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毛圈的经编弹性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1281阅读:9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毛圈效果的经编弹性织物,具体地说是一种在双针床经编机台上使用三把梳栉或更多梳栉织造的经编弹性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面料做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功能化的产品要求也越来越旺盛,而新型的织造技术使新型面料成为可能。开发新型的美观的,保暖性好的运动,内衣面料,因而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美观,舒适,保暖的经编弹性织物,具有非常好的毛圈效果,适合做运动衣,内衣等。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毛圈的经编弹性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是利用双针床经编机编织而成,并且该织物本体其中一表面为毛圈表面,另外一表面为平滑表面或者花型表面。

所述织物本体的毛圈表面由化纤长丝组成。

所述构成织物本体的毛圈表面的化纤长丝包括但不限于尼龙、涤纶或尼龙和涤纶混纺的花灰纱。

所述织物本体上的平滑表面或者花型表面由氨纶弹性纱线和化纤长丝组成。

所述氨纶弹性纱线的线密度为15-210丹尼尔之间,化纤长丝的线密度在10-210丹尼尔之间。

所述的双针床经编机的织针密度在每英寸22-32个之间。

本实用新型将织物的两个表面编织为不相同的效果,一个表面为具有非常好的正面毛圈,另外一个表面(反面)为平滑底或小花型,更加美观和舒适、保暖。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具有毛圈的经编弹性织物,所述织物本体1是在双针床经编机上织造而成的,采用该双针床经编机上的梳栉编织而成,如采用梳栉GB3采用化纤长丝,闭口经平结构,显露在织物非毛圈一面,梳栉GB4采用化纤长丝,前后针床成圈,形成毛圈效果,梳栉GB5采用化纤长丝,前后针床成圈,形成毛圈效果,梳栉GB6采用氨纶弹性纱线,在织物中间提供织物需要的弹性。所述织物本体1的毛圈表面2由化纤长丝组成。构成织物本体1的毛圈表面2的化纤长丝包括但不限于尼龙、涤纶或尼龙和涤纶混纺的花灰纱。织物本体1上的平滑表面或者花型表面3由氨纶弹性纱线和化纤长丝组成。

采用的双针床经编机的织针密度在每英寸22-32个之间。氨纶弹性纱线的线密度为15-210丹尼尔之间。化纤长丝的线密度在10-210丹尼尔之间。并且织物的克重范围控制在100克/平方米~600克/平方米间。

在具体编织时,采用如下方式 :

1、经编所用纱线整经:

1)化纤长丝的整经:

整经机机型:Karl Mayer DS 21/30 NC-2,消极式送纱。

整经温度:23℃ 整经湿度:65%

车间在上述温湿度的条件下,设置工艺参数。

2)氨纶的整经:

整经机机型:Karl Mayer DSE-H21/30 NC-2,积极式送纱。

整经温度:24℃ 整经湿度:78%

车间在上述温湿度的条件下,设置工艺参数。

2、织造

织造机器型号:Karl·Mayer RD7/2-12 EL或其它双针床经编机。

机号范围:E22-E32

穿纱方式为满穿。

该织物使用的纱线:化纤长丝和氨纶。

例如, GB3采用化纤长丝,闭口经平结构,显露在织物非毛圈一面,GB4采用化纤长丝,前后针床成圈,形成毛圈效果,GB5采用化纤长丝,前后针床成圈,形成毛圈效果,GB6采用氨纶,在织物中间提供织物需要的弹性。

3,染整

干洗(或水洗)→预定→溢流染→脱水→后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例:

货号:T948170

颜色:任意白

机型:机型:RD7/2-12 EL 24GG 138吋

原料:GB3:PES 40/72 SD DTY;

GB4:PES 40/72 SD DTY;

GB5:PES 40/72 SD DTY

PU 70D

垫纱:

幅宽:205厘米

克重: 370克

平均氨纶含量:8%

物理测试参数(方法LTD 03拉力),

经向:

Elongation:53%

模量(20% Elongation):0.561 lbf

模量(40% Elongation):2.396 lbf

纬向:

Elongation:149%

模量(40% Elongation):0.226 lbf

模量(60% Elongation):0.497 lbf

模量(80% Elongation):0.907 lbf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