的平面与转轮的柱面构成聚纱轴肩或聚纱槽的形状,其形态为凹形,转盘
2、转轮3固定套装在芯轴4上,芯轴4的一端装有芯轴齿轮5,止捻轮侧向压在聚纱轴肩或聚纱槽处,形成止捻钳口。
[0026]图2所示为转盘上与转轮与重合的区域、吸气口 Α、纤维导向块8、止捻钳口 D的位置,图中圆轨迹E之内为转盘与转轮与重合的区域、圆轨迹E的直径,也就是聚纱轴肩或聚纱槽的轴径,吸气口位于转轮右侧,吸气口对重叠区形成部分包围,吸气口起自前罗拉钳口引纱处,终至于止捻钳口处,纤维导向块8位于前罗拉钳口处,依靠磁性吸力、或者弹性压力、或者自身重力附着或悬挂在转盘上表面,起到对纤维须条在罗拉钳口与转盘之间的引导作用,止捻钳口 D位于导纱钩中心与聚纱轴肩或聚纱槽轴径连线的切点处,转盘的芯轴与前罗拉轴交叉夹角为90°,转盘平面与前罗拉钳口切线夹角Y为150°?180°。
[0027]如图1、图2所示,负压吸气管位于转盘下方,负压吸气管上有吸气口,吸气口向上贴着转盘底面,透过转盘上的通气孔与气槽吸入空气。
[0028]图3所示为转盘表面气槽的分布,图中虚线圆轨迹F是转盘上表面气槽的一端是起始点,圆轨迹F的直径小于图2中圆轨迹E的直径,转盘上表面气槽的一端,位于转盘与转轮重叠区域,气槽的路径偏转于转盘的径向方向,保持与转盘表面的纤维须条方向成一交叉角度,纤维不嵌入气槽内,气槽呈直线或者呈曲线由内向外放射状发散。
[0029]如图4所示,转盘2的上表面是平面,转盘2上表面有气槽B,气槽底部有穿透转盘2的通气孔C,气槽开口垂直于转盘上表面,气槽底部的通气孔垂直于转盘平面。
[0030]如图5所示,气槽壁与转盘上表面构成的夹角α是锐角,并斜向转盘外侧,气槽底部通气孔垂直于转盘平面。[0031]如图6所示,通气孔轴线与转盘表面构成的夹角β是锐角,并顺着气槽方向斜向转盘外侧。
[0032]如图1、图7所示,止捻轮是碟形,止捻轮轴线平行于芯轴轴线或者与芯轴轴线交叉,交叉角为15°?45°。
[0033]转盘传动方式,可通过罗拉传动或者采用电机直接传动,传动系统可采用齿轮传动系统,用斜齿轮改变传动方向,也可采用轮与带传动,如图8所示,为罗拉传动转盘芯轴的传动不意图,芯轴齿轮5与第二级过桥齿轮51、第一级过桥齿轮52、传动齿轮53构成传动轮系,由前罗拉I传动,罗拉轴I上固定套装有传齿轮53,传齿轮53通过第一级过桥齿轮52、第二级过桥齿轮51传动芯轴齿轮5,前罗拉与聚纱轴肩表面线速度或聚纱槽表面线速度之比为1:1?1: 1.15。
[0034]在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过程中,前罗拉I输出纤维须条L,转盘与转轮在传动机构的驱动下作同步匀速转动,负压吸气管中的负压从吸气口透过转盘产生吸入气流,输出前罗拉的纤维须条被连续吸向转盘盘面,随转盘的转动匀速引离,附着在转盘盘面上的纤维须条,全程受气流控制,随转盘2的转动,纤维须条L被引离前罗拉钳口,输出钳口的纤维须条受前罗拉钳口的牵制,同时受透过转盘通气孔、气槽气流的吸引,纤维导向块8的引导,纤维须条向向聚纱轴肩或聚纱槽轴处集聚,在转轮3与转盘2结合的夹角处或者在转轮与转盘组成的沟槽处集聚成束,在转轮外圆与导纱钩连线的切线处,集束后的纤维须条受转轮3、转盘2与止捻轮7的大包围角夹持,输出止捻钳口的纤维须条横截面高宽差异减小,经止捻轮与转轮钳口输出后的纤维须条,在细纱机锭子的转动作用下,加捻成纱,装置的传动控制要求是转轮3聚纱表面的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前罗拉I表面线速度,使纤维须条在转盘与气流的引导下保持顺直与集束。
[0035]在转轮的聚纱的另一侧设置吸风口,吸离断头后的纤维须条。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装置由集聚机构、传动机构组成,集聚机构设置在环锭细纱机前罗拉钳口输出侧,传动机构驱动集聚机构的转动,其特征是所述的集聚机构包括了转盘、转轮、纤维导向块、止捻轮、负压吸气管,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芯轴、芯轴齿轮、若干过桥齿轮、若干传动齿轮或者若干传动轮、传动带,转轮重叠在转盘盘面上,重叠处,转轮外径小于转盘外径形成聚纱轴肩或聚纱槽,转盘与转轮固定套装在芯轴上同步旋转,芯轴垂直于罗拉轴,芯轴的一端装有芯轴齿轮,芯轴齿轮与过桥齿轮、传动齿轮构成传动轮系,由前罗拉传动或者由独立的传动机构传动,前罗拉与聚纱轴肩表面线速度或聚纱槽表面线速度之比为1:1?1: 1.15,转盘的上表面是平面,转盘上表面有气槽,气槽底部有穿透转盘的通气孔,负压吸气管位于转盘下方,负压吸气管上有吸气口,吸气口向上贴着转盘底面,透过转盘上的通气孔与气槽吸入空气,纱线加Z捻时,转盘顺时针旋转,吸气口位于转轮右侧,纤维导向块磁性吸附或者弹力压靠在转盘上,不随转盘的转动而移动,对纤维须条起到导向的作用,止捻轮侧向压在聚纱轴肩或聚纱槽处,形成止捻钳口,止捻钳口位于导纱钩中心与聚纱轴肩或聚纱槽轴径连线的切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其特征是转轮的直径为20?45mm,转盘直径大于转轮直径6?16mm,聚纱轴肩或聚纱槽是由转盘与转轮重叠组合构成,转盘的平面与转轮的柱面构成聚纱轴肩或聚纱槽的形状,其形态为直角形、或者为锐角形、或者为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其特征是转盘与转轮重叠区是圆形,转盘底面的吸气口对重叠区形成部分包围,吸气口起自前罗拉钳口引纱处,终至于止捻钳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其特征是转盘上表面气槽的一端位于转盘与转轮重叠区域,气槽的路径偏转于转盘的径向方向,保持与转盘表面的纤维须条方向成一交叉角度,纤维不嵌入气槽内,气槽呈直线或者呈曲线由内向外放射状发散,气槽壁与转盘上表面成α夹角,α为45°?90° ,并斜向转盘外侧,气槽底部通气孔轴线与转盘表面成β夹角,β为45°?90°,并顺着气槽方向斜向转盘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其特征是纤维导向块位于前罗拉钳口处,依靠磁性吸力、或者弹性压力、或者自身重力附着或悬挂在转盘上表面,起到对纤维须条在罗拉钳口与转盘之间的引导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其特征是止捻轮是圆柱形或者是碟形,止捻轮轴线平行于芯轴轴线或者与芯轴轴线交叉,交叉角为15。?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盘式环锭细纱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其特征是转盘的芯轴与前罗拉轴交叉夹角为90°,转盘平面与前罗拉钳口切线夹角Y为150°?180°。
【文档编号】D01H5/72GK203768537SQ201420148781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陈伟雄 申请人:陈伟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